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肾移植术后多尿期两种循环补液方式对患者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水平的影响,探讨更加优化的循环补液方式。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实施肾移植的13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传统治疗组与改进治疗组。传统治疗组循环补液按顺序依次、单瓶、经输液泵输入,改进治疗组术后按循环补液表将所有液体混合配制成离子浓度和渗透压适宜移植肾功能恢复的3L袋溶液,经输液泵输入,循环补充。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血肌酐(Cr)、尿素氮(Bun)、电解质、血糖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补液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肾功能、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在术后4、8、12、16、24、48、7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循环补液方式,可维持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血电解质平衡,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能解决传统补液方式存在的液体种类多、操作相对繁琐等问题,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3 L袋补液法对肾移植术后早期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肾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分A、B2组,A组患者采用循环补液法,B组患者采用3 L袋补液法,分别在术前、术后即时、术后8,16,24 h、术后第2、3、4、5、6、7天监测血糖.结果 采用3 L袋补液法患者各时间点血糖均低于循环补液法,尤以术后24 h到术后第4天为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 L袋补液法对控制肾移植术后早期血糖明显优于循环补液法.  相似文献   

3.
陈颖娣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870-1871
目的观察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血糖升高与尿量的关系。方法对肾移植术后41例处于多尿期正在补液的患者,分别在肾移植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糖。采用定时测量的方法进行血糖监测。结果术后24h至术后第5天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血糖水平升高与术后尿量的变化有关系,血糖升高则尿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改进输液方案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病人多尿期输液方案的疗效,提出优化的输液方案.[方法]选取60例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循环输液方案治疗,实验组接受改进方案治疗,分别测定术前即时与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血中电解质、血糖浓度.[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各时间点K+,Na+,Cl-均在正常范围,Ca2+术前均低于正常,术后缓慢升高;两组病人血糖浓度术前均在正常范围,术后均高于正常,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输液方案,能较理想地维持肾移植术后病人血电解质的稳定,有效控制血糖浓度,有利于病人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多尿期的观察与护理,进一步完善各项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多尿期护理从补液方案及护理措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2例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4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抗排斥反应后3天出现多尿期;3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恢复血透2周后肾功能逐渐恢复;69例患者肾功能恢复顺利。结论严格把握"量出为入"的补液原则,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平稳度过保证多尿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本组患者量化输液模式对维持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电解质平衡的效果。方法:术中留置锁骨下静脉穿刺管,有效保障静脉通道;根据肾移植多尿期输液顺序循环及实验室监测指标病情状况;按每小时尿量,量出为人的原则。用输液泵预定量,准时输入;并通过实验室对术前术后生化监测了解效果。结果:本组43例患者有17例肾功能第3天恢复正常;24例第5天恢复正常;2例经抗排斥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平均住院天数23天均康复出院。结论:量化模式输液是有效纠正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电解质平衡,提高人/肾成活率的医疗护理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血糖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移植患者术后24h内血糖的变化,分析术后高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30名肾移植术后处于多尿期正在接受补液的患者,分别在肾移植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糖和尿糖。结果患者术前血糖正常,术后各时间点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术后尿糖也均为阳性,且与血糖的变化一致。结论肾移植术中应用激素以及手术引起的机体应激是造成患者术后血糖升高的重要因素,而现有的补液液体中葡萄糖含量偏高也是血糖升高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有必要降低肾移植术后的补液液体中葡萄糖含量,使之恰当地起到提供能量的作用,减轻移植肾的负担。同时护士应加强肾移植术后早期血糖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病人多尿期输液方案的疗效,提出优化的输液方案。[方法]选取60例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时照组接受循环输液方案治疗,实验组接受改进方案治疗,分别测定术前即时与术后24h内各时间点血中电解质、血糖浓度。[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各时间点K^+,Na^+,Cl^-均在正常范围,Ca^2+术前均低于正常,术后缓慢升高;两组病人血糖浓度术前均在正常范围,术后均高于正常,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输液方案,能较理想地维持肾移植术后病人血电解质的稳定,有效控制血糖浓度,有利于病人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多尿期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护理具有其特殊性。通过对 10 1例多尿患者护理观察 ,认为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护理的重点 ,本组无一例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②多尿期尿量达高峰时间多在手术后 3~ 12h ,峰值尿量 40 0~ 12 0 0ml h ,输液量与峰尿量呈线性关系 ;③应将术后 3~ 12h的护理工作作为重点 ,变“经验模式”输液为“量化模式”补液。在成组肾移植工作中 ,建议推广应用本输液表  相似文献   

10.
肾后性肾衰术后多尿期循环补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解决肾后性肾衰梗阻解除后多尿期电解质补充的问题。方法:对8例病人按肾移植术后循环补液表方法补充水电解质。所有病人每日监测血钠、钾浓度直至多尿期结束。结果:8例病人按循环表补液法补液后血钠、钾低下的发生率很低。结论:循环表补液法能更好地解决肾后性肾衰梗阻解除后多尿期的血钠、钾低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多尿期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水及糖电解质的平衡与及时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移植肾脏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目的:探讨。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水电解质平衡维护及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时机。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临床分析,于2003-06/2007-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完成。 对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17~67岁,平均35.7岁。 方法:以移植肾动、静脉血流开放时间为分界点,总结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特点。术前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开始时即开始匀速输血,移植动、静脉血管开放前积极补充清蛋白,开始排尿且尿量大于每小时100mL,即开始循环补循环补液配方,简化的肾移植术后多尿期输液。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d检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糖和尿液。 结果:术后最初12~16h。患者尿量在260~1200mldh,平均520mL/h。术后测血常规显示,8例出现轻度低钠血症,占8.3%。3例出现高钾,于肾功能恢复后正常,1例发生低钾,补钾治疗及肾功能恢复后正常。血氯无异常变化。21例血糖高于正常,占21.9%,激素冲击结束后恢复正常。其他患者电解质、血糖均正常,无低钙、镁者。尿比重均在1.010~1.015之间。 结论:移植。肾动、静脉血流开放前的输液应以胶体如浓缩红细胞、血浆及清蛋白为主,多尿期应规律及时的补充水及电解质,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吻合口愈合,尿量稳定后应预防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患者,术后常出现多尿,如护理不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会使植肾失败,所以加强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护理,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1]。现将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1989年2月~1997年6月完成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36例次,其中男性102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387岁。原发慢性肾小球肾炎131例,多囊肾3例,药物性肾病2例。全部患者术前加强血透互次,血电解质检查均属正常范围。2方法肾移植术后利尿期除匕例超急排斥反应未采用大输液合理方案进行补液,其余121例均采用简便大输液组合方案,补液顺序为:l)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2)和对照组(n=102),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干预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情况和血 糖水平.结果 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不合理饮食占7.8%,对照组占31.4%;观察组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患者占98.1%,对照组占6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91,43.30;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5.10±0.30) mmol/L,餐后2h血糖(8.00±0.35) 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20 ±0.31),(9.60 ±0.2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245,6.682;P <0.05).肾移植术后6个月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展为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对照组有6例发展为PTDM.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预防和延缓PTDM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人/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早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维持循环补液与电解质平衡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3年7月185例肾移植受者术后1周的护理方案,总结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的护理特点。结果 术后1周内的补液总量等于体液容量负荷的评估结果与尿量和生理失水量之和,24h的出入量差应该控制在惠者体重的1/30~1/35(1000ml~l500ml);多尿期峰值常出现在术后0h~12h内,患者循环血量和血压变化与尿量有关: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适当补充钙离子和钾离子.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结论 根据评估结果量出为入,严格控制肾移植受者术后补液总量;维持多尿期,尤其是峰值期问移植受音循环血量和血压稳定;根据检查适当补充电解质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的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电解质注射液容量治疗对肾移植患者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肾移植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行肾移植手术前均给予容量治疗,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进行液体容量替代治疗,研究组采用羟乙基淀粉电解质液体容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lt、PT、INR及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采用羟乙基淀粉电解质注射液容量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对其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复方电解质果糖溶液优化肾移植术后输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肾移植术后大多患者都要经历多尿期,此期特点是单位时间内患者尿液大量排出体外。据本院肾移植科的临床观察,术后多尿期尿量达峰值的时间多在3~12h,尿量可达400~1200ml/h[1]。此期的护理的重点是控制好液体的输入,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以利于肾功能的恢复。我院自1981年首次研制成功肾移植多尿期输液组合方案,至1990年进行了修改调整。本研究是在1981年[2]第一方案与1990年[3]第二方案研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优化输液配方形成新型专用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果糖注射液,替代原来的大输液组合方案,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肾脏移植是绝大多数肾功能衰竭患者恢复健康的最佳选择。自1954年Murray等人成功实施人类首次肾移植至今,全球肾移植已超过62万例,其中我国各医疗单位共完成肾移植6万余例。肾移植的技术日趋成熟,成功率逐年提高,对术后护理的侧重也日益突出。术后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多尿期水电解质平衡的管理,如何合理地补液、促进患者康复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妇科择期手术术前肠道准备中提高肠道清洁率、减轻病人痛苦,术后肠蠕动尽快恢复的方法.方法 对2011年收治的358例妇科择期手术病人,按手术时间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磷酸钠盐口服液加番泻叶进行围手术期肠道准备,对照组患者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进行围手术期肠道准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排便次数、术后排气情况等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磷酸钠盐口服液加番泻叶溶液口感好,肠道清洁度高,排便次数减少,术后排气早、无腹胀、肠道功能恢复早,其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  相似文献   

19.
活体肾移植多尿期补液监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液体量的动态平衡是肾移植术后护理的重要一环[1] 。我们对 8例活体亲属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补液加强了监控 ,采用“量化模式”[2 ] 补液 ,有效控制了电解质紊乱及严重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手术后移植肾和患者的存活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18~ 31岁 ,供肾均为母体 ,供肾者年龄 5 2~ 5 9岁。肾移植患者均为慢性肾衰尿毒症 ,术前一月透析 3次 周 ,血电解质检查在正常范围。术后多尿期尿量 2 4h平均 2 4 2 0 0ml ,4 8h平均172 0 0ml ;72h平均 172 0 0ml;术后多尿期峰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改善肾移植术后多尿期尿中电解质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肾移植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尿中电解质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结果护理7 d后,2组患者尿中Ca~+、Cl~-、Na~+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尿中K~+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周后,2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尿中电解质水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