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本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0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28例。术前诊断率为47.5%。各种特殊检查如钡餐、沁尿系造影、B超和CT等对诊断均有所帮助。本组16例(良性12例、恶性4例)完全切除了肿瘤,良性肿瘤切除率为100%,恶性肿瘤仅为14.3%,合并有关脏器的切除率为62.5%。作者介绍了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为了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对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101例,总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策略。结果其中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63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完整切除率71.29%。良性肿瘤的手术完整切除率高于恶性肿瘤,术中失血少,需要合并切除的脏器少,术后复发率相对低。全部病人无一例术中死亡。术后复发33例,再次手术19例。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腹膜后肿瘤治疗首选的方法,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对复发的肿瘤应该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49例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的外科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癌的可切除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986~2002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的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病例的根治性切除率为36.7%(18/49)。合并腹膜复发者无1例获得根治性切除。非吻合口处残胃复发的根治切除率为45.5%(10/22),吻合口处残胃复发者为29.6%(8/27)。获得根治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6.7%,未获得根治切除者为0。未合并腹膜复发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5.6%,合并腹膜复发者为0,结论:残胃复发癌不能被根治切除的主要原因是同时合并腹膜复发.或肿瘤复发侵犯周围重要脏器,吻合口处的复发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有减低的趋势.复发肿瘤能否被根治切除、是否合并腹膜复发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的外科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癌的可切除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5年至2004年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复发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病例的根治性切除率为40%(10/25)。合并腹膜复发者无1例获得根治性切除。非吻合口处残胃复发的根治切除率为545%(6/11),吻合口处残胃复发者为28.6%(4/14)。获得根治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5.7%,未获得根治切除者为0。结论 残胃复发癌不能被根治切除的主要原因是同时合并腹膜复发或肿瘤复发侵犯周围重要脏器。吻合口处的复发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有减低的趋势。复发肿瘤能否被根治切除、是否合并腹膜复发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本病早期缺乏症状,多数病人就诊较晚,常以腹部肿块或肿块压迫邻近组织脏器出现症状时才确诊。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切除率很重要。运用各种影象学检查技术,尤其是B超,在诊断中应视为首选检查方法。在治疗上,应对肿瘤尽可能彻底切除,并广泛切除受累邻近组织,不能完整切除可作包膜内切除或肿瘤部分切除及活检。对术后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腹膜后肿瘤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75年9月—2014年12月间收集的687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资料,并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687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173例(25.2%),交界性44例(6.4%),恶性470例(68.4%)。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为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分别占全部腹膜后肿瘤11.6%、8.7%、4.4%。良性肿瘤常见的为畸胎瘤,占全部肿瘤5%。原发性肿瘤592例,占86.2%。继发性肿瘤95例,占13.8%。腹膜后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术中出血多,术中联合脏器切除的概率高。肿瘤性质、肿瘤切除程度、肿瘤分化程度是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肿瘤切除愈彻底,复发时间愈晚。结论 提高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完全切除率,降低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少见,早期缺乏症状,多数病人就诊较晚,常以腹部肿块或肿块压迫邻近组织,脏器出现症状时才就诊。良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均较低。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肿瘤的切除率至关重要。本文强调B超、CT在诊断上的重要性,在治疗上恶性肿瘤应尽可能地彻底切除,并广泛切除受累的邻近组织,良性肿瘤则不行危及病人生命的冒险手术。对无法行绅瘤整块切除者,可行部分切除,再辅以化疗或放疗,待肿瘤缩小后再施行手术切除。对复发病人争取再次或多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分析影响 PRPT 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600例 PRPT 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结果 600例 PRPT 中546例行手术,肿瘤全部切除326例(占59.7%),肿瘤部分切除192例,肿瘤未切除取活检28例。同时行联合脏器切除于术113例(占20.7%)。PRPT 完全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3.2%、53.6%,恶性 PRPT 部分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32.0%、5.7%(P<0.01)。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RPT 的局部复发、生存期与(1)肿瘤是否完全切除;(2)肿瘤大小;(3)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充分做好 PRPT 手术前准备,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是降低 PRPT 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分析影响PRPT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同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600例PRPT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结果600例PRPT中546例行手术,肿瘤全部切除326例(占59.7%),肿瘤部分切除192例,肿瘤未切除取活检28例。同时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113例(占20.7%)。PRPT完全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3.2%、53.6%,恶性PRPT部分切除组的1、3、5年牛存率分别为:70.6%、32.0%、5.7%(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RPT的局部复发、生存期与(1)肿瘤是否完伞切除;(2)肿瘤大小;(3)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充分做好PRPT手术前准备,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是降低PRPT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3例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3例,有病理诊断288例,其中良性肿瘤91例,占31.6%;恶性肿瘤197例,占68.4%。本病解剖部位特殊,发病隐蔽,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故强调影象学检查,尤其是B超和CT的诊断。不能切除的腹膜后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作者主张放宽剖腹探查指征,常规作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若是恶性肿瘤,则应尽可能完全或大部分切除,必要时可行受累脏器的联合切除术。肿瘤无法切除者,术后可用放疗或化疗,待肿瘤缩小,再争取手术切除。术后复发者,要争取再次、多次手术切除。若为良性肿瘤,则不应施行危及患者生命的冒险手术,不要勉强行肿瘤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6年来经手术治疗的 7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 .8%可触及腹部 (盆腔 )包块 ,5 0 .0 %出现腹痛和腹部不适 ,平均病程 8.2个月。 B超和 CT检查正确定位率分别为 83.2 %和 89.8%。总切除率 80 .2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分别为 12 .1%和7.7%。恶性肿瘤切除率为 6 9.5 % ,复发率 40 .0 %。结论  B超检查和 CT扫描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术中活检应非常慎重和小心。首次手术完整切除对降低复发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PRPL)诊断与手术治疗情况,分析其影响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10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3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PRPL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腹胀.所有患者均接受剖腹探查手术治疗.23例患者共进行手术5l例次,首次手术肿瘤肉眼完整切除19例(82.6%),部分切除2例(8.7%),2例仅行术中单纯活检(8.7%),联合脏器切除14例.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22.1个月,术后2年复发率达61.9%.患者术后复发与肿瘤大小、联合脏器切除以及手术切缘阳性有关.多次复发者复发间期逐渐缩短.结论 PRPLS首次手术应争取完整切除肿瘤,复发常见,定期复查是诊断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对于复发的病例仍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凛  李荣  石怀银  蒋彦永  姚彪  罗成华 《中国肿瘤》2003,12(10):611-613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影响PRPT术后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600例PRPT的临床资料。[结果]600例PRPT中546例行手术,病理结果恶性369例,良性177例。36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15年。PRPT完全切除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3.2%、53.6%,恶性PRPT部分切除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32.0%、5.7%(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RPT的局部复发、生存期与肿瘤是否完全切除、肿瘤大小、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充分做好PRPT手术前准备,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是降低PRPT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铁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术前采用影像学检查,经手术治疗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1例中良性37例,恶性24例。恶性肿瘤病程短仅3.4个月,瘤体较大达14cm者,完整切除率仅45.8%,登工脏器切除率高达37.5%。良性肿瘤病程长达18.5个月,瘤体小至8cm者,完整切除率高达83.8%,合并 脏器切除率较低。仅8.1%。结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80年 1月~ 1999年 10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10 0例临床资料。恶性病变 80例 (80 % ) ,良性病变 2 0例 (2 0 %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 6 5例 (6 5% ) ,来源于神经组织的 19例 (19% ) ,来源于胚胎残留组织的 11例(11% ) ,来源不明的 5例 (5% )。肿瘤单发 93例 (93% ) ,多发 7例 (7% )。肿瘤直径 >10cm的 85例(85% ) ,肿瘤直径 <10cm的 15例 (15% )。手术切除 80例 (80 % )。结果 :1年生存率 71% ,3年生存率51% ,5年生存率 35 4 %。结论 :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中 ,腹部CT是目前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 ,复发病例 ,应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结果本组手术切除60例,完整切除29例,占48.33%。肿瘤整块切除加扩大切除13例,占21.67%。肿瘤部分切除12例,占20.0%。探查活检6例,占10.0%。其中良性肿瘤21例。占35.0%。恶性肿瘤39例,占65.0%。,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超声和CT为首选诊断方法。造影和X钱可加深对肿瘤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仍是提高腹膜后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心脏及心包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4例原发性心脏及心包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分别接受了不同的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胸片、CT、冠状动脉CT、三维CT、MRI、心包穿刺和组织病理检查.10例患者行肿瘤根治切除,6例行肿瘤局部切除,8例行开胸探查和局部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24例原发性心脏及心包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行肿瘤根治切除术的10例患者中,1例术后第7天死于呼吸循环衰竭,2例尚存活,2例久访,其余5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4年,死于复发或转移.6例行肿瘤局部切除的患者存活4~16个月,死于心功能衰竭和恶液质等.8例仪行开胸探查和局部活体组织检查的患者中,6例在1年内死亡,2例失访.结论 UCG、CT、MRI、三维CT、冠状动脉CT、心血管造影等检查对原发性心脏及心包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选择有帮助,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早期手术治疗,尽量完全切除肿瘤,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临床。结果:本组手术切除60例,完整切除29例,占48.33%,肿瘤整块切除加扩大切除13例,占21.67%,肿瘤部分切除12例,占20.0%。探查活检6例,占10.0%,其中良性肿瘤21例,占35.05。恶性肿瘤39例,占65.05。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超声和CT为首选诊断方法,造影和X线可加深对肿瘤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仍是提高腹膜后肿瘤患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32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与手术进行了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病人术中情况及CT术前判断能否切除。结果 CT检查判断肿瘤能否切除与手术中切除情况基本吻合。结论 此类肿瘤手术前必需行CT检查,以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避免手术盲目性。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部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高小儿腹腔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例腹腔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情况、生物学特性、临床、病理诊断及手术原则进行讨论。结果术前经B超、CT检查,2例分别诊断神经母细胞瘤和腹膜后肿瘤;1例考虑节细胞神经瘤。3例均手术切除肿瘤,2例为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1例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8年,患儿健康,无肿瘤复发。结论小儿腹部节细胞神经瘤临床少见,平均发病年龄6岁左右,除腹部包块外,一般情况良好。B超、CT可了解肿瘤的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对于诊断和指导手术有帮助。确诊有赖病理。完全切除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