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脑梗死的先兆症状和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1/3的TIA患者在1年内进展为卒中。伴有颈动脉狭窄的TIA患者,如果首发症状为ICA系统TIA,2年内病灶同侧卒中的危险率高达50%,如果首次缺血症状为视网膜TIA,卒中危险率为17%,而LL高达50%的TIA患者在病后2个月内有反复TIA发作。而再发卒中是导致患者死亡、致残和高额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所以卒中的防治关键是治疗TIA。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是脑卒中的发病前兆。据报道,TIA发作后2d、7d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分别为5%、10%[1]。但是,TIA发作后如果积极治疗,脑梗死发病率会降低2%左右。所以,TIA发作后需要积极治疗,防止其复发或演变成脑卒中。杜教授认为TIA的中医病机属于肝肾阴虚,瘀热上扰。  相似文献   

3.
既往研究显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卒中的发生率很高,特别是在TIA发生后90d内,发生卒中危险为9.5%-14.6%。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因不能确定患者是否具有发展成卒中的高危因素,所以住院和门诊TIA患者的治疗是很不相同的。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中提出一项ABCD评分系统,包括:年龄、血压、临床体征和发作持续时间,用来检验该评分系统能否作为临床判断TIA后早期高危发生卒中的实用工具。Cuffe等人将研究结果发表在《卒中》杂志上(Stroke,2006,37:2892-289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4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4例患者中50例(34,7%)发生了脑梗死;其中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20例中11例(55.O%)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118例中37例(31.4%)发生脑梗死;两个系统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78%的脑梗死发生在TIA后1h内,5例死于脑梗死;TIA发作持续〉30min、24h内〉3次发作以及首次发作后24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显著增高(P〈0,05~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血胆固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患者TIA发作持续久、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李正欢  宋雪利  刘昕  王飞  陈杨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72-1976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于2008年7月发布了《急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最初管理指南》,但卒中的治疗发生了变化,在缺血性卒中血栓清除术方面出现了新的证据,且首次怀疑TIA时阿司匹林的使用、传统的危险分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作用及TIA影像学成像的最佳策略等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所以NICE 2019年5月又公布了新版《大于16岁人群卒中和TIA的诊断和初期管理指南》,以补充阐释上述问题,为TIA(疑诊或确诊)和脑卒中急性发作后48 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佳临床建议。NICE指南共有9条推荐意见,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其中的“1.1.1~1.4.8条”推荐意见进行解读,内容包括快速识别和诊断、疑诊TIA或急性非致残性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急性卒中的专科处理、急性卒中溶栓和血栓清除术。通过对该指南的解读,可以为我国急诊科、神经科等临床医师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优化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以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按ABCD2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分析首次发作后7d内各组患者再发TIA及卒中发生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7d内TIA再发及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38%及23.2%,与低危组、中危组比较,高危组TIA后7d内TIA再发及卒中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低危组与中危组7d内TIA及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TIA后7d内大卒中及小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P<0.01).结论:ABCD2评分对预测TIA患者早期卒中发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约2/3的TIA患者会再发TIA或卒中。对TIA发病后的卒中风险进行临床评估,能判断患者的预后,以便尽早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本文就TIA后卒中发生率以及如何预测TIA后的卒中风险做了综述,以期为TIA的预后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34例脑卒中患者中49例继发癫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总发生率为6.68%,其中发生于卒中早期者65.31%,卒中晚期者占34.69%,病灶位于脑叶,累及大脑皮质者癫痫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6.24%,25.84%,与其他部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病灶位于脑叶,累及大脑皮质者发生癫痫的危险性高,卒中早期癫痫发作原因为脑水肿等,药物治疗0.5-1年后多可渐停用,卒中晚期癫痫发作原因主要为卒中囊腔等,应进行长期长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预测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usionweightedimaging,DWI)、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的检查结果,按ABCD2评分标准完成评分。随访TIA后7dTIA、小卒中和大卒中的发生率,分析ABCD。评分与TIA后短期再发事件的关系。ABCD2评分对于TIA后短期再发事件的预测用ROC曲线(areaunderthe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表达。结果106例TIA患者中,再发TIA24例(22.6%),再发卒中20例(18.9%)。在TIA危险因素中,再发TIA与再发卒中两组间TIA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8)。ABCD2评分对大卒中预测价值高(AUROC=0.863,95%CI:0.799~0.926,P〈0.001),对小卒中和TIA预测价值低(AuROC=0.590,95%CI:0.499~0.681,P=0.057;AUROC=0.444,95%CI:0.373—0.515,P=0.172)。Cox风险分析发现,ABCD。评分与TIA后7d临床复发事件间具有相关性。ABCD。评分〈3与ABCD。评分〉3两组再发事件的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5.98;95%CI:6.03,42.31;P〈0.001)。结论ABCD2评分对于再发大卒中的预测价值高,可以作为急诊预测TIA患者7d再发大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坦帕消息:一项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大规模研究证实,此药对高危病人有某种益处。英国一项包括2500名病人的一过性脑局部缺血发作(TIA)的阿司匹林试验证实了以前一些小规模研究不明确的结论:(1)对预防TIA后或不严重卒中后发生的其他非致死性血管意外,阿司匹林的疗效比其在减少严重致残性或致死性继发意外的危险性的疗效更显著;(2)虽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在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门诊患者的治疗和临床医师拒绝使用指南推荐方案的原因方面,可利用的资料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价治疗指南在缺血性卒中或TIA住院及门诊患者中被恰当使用的程度。方法:在荷兰11个中心进行调查,前瞻性纳入579例住院患者和393例门诊患者,由  相似文献   

12.
静雨 《国外医学情报》2001,22(11):17-18,20
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从高血压病人接受的基于利尿药为主的治疗方案或基于β-阻滞剂为主的治疗方案的试验中,得到了有关降血压药物对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影响的证据。这些试验共同表明卒中和冠心病(CHD)的危险性大约分别降低38%和16%,而心力衰竭的危险性降低的40%。近来,研究者在一项以钙拮抗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发现卒中的危险性降低,并且还在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DWI以及大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否有助于TIA预后的风险判断。方法收集荣成市人民医院TIA发作入院患者343例。其中339例患者行DWI检查;所有的患者均行TIA发作后颈部大动脉超声检查,并跟踪随访3个月。分别在TIA发作后的第1周以及第3个月评估检查。结果DWI的阳性率是40%(136例),患大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67例(20%),27例(8%)有房颤史。其中DWI检查阳性患者多伴随偏侧肢体障碍;TIA发病时间大于60min;大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随访期间,5例(1.5%)患者在TIA后1周内有大中风发作。10例(2.9%)在3月内有一次大中风。9例TIA后卒中患者早期检查伴有DWI阳性发现。ABCD2评分及DWI的阳性发现与7d以及3个月内的卒中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在3个月时,ABCD2评分〉4分,DWI的阳性表现、以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均为TIA发作后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房颤未证实与此有关。结论DWI、颈部大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结合ABCD2评分可以提高TIA后卒中的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卒中常见而重要的前驱表现。基于TIA治疗方法多样且大多数现有TIA指南已多年没有更新的现状,美国国立卒中学会牵头,在对现有各个指南中的数百条建议进行了系统评价后,最终制订出了一个由53条临床医师满意、专家亦首肯的建议组成的新指南。这些建议涵盖了TIA的初步处理、评估、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危险因素处理等多个方面。下文摘取其中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建议,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轻度缺血性卒中患者远期生存率和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决定因素尚不明确。本试验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在患者发生TIA或轻度缺血性卒中(Rankin分级评分≤3)10年或更长时间后重新研究这些风险。方法:研究中评估了荷兰TIA试验(1986—1989年间纳入患者;研究脑缺血的动脉原因)中2473例患者的生存状况和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荷兰共24所至少纳入50例患者的医院被纳入本研究。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以及所有心血管原因死亡、非致死性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联合事件。使用Kaplan-M eier分析评估了累积风险,使用Co…  相似文献   

16.
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发病早期有较高的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在过去几年,关于卒中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使人们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早期运用抗血小板治疗有了新的认识,2019年BMJ指南已推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方案用于治疗急性期高危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但双抗的使用指征仍存在争议,尚未在真实世界中更广泛的人群中获得验证。本文结合相关临床指南,分析了近几年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并借助真实世界证据,探讨目前推荐的双抗治疗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的依从性和获益情况。  相似文献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的发病机制主要有:(1)微栓子学说;(2)在颅内动脉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血压的波动可使原来靠侧支循环维持的脑区发生一过性缺血;(3)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变;(4)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也可引发TIA。 TIA患者发生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一次TIA后1个月内发生卒中约40~8%,1年内约12%~13%,5年内则达24%~29%。TIA患者发生卒中在第1年内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之多。  相似文献   

18.
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展,本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且,一旦发生卒中后,复发的危险会大大提高。据报道,初次卒中后2年的复发率是15%,高于普通人群发病率15倍,而5年后卒中复发的危险可达30%。值得注意的是,TIA后90d内发生卒中的危险大于10%,且其中有50%发生于TIA后2d内。更重要的是,卒中复发后的死亡率是初发的2倍,并且有报道说早期复发(30d内)的死亡率是20%~30%。  相似文献   

19.
美国Framingham研究,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与年龄增高呈平行关系。年龄50-59岁患者卒中的发病率为15%,年龄80~89岁的患者卒中发病率为23.5%。国外有五项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了华法令和阿司匹林治疗房颤预防脑卒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应用华法令治疗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减少68%。在房颤患者中,卒中高危的预测因子包括年龄增长、既往有TIA或卒中史、收缩期高血压(〉160mmHg)、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20.
背景:由于无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卒中的高危人群,因此不能对早期TIA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方法:对基于人群的疑似或确诊TIA(牛津夏州社区卒中研究项目,O CSP)患者队列(n=209)进行研究,得到一个卒中7d风险评分,并在一个相似的基于人群的队列(牛津血管病研究,O XV ASC,n=190)中进行验证。本试验应用该评分方法对符合O XVASC(n=378,指标:卒中7d风险)和到基于医院的每周TIA门诊就诊(n=210,指标:就诊前卒中风险)的疑似TIA患者进行分层研究。结果:根据O CSP犤年龄(≥60岁为1分)、血压(收缩压>140m m H g和(或)舒张压≥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