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特征探讨其对临床诊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21例21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眼底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眼中9眼出现无灌注区。无灌注区面积大于25个视盘面积者3眼,大于15个视盘面积者5眼,大于7个视盘面积者6眼。3眼出现新生血管,本组病例中新生血管均出现在无灌注区大于15个视盘面积的病例中。结论S无灌注区的面积和病程与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veinocclusion ,RVO)病例的有关资料 ,以提高对该病的检查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确诊的 116例患者的 12 4只眼的临床和FFA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R VO(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者 2 7只眼 ;半侧RVO有 8只眼。BRVO(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 89只眼 ,共有 93支血管受累 ,其中颞上支占 6 4 % ,为最易受累之血管分支 ;多支血管受累的患者占单纯BRVO的 13.4 1%。另外 ,双眼RVO共 8例 ,占患者总数的 7%。有 5 6只眼存在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占总眼数的 4 5 .16 % ;有新生血管形成 18只眼 ,占总眼数的 14 .5 2 %。CRVO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 1.0 8岁 ,BRVO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 7.0 6岁 ,两者有显著差异 (t=2 .4 5 ,P <0 .0 5 )。结论 :RVO的类型和年龄有一定关系 ;诊断时要考虑双眼RVO及多支BRVO的可能性 ;联合包括直接检眼镜、前置镜和FFA等检查方法能帮助RVO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运平  徐建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82-2682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激光光凝治疗,疗效肯定。我们在近两年中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变波及黄斑区,引起黄斑水肿、黄斑出血、黄斑棉絮斑、黄斑硬性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黄斑水肿、黄斑无灌注区的病例进行氩绿激光光凝治疗。第一次先进行黄斑区以外病变的光凝治疗,间隔1-3个月FFA后再行黄斑区激光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荧光素眼底造影技术于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01例,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35例,眼41只,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6例,眼80只,经15?m i n荧光素眼底造影,观察造影片特征,观察眼底静脉阻塞区域、部位、无灌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hrunch reinal,occlusion,BRVO)的疗效。方法 应用氩激光对158例BRVO患者进行光凝。结果 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91例,占57.6%,治愈102例,占64.5%。结论 激光治疗能促进BRVO视网膜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的吸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该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静脉阻塞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RVO患者男性34例,女性4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例,分支静脉阻塞59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为缺血型及非缺血型组,同时对患眼和对侧健眼的球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果: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侧眼(P<0.0001)。缺血型与非缺血型患眼之间其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结论:RVO对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侧健眼,其间有极显著差异,说明RVO时CRA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缺血型与非缺血型组间其患眼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项检测在RVO分型不是可应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将2010年2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共80只眼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为依据,分为缺血性与非缺血性CRVO组。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CRVO组的患者,IFA检查出的NVl占74.2%,隙灯显微镜检查表明虹膜与瞳孔缘出现细小新生血管的占41.9%;非缺血性CRVO组IFA检查没有显影出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虹膜和瞳孔缘没有发现新生血管,占的比例为100.0%。对NVI的检出率,两种方法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A特异性较高,能够对眼前节缺血的情况进行提示,对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虹膜新生血管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同时能够预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否发展。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是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后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继发性黄斑水肿(ME)是导致患者视功能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和以曲安奈德、地塞米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成为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BRVO继发黄斑水肿(BRVO-ME)的治疗展开综述。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OCT和FFA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进行OCT及FFA检查,观察两种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中心凹中心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FA分类的局限水肿型在OCT1型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弥漫水肿型和囊样水肿型。FFA弥漫水肿型在OCT2型中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局限水肿型和囊样水肿型。FFA分类的囊样水肿型在OCT3型(3A型+3B型)中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局限水肿型和弥漫水肿型。OCT1型及FFA局限水肿型的矫正视力最好,黄斑中心凹中心厚度值最小(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结合OCT与FFA两种检查方法,可更加全面地反映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为揭示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病理机制、寻求每种类型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累及黄斑区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行眼底激光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CS)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资阳市中医医院眼科且确诊为缺血型BRVO患者共39例(40眼,1例双眼),均给予激光治疗,作为激光治疗组;同期选择未行激光治疗的缺血型BRVO患者共11例(11眼)作为非激光治疗组;同期选择58例健康志愿者(116眼)为对照组。观察3个月,检测激光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个月不同空间频率的CS,同时比较矫正视力情况。结果经激光治疗3个月,39例患者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治疗总有效共35眼(87. 50%);激光治疗后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各空间频率的CS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3个月随访,经激光治疗与未治疗者比较,各空间频率CS下降,且12 c/d、18 c/d空间频率CS降低最为明显,分别为(18. 01±7. 69) c/d与(9. 80±3. 78) c/d。结论对于缺血型BRVO,眼底激光是一种有效疗法,但容易导致未累及黄斑区缺血型BRVO患者的CS下降,其中以高频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胡琦  冯广忠 《现代康复》2001,5(11):100-101
  相似文献   

12.
沃丽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通  姚金瑞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114-2115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一种以静脉阻塞引起的眼底血管疾病,表现为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阻塞静脉附近视网膜导致出血、水肿、渗出,严重影响视力。目前治疗方法也较多,但尚无满意疗效。笔者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采用沃丽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RVO,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98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光凝治疗,术后定期观察视力、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视力增加76.5%(75/98),不变者23.5%(23/98)。无一例视力减退。激光治疗前视力0.5以上者占48.98%(48/98),治疗后为65.31%(64/98);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42.85%(42/98),部分消退者43.88%(43/98),不变者13.27%(13/98)。视网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者66.66%(10/15),部分消退者33.44%(5/15)。视网膜无灌注区经多次激光治疗后,大部分消失。结论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15.
<正>影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视力预后的主要因素为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药物治疗不能有效地阻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近年来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病因、治疗措施都有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对有关视网膜静脉阻塞分型、诱因及病因学、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为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血流受心脏功能、大动脉循环和眼压波动的影响。如心功能不全、心动过缓、显著的心律不齐、颈动脉阻塞、大动脉炎等可使视网膜灌注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成为本病的诱因。眼压的高低直接影响视网膜中央静脉回流。另外,静脉发育异常亦可诱发本病。视网膜中央静脉与视网膜中央动脉伴行,行于球后视神经鞘内,回流到眼上静脉。本研究探讨1998-2003年诊治8例10支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60例(6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相关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1+按需治疗(Prore Nata, PRN)组:雷珠单抗初始1针玻璃体腔注药后改为按需注药。3+RPN组:雷珠单抗璃体腔内初始3次注射,1次/月,连续3个月负荷治疗后改为按需注药。观察两组首次注射后1、3、6、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以及1年中两组平均注射次数及黄斑水肿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年内,1+PRN组的雷珠单抗平均注射次数明显少于3+P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01)。1年内,3+PRN组复发率略低于1+PR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1+PRN方案相比,3+PRN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功能结果或更低的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杜敏 《临床医学》2004,24(3):56-57
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无灌注区,预防新生血管产生的疗效。方法:将72例RVO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氩离子激光治疗40例.药物治疗32例。治疗后经6~27个月随访.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视力情况。结果:激光组有效37例.有效率92.5%;无效3例.占7.5%;视力增进14例.增视率35%。对照组有效15例.有效率47.5%:无效17例.无效率52.5%;视力增进7例.增视率20%。结论:早期应用氩激光光凝术对RVO无灌注区的消退.预防新生血管产生及玻璃体病变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密度.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于重庆市中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非缺血型BRVO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眼睛非缺血型BRVO.将20只患眼纳入A组,20只对侧眼纳入B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技术测定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