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测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者与正常者的下颌运动轨迹,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2例骨性前牙反者和19例正常者的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结果在空载运动中,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组运动中心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平坦,在运动的初始阶段出现向上位移,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最大位移均小于正常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空载开口运动中,骨性前牙反组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为先垂直下降,然后前移一段距离后再垂直下降,与正常组存在差异,在矢状位上的水平向最大位移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在空载前伸运动中,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组运动中心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组平坦,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最大位移均小于正常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空载前伸运动中,骨性前牙反组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组平坦,在矢状位上的水平向最大位移显著小于正常组。结论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与正常研究对象运动中心及切点的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轨迹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研究对象牙颌前部不同的咬合状态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测替牙列骨性前牙反(牙合)早期治疗前后下颌运动轨迹的变化,为骨性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以兼顾髁状突平移和转动两种运动的运动中心和切点为下颌运动参考点,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0例骨性前牙反(牙合)者早期正畸治疗后以6个自由度对其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在空载开口运动中,当早期治疗结束时,运动中心的向上位移消失,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移均增大,但无显著差异.当早期治疗结束时,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为先前移,再垂直下降,经过一段距离后再向后下方下降.在空载前伸运动中,当早期治疗结束时,运动中心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为先向前下方运动,在矢状位的水平向位移显著大于矫治前.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变为先向前下方运动,在矢状位上的水平位移显著大于治疗前.结论 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经早期口外支抗前牵治疗后,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随着口内颌垫的不断磨除,逐步建立起的正常前部咬合引导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趋于正常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替牙列骨性前牙反早期治疗前后下颌运动轨迹的变化,为骨性前牙反早期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以兼顾髁状突平移和转动两种运动的运动中心和切点为下颌运动参考点,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0例骨性前牙反者早期正畸治疗后以6个自由度对其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空载开口运动中,当早期治疗结束时,运动中心的向上位移消失,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移均增大,但无显著差异。当早期治疗结束时,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为先前移,再垂直下降,经过一段距离后再向后下方下降。在空载前伸运动中,当早期治疗结束时,运动中心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为先向前下方运动,在矢状位的水平向位移显著大于矫治前。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变为先向前下方运动,在矢状位上的水平位移显著大于治疗前。结论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患者,经早期口外支抗前牵治疗后,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随着口内颌垫的不断磨除,逐步建立起的正常前部咬合引导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趋于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常见且矫治难度较大的错[牙合]畸形,发病率约为5%-14%.上颌前牵引是治疗上颌发育不足所致骨性Ⅲ类反牙[牙合]的常用方法。作者从2006年1月~2009年8月对8例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前牵引治疗,取得预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FrankelⅢ矫治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怡  余兵 《西南军医》2009,11(3):406-407
目的研究Frankel Ⅲ矫治器对前牙反牙[牙合]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反[牙合]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前牙反[牙合]儿童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8.2岁,用FrankelⅢ矫治平均时间9个月,将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FRⅢ治疗后,上颌前牙唇倾度,SNA角,ANB角及下颌平面角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RⅢ矫治器对于功能性及轻度骨性反[牙合]疗效显著,宜在替牙早期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秋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2):210-212
目的:57例前牙反牙合矫治体会.方法: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结果:57例前牙反牙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时间短,疗效明显.结论: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矫冶前牙反牙合疗程短,疗效佳,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牙反牙合48例活动矫治体会。方法:下颌冠状斜面导板活动矫治器矫冶前牙反牙合。结果:48例前牙反牙合患者在矫治治疗过程中时间短,疗效快,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下颌冠状斜面导板活动矫治器矫冶前牙反牙合疗程短,疗效快,效果佳。  相似文献   

8.
Bolton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上下颌牙齿间的牙量关系——Bolton指数,他指出:上下颌牙量间合适的比率是上下牙弓间最佳关系的基础^[1]。牙量不调可能造成:①保持正常覆盖时,后牙间隙关闭困难;②前牙覆盖正常,但后牙段为轻中度Ⅱ、Ⅲ类关系;③磨牙中性时,要保持正常覆盖,则上下颌前牙段完全关闭间隙困难。如果矫治完成阶段才发现这些问题,无疑会延长矫治时间和影响患者的矫治效果,因此,医师希望诊断时和治疗早期就发现并解决牙量不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恒牙早期骨性反(牙合)患者应用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l6例恒牙早期骨性反(牙合)患者,均采用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治疗后前牙反(牙合)全部解除,A点前移,SNA角、ANB角、 Wits值、N-ANS及N-ME均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明显,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恒牙早期骨性反(牙合)患者由于生长潜力有限,上颌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联合应用是有效的矫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变异式烤瓷冠修复个别上前牙重度反NFDD9的临床设计、牙体预备及修复效果.方法:对上前牙反NFDD927例(38颗)采用变异式烤瓷冠进行修复,烤瓷冠设计按照临床要求进行调整,修复后经2~3年随访,观察修复前后牙周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2年后,变异式烤瓷冠修复后基牙牙龈无明显炎症,无崩瓷、瓷裂发生,前牙美观程度明显改善,患者无不适,效果满意.结论:变异式烤瓷冠可以有效纠正个别前牙反NFDD9,改善美观,可作为正畸治疗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11.
祝静  冉屹东 《武警医学》2014,(6):576-578,581
目的探讨改良Nance弓前方牵引矫治器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应用改良Nance弓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通过其X线头颅侧位片和石膏模型进行测量,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PAR指数评价。结果SNA、ANB、NA—PA、Ptm-A、ANS—Ptm、Wits值均增大,A点前移2.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指数评价,治疗后加权PAR减少百分率为86.67%,治疗后覆盖、覆袷、后牙咬合改善程度较大,所有患儿前牙反袷解除,但牙齿排列及中线改善程度不明显。6~7岁组平均疗程5.4个月,8~10岁组平均疗程8.9个月。结论应用改良Nacne弓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的调整。较小年龄组对矫治力更加敏感,平均疗程较短。但还需固定矫治器进一步调整后牙咬合、牙齿排列及中线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玻璃离子或树脂(牙合)垫与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在治疗乳牙期和混合牙列早期前牙反(牙合)时的效果.方法 选取10位能熟练运片用这两种方法治疗前牙反(牙合)的医师,设计21个调查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问卷打分,以评价这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玻璃离子或树脂(牙合)垫与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在21项比较内容中,在矫治疗程问卷评分分别为3.90±1.88和3.80±2.1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11口腔印模制取、矫治器制作简单性、综合评价等其余20项评价指标,两种治疗方法的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治疗乳牙期及混合牙列早期的前牙反(牙合)时,玻璃离子或树脂(牙合)垫的疗效优于传统的(牙合)垫舌簧矫治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在正畸治疗中,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异常使正畸托槽不能正常粘贴,妨碍了正畸治疗程序的正常实施。如前牙区或后牙区的深覆[牙合]常使下颌托槽无法正常粘贴或粘贴后经常被咬合力撞击而脱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非拔牙矫治,低角病例。口外弓装置配合方丝弓矫治器,采用成品的口外弓颈带水平向后牵引,牵引力最初为350 g,适应1个月后加至400 g,每天戴用12 h,在傍晚及夜间戴用,平均疗程为1年。结果:12例患者,X线片测量显示:SNA角平均增大0.9°,A点受到抑制,SNB角平均增大7.68°,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上颌受到抑制,下颌向前自由生长,所以ANB角减小3.24°,Y-axis角增大0.72°,⊥-T角增加15.48°,MP-FH角增大2.08°。结论: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因而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个别前牙反(牙合)及腭向错位是临床的常见病,临床上可采取正畸治疗,但由于正畸所需时间长,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之外,部分患者要求即时可行的修复治疗.自2000年以来,对此类患者采用牙龈成形术合并烤瓷冠修复或唇-舌向烤瓷桥技术进行矫正美容修复,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前牙反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错畸形,以牙源性和功能性为主,常导致患儿面中部凹陷,影响上、下颌骨和口周系统的正常发育,甚至引起发音功能障碍[1]。对此,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容易引起骨性三类错,从而加大治疗难度,拖延了矫治时间,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采取正确的矫治方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2]。笔者就儿童前牙反的早期治疗及其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3月采用改良肌激动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观察,反映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变化的SNA角、SNB角治疗后明显增加fP〈0.051.说明上、下颌骨相对于前颅底的位置前移。反映上、下颌骨矢状向相对位置的ANB角治疗后明显减少(|P〈O.05),说明下颌骨前移量大于上颌骨前移量。反映颅面骨矢状面生长方向的Y轴角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1,说明下颌骨向下生长的趋势增大。反映下颌骨旋转角度的FH—MP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说明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结论肌激动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改善面部形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对替牙期功能性前牙反ND03F的矫治作用,以及矫治前后牙ND03F及骨骼变化.方法 应用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ND03F18例,平均疗程为11个月,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主要引起下颌骨的向下、向后旋转及下切牙的舌倾.结论 改良型FRⅢ功能性矫治器通过改变下颌骨的生长方向,有效地矫治了替牙期功能性前牙反ND03F.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