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伤寒论》的主要贡献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当代的医学上仍然是优化的,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伤寒论》对复杂病机证候的治疗原则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这一思想。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性、病位、病势、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预后等。《伤寒论》中的复杂病机证候是指多经同病及表里同病、虚实并见、寒热并见、阴阳混淆的病机证候。现从治疗原则方面探讨《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核心,从辨识证候到处方用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思维方式。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虽源于《黄帝内经》,但把辨证论治与临床有机结合则始于《伤寒杂病论》。刘渡舟先生认为:"中医学以辨证为先,惟《伤寒论》一书,祖述岐黄之学,发明汤液之旨,对于辨证论治,独领风骚,高出人表,而为中医之魂。《伤寒论》总结了六经辨证的规律,又厘定了主证、兼证、变证和夹杂证四个层次……认识疾病在于证,治疗疾病则在于方。"[1]关键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特点,病、证、症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伤寒论》病、证、症的层次结构,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伤寒论》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1.病、证、症的概念 从《伤寒论》病、证、症概念来看,是认识疾病的过程,辨别疾  相似文献   

4.
张丰跃  门九章 《光明中医》2010,25(9):1564-1565
《伤寒论》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先河,研究张仲景辨证论治医学思想首要以《伤寒论》主症为突破口。《伤寒论》中关于口渴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水饮内停;热邪伤津;阳气衰微所致。《伤寒论》中治疗口渴的方药主要为五苓散证;白虎加人参汤证;附子汤证等。笔者结合《伤寒论》口渴理论与临床病案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经为辨证论治理论及方法的导源,而《金匮要略》从病因、发病、诊断、脉法、治疗等方面加以阐述,以脏腑的病机理进行证候分析,以脏腑辨证的方法对杂病进行论治,合《伤寒论》之六经辨证,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论治研究成绩显著,《病证结合中医证候学》、《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出版发行推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深入研究。随着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拓宽,创新与完善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证候微观化研究不断深入,进一步探讨了辨证论治实质。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研究对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证侯微观化研究不断深入,进一步认识了证候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刘志伟  李海蓉 《河南中医》2012,32(6):663-664
《伤寒论》中有关水气证证治的内容贯穿全篇,其成因主要是阴阳失调和脏腑功能失调,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上焦水气证、中焦永气证、下焦水气证,治疗上充分体现辨证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圣济总录·肺藏门》中关于肺虚证的辨证论治在前人《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所论"肺虚寒"证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临证实践得以发挥和补充。其辨治思路除承袭阳气虚病机外,补充了阴虚病机,注重肺藏象体系中体、窍、志的病症及脏腑兼症的分析。治疗上以益气温阳为主,重视益气养阴,同时兼顾他症治疗。本文对肺虚证的辨证论治思路进行梳理,以期对现代中医临证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其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精神。该文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伤寒论》中的出处及含义谈起,详细探讨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诊治方法,体现了中医诊治疾病的临床思维特色,强调了中医诊治疾病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但不能失去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李士懋教授精研《伤寒论》,对《伤寒论》提出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观点领会深刻。认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对《内经》"谨守病机"的疾病治疗观的具体实践;是仲景提出的辨证论治总的指导原则;应用在疾病治疗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失眠证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失眠证的辨证论治蔡精诚(安徽省怀宁县中医骨伤医院怀宁246100)关键词失眠证辨证论治失眠证,又称“不寐证”、“不得眠”、“目不瞑”,其论述散见于《难经第四十二难》、《金匮要略》、《症因脉治》和《景岳全书杂证谈》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所以各有不同的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联合泽泻汤加味方对高血压病患者各单项症状的影响,明确其适应证型及原因.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辨证论治方,另一组给予辨证论治方联合泽泻汤加味方,口服治疗28天,观测第0天与第28天2组同一证型总体证候积分与各单项症状积分变化.结果:2组相同证型之间总积分比较发现,肝火亢盛证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种证型(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论治联合泽泻汤加味方较单纯辨证论治对于肝阳上亢证无意义,对于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均具有较好的改善中医总体证候作用,且这种作用是通过整体改善,而并非针对某个单项症的改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是最能体现中医多变性思维的临床著作,其多变性思维即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不仅是发汗重剂,亦是调和荣卫之方。运用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可整体地、动态地分析大青龙汤证的病机变化情况以及组方意义的多重性。这有助于提高对经方灵活应用的能力,以复杂性思维辨证论治,治疗非规律性疾病,既可避免陷入线性思维模式,又可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联合泽泻汤加味方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影响,明确此种治疗方式更适合何种中医证型的高血压病。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辨证论治方,另一组给予辨证论治方联合泽泻汤加味方,汤剂口服治疗,疗程28天,观察不同天数各证型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总体中医症候积分比较,第7天无差异性(P>0.05),第14、21、28天均有差异性,以观察组症候积分下降为优,并随治疗天数增加差异性日渐显著(P14<0.05、P21<0.01、P28<0.01)。两组同一证型间比较,肝火亢盛证第7、14、21、28天无差异性(P>0.05),其余3证型(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第7、14天无差异性(P>0.05),第21、28天有差异性,且随治疗天数增加日渐显著;其中,阴虚阳亢证:P21<0.05、P28<0.01,痰湿壅盛证:P21<0.05、P28<0.01,阴阳两虚证:P21<0.01、P28<0.01。结论辨证论治联合泽泻汤加味方较单纯辨证论治具有更好的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作用,较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江泳  陈建杉  江瑞云  郭子光 《中医杂志》2011,(17):1447-1450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如何在临床上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一直是中医师深思的问题。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基本精神就是辨证论治,其建立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即人-症-病-证结合的辨治模式,若临证能将人、症、病、证有机结合,则能指导准确论治,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病疗效。  相似文献   

16.
孙玉信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张磊主任医师的高徒,熟读《温病条辨》,深领三仁汤方义,临证善于把握三焦辨证论治要领,灵活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证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伤寒来苏集》编次方法浅析柯琴辨证论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伤寒论》自叔和重编而流芳百世。此后 ,众多医家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 ,出现了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三个伤寒学术流派 ,其学术争鸣大大推动了《伤寒论》研究的发展。柯琴作为辨证论治派的杰出代表 ,深悟仲景《伤寒论》之精髓 ,采用“以方类证 ,方不拘经”的方法 ,使散乱无章的《伤寒论》条文明晰化 ,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实用价值颇大 ,深受后世许多医家的推崇和效法。因此 ,从其编次方法来探究柯琴辨证论治思想 ,对学习和研究《伤寒来苏集》大有裨益。1 以方类证 ,证从经分 ,倡仲景辨证论治心法首先 ,从柯氏编注《…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有的诊疗思维方法,而在《伤寒论》中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的条文即其中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中医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为依据,四诊合参获得病证诊断结论,因此辨证论治可以说是中医诊治的精髓所在。而现在中医多受西医影响,逐渐忽视辨证论治,现从对《伤寒论》辨证论治的认识、《伤寒论》辨证论治对后世的影响及辨证论治应用等方面,浅谈对辨证论治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方证是张仲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通过对比分析疾病的特异性症状及其对应的最佳治疗方剂,逐渐归纳总结而形成的。文章通过比较《伤寒论》中头痛方证,分析太阳头痛桂枝汤证与太阳头痛麻黄汤证、太阳变证头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阳明头痛承气汤证、少阳头痛小柴胡汤证、少阴头痛四逆汤证、厥阴头痛吴茱萸汤证和霍乱头痛五苓散、理中汤证之不同,旨在说明方证的形成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应用方证不能按图索骥,要深入研究方证中蕴含的辨证思维,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中医学的特点应是整体观念与辨病辨证论治,即是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其理由有7:1、辨病辨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的本意;2、辨病辨证论治源于《内经》;3、辨病与辨证是《诸病源候论》探求病源和归纳证候的方法;4、温病学运用和发展了辨病辨证论治;5、辨病辨证论治是临床实践的需要;6、辨病辨证论治能促进中医对病的认识;7、辨病辨证论治有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