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迅 《气功》1999,20(2):58-59
发音要点练六字诀要用标准音发音。因六字诀是以音声引气祛病的功法,不同的发音调动的气机不同,故而尤重发音的准确性。必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不能夹杂任何方言成分,方能保证练功效果。关于六字诀发音时的补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如《四时调摄笺》中所说呼气发音为泻,吸气发音为补。另一种以为呼气发音出声为泻,不出声为补,不用吸气发音。在《养性延命录》中有:“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皆出气也。”即是典型的不用吸气发音之练法。呼气不出声之发音法如《四时调摄笺·六…  相似文献   

2.
漫谈六字诀     
六字诀是一个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呵、、呼、嘘、嘻、吹”,因其治病见效快、效果好,所以一直广为流传。就其功用,各家论述不尽相同。(神仙食气金柜妙录)中言:“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阿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以解极。”《养性延命录》一书所述大致与此相同。其书言:“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啼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Iw以解极。”此两种说法都是以病症来选用六字诀。《崇山太无先生气经》则以五脏来选用六字,其书言:“六气…  相似文献   

3.
我练六字诀     
六字诀又叫六字功或六字气法。他是通过呼气时口念嘘、呵、呼、、吹、嘻六个字进行气功锻炼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南朝齐梁间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以后《千金方》、《医方集解》、《寿世保元》、《修龄要旨》诸医书中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说明。近代蒋维乔的《因是子静坐法》也对它作了一定的介绍。六字诀经后人发展以后,虽然形成了各种练法,但六个字的发声及其气流的导引路线和治疗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如“嘘”字功主要作用是养肝,“呵”字功主要是补心,“呼”字功主要健脾胃,“”字功主要润肺,“吹”字功强肾,“嘻…  相似文献   

4.
六字诀正式记载首见于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是经典的呼吸吐纳代表功法。由于历史上语言发音变迁等原因,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发音在流传中出现了不同的版本,特别是"呬"的发音多有争议,大体有5种发音。本文以陶弘景六字诀的发源年代地点为基础,通过对"呬"字的字典考证,古音学角度考证,佛经翻译中"呬"字对应藏音和梵音验证,六字诀发音的自然原则,流传到日本的"呬"字发音,以及现代科研中音图的检测,多角度探讨古代六字诀发音的可能性,认为"hei"的发音方式比较接近古代六字诀中"呬"的发音。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5):966-967
六字气诀即吹、呼、嘻、呵、嘘、呬,是古人留下来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诸病源候论》认为肝病候可用呵治疗,心病候可用呼吹治疗,脾病候可用嘻治疗,肺病候可用嘘治疗,肾病候可用呬治疗。六字气诀可以治疗五脏病候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可以宣畅五脏气机,疏通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6.
六字导引法是一种以呼吸配合导引,并在呼气过程中分别发出呵、吹、嘘、呬、呼、嘻,六种字音,以健体疗疾的养身之法。早在战国时期问世的《吕氏春秋》中就有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记载。《庄子.刻意篇》有:“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的记载。唐人成玄英在其《庄子集解》中注曰:吹冷呼而吐故,响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可以自悬,类鸟飞空而伸其脚。这已很明显是一种呼吸与导引相配合的养生方法了。至梁,陶弘景潜心医药,在其《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首次转引《服气经》完整记载了六字法:“凡行气,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六字诀"即:"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音通过人口呼吸气练习,对五脏六腑的病变医治很有作用,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三焦可有效调节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六字诀"据说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又说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老子",亦有说起源于战国时代的"庄子"……众说纷纭,但不管起源于谁,只要有疗效就行了。  相似文献   

8.
从《内经》理论出发,浅述"六字诀"的开阖补泻规律。"六字诀"既可补身体之"虚",也可泻身体之"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健身气功"六字诀"使用"嘘呵呼呬吹嘻",引动相应的肝心脾肺肾三焦脏腑和经络气机,起到畅通经络、调息疗病、保健养生的功效。"吸气为补、呼气为泻",即吸气不发音为补,呼气吐音为泻。"六字诀"的"开阖补泻"规律与中医的开阖补泻理论相吻合。根据自身体质的偏虚偏实,有目的地习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诸病源候论》肝、心、脾、肺、肾五脏病候导引法研究,阐述了五脏生理、病理特点与导引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调理五脏病机的“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字诀的操作方法、作用与呼吸的配合,并对古籍中对六字诀的记载及其流派进行了初步比较,为五脏病候的养生保健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六字诀历来为各家所推崇,古人论及其功效多有“愈病长生要术”,“真功尤胜保神丹”之说。然也有持不同观点者。如《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中桑榆子之评点“六字决”,其原文云:“彼得道者,无思无虑,无营无欲,含其浩然之气,又焉取于嘘  哉?彼视嘘 犹决堤耳。”又如《元气论》一书中载:“又有妙决虽云,呵嘶呼吹嘘唏一六之气,不及冷暖二气以愈百病。”事实上,六字诀仅为一种祛病之法,且有所宜有所不宜之时,若只是一味夸大其效,诚有不妥。功法中六字之音属音声引气之范畴,即以发音作为引气之手段,藉此使体内元气按某种气机…  相似文献   

11.
呵字诀的妙用呵字诀是“吹、嘘、呼、呵、嘻”六字诀中的一诀,它在祛病强身方面有不少独到之处,现根据古籍所载,整理成十个方面,分列如下。一、夏季疏气《类修要诀》指出:“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因此,夏季心气盛者,宜...  相似文献   

12.
呼吸吐纳法是《诸病源候论》导引法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其方法与动作要领,对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诸病源候论》不息、散气等呼吸吐纳的方法与作用,呼吸与导引动作、存想配合及其意义。阐述五脏病候与"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的关系,以及六字诀的作用及其五行归属。提出调身、调息、调神三调合一是呼吸吐纳法的核心,指出呼吸吐纳在治未病、防治亚健康状态、辅助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六字诀新识     
吴建军 《气功》2000,21(11):483-485
六字诀流传广泛 ,法简效宏 ,易学易练 ,老少适宜。功法的内涵主要是默念与脏腑有关的嘘、呵、呼、、吹、嘻六个字 ,通过念字发音 ,以音助气 ,音气共振 ,使体内产生出一股犹如波能一样的内气流和六种不同功率的音频 ,从而振动胸腔、腹腔、脏腑和全身经脉气血 ,以达到养生保健和祛除疾病的目的。所以 ,人们又称六字诀为“音气疗法”。六字诀是华夏先民为福泽人类而留下的养生精品 ,是气功百花园中一个独特的品种。它能健身祛病 ,但不能包治百病 ,其功能范围也是有限度的。虽言老少皆宜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应。实践证明 ,不同的人练习六字诀…  相似文献   

14.
《气功》1999,(12)
次明观治病者。有师言,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等六种气[1]?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而用。颂曰:心配属呵[2]肾属吹[3],脾呼[4]肺呬[5]圣皆知,肝脏热来嘘[6]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7]。有师言,若能善用观想运作十二种息[8],能治众患。一上息[9],二下息[10],三满息[11],四焦息[12],五增长息[13],六灭坏息[14],七暖息[15]、八冷息[16],九冲息[17],十持息[18],十一和息[1…  相似文献   

15.
冷谦的《四季却病歌》记载于《修龄要指》中,将延年六字诀与四时养生相结合。文章探究了《四季却病歌》的渊源,结合中医与现代医学研究、分析并揭示了《四季却病歌》中六字诀治未病原理,分别从上中下三焦探讨六字诀调理机体功能。练习者通过齿音、喉音、牙音、舌音、唇音的不同读音即宫、商、角、徵、羽五音,调节体内气息、脏腑功能。“呵”“呬”主上焦,“呵”音着力点在舌,声发于舌,五音为徵,在五行中属火,在脏属心。“呬”字发音着力点为牙齿,声出于齿,五音属商,五行属金,五脏属肺,可泄肺之浊气、调理肺脏。“呼”主中焦,“呼”字诀发音时的着力点在于喉咙部分,声出于喉部,喉音在五音中为宫,五行属土,在脏为脾。“嘘”“吹”主下焦,“嘘”音的着力点在于牙齿,声出于牙为牙音,五音属角,牙音在五行中属木,五脏属肝,可调理肝脏,疏通肝经。“吹”音着力点在唇部位,属唇音,五音属羽,五行属水,在脏为肾。“嘻”字诀起到共理三焦作用,“嘻”字发“Xi”时,发音着力点包含其余五字诀,使之作用亦包含前五种,“嘻”将三焦相联系。六字诀在现代广为运用,在治病方面尤为突出,但日常运用养生不及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广泛。文章对《四季却病歌》中...  相似文献   

16.
干浴与养生     
金启 《养生月刊》2003,24(11):512-512
干浴就是指对身体的自我摩擦,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非常简便的自我医疗保健方法之一。 梁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一书中曾记载:“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热,  相似文献   

17.
魏慧 《环球中医药》2010,3(2):141-142
导引是古代医家、神仙家和道家共同重视的养生术,魏晋隋时期导引力作不少。在葛洪《抱朴子》、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真浩》与《导引养生图》中有大量的养生功法阐述。巢元方所编《诸病源候论》共载导引法278条之多,是导引医学上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句容)人,生于刘宋孝建三年(公元456),卒于大同六年(公元536年)。南北朝时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学家,为晋唐道医之典范。《陶弘景传》载,陶氏自幼好学,“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习,便有养生之志”。故其日后著述颇丰,一生著述有八十余种,其中代表他养生思想的著作为《养性延命录》。这是一部中国道教养生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方术的著作。本文试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陶弘景对道教养生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养生学文献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学在近代被归为医学分支之一,但养生学涵盖甚广,远非医学之其他分科可相提并论.东晋·张湛<养生要集>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以往,上可备焉."(见<养性延命录>)以此而论,养生包含医药,而医学反只是养生要素之一.虽此仅属一家之言,但由此可见养生学之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0.
王明洪 《养生月刊》2011,32(3):253-255
纵观古今百岁寿星的养生,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古人(尤其是文人)的养生大多是以"静"为主,而现代寿星的养生则以"动"为主或是动静结合,南北朝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养生家陶弘景在他的《养性延命录》中就曾提出"养生十二法",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