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七方”,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不同类别的方剂,而“急方”则为其中之一。其方特点,正如王好古曰:“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客”指“客邪”,“急”即”急方”,“标”为致病的邪气,故此类方剂主要用于外邪客于人体引起的疾病。由于外邪发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故必须用力峻效速的急方以治之。至于其分类和作用方面,张从正曰:“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中风、关格之病是也;有汤散荡涤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药之急方,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夺病势也;有气味俱厚之急方,气味俱厚,直趋于下而力不衰也。”兹分别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原文第306条所述的“少阴病”,本病证候危重,并未采用四逆之类的回阳救急之方,却采用桃花汤治疗,其意并非治疗少阴病本证,而是针对“下利,便脓血”的主要症状,实为救急治标之法,体现了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思想。条文中桃花汤方的应用,实为权宜之计治标之法。  相似文献   

3.
六版教材《金匮要略选读》(以下简称《选读》)“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中指出胸痹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这是正确的,但又指出胸痹急性发作时,急治其标,我对此说不能苟同,理由如下。 关于治法标本缓急的问题,仲景先师已有提示。《选读》第五条(以下条文按《选读》教材顺序):“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本条一证而设二方,一泻一补,只因有偏实偏虚之不同。这是胸痹普通证的治疗,由此推及胸痹急证的治疗,亦可采取泻实或补虚的治则。即标急而正气不甚虚者则治标,标急…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顽固性、进行性、难治性疾病。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顾”的原则,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取早期以治标为主,晚期以治本为主的原则,治疗肝硬化腹水,收得了一定的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华庭芳教授认为,中风一证无论由“内风”“外风”何者引起,都归根于“正虚邪实”的基本辨证思路。临证应首先辨明标本缓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若伴有气滞血瘀、痰瘀脉络者用自拟方温胆四物汤或涤痰汤以治标;若正虚肾精不足者用地黄饮子加减方填补肾精以治本;若属于虚实夹杂、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标本兼治。灵活运用“急则治其标,实则泻之”“缓则治其本,虚则补之”“虚实夹杂,标本兼治”3法,处方用药不离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6.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 :“知标本者 ,万举万当 ,不知标本 ,是谓妄行。”这足以说明弄清标本的重要。近年来 ,在中医书刊中常见这样一些提法 ,诸如“正气为本 ,邪气为标” ,“旧病为本 ,新病为标” ,以及“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等等。笔者拟对标本辨证中几种提法讨论如下。1 关于正气为本 ,邪气为标病因学认为 :所谓正气 ,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能力 ;所谓邪气 ,是指六淫、七情 ,以及饮食劳倦等一切内外致病因素 ,亦即“致病之谓邪”。疾病是正邪双方抗争的结果。在疾病过程中 ,二者必有一方占主导地位 ,这就是本 ;而另一方占次…  相似文献   

7.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慢性贫腔炎的中医药辨治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治疗该病的三大治疗法则:①急则治标与缓则治本相结合,急发期重在祛邪以治标,兼顾扶正,缓解期当扶正固本为主,兼以祛邪;②整体调治与局部用药相结合。尤其是局部用药,可直达病所,事半功倍;③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以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医中药治疗小儿RRI的思路和方法 重辨证,识标本缓急:“治病求本”是指导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根本法则,因此,审证之要首要辨其标本,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根据RRI以正气不足,免疫低下,反复外感为表现的临床特点,中医认为本病以正气亏虚为本,外邪侵袭为标,即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在缓解期主要表现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以虚为本。根据“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此期重在调补肺、脾、肾三脏。本病在发作期则以外邪侵袭所致外感症状表现明显,以标实为急,急则治其标,兼顾其本,或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9.
痹者 ,闭也 ,因其邪闭于肢体为之。痹病是一类以疼痛为主要症状 ,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疾病。所以治痹之法 ,当以健脾益肝肾 ,祛邪扶正为要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 ,视其偏胜之邪而论之。余临证数载 ,所治痹病甚多 ,诊余之暇 ,将其心得体会 ,拟写成文 ,以与同道共榷。1 急则治标 ,邪却则正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知标与本 ,用之不殆。”治痹亦应分清标本缓急。例 :李某 ,女 ,5 4岁。患者素体虚弱 ,近因连日阴雨 ,居处卑湿 ,加之恼怒之后 ,随即发热 ,汗出恶风 ,伴周身疼痛 ,继则两膝红肿 ,日夜呼痛不休 ,在某医院…  相似文献   

10.
笔者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详审病机,权衡全局,分清正邪,掌握时机,救危应急为宗旨。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急重病症的针灸治疗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急腹痛:急腹痛常见于内外科多种疾病中,是临床急诊病人中的主要症状之一。它具有病情复杂,病种多,变化快等特点。临床诊治虽应按常规辨证施治,但在痛甚标急的情况下须先治标止痛,以防止发生疼痛性休克。取穴足三里、中枢(强刺激)、中皖、内关(留针加 G-d805型电疗机通电),如此用针刺从痛入手,先解燃眉之急,待痛解后,再辨证配穴,从本而…  相似文献   

11.
张念志主任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确切,张主任临证时权衡标本变化,灵活化裁,详加辨证论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疗以凉血止血为急,化痰降火为要;以补肺肾之阴为本,活血化瘀为助;以固护胃气为守,益气健脾为法。  相似文献   

12.
血崩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中气下陷是其中病因之一,这种血崩病情急重、变化快,治疗上宜“急则治其标”以塞流,先升阳举陷,使下陷之阳气改变为升举之势,再调气血。1脾胃与中气下陷没有必然和正比的关系中气下陷是脾气虚弱的结果,但它不是脾气虚弱的必然结果,也与脾...  相似文献   

13.
读书可以分门别类,而临证则否。良以病之为因,有标寒本热,有里寒外热。有真实假虚,真虚假实。即所谓“大实有赢状,至虚有盛候”。又有水火互结、阴阳错杂。又有所谓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先天肾命,宜分水火;治后天脾胃,宜分阴阳。而六淫之邪,每多相兼为病,风无定体,每与五邪相兼,其中又多新感与伏邪并发。致病原因与疾病之表现,则又错综复杂,变化无常,因人、因时而异。如伤寒重证,则今日三阳经证俱见,而明日则三阴脏证毕露。温病之有剧变者,亦有朝宜芩、连,暮宜  相似文献   

14.
“标”、“本”是祖国医学用来分辨疾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的理论,它提示哪是疾病的本质,哪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哪是疾病的主要矛盾,哪是疾病的次要矛盾.所谓“标”即是指疾病的现象,“本”则是疾病的本质.《类经、标本论》说:“谓天地之运气,人身之疾病,变化无究,无不有标本在也.”可见标和本在疾病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在临床上,我们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原则应用于护理,对病人施以“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标本兼护”的措施,对40例病人实施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在此通过实际病例谈谈自己的肤  相似文献   

15.
遗尿肺治四法王建平(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医科)遗尿为儿科常见病,治肾为其常法,然效果不一。在《景岳全书·遗溺》中之"凡治小便不禁者,……因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业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  相似文献   

16.
杨世忠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由于“皮肤虚”以及“风”邪引起,并指出患者“皮肤虚”源于享赋不耐,气血虚弱,且血虚风动,风性轻扬,善行数变.故见瘾疹的皮肤瘙痒来势急骤,缠绵难愈.治疗上当以养血祛风解表止痒为主要治则,以荆防四物汤加蒺藜、乌梅、黄芪、甘草为主方,再随症加减疗效甚佳.杨世忠教授治疗本病还灵活运用针灸方法,对有过敏病史者多选用自血疗法诱导和激发躯体免疫系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达到抗炎、抗过敏功效.针刺时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宛陈则除之”,如果急性病人,多根据病情选大椎放血,针刺曲池、合谷手阳明大肠经擅开泄穴,奏清泻阳明疏风解表之效;慢性病人多用三阴交、血海养血和血,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针药并用治疗该疾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26条,由麻黄三两,甘草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对于该方的适应证,清代医家张璐玉云:“此论少阴正水之病,其脉自见沉小,殊无外出之意……当效伤寒少阴例,用麻黄、附子、甘草,荡动其水以救肾邪”;七版教材亦从其说,认为“水气病身肿者,若脉见沉小,则多与少阴肾相关,与篇中所述正水相当……当斟酌病情,选择麻黄附子汤类方药,以温经助阳发汗为宜”。此外,有云其治石水者,如徐彬指出:“此方或即所谓石水之主方也”;陈修园谓“此为石水证出其方也”;丹波元坚云其治少阴表寒证,“少阴,即与伤寒少阴病同义,系于表虚寒之谓。其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取之温发”;而喜多村直宽则明确指出:“脉沉者为表寒,故宜麻附甘草汤温发之”。以上诸说,虽各有所长,但因麻黄附子汤为温经发汗之剂,而发汗乃风水、皮水的正治法,故将麻黄附子汤列为正水主治方剂显然有失允当。基于此,有必要对麻黄附子汤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小儿寒湿泻伤阴证病理变化的基础上,依据临床上寒湿损阳伤气,丢液伤阴的轻重缓急情况,主张将其分为“风寒轻伤证”、“气阴两伤证”和“阴阳亡脱”三个证型。治疗上提出“和缓辛温,芳化醒脾,佐以护津”;“升阳益气,养阴增液”;“益火回阳,敛阴固脱”以及药食将息,调护结合的治疗原则。充分体现了小儿特点,紧守病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于治中寓防,防为治设的思想,从而达到了缓取速效的目的,使小儿寒湿泻伤阴证治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小方与大方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据此,金人成无己总结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七方”中小方与大方的区别在哪里?《素问》即说药味少者为小,药味多者为大...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思想始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防重于治”的养生保健思想。《难经》则从已病防变角度发展了《内经》“治未病”理论,《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