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输注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观察组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 NK 细胞输注.两组均以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补体C3、C4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和 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IL-10)、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T细胞亚群(CD4+、CD3+、CD8+及CD4+/CD8+).结果两组治疗后C3、C4、IL-2和 IL-10水平升高,血清 IgG、IgA、IgM 和 TNF-α水平均下降.观察组 CD3+、CD4+、CD8+及CD4+/CD8+细胞异常例数均少于对照组;IgG、IgA、IgM、C3及C4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C3、C4、IL-2、IL-10、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自然杀伤细胞输注能促进 T 细胞亚群平衡,调节肿瘤手术患者体液免疫,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自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抗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自体输血方式在骨科手术输血后对机体产生的抗感染免疫效应,为骨科手术合理用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取临床一般资料大致相似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依次为异体输血组(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ABT,G1)、血液稀释组(acutenomo-volamic haemodilution,ANH,G2)、血液回收组(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G3)和血液稀释与血液回收两种方式联合应用组(ANH及IAT,G4)。以G1为对照组,其它三组为实验组,每组15例。各组均于术前及术后第1、7、14d清晨抽取空腹患者外周静脉血10ml,用于检测IgG、IgM、补体C3a、IL-8及TNF-α含量。结果:术前各组IgG、IgM、补体C3a、IL-8及TNF-α含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1IgG、IgM较术前降低(P〈0.05),G2、3、4IgM较G1高且与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2、3、4补体C3a/IL-8、TNF-α较术前均升高(P〈0.05),与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4与G2、3相比,术后G4补体C3a、TNF-α较早升高且升高明显,术后第14dG4补体C3a较G3高且与G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自体输血患者较异体输血患者输血后抗感染免疫能力增强。②血液稀释和血液回收两种自体输血方式单独应用对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的影响没有差异。③血液稀释和血液回收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能力,较单独应用抗感染免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4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异体输血,观察组给予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相关指标(Hb、Hct、PLT、PT、APTT)、炎症介质(TNF-α、补体C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和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b、HCT、PLT、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HCT、PLT、PT、APTT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Hb、HCT、PLT、PT、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显著降低,而对照组TNF-α显著升高,且观察组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P<0.05)。 结论 相比于异体输血,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调节患者炎症和免疫功能,利于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d和术后5d检测静脉血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水平.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血清IgA、IgM、IgG,外周血CD3+、CD4+,以及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较手术前均降低,外周血CD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观察组IgA、IgM、IgG、CD3+、CD4+、CD8+、hs-CRP、IL-6和TNF-α水平与手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IgA、IgM、IgG、CD3+、CD4+、CD8+、hs-CRP、IL-6和TNF-α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d、5d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均具有一定创伤,影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但是前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脊柱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患者30例,异体输血患者30例,两组均于全麻前、术后1 d、术后7 d,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血清2 ml,于低温冰柜保存待检。结果:术后1 d,两组均降低,但异体输血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 d,两组均回升,但两组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体血回输比异体输血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较小,对于适应证病人提倡自体血回输,异体输血病人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每组各37例。自体组患者接受回收式自体输血;异体组接受异体输血。术后1 d和术后5 d时,测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术后1 d和术后5 d时,自体组患者APTT、TT、PT水平及D-D、FDP含量与异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的含量均低于手术前,TLR2+细胞、TLR4+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 CD40L、CINC-1、TNF-α、IL-6的含量均高于手术前且自体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的含量显著高于异体组,外周血中TLR2+细胞、TLR4+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 CD40L、CINC-1、TNF-α、IL-6的含量显著低于异体组。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不影响凝血功能的基础上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茛菪碱联合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和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结果:两组患儿在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血清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血清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够显著降低患儿血清CRP、TNF-α、IL-6水平,提高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8.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是一种提供新鲜全血的围术期节约用血的自体输血方法,有关其对围术期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对比异体输血和中度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肝脏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皮源奇缺患者应用自体痂皮回植和覆盖微粒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12例特重烧伤患者,根据微粒皮覆盖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自体痂皮和异体皮组(A组)和单纯异体皮组(B组),自体痂皮修复面积占总体表面积(TBSA)的3%~1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7 d的烧伤肢体痂皮和异体皮下组织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量,并比较术后第6周肢体烧伤区域的上皮化率。结果:同一时间点两组患者痂下和异体皮下组织液中TNF-β、IL-6、IL-8、CRP含量无差别,第6周肢体烧伤区域上皮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处理的自体痂皮回植不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应用自体痂皮修复烧伤创面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输血前、后肿瘤患者血清IgG、IgA、IgM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恶性肿瘤患者 80例、子宫肌瘤患者 45例及 5 0例非肿瘤患者 ,分别测定输入全血前、后血清IgG、IgA、IgM的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血清IgG、IgA、IgM的含量输血前低于正常参考值 ,而输血后 5日均见增高 ,输血前与输血后 5日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输血后 2周 ,肿瘤患者的血清IgG、IgA、IgM含量又回落到原来的水平或低于输血前的含量 ,输血前与输血后 2周两次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输血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 ,肿瘤患者输血后短期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增高 ,2周后其含量降低 ,输血会影响肿瘤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综合性医院成分输血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分析山东省综合性医院成分输血现状.②方法对山东省4所省级综合性医院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各种成分输血率.③结果 4所医院成分输血率均达到国家标准(79.34%~99.97%),成分输血以浓缩红细胞(48.72%)、机采血小板(46.02%)为主,血浆用量大,白细胞(1.61%)、冷沉淀(3.65%)等特殊成分用量少.④结论山东省综合性医院成分输血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存在滥用血浆现象,冷沉淀等成分要注意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输血申请单中不规范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对2009年2 864份临床输血申请单逐项核查并统计,以项目完整、规范为合格。结果: 2 864份临床输血申请单中,填写不规范者1 233份(43.1%);不规范书写累计达1 538处之多。结论: 输血申请单存在不规范情况较多,对安全输血存在重大隐患,并可能由此而引起医疗纠纷;必须采取措施使临床医务人员规范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329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1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病历资料,查阅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量输血(>5 000mL)病例329例,分析红细胞悬液、全血、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成分血使用情况.结果 329例中输注红细胞制品72%,血浆25%,其他3%.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避免了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 本院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注血液成分已得到临床医生认可.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临床免疫输血反应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郑州市各类血液成分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市17医院输血反应单资料,分析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红细胞、血小板、血浆3种成分血发生的输血反应次数的构成比例依次为52.7%、6.9%、40.5%。红细胞输血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和血小板输血反应以过敏为主。结论:建议医院在输血前采取全面的免疫血液学检查,减少免疫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6年临床用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1996-2001年临床用血和成分输血情况。方法查阅1996年以来发血记录和查阅病历及临床科室输血反应回报单,统计分析用血量和各种血液成分用量。结果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发生率随着红细胞使用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全血用量逐年减少。全血输注导致的NHFTR发生率为0.17%,血小板为0.016%.新鲜冰冻血浆为0.12%,红细胞制品为0.044%。总的输血反应率为0.11%。结论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少,临床医师按病人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用,做到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成分输血比例逐年增多,2001年达99%。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整理郑州地区门诊输血患者的输血资料,分析门诊输血患者输血反应情况,处理方法及疗效,旨在探讨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输血反应,确保门诊输血患者的输血安全。方法统计分析本门诊部2010~2012年共计430名门诊输血患者输注各类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情况及处理情况。结果根据统计,输注各种血液制品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区别,在门诊患者范围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冷沉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的比例最低。结论门诊输血为需要长期输血,经济条件受限的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降低了医疗成本,但是由于医疗硬件不如医院,尤其是输血反应的存在要求必须加强门诊输血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门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在供血员及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率及对肝脏的致病作用。方法 检测49名供血员和165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TTV DNA(采用套式PCR技术)。结果 TTV在供血员的感染率为24.5%,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分别为:甲25.0%,乙29.3%,乙+丁23.8%,丙66.7%,戊10.0%,庚80.0%,非甲-非庚36.1%。非甲-非庚肝炎中TTV阳性者的肝损(ALT,SB)与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TV分别和各型肝炎混合感染及各型肝炎病毒单独引起的肝损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TV在人群中感染较高,尤其在输血后易感。但TTV可能不是非甲-非庚病毒以外造成肝损的主要原因,甲-庚肝炎患者再感染该病毒可能不会进一步加重肝损。  相似文献   

18.
临床输血风险与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临床输血风险环节、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输血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44名输血对象的相关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输血风险影响因素包括输血前患者血液检测情况(HIV、HCV、梅毒、HBV)、输血次数、成分输血量、住院天数、婚姻状况、年龄、平均输血量、全血输血量以及住院科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论述异体与自体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阅读关于异体与自体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输血免疫研究对手术患者的愈后及疾病治疗的创新都将有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结论:自体输血代替异体输血,从免疫学角度看优势很多,自体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170次急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方法 对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32 056人次输注了88 439 U的各种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观察到153例患者发生170次急性输血反应,反应发生率为0.45%(401/88 439),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和过敏性输血反应(allergic transfusion reactions,ATR)占95.88%(163/170);不同的血液成分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的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2%(120/37 462)、0.71%(312/43 779)和1.73%(55/3 186);输血次数为0、1、2、3次和大于3次的构成比分别为23.53%(40/170)、20.00%(34/170)、7.06%(12/170)、4.71%(8/170)和44.70%(76/170)。结论 急性输血反应主要是FNHTR和ATR,以输注血小板的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生急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中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