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肠杆菌科菌株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方法 ]用改良三维法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2 0 0 2年 2~ 12月从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 2 48株肠杆菌科菌进行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检测 ,用K 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 2 4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 ,产ESBLs的 72株 ,占 2 9 0 3 % ;产AmpC酶的 2 6株 ,占 10 48%。产ESBLs菌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 85 2 9%~ 94 12 % (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氨曲南除外 ) ;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的交叉耐药性最高 ,分别达到 76 47%、88 2 4%、85 2 9% ;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 [结论 ]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Koz)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多底物纸片法、ESBLs确认试验、AmpC酶检测法检测36株Koz所产各种β-lase,采用琼脂扩散法分析其耐药性。结果(1)36株Koz β-lase检出率为69.4%,其中单独产广谱酶、青霉素酶、ESBLs分别为1、1、12株,产AmpC酶总数11株(30.5%),ESBLs总数22株(61.1%),未检出碳青酶烯酶;产复合酶11株(30.5%),青霉素酶 诱导型AmpC酶1株,诱导型AmpC酶 ESBLs7株,持续高产AmpC酶 ESBLs3株;(2)22株产ESBLs菌株中.CAZ,ATM,CTX检出率分别68.2%、77.3%、95.5%;(3)非产酶Koz对12种抗生素均敏感;25株产β-内酰胺酶Koz中,非产ESBLs菌株对PRL、GN、SXT多数耐药,青霉素酶 诱导型AmpC酶、ESBLs 诱导型AmpC酶产酶菌株和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较高耐药率,持续高产AmpC酶 ESBLs仅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36株Koz产β-lase总检出率很高,产4种酶,以AmpC酶、ESBLs为主,未检出碳青酶烯酶;复合产酶是其主要产酶形式之一,臭鼻克雷伯菌所产ESBLs的检出率以CTX最高;不同产酶菌株耐药谱不同,持续高产AmpC酶 ESBLs仅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3.
泌尿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泌尿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或API鉴定系统鉴定到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确认法;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试验确认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肉汤定量稀释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 17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66.48%,产ESBLs和AmpC酶的阳性率为28.41%和6.82%,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占5.11%。产酶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高为44.44%,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最低为42.00%。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的MIC90≤2mg/L。结论 由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较高。对产酶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治疗,对非产酶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噻肟治疗。  相似文献   

4.
113株阴沟肠杆菌ESBLs和AmpC酶的携带率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两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在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采用VITEK或API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双纸片确认试验检测:ESBLs;三维试验确认法检测AmpC酶。结果:113株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和AmpC酶的阳性率分别为26.55%和42.48%;ESBLs和AmpC酶共同存在者为9.73%。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佰司他汀的耐药率分别为98.2%,66.4%,45.1%,23.0%,17.7%,9.7%和4.4%。产ESBLs菌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的耐药率为6.7%和3.3%;产AmpC酶菌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的耐药率为12.5%和2.1%;非产酶菌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佰司他汀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阴沟肠杆菌产EESBLs和AmpC酶的状况已十分突出,尤其是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已逐渐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菌,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临床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阴沟肠杆菌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23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58株临床分离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58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株、单产ESBLs株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5.52%、13.79%和20.69%;58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高产AmpC酶菌株、单产ESBLs菌株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55.3%、87.5%和16.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28.9%、50%和8.3%;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97.4%、37.5%和16.7%;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58株临床分离株ESBLs编码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分别为SHV-2、SHV-2a、SHV-12、CTX-M-14和CTX-M-3型ESBLs;58株临床分离株的ampD基因PCR扩增显示49株阳性,占84.48%,对其中8株进行克隆测序,均存在可疑的羧基端突变位点。结论产生AmpC酶和ESBLs是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286株肠杆菌科菌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检测286株肠杆菌科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测定12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三维法测定AmpC和ESBLs及纸片扩散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结果对不产两类酶56株菌,亚胺培南(IPM)、头孢吡肟(FEP)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的耐药率分别为1.8%、21.4%和35.7%;对单产AmpC81株菌,IPM没有耐药菌株,FEP和TZP耐药率分别为4.9%和56.8%;对产两类酶45株菌,未见IPM耐药菌株,FEP和TZP的耐药率分别为20.0%和41.9%;对单产ESBLs104株菌,未见IPM耐药菌株,FEP和TZP耐药率分别为20.2%和25.0%。结论FEP和IPM对单产AmpC酶的菌株有好的抗菌活性,FEP对产两类酶和不产酶的菌株抗菌活性比IPM低,但比其他抗生素活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G-)耐药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耐药谱特征。方法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单产AmpC酶、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检测单产ESBLs菌株,纸片扩散法及E test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细菌分别为28株(16.67%)、71株(42.26%)和12株(7.14%)。AmpC酶检出率在阴沟肠杆菌中最高,为57.14%;ESBLs检出率以肺炎克雷伯菌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分别为71.70%和55.81%。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3.57%和28.57%;单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82%、32.39%和25.3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耐药株。结论RICU常见G-耐药菌的AmpC酶和ESBLs检出率较高,该类菌对大多数新型广谱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8.
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掌握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高产AmpC酶采用表型筛选法,耐药谱选用改良K-B法,基因分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法.结果50株阴沟肠杆菌中表现高产AmpC酶株有16株(32%)、单产ESBLs菌株有8株(16%)、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有8株(16%),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产酶和不产酶菌株间的耐药率差异存在显著性,RAPD基因分型得的遗传聚类图,可分为4类.结论阴沟肠杆菌有很高的耐药性,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RAPD技术对阴沟肠杆菌感染同源性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71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高产AmpC酶和ESBLs流行病学特征及6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方法 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和ESBLs,用K-B法作药敏。结果 71株不动杆菌检测出高产AmpC酶40株、ESBLs23株、SSBL6株、非AmpC酶和非ESBLs广谱酶2株,61株产酶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外,对其余所试各药耐药率均超过80%:结论 不动杆菌产AmpC酶检出率高于ESBLs,治疗产酶株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的流行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谱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临床分离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29株,标本分布主要为痰标本检出90株(69.7%)、血液23株(17.8%)和尿液7株(5.4%),科室分布主要为ICU28株(21.7%),呼吸内科57株(44.2%),烧伤科17株(13.2%);12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酶菌82株(63.56%),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他啶均大于31.7%;8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AmpC菌45株(54.87%),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AmpC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远低于AmpC阴性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ESBLs和AmpC检出率高,合并产AmpC酶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应加强监测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治疗相关菌感染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在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及AmpC酶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高龄住院患者进行病例剖析,整理出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单产ESBLs、AmpC酶和同产ESBLs及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及耐药性.结果 从老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97株,单产ESBLs 29株,占29.9%,单产AmpC酶16株,占16.5%,同产ESBLs及AmpC酶8株,占8.3%;产酶与非产酶菌株除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0%外,对其余(p-)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呈高度耐药,产酶菌株耐药率高于非产酶菌株,同产ESBLs及AmpC酶菌株耐药率要高于单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单产ESBLs、AmpC酶及同产ESBLs及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并且产酶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呈耐药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 讨引起社区和医院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AmpC、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测定AmpC酶;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确证试验筛选并确认产ESBLs菌株。结果 143株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ESBLs及AmpC+ESBLs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90%、28.67%、2.10%。非产酶株总耐药率,医院感染株为35.36%,社区感染株为21.8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酶株总耐药率两者分别为73.40%、75.60%,差异无显著性(P〉0.05)。社区和医院感染的非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57.58%、39.39%、42.42%、39.39%及77.97%、71.19%、66.10.%、54.24%;产酶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上述平均水平。所有被测药物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性最高,未出现耐药株。结论 社区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非产酶株耐药率明显低于医院感染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ESBLs和AmpC;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目前大肠埃希菌产酶株感染的临床经验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同产ESBLs和AmpC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06年11月~2007年10月非重复大肠埃希菌298株,采用确证试验和三维试验分别进行ESBLs和AmpC酶测定. [结果]298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65.4%(195/298),其中对头孢西丁耐药的占30.5%(91/298),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中AmpC酶检出率为7.7%(23/298);同产ESBLs和AmpC酶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除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显示100%敏感外,对其余β-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3代头孢的耐药率为100%,对其他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产ESBLs株或不产ESBLs株. [结论]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其产生ESBLs和AmpC酶,建议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所三级综合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分离的革兰阴性(G-)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耐药性与基因型特征。方法选择分离自上述2所医院RICU的对第一、二代及1种以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 test进行药敏试验,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单产AmpC酶,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SI)推荐的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通用引物扩增AmpC酶和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以确定基因亚型。结果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合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分别为9株(9.38%)、52株(54.17%)和10株(10.42%)。单产AmpC酶菌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33.33%和0.00%;单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0.00%、34.62%和19.23%;合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耐药株。检出AmpC酶基因型为DHA 1和ACT 1,分别占76.92%和26.08%;ESBLs基因型为CTX M系列和SHV 5,分别占96.77%和3.23%。结论该2所综合医院RICU存在产质粒介导DHA 1、ACT 1型AmpC酶和CTX M、SHV型ESBLs的G-菌流行株,其对大多数新型广谱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耐头孢西丁(FOX)的19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和ESBLs的表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揭示其主要耐药机制和耐药特征。方法:运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检测ESBLs,最后运用MIC法测定这些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统计学软件EpiInfor2000、WHONE5.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受检菌中共检出高产AmpC酶菌87株,检出率为45.3%,产ESBLs菌共检出96株,检出率为50%。药敏结果显示:单产AmpC酶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55.6%~100%)明显高于非产酶菌的耐药率(33.3%~44.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产AmpC酶菌的4重耐药率(78.9%)与8重耐药率(72.3%)均高于非产酶菌(40.9%)和(36.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pC酶与ESBLs已成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治疗同时产AmpC酶与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或采用四代头孢如头孢吡肟治疗单产AmpC酶菌造成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同产ESBLs及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同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医院就医儿童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22株,采用PCR法检测ESBLs酶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9群,AmpC酶基因blaDHA、blaACT/MIR;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2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单纯AmpC酶基因阳性菌株7株,阳性率5.7%,单纯ESBLs基因阳性菌株37株,阳性率30.3%,ESBLs和AmpC酶基因同时阳性菌株检出率为9.0%,非产ESBLs和AmpC菌株67株,检出率55.0%;同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除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外,对其余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儿童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已经出现,产酶菌株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肠杆菌科菌产ESBLs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耐药特点。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从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间临床样本分离的肠杆菌科菌的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分离出的肠杆菌科菌561株,其中产ESBLs株329株,占肠杆菌科菌的58.6%,产ESBLs肠杆菌科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结论本地区产ESBLs肠杆菌科菌检出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亚胺培南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及其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方法]利用ATB G-5试条法测定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从头孢菌素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菌中共检出产ESBLs和AmpC酶分别为90.5%和5.5%, ESBLs和AmpC酶共同存在者为4.6%.产酶菌株对3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等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抗生素敏感,加酶抑抑制剂的抗菌素对产AmpC酶菌株无亲和性.[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ESBLs和AmpC酶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耐药的重要机制,实验室应加强对其检测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年耐第三代头孢的阴沟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酶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来自重症监护室的各种标本中对第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165株,用三维试验检测ESBLs与AmpC酶。结果165株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 120株,占72.7%,产AmpC酶40株,占24.24%。结论我院重症监护室对第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主要产ESBLs,体外试验表明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7.66%,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进行检测及其耐药基因进行分析,探讨产AmpC酶基因对其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PCR扩增AmpC酶与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72株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阳性有45株,阳性率为62.5%(45/72),3株为CMY-2型,43株为DHA-1型,其中在1株菌株中同时存在CMY-2和DHA-1两种基因;45株AmpC酶阳性肺炎克雷伯菌中33株检测出ESBLs,检出率为73.3%(33/45),23株携带CTX-M基因,15株携带SHV基因,19株携带TEM基因。结论 AmpC阳性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ESBLs检出率高,加强监测高产AmpC酶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治疗相关菌感染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为首选,合并产AmpC酶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