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细粒棘球蚴生发层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获得能在体外稳定繁殖的细粒棘球蚴细胞系。方法:用研磨法将绵羊源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处理得分散的生发细胞,将其在含10%—2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在24孔培养板和包被胶原的24孔细胞培养板上交替培养至14代,随后在常规24孔培养板上连续传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繁殖情况;将培养细胞接种BALB/c小鼠以观察其形成继发性包囊的能力;用ELISA法研究细胞系抗原的免疫学特征。结果:生发层细胞已在体外连续培养75代以上,生长良好;细胞系细胞呈圆形,具有形成合胞体乃至类组织块 的趋势,在4℃冰箱中至少可保存半个月,在液氮中至少可保存10个月;将细胞接种BALB/c小鼠后3个月至7个月,解剖未见细粒棘球蚴包囊生长; 细胞系抗原可和抗生发层体抗原、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囊液抗原的小鼠血清及人工感染原头节的阳性小鼠血清起反应。结论: 细粒棘球蚴生发层细胞系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2.
苦参碱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碱与阿苯达唑联用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感染泡球蚴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即:苦参碱组、阿苯达唑组、联合用药组和阴性对照组,另设空白组。小鼠泡球蚴病用药物治疗60天后,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抑囊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苦参碱单独及与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囊率分别为77.61%和89.88%),各治疗组泡球蚴的平均湿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接种泡球蚴的各组与空白组比较,胸腺普遍缩小而肝、脾增大(P<0.05)。结论苦参碱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更好,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鼠泡球蚴包囊壁的原头节组织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作者等曾报道小白鼠腹腔接种绵羊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形成包囊壁的原头节组织发生过程[1]。本文则报告小鼠腹腔接种或自然感染泡球蚴包囊壁的原头节组织发生。材料与方法小白鼠腹腔接种泡球锄取我室第3一5代小白鼠腹腔接种泡球迹后3一5月各IO只,共剖检3O只,切取小块泡球锄组织,作病理切片和HE染色,置显微镜下观察。小家鼠(Musmusculus)自然感染泡球锄1986年在甘肃省漳县泡球蚴病重流行区捕获啮齿动物Ic只,剖检发现其中1只小家鼠感染肝泡球蚴,包囊直径1.5cm,取出后用10%福尔马林固定,作连续病理切片和HE染色,置显微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川芎嗪和阿苯达唑单用及联合使用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泡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川芎嗪和阿苯达唑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治疗60d后,检测小鼠泡球蚴湿重、脾脏指数、抑囊率、血清TNF-α和SOD含量以及肝组织匀浆中NO和NOS的含量,并对泡球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川芎嗪和阿苯达唑单用及联合使用对小鼠泡球蚴的抑制率分别为66.71%、85.59%和9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20,P<0.05);脾脏指数、血清TNF-α含量、肝脏NO、NO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14,P<0.05);血清SOD含量川芎嗪组和川芎嗪 阿苯达唑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59,P<0.05)。结论1)川芎嗪和阿苯达唑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2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治疗效果;2)川芎嗪能显著改善阿苯达唑对小鼠肝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应用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以研究二药协同治疗泡球蚴病的机理。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用药物治疗90天后,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胸腺重量、脾脏重量、抑囊率、血清透明质酸(HA)、IgE和血清IL—2的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4.55%,63.39%和80.82%),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接种泡球蚴的各组与空白组比较,胸腺普遍缩小而脾脏增大,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较小(P<0.05);小鼠血清HA,IgE和IL—2含量在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说明汉防己甲素能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并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更好,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这可能与汉防己甲素作用钙离子通道和逆转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硝唑尼特、阿苯达唑及硝唑尼特/阿苯达唑联合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泡状棘球蚴病小鼠的疗效。方法分别通过腹腔注射泡状棘球蚴原头节和口服泡状棘球蚴虫卵的方式建立继发性和原发性泡状棘球蚴病小鼠模型,建模2个月后分别进行药物治疗,药物经口灌胃,疗程持续35d后,检测各组小鼠泡状棘球蚴囊湿重及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IL-2、IL-4、TNF—α和Ig—E的含量。结果治疗35d后,继发性泡球蚴感染小鼠用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用药组泡球蚴的平均湿重显著下降(P〈0.01),结果现示硝唑尼特单独及联合均有明显抑制小鼠泡状棘球蚴生长的作用(抑囊率分别为51.56%、67.68%、88.06%),其中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继发性和原发性泡球蚴感染实验小鼠血清IL-2、IL-4及Ig-E的含量,用药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含量用药组和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唑尼特及硝唑尼特/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对小鼠泡状棘球蚴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以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泡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节检测汉防己甲素杀灭原头节的效力 ;同时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进行药物治疗 90d后 ,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抑囊率 ;并对泡球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病理分级。结果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能有效地杀灭原头节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4 4 5 5 %、6 3 39%和 80 82 % ) ,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 (P <0 0 5 )。结论 汉防己甲素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较好 ,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和阿苯达唑(ABZ)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方法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进行药物治疗,各治疗组药物用量分别为:ABZ组50mg/(kg·d);PTX高剂量组360mg/(kg·d);PTX低剂量组180mg/(kg·d);联合组ABZ50mg/(kg·d) PTX180mg/(kg·d);感染对照组(未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用小鼠灌胃针经口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治疗100d后(其间14只死亡),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抑囊率及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2(IL-2)和IL-10;并对泡球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PTX在体外能有效地杀灭原头节(高剂量组为100%),在体内对泡球蚴抑制作用虽较弱(高剂量组为37%),但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力。联合用药对泡球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囊率为88%,ABZ抑囊率为58%(P<0.05)。结论PTX联合ABZ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疗效明显优于ABZ。  相似文献   

9.
王伟  李雄 《地方病通报》1991,6(2):33-36
以羊肝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免疫BaLb/c鼠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常规方法融合。用人肝棘球蚴囊液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G_4、2F_1和2F_(10)。对人肝包囊液抗原ELISA的终点分别为1∶204800,1∶819200和1∶3200。对纯化羊肝包囊液抗原致敏羊血球IHA的终点均为1∶512,但3株单抗等量混合后IHA滴度达1∶4096。对猪囊尾蚴抗原的ELISA滴度分别为1∶4000、1∶2000和1∶2000。对泡球蚴抗原ELISA滴度分别为1∶2000、1∶1000和1∶2000。交叉阻断ELISA试验的结果初步显示此3株单抗可能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3株细胞在液氮中冻存两年复苏后,仍继续稳定分泌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药青蒿琥酯(Art)和阿苯达唑(Alb)及两药联用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的疗效。方法将人工感染细粒棘球蚴囊液及包囊组织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治疗组分别给予青蒿琥酯(Art)25 mg/kg·d、50 mg/kg·d、阿苯达唑(Alb)50 mg/kg·d、Art 25 mg/kg·d +Alb 25 mg/kg·d ,连续治疗90 d。模型对照组不作治疗。另设空白对照组。治疗效果以棘球蚴湿重、囊重抑制率、脾脏指数、组织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为评价指标。结果各用药组小鼠包囊生长明显被抑制,抑制率分别为52 .96 %,64 .34 %,65 .31 %,77 .08 %,联合用药组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脾脏指数、血清IL-4及IgE水平均降低(P均<0 .05)。结论青蒿琥酯对小鼠棘球蚴的生长及由此引起的超敏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6MV X线照射对大鼠继发性棘球蚴活性的影响,探讨放射线治疗棘球蚴病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从大鼠体内分离出的棘球蚴囊分别以10、20、30和40Gy的6MV X线进行照射后,观察棘球蚴囊的超微结构,测定囊液中总蛋白和钙离子含量,并通过草酸盐一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PPA)探讨放射线治疗包虫病的机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棘球蚴囊超微结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变和破坏;囊液总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而钙离子含量明显增高,且以高剂量组更为显著。PPA法显示实验组内质网与线粒体扩张且膜上可见黑色光滑的钙盐沉积。结论6MV X线对棘球蚴囊有一定破坏作用,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噻虫啉(Thia)对棘球蚴的杀伤作用,评价噻虫啉应用于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的效果,旨在探索噻虫啉开发为抗包虫病先导化合物的潜能。方法 体外实验中以不同浓度噻虫啉作用于多房棘球蚴原头节,以0.1%伊红染色评价原头节存活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改变。体内实验将继发性感染多房棘球蚴小鼠分为3组:模型组、阿苯达唑组(ABZ, 100 mg/kg)、Thia组(20 mg/kg),以未感染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经药物灌胃治疗4 w后,分离小鼠脾脏和包虫囊肿称取重量,计算脾脏指数和抑囊率,HE染色后观察囊肿形态学改变。此外,从体外(LO2和HepG2细胞)和体内(Balb/c小鼠)评价噻虫啉毒性。结果 40 μg/mL噻虫啉在体外即表现出对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并导致原头节体表及内部结构破坏。体内药物治疗4 w后,小鼠脾脏指数较模型组增高(P<0.05),包虫囊肿重量较模型组减轻(P<0.05)。包虫囊肿病理显示Thia组未见生发层结构。噻虫啉浓度低于80 μg/mL无明显细胞毒性,20 mg/kg噻虫啉无明显的体内肝肾毒性。结论 噻虫啉在体内外表现出明显的抗多房棘球蚴作用,并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开发为抗包虫病先导化合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泡球蚴持续感染对小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为研究泡型棘球蚴病肝纤维化进展及其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以泡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血清(25、50、100 μL)和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分别对肝星状HSC-T6和LX-2细胞进行体外刺激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继续观察感染后6~24个月的细粒棘球蚴在NIH小鼠体内发育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鼠体内出现育囊的时间为感染后7~8个月,囊液内见到游离原头节及子囊的时间分别为8及10个月,并发现细粒棘蚴体内的糖原、DNA、RNA、碱性蛋白质的含量,AKP、ACP及ATP酶的活力,均以生发层的芽状突起部分及原头节内的较丰富和较强。  相似文献   

15.
Immune complexes in experimental alveolar hydatido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creasing amounts of immune complexes (IC) accumulated in the blood of C57BL/6J (H-2b) mice infected for 16 weeks with alveolar hydatid cysts. The circulating IC were detected both quantitatively (precipitation with 3.75%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qualitatively (Raji cell binding assay) in the sera of hydatid-mice. The levels of serum IC roughly parallel the increase in weight of the larval cyst masses (LCM) and were inversely reacted to serum compliment activity; the latter was markedly reduced at 14 weeks postinfection. The solubilized serum IC was reacted with appropriate antisera in gel precipitation test; it consisted of E. multilocularis antigens, IgGl, IgG2b, IgM and C3. Mouse IgG, IgM, complement and hydatid antigens were also detected by th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technique in kidney sections of hydatid-mice infected 14 weeks before. The role of IC is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immunodepression and growth of the LCM in hydatid mi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蚴发育成微囊,经腹腔注射建立稳定的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鼠源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经胃蛋白酶消化后检测虫体活力并计数,于37℃、5%CO2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至发育成微囊,以每鼠50个微囊的剂量经腹腔注射的途径分别接种BALB/c小鼠。接种6个月后,通过腹部解剖大体观察和病理检测分析各组小鼠的感染情况及包虫囊的生长情况。结果 原头蚴在体外培养60d时发育成微囊,显微镜下观察Eg具有明显的透明角质层结构,而Em微囊角质层较薄。小鼠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均为100%,Eg包虫囊为游离单囊,成囊率达70%,囊内无原头蚴;Em包虫囊为类似肿瘤的团块状组织,病灶内有生发囊及原头蚴。结论 采用微囊法可建立稳定的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为疫苗研制、药物筛选和疗效判定提供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