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我院自 1995年 9月~ 2 0 0 0年 1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例 ,现就术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0例 ,均为男性。年龄 3 9~ 69岁 ,平均 5 8岁 ,其中有心肌梗死史、合并高血压 5例。均有心绞痛史 ,按CCSS分级 ,心绞痛Ⅱ级 1例 ,Ⅲ级 5例 ,Ⅳ级 4例。 2支血管病变 4例 ,3支血管病变 6例。本组无死亡。2 方 法在中低温 ( 2 6~ 2 8℃ )体外循环下 ,取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均为连续缝合法。 3支血管桥 5例 ,4支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作螺旋CT检查,进行血管重建,对部分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对螺旋CT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共有187支桥血管成像,其中乳内动脉移植血管50支,静脉移植血管129支,桡动脉移植血管8支。50支乳内动脉移植血管中,6支有不同程度狭窄;129支静脉移植血管中,48支有不同程度狭窄;8支桡动脉桥中2支有不同程度狭窄。本组患者中有28例患者同期作了冠状动脉造影,共检出105支移植血管血管,造影结果与CT检查结果基本相符,螺旋CT检查假阳性率为4.4%,假阴性率为2.7%。检出有移植血管血管病变的27例患者中,22例有临床症状;另有3例有症状的患者,螺旋CT检查未发现有异常。结论:作为一种微创伤检查方法,64排螺旋CT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我科 1 994年 1月~1 999年 8月共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3例。由于加强了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 ,取得了患者有利配合 ,使 2 3例患者都顺利的渡过手术危险期并康复出院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3例患者中男 2 0例 ,女 3例 ,年龄 31~ 66岁 ,平均年龄 53 3岁。所有患者术前心电图均有陈旧性心梗或心肌缺血变化。并发高血压者 7例 ,糖尿病者 6例。冠状动脉有四支病变者 2例 ,三支病变者 7例 ,二支病变者 6例 ,一支病变者 8例。合并室间隔穿孔 2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3例…  相似文献   

4.
黄红莲  金玉爱 《现代护理》2002,8(6):445-445
大隐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采用的血管之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和升主动脉之间作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以改善心肌缺血状态。我院自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10月用大隐静脉作移植血管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2 4列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5 2~ 77岁 ,平均 6 2岁 ,均有心绞痛病史。其中心肌梗塞史 2例、合并高血压病19例、糖尿病 3例 ,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 :2支病变者 2 0例 ,3支病变者 4例 ,其中左主干病变者 2例。用双侧大隐静脉 3例 ,用单侧大隐…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搭桥93例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1999-03/2007-03共施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93例,术后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8例,女25例。年龄37~82岁,平均63岁。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左主干2例,二支血管病变7例,三支血管病变84例,合并糖尿病18例,高血压57例,室壁瘤1例。体外循  相似文献   

6.
张翀  倪一鸣  金涛  马量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2):1035-1036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1年至今本科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44~78岁;左主干病变6例,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2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52±0.16).结果常规正中胸骨切口共行冠状动脉搭桥90支,其中单支6例,双支15例,3支14例,4支3例,乳内动脉桥数为27支,大隐静脉桥数为63支.2例术后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住院死亡1例,37例痊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少,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应用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71例 (男 5 6例 ,女 15例 )冠心病患者 ,年龄 3 2~ 71岁 ,平均 5 2 5岁。心绞痛Ⅲ~Ⅳ级者 69例。多支血管病变占 92 % ,左心室射血分数 <5 0 %者 2 1例 ( 2 9% )。全部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施术 ,共移植血管 2 0 6支 ,平均 2 9支 /例。其中左乳内动脉移植血管 75支 ,游离右乳内动脉移植血管 43支 ,大隐静脉移植血管 88支。旁路移植材料包括 :左乳内动脉 71支 ,游离右乳内动脉 3 7支 ,大隐静脉 69支。 1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 :71例病人痊愈出院 ,出院时无心绞痛主诉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乳内动脉行CABG术 ,安全、有效 ;游离右乳内动脉的使用扩展了全动脉化CABG术的可能性 ,早期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否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同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同一操作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00例,按其临床特征及桥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匹配抽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37例。采用64排多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冠脉搭桥后1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对641条桥血管进行评价,两组中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均高于大隐静脉桥,两组左侧乳内动脉桥和大隐静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患者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相似,对于某些适当的患者来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否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同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同一操作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00例,按其临床特征及桥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匹配抽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37例.采用64排多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冠脉搭桥后1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对641条桥血管进行评价,两组中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均高于大隐静脉桥,两组左侧乳内动脉桥和人隐静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患者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相似,对于某些适当的患者来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胸外科住院的病例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6例,肌桥3例,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例。发现病变50处,处理29处其中置入支架20枚。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阎建玲  唐邦熙  耿爱寒  唐明 《临床荟萃》1999,14(20):918-919
自1995年7月至1998年12月,共32例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性30例,女性2例,年龄36~71(52.7±8.5)岁。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18例(3~8周)。陈旧心肌梗塞4例,其中2例存在劳力+自发心绞痛,2例存在稳定劳力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7例。稳定劳力心绞痛3例。合并糖尿病者7例,合并高血压病18例,合并高胆固醇症11例。吸烟者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11例,三支病变1例。介入治疗病变血管42处,其中完全闭塞病变7处,次全闭塞11处。在狭窄病变中,A型病变23处,B型病变11处,C型病变1处。前降支病变21处,回旋支病变7处,右冠状动脉病变14处。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全动脉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TACR)是近年来冠状动脉外科临床的主要进展。由于动脉桥血管可用移植血管长度的限制等原因,传统的血管吻合方式难以满足三支病变患者TACR的需求。合理的复合动脉桥设计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常用的复合动脉桥有人字桥、丁字桥、兀字桥、吊索型桥、乂字桥、飞字桥、众字桥等。本文针对以上复合动脉桥TACR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燕君 《护理研究》2006,20(26):2398-2399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较为推崇的搭桥手术。桡动脉内膜较薄,血管腔具有很好的收缩性和舒张性,且桡动脉有足够的长度、适中的口径及取材容易,作为冠状动脉搭桥的桥管远期通畅率高。但是,桡动脉肌层较厚,易发生痉挛,取材前后患肢的护理、桥管的保护是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1]。我科2004年5月—2005年1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5月—2005年1月我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52岁~73岁,平均年龄63岁。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支血管病变2例,3…  相似文献   

14.
22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应用瑞士产移动式C型臂 (小C臂 )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 ,共完成 2 6例 ,其中随访超过 12个月者 2 2例 ,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2 1例 ,女 1例 ;年龄 44~ 72岁 ;心绞痛 12例 ,心肌梗死 10例 (13d~ 11个月 ,前壁 6例 ,下壁 3例 ,下壁 后壁 1例 ) ,超声测EF值 0 45~ 0 68;合并糖尿病 2例 ,高血压12例 ,肾动脉狭窄 2例。1 2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共 2 6支血管 2 8处病变 ,其中前降支 16支 ,回旋支 4支 ,右冠状动脉 6支 :三支血管病变 1例 ,两支血管病变 3例 …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肌桥五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君  张悦 《临床误诊误治》2002,15(4):273-274
冠状动脉肌桥为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 ,在冠状动脉造影病人中约 0 5 %~ 7 5 %有心肌桥的存在[1] 。由于非创伤性检查尚无法明确诊断 ,故临床易误漏诊。我院 1998~ 2 0 0 1年共收治冠状动脉肌桥 5例 ,均误诊 ,后通过造影检查得以确诊。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中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4 4~ 4 6岁。 1例伴原发性高血压 ,2例伴肥厚性心肌病 ,1例同时伴有高血压及肥厚性心肌病。1 2 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 有胸痛、胸闷等类似典型心绞痛症状者 4例 ,均误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持续性胸痛 9小时 1例 ,误诊为急…  相似文献   

16.
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 ,心导管技术已发展成为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学科 ,即介入性心脏病学[1] 。我科从 2 0 0 0年 6月至2 0 0 1年 5月共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83例。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共做PTCA手术 83例 ,其中男 72例 ,女 11例 ,年龄42岁~ 78岁 ,平均年龄 5 4岁 ,共置入支架 115个 ,其中 1支病变 5 6例 ,2支病变 2 2例 ,3支病变 5例 ,均获成功。2 护理配合2 .1 术前病人准备 2 .1.1 心理准备 病人入院后 ,因对手术过程不了解 ,对手术存在着担心、恐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因此术前护士应向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闭塞性病变(CTO)的成功率。方法:对56例62处闭塞性病变的冠状动脉介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均获成功;36例择期冠状动脉介入中10例为血管闭塞时间〈4周,成功率为84.6%,2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痛心绞痛的慢性闭塞病变成功率为59.2%,冠状动脉闭塞处形状尖头成功率为72.2%,平头成功率为42.9%,闭塞局部有桥连侧支成功率为33.3%,无桥连侧支成功率为75%,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越长介入成功率越低,冠状动脉闭塞处形状尖头成功率高于平头成功率,无桥连侧支成功率高于有桥连侧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张杰  韩培立  崔玉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098-1098
我院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3年 3月对 3 8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 8例中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45~ 62岁 ,平均 58.4岁 ,均有胸痛史 ,典型心绞痛 12例 ,陈旧性心梗 5例 ,支架术后再狭窄 2例 ,室壁瘤l例 ,高血压史 2 0例 ,糖尿病 2例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病变 8例 ,3支以上病变 2 7例 ,2支病变 9例 ,单支病变 2例 ,左室射血分数 >45% 2 5例 ,45%~ 3 0 % 11例 ,<3 0 % 2例。1 2 手术方法  3 8例均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下进行 ,1例在常温右…  相似文献   

19.
王永丽  李萍 《护理研究》2004,18(10):899-900
随着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病人不断增加,约占手术人群10 %~15 % [1] ,手术后早期死亡率5 %~9% [2 ] ,较单纯瓣膜置换或单纯搭桥要高。同期手术治疗可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但术后护理难度增加。我院自1998年—2 0 0 2年共完成118例冠脉搭桥术,其中有11例同期行瓣膜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45岁~72岁,平均5 9岁。其中二尖瓣病变4例,主动脉瓣病变6例,双瓣1例。心绞痛3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7例,Ⅲ级4例。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1支血管病变6例,2支病变4例,3支病变1例,左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指标对无症状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于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行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同时冠脉造影前后1年内行头颅CT或MRI的患者,排除症状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共入选50例病人,平均年龄62±10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无症状性脑梗死17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入组病人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包括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以及单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包括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结果显示无论哪种分组方法,两组之间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病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将病人分为Gensini评分32和Gensini评分≥32两组,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无症状脑梗死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Gensini评分≥48组病人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Gensini评分48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病变支数不能作为预测无症状性脑梗死高危患者的指标,冠脉Gensini评分≥48(相当于三支冠状动脉近段76%~90%狭窄程度)是冠心病患者中预测无症状性脑梗死高危患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