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血浆/血清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健康成人和鼻咽癌患外周血EB病毒DNA检出率,评价外周血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巢式PCR方法检测58例健康成人和66例鼻咽癌患的外周血EB病毒DNA,免疫酶标法检测血清IgA/VCA滴定。结果:鼻咽癌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血清的EB病毒DNA检出率分别为81.82%和84.85%,明显高于健康成人(分别为51.72%和10.34%)。13例IgA/VCA阴性(<1/40)鼻咽癌患有12例可在血浆/血清中检出EB病毒DNA。血浆/血清EB病毒DNA和IgA/VCA(1/40)双阳性的正确率(83.87%)、阳性实验预测值(97.92%)和优势比(141.0)较单独血浆/血清EB病毒DNA阳性(分别为52.42%,73.33%和1.1423)或IgA/VCA阳性(分别为48.39%,53.85%和1.0480)高。结论:大部分广州健康成人外周血携带有EB病毒,部分可进入溶解周期。检测血浆/血清中EB病毒DNA在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鼻咽癌组织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Xho Ⅰ酶切位点的丢失,探讨LMP1基因变异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新鲜活检标本63例以及EB病毒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0例。采用QLAamp DNA Mini Kit和qlaAMP DNA Blood Mini Kit分别抽取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应用巢式PCR扩增EB病毒LMP1基因的N-末端区,并用Xho 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采用四色荧光末端终止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0例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均未见Xho Ⅰ酶切位点的丢失。63例鼻咽癌组织中有50例(79%)出现Xho Ⅰ酶切位点的丢失(Xho Ⅰ--loss),4例(6%)为Xho Ⅰ酶切住点部分丢失,只有9例(14%)未见Xho Ⅰ酶切住点的丢失(wt--Xho Ⅰ)。除了Xho Ⅰ酶切住点的丢失(nt:169423~169428;GAGCTC→GA[T] CTC)外,还发现4个错义点突变。结论:广州地区EB病毒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携带的EB病毒LMP1基因为wt--Xho Ⅰ,而在鼻咽癌组织中主要为Xho Ⅰ—loss。因此,我们认为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Xho Ⅰ酶切住点的丢失和其他的错义点突变可能是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和血浆EBV D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EBV DNA水平与鼻咽癌放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整群选取的2015年7—1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75例初诊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水平,根据疗效评价分为CR、PR、SD、PD组,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对配对的75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水平进行检出率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CR、PR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治疗前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PD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总体检出率为78.7%、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标本EBV DNA结果呈正相关(r=0.481,P=0.00)。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EBV DNA检测可作为评价鼻咽癌放化疗近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血浆中EB病毒的定量与鼻咽鳞状细胞癌分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组织学为鳞状细胞癌的鼻咽癌38例,运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中EB病毒DNA水平和外周血CEA含量.结果 不同分化组患者血浆EB病毒定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8).不同分化组患者血CEA无统计学差异(P=0.806).结论 血浆中EB病毒DNA水平与鳞状细胞癌分化关系密切,血浆中EB病毒定量与组织中的EB病毒RNA水平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并且由此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有关资料表明,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鼻咽癌患者体内都有较高水平的抗EB病毒抗EB病毒抗体。长期以来,免疫酶法已做为鼻咽癌的重要血清学检测指标之一,但它是一种间接辅助的检测手段,有一定局限性。本实验用PCR法检测71例IgA/VCA抗体阳性患者的鼻咽部脱落细胞中的EB病毒DNA,从中了解它与免疫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静脉血、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取400例鼻咽癌患者静脉血、鼻咽分泌物,对EB病毒DNA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400例鼻咽癌患者经静脉血及鼻咽分泌物分别进行EB病毒DNA检测后,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阳性率高达96.75%,显著高于静脉血EB病毒DNA阳性率7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EB病毒相关特征,对疑似患者积极给予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显著提高疾病检出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血浆EB病毒DNA含量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浆EB病毒DNA定量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08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初诊鼻咽癌患者45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5例,分别采集血浆标本,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含量,比较健康者和初诊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拷贝含量水平的差异。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阳性率和复制量均高于健康对照者。两组阳性率和中位浓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实验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BV-DNA定量测定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56例鼻咽癌患者、60例其它种类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与PBMC EBV-DNA进行定量测定,比较鼻咽癌患者与其它种类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和PBMC中EB病毒阳性检出率及EBV-DNA拷贝含量水平的差异,以及鼻咽癌不同分期EBV-DNA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阳性检出率(73.2%)明显高于其它肿瘤患者组(23.3%)及健康对照组(11.7%),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P<0.01);鼻咽癌患者PBMC EBV-DNA的阳性率(89.3%)明显高于其它肿瘤患者组(8.3%)及健康对照组(5.0%),其阳性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鼻咽癌组的血浆及PBMC EBV-DNA浓度明显高于其它肿瘤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01);鼻咽癌晚期者血浆及PBMC EBV-DNA拷贝数均明显高于早期组,且以PBMC中EBV-DNA拷贝数增高更为明显.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及PBMC EBV-DNA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实验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RPMS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并明确该基因在上皮细胞中表达的亚细胞区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方法:提取鼻咽癌组织及各细胞系的DNA和总RNA,以巢式PCR扩增W片段来检测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的感染情况,RT-PCR检测RPMS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克隆入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介导入人胚肾上皮(HEK293)细胞,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蛋白表达的亚细胞区域. 结果:除BJAB细胞株外,所有标本中均检测到EB病毒W片段;RPMS1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3.3%(45/54),在鼻咽非癌组织中则仅为4%(1/2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鼻咽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未检测到RPMS1表达,RPMS1在SUNE1细胞中的表达高于Raji细胞,但不表达于B95.8细胞;RPMS1可稳定表达于HEK293细胞,其编码蛋白的表达以胞核为主. 结论:EB病毒RPMS1基因在高发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高水平转录,在体外可稳定表达于上皮细胞的胞核,提示RPMS1编码蛋白可能作为核转录因子通过调控细胞增殖相关的信息传递而参与上皮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B病毒DNA拷贝数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BALF5基因在382例鼻咽癌患者组织中的载量,并以EB病毒阳性的鼻咽癌细胞系C666-1作为对照,根据Livak(2-ΔΔCt)计算方法评估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DNA的拷贝数;其中拷贝数倍数值≥1.64为高拷贝数组,反之为低拷贝数组。结果 EB病毒DNA拷贝数范围为0~34.78,平均值为1.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拷贝数的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HR=2.06,95%CI:1.01~4.24)和远处转移的风险(HR=3.06,95%CI:1.11~8.46)高于低拷贝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而多因素结果表明EB病毒高拷贝数是鼻咽癌患者疾病进展和远处转移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EB病毒拷贝数在鼻咽癌患者的肿瘤进展与转移过程中明显增加,因而,通过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EB病毒DNA拷贝数以监测鼻咽癌患者的疾病进展以及肿瘤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医院图书馆而言,传统医院图书馆不会消失且会长期存在下去;数字图书馆作为传统医院图书馆的补充,两者将共存互补,共同发展;医院图书馆将以复合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髓室核固位体的烤瓷冠修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用髓室核固位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冠的五年临床治疗效果,确定该种修复方法的适应范围及探讨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选择牙冠大面积破坏并经完善牙髓治疗的磨牙108例,利用磨牙的髓室作为主要的固位型,制作核,在此基础上制作金属烤瓷全冠,分别在6月、5年定期观察.结果:108例磨牙残冠利用髓室核固位进行全冠修复,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仅7例出现修复体脱落.结论:髓室核固位可以满足临床上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从而大大减低了临床操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部队在各种“处突”及“灾害救援”行动中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卫勤保障准备,使部队防病治病措施迅速到位。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疾病构成比。结果: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发生最多,占总接诊人数的27.29%,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接诊人数的21.98%,损伤和中毒占21.42%。传染病最低,显示出部队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结论:抗洪官兵的疾病谱显示多元性,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呈现集中发病的特点。在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的同时,应加强对部队官兵卫生宣传及生活指导,同时对皮肤科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报告30例95岁以上老人(长寿组)和30例中年人(对照组)细胞遗传学的比较研究结果。染色单体畸变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和亚二倍体细胞百分率长寿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0VS1.56/每100细胞、5.3±1.5/细胞VS4.1±0.6/细胞和8.88%VS6.78%,(P<0.05),故均可作为衰老指标。而有丝分裂指数(6.85%VS6.56%,P>0.05)两组无显著差别,说明长寿老人的细胞还能保持相当的分裂能力。加松胞素B(CB)后双核细胞微核率两组差异不显著(15.2‰VS13.9‰,P>0.05),其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医院门诊工作创新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笔者针对在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市场竞争的新形式下,从门诊服务的工作中理念、流程、模式、技术和环境创新5方面,阐述了当前形式下门诊发展与建设方向和目标,以及在管理工作中具体的实施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的一组学生和使用正常教学法的一组学生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班平均成绩80.56分;对照组平均成绩72.10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好于普通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网络数据的优点,促进网络数据在现代医院统计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编程的方式从数据库提取数据,把数据转换为EXCEL形式并整理成符合医院发展需要又简单易看的统计表.结果我院利用网络数据,配合我院奖金二级分配、聘任制度改变的需要,形成各类统计表,并可网上查询,确保了竞争的公平性.结论网络数据的利用需要计算机工程人员的配合,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数据是现代医院统计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