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螺旋CT血管造影术(SCTA)作为一种无创而又方便快捷的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已在肾移植术前供体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组采用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肾移植术前供体肾血管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的影像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全部行CT扫描;其中4例行MRI扫描、10例行B超检查.7例术前诊断明确且肿瘤直径大于4cm行肾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术后病情稳定.结论:CT、MRI诊断准确率高,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价值;肿瘤直径>4cm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前,评价脑血管的检查方法有经颅多普勒超声显像(TCD)、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迄今为止,DSA仍是评价脑血管和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金标准,有着0.2~0.5mm的解剖学分辨率,而且还是局部动脉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9例,术前经胸部X线及CT平扫4例,另5例术前经胸部薄层增强CT,磁共振(MRI)检查,进行手术前诊断,术前异常血管发现及术中血管损伤对比。结果:术前经胸部x线,胸部CT平扫检查4例,术前诊断1例,发现异常血管1例,术中血管损伤2例,术前经胸部薄层增强CT,MRI检查5例,术前诊断4例,发现异常血管4例,术中均无血管损伤。结论:术前经胸部薄层增强CT,MRI检查对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异常血管发现及手术治疗提供解剖信息方面均优于术前仅经胸部X线及CT平扫检查.术前怀疑肺隔离症病人,除X线检查及常规CT平扫检查外,还应该采取其他影像学方法,特别是可以采用胸部薄层CT增强,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CT angiography)在肾细胞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7名肾癌患者的术前CTA影像资料,CT血管造影术图像与手术组织学分期使用2010年AJCC的分期标准,比较CT血管造影术分期与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对两者之间的分期的一致性进行评估,使用Kappa(κ)检验统计。结果 CT血管造影术与组织病理分期的一致性分别是T分期(κ=0.87),N分期(κ=0.40),M分期(κ=1.0),57名患者被准确的分期,5例肾细胞癌被过高评价,1例过低评价。CT血管造影术能正确识别所有的有静脉癌栓的肿瘤患者6例;肿瘤肾外供血2例,肾动脉变异3例。在N分期中CT血管造影术能正确评价淋巴结受累者42例占总数的74%,11例过高评价占总数的19%,4例过低评价占总数的7%。结论肾脏CT血管造影能有效区分肿瘤的各个分期,还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供血来源及肾脏动脉的变异及基本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术前进行规范化术前评价指导,对提高造影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FFA病人30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对照组常规行FFA检查,观察组造影前采用FFA术前评估表格进行指导,比较两组病人造影检查的配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配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1、22.838,P<0.05)。结论FFA术前应用FFA前评估表格进行评估和指导,有助于检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盂成型术中对异位压迫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共21例合并异位血管压迫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PJO)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肾盂成型术,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3.9±15.0)岁,左侧13例、右侧8例。患者术前轻度肾积水4例、中度12例、重度5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型术(Anderson-Hynes术式),术中对于异位血管的处理采用Hem-o-lok悬吊(悬吊组14例)或将异位血管转位(转位组7例)两种方法,术后8周拔除双J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异位血管处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对患者定期随访并进行手术效果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异位血管都得到成功保留,无一例在术中离断异位血管。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02.2±57.0) min,术中处理异位血管的平均时间(10.5±3.2) min,其中悬吊组为(6.1±2.0) min,转位组为(13.7±5.2) min。术中出血量(47.8±25.6) mL,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4.8±2.6) d,平均住院天数(11.5±3.3) d。术后发生轻微尿漏1例,所有患者术前患侧肾盂扩张(3.4±1.7) cm,术后3个月患侧肾盂扩张(1.9±1.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至2018年12月,所有患者肾脏大小无明显变化,肾积水均较术前有所缓解。结论:对于合并异位血管压迫的UPJO患者,在行肾盂成型术的同时,可以根据异位血管的位置采取Hem-o-lok悬吊或血管转位的方法来解除异位血管压迫,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应用。方法:对37例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1周内行TCD与头颅MRA、DSA检查,并与DSA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经DSA检查407支脑动脉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的动脉为106支,阳性率为26.0%;术前行TCD检查,存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中有62支与DSA检查相符,阳性率为15.2%;术前行MRA检查,提示存在狭窄或闭塞的有79支与DSA检查相符,阳性率为19.5%,TCD与DSA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A与DS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DSA均能准确显示脑动脉狭窄,TCD有局限性,均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术(C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患者,术前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64层螺旋CT,100 ml非离子造影剂(300 mgI/ml)以4 ml/s的速度经上肢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延迟25~30 s进行扫描.根据CTA结果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术后CTA随访观察.结果 12例患者CTA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范围、程度.9例患者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3例单纯行PTA术,患者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48±0.13改善为0.87 ±0.11(P <0.05),术后随访1~21个月,共进行了15例次CTA复查,2例发现血管狭窄,再次行PTA治疗.结论 下肢动脉CTA具有准确性好、无创、快捷的特点,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复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姚瑜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87-168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作为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的金标准。但是:DSA作为一个有创的检查,不仅耗时较长,而且可能引起颅内栓子脱落、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并造成0.5%的病人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但使动脉瘤病人雪上加霜,而且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手术的难度。最新的研究表明,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MRA)可以代替传统的DSA检查,成为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