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其盛,可待衰而已”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该篇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气虚者宜掣引之”。关于“其盛,可待衰而已”一句,王冰注云:“病盛取之,毁伤真气,故其盛者,必可待衰”。杨上善注云:“病盛不可疗者,如堂堂之阵,不可即击,待其衰时,然后疗之,易得祛之,如疟病等也”。吴注云:“病邪方盛则气微,可待其衰也刺而止之,则不伤正气”。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内经讲义》解释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邪势  相似文献   

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病之始起也 ,可刺而已 ;其盛 ,可待衰而已”。王冰注曰 :“病之始起也 ,可刺而已 ,以轻微也 ;其盛 ,可待衰而已 ,病盛取之 ,毁伤真气 ,故其盛者 ,必可待衰。”杨上善曰 :“病盛不可疗者 ,如堂堂之阵 ,待其衰时 ,然后疗者 ,易得去之。”后世注家及当代出版的书籍关于本条文的注释与王冰及杨上善所注大致相同 ,有的甚至将本条文简单地归为刺法范畴。联系本篇上下文考本条文义 ,可知此段条文是对病邪初起与病盛的不同阶段 ,应采取相应治疗方法的概括。这一点已为历代医家所认同。笔者所要指出的是诸家对“其盛 ,可…  相似文献   

3.
<正> 由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经选读》(1978年12月第一版,以下简称《选读》)《阴阳应象大论》里,选译了“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一段经文。对这段经文中“其盛,可待衰而已”译为:当其病势正盛的时候,要等到病势稍衰而后刺之,才能取得疗效。个人认为,这一语译值得商榷,理由有三: (一) 本句承“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句后,一则说明“始起”、“可刺”,并不以邪之盛与不盛为条件,是则邪盛同样可刺而取得疗效。再则说明刺治和药治一样,不管邪之亢盛与否,都应力争尽早治疗,以期愈病  相似文献   

4.
<正> 近阅贵刊1983年第6期中覃氏“对《内经选读》中几句经文语译之不同看法”一文(下称《覃文》),我们有不同看法。兹摘其要,与覃同志商榷。关于经文“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覃文》释“已”为“止针止药”,并据此将“其盛,可待衰而已”语译为:“对于病情重,邪气盛的患者,必须耐心治疗,待其病势衰退乃至病愈之后,方可止针止药”。若据《覃文》此论,作为其上句的“病之始起也,可刺而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因势利导法运用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势利导 ,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与病邪所在的不同部位 ,因其势而就近引导 ,使之排出体外 ,以达到正气不伤或正气少伤为目的的治疗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 :“病之起始也 ,可刺而已 ;其盛 ,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 ,因其重而减之 ,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 ,因而越之 ,其下者 ,引而竭之 ;中满者 ,泻之于内 ;其有邪者 ,渍形以为汗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其悍者 ,按而收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其中所论许多治法包含有避轻就实、就近去邪的因势利导法则。而因势利导法则的成功运用则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得到了充…  相似文献   

6.
13 病方进展 不治太甚 【原文】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 【译文】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惫的方法。 【今释】中医认为,疾病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产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正邪斗争的消长,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元气,指机体的抗病能力;邪气指致病因素。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内养正气,  相似文献   

7.
疾病的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讲,是人体的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正盛邪退,病情好转,邪盛正衰,病情逐渐恶化,在具体运用中要区别扶正与祛邪的主次,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是先扶正而后祛邪,或先祛邪而后扶正,最终要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外感病由天时之不正,实则亦由正气之先虚,不能固御其邪,感冒一病,是一个正邪相争的发病过程,正盛则邪退,正气不足则邪气乘虚而入,正气足则六淫之邪就不能侵入人体,尤房屋之墙壁坚固,盗贼亦何由而入,其邪能侵入人体内者,皆由身体怯弱,而…  相似文献   

8.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所以治疗当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疾病的发生是一个邪正斗争的过程,正虚邪实是疾病的关键,而补法和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攻与补是对立的统一,攻是攻邪,又称祛邪,是指消除病邪对机体的的不利影响而言;补是补正,亦称扶正,是指补益或扶助人体正气而言。现笔者就中医方剂学中有关方剂配伍中攻补兼施的问题浅淡如下。1解表剂中的攻补兼施解表剂适用于六淫病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此时邪未深入,病势轻浅,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驱外邪从肌表而去,佐以少量的补益药物以扶正托邪而…  相似文献   

9.
瞿延飞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12):566-566
<正> 止嗽散,出自于清·程国彭《医学心悟》,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等七味药组成,为临床一治咳嗽良方。该方功用,笔者体会尤著于久咳伤肺、邪气已去,而肺气不宁之咳嗽,对于外感新病,或久病邪气未衰之咳嗽,则其效不如人意。该方用药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理气化痰,笔者认为其宁肺功力宏,而逐邪效用弱,若用于邪气尚盛之咳嗽证,则非其所长,且邪气不去,肺气又如何能得以安宁,故当先祛邪,至邪气已去或余邪无多,而以肺气不宁为主要病机之时,用此方才为适宜。于临证时,再加入冬花、前胡、杏仁、紫苏四味,用治久  相似文献   

10.
16 实邪之伤 攻不可缓【原文】 实邪之伤 ,攻不可缓 ,用峻厉之药 ,而以常药和之 ;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译文】 对邪气伤及人体而正气尚实的人 ,攻治不可轻缓 ,应主要是用性味猛烈的药物 ,而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它 ,好比富强的国家 ,可以振兴军威武力一样。【今释】 《损·六四爻辞》曰 :“损其疾 ,便湍有喜 ,无咎。”即指当邪气盛而正不衰 ,正邪相争之实证、急证 ,应急速祛除病邪 ,方能有治愈的希望。吴又可《温疫论》曰 :“客邪交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久而愈锢 ,治法当乘其大肉未消 ,真元未败 ,急用三甲散”。对客邪为病 ,…  相似文献   

11.
<正> 缪刺缪刺,是古代针刺治病方法之一,其专论在《素问·缪刺论第六十三》。一般认为:缪刺,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是也。如张景岳注:“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内经》缪刺之义是否就如此?《素问·缪刺论》说:“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歧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凡刺之数,先  相似文献   

12.
癌症一病,总由人体正气虚衰,邪气不断侵袭积聚而形成。故何老认为,治疗癌症,应在不断扶正之基础上,根据疾病之进程、邪正之演化及病机之转归,适时投用祛邪之品,以期邪去正安,体平气和。本文着重探究何老这一方面的学术经验。1祛邪之时癌症的形成与演变,虽然正气是决定性因素,然  相似文献   

13.
[学习的重点] 基本病机和内生五邪及脏腑病机为学习的重点内、容。一、在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的盛衰可产生哪些病理变化? 邪正斗争贯穿于疾病全过程,这种斗争不仅关系到疾病的发生,而且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由于邪正力量消长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虚与实:邪气盛,正气未衰,正邪剧烈交争的病理反映为实。临床表现出一系列亢盛有余的证候为实证。邪气虽不盛,但正气已衰的  相似文献   

14.
从正邪理论关系阐释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健  邓鑫  张亚萍  李永亮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47-948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是人体感染邪气和发病的根本原因,正邪斗争关系到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在急性HW感染期,人体正气与邪气俱盛,治疗以祛邪为主;在无症状HIV感染期,人体正气渐弱,邪气渐旺,治疗应扶正祛邪并重;在症状性HIV感染期,人体邪盛正衰,治疗或祛邪兼扶正或扶正兼祛邪,或扶正祛邪并重;艾滋病期,正虚邪盛,治以扶正为主。  相似文献   

1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了“其盛,可待衰而已”的针刺治疗原则,后世医家皆依据《素问·疟论》“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而释为:病势正盛时,应待其势衰减后再刺之。笔者认为应理解为:病势盛者,可即刺之,待邪气衰退,病情稳定方可作罢。其理有二: 1.从原书看:论文是在叙述一般治则中提出这一针刺治则的,象“因其衰而彰之”,“因其重而减之”等,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治则,非特指疟疾和其它某一种疾病。针刺可以根据疾病轻重缓急而采用不同的手法或配合其它治疗方法,决不可因气盛就等待。《素问·调经论》所言“写实者气盛乃  相似文献   

16.
慢性疑难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邪实,治疗当以攻邪为大法,可用峻猛毒药,审病之轻重而缓攻或急攻。邪实而正气不伤者,当着重于速战速决,猛攻猛泄,以阻止病邪之深入,祛邪以扶正;邪方实而正已虚者,攻泄邪实当先略急攻后缓攻,首先略急攻以去邪实,以祛其大邪,其次,待邪势稍衰,当峻药缓投;邪实而正气已大虚者,当以峻药缓投之法。  相似文献   

17.
谈针刺深浅     
针刺深浅问题,在应用毫针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经常碰到。它是毫针刺法基本原则中的重要方面之一,直接影响疗效。掌握得当,则有益机体,增强疗效;反之,则助邪伤正,非能疗疾。《灵枢·逆顺》篇曰:“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说明刺法必须根据病情的不同而灵活变化,不能一概而论,盲目搬用。《内经》中关于  相似文献   

18.
吴美琴  高嘉玮  阮诗玮 《河南中医》2023,(10):1502-1506
阮诗玮教授通过梳理伏邪的定义,认为伏邪的致病特点包括:伏邪致病,隐匿难除;伏邪所藏,病位多端;伏邪所发,正虚邪盛。伏邪在慢性肾脏病中,可伏藏于如下病位:邪伏少阴、邪伏膜原、邪伏营血、邪伏肾络、邪伏三焦。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在于脾肾亏虚,三焦气化无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毒瘀互结所致。其病机总以正虚邪盛为主,常兼有多焦、多脏腑之病变,正虚为伏邪致病之本,邪盛为其标,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大法,以透发为贵。阮教授擅从伏邪角度治疗慢性肾脏病,提出的正邪辨证法,在该病的治疗上起到提纲挈领之作用,临床上需掌握扶正与祛邪之法度,切不可过于攻伐,以伤正气。正虚之处,亦是容邪之处,故阮老师临床上以顾护先后天为要,在病情稳定之时,以固本培元为主,兼以祛邪;发作之时,可扶正祛邪兼顾,或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阮老师治疗慢性肾脏病还常伍以风药,重视顾护津液、截断病邪传变、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医学理论及临床实际运用中,泻下法的意义和作用,远远不止通便而已。今就以下几种病证,谈谈自己运用泻下法的点滴体会。一、急性高热关于热性病的治法,《素问·热论篇》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指出热性病邪传于里,可泄下而愈。张仲景《伤寒论》也颇注重下法,著名的三承气汤,都是排除燥实,清肃里热的方剂。临床上,诸如感冒、扁桃腺炎、肺炎、菌  相似文献   

20.
董玮 《山西中医》2011,27(5):61-62
肿瘤是正虚邪实、邪盛正衰的一类疾病。邪气内侵是肿瘤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气机失常,血行受阻,气滞血瘀;痰湿为患,凝结成块;热灼血凝,久积成症;毒邪内停,形成肿瘤。针对病机,可以采取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祛邪等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