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乳腺疾病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mammography,FFDM)的影像表现及对血清CA153联合检测,探讨二者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有术后病理的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表现和血清CA153检测结果对乳腺癌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73.3%,血清CA153对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3.8%、93.3%,两项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有明显提高.结论: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联合血清CA153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隐匿性乳腺癌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乳房X线、MRI检查,对肿块切除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治疗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后加放疗。结果乳腺钼靶的阳性率45.8%(11/24),MRI的阳性率70%(7/10);免疫组化检查阳性率62%(18/29);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后加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73.9%、77.8%(P〉0.05)。结论乳腺钼靶和MRI有重要诊断价值,切检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和保乳术后放疗的5年生存率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磁共振(MRI)检查在乳腺癌中的诊治价值。方法:53例临床和(或)钼靶摄片上疑有乳腺恶性病变的女性病人,行MRI检查:所有病人都接受外科手术和病理学诊断。结果:41例乳腺癌病人中,MRI检查检出乳腺癌37例,检出率为90.24%:钼靶摄片检出乳腺癌33例,检出率为80.48%;二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乳腺癌病人.因术前MRI提示有多发病灶而未能行保乳手术。结论:增强MRI诊断乳腺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钼靶摄片评价较为困难的致密(型)乳腺尤有一定独到之处。二者联合使用可大为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MRI检查有利于乳腺癌分期并指导其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乳腺肿块的钼靶X线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钼靶检查鉴别乳房肿块的性质,探讨其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155例乳腺肿块患者均行两侧乳腺侧位和轴位摄影,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在155例乳腺肿块患者中,X线钼靶诊断乳腺癌准确度为91.1%(51/56);乳腺纤维瘤准确度为91.3%(42/46);乳腺增生准确度为92.6%(38/41);导管内乳头状瘤准确率为83.3%(10/12)。结论 X线钼靶乳腺摄影对乳腺肿块性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价值,良好的投照方法与临床体征相结合有助于乳腺肿块性质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目前乳腺彩超、乳腺X线钼靶摄片仍然是乳腺癌诊断及普查广泛采用的检查方法,但对于<2 cm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比较困难,具有较高的漏诊率.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不断发展,MRI特别是增强MRI已成为最有前途的乳腺癌诊断手段,甚至能够检出彩超、钼靶摄片及临床体征阴性的隐匿性早期乳腺癌.为了探讨高频彩超、数字化钼靶摄片联合乳腺MRI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对22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运用与联合运用在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准确率、对肿块显示率的差异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4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钼靶、超声及病理资料。评价564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或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内部血流等影像学征象及其相关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与联合运用对恶性肿瘤诊断率的差异。结果 564例乳腺恶性肿瘤,X线钼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诊断422例和432例,两组联合诊断49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39例,钼靶组诊断341例,超声组诊断356例,联合组诊断398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检查联合运用可显著提高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但两者单独运用检出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致密型乳腺,超声对乳腺恶性肿块的准确率大于X线钼靶。对于脂肪型背景乳腺,钼靶对乳腺恶性肿块的准确率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钼靶X线和MRI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及术前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就诊的82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钼靶X线和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及术前评估。结果 总计患者82例,病灶94个;其中良性病变患者47例,病灶56个;恶性病变患者35例,病灶38个。钼靶X线检查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为78.95%、82.98%、85.71%,Kappa值为0.598;MRI检查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为87.50%、91.49%、94.44%,Kappa值为0.796,良性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主要是Ⅲ型,恶性病变TIC类型多为Ⅰ型或Ⅱ型;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为97.37%、97.87%、98.21%,Kappa值为0.908。MR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钼靶X线(P均<0.05),且联合检查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钼靶X线、MRI检查(Z=6.568、5.1113,P均<0.05)。钼靶X线评估的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为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超声、钼靶x线、超声定位穿刺活检.结果:78例病人中乳腺腺体局限性增厚47例(60.3%),可触及结节者仅29例(37.2%);无任何体征者2人(2.5%).超声联合钼靶x线及超声定位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02%,92.30%,与单纯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相比有显著性差别.结论:高危年龄妇女乳腺增生伴症状加重、乳腺局限性增厚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表现;及时对乳腺结节、局限性增厚、钼靶x线致密影等可疑病灶行组织学穿刺活检或超声联合钼靶检测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导丝定位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1例299个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在钼靶X线指引下经导丝定位并切除活检,确定病理类型。结果299个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乳腺癌病灶42个(14.05%),癌前病变4-0个(13.38%),良性病变257个(85.95%),其中乳腺癌灶多表现为簇状或弥漫细点状钙化,乳腺癌病灶中原位癌22个(52.38%,22/42),浸润癌I期13个(30.95%,13/42),Ⅱ期4个(9.52%,4/42),HI期3个(7.15%,3/42)。40例乳腺癌患者(2例为双侧癌)均长期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10年,复发转移2例。应用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2.86%(39/42);特异度为95.33%(245/257),诊断比值比(DOR)为265.42。结论钼靶x线导丝定位病灶切除技术可提高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早期诊断率,指导手术切除病灶,其组织损伤小,可靠性高,促进了乳腺癌二级预防,适合二级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0例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患者进行钼靶X线检查,分析病变的X线征象,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100例患者中钼靶X线诊断为乳腺癌40例,良性病变60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46例,良性病变54例.钼靶X线诊断正确率为87%.结论 乳腺钼靶X线检查是诊断和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首选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全数字钼靶在临床上检测同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的准确率,探讨其在同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2例同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全数字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术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 总检出灵敏度:全数字钼靶诊断的灵敏度为83.3%,超声和MRI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54.2%、45.8%,与全数字钼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第一原发癌的检出灵敏度:全数字钼靶为83.3%,超声和MRI检查分别为66.7%、50.0%,与全数字钼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原发癌的检出灵敏度:全数字钼靶诊断的灵敏度为83.3%,超声和MRI检查的灵敏度均41.7%,与全数字钼靶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的结果表明,未发现漏诊的对侧乳腺癌患者。结论 全数字钼靶对双侧原发癌中较早期的一侧及第二原发癌的检出率均高于超声及MRI检查,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病灶。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乳腺肿瘤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包括超声、钼靶、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单一医学影像技术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使用多种影像学技术联合诊断能提高分级诊断效率。临床亟需一个高度智能的乳腺肿瘤诊断系统,有望帮助临床医生提高整体诊断效率,降低漏诊误诊率。而图像特征提取是乳腺肿瘤诊断系统研制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本文回顾了超声、钼靶和MRI之间联合使用对乳腺癌进行分级诊断的研究方法,就多模态乳腺肿瘤图像特征提取与分级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超声与MRI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乳腺疾病患者的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超声诊断结果与MRI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共110个病灶,其中恶性62个,良性48个。所有病灶均被病理证实。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32%(56/62)、91.67%(44/48);MR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94%(57/62)、87.50%(42/48)。结论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高,适用于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MRI空间分辨力及组织分辨力高,适用于前二者检查难以定性的病变及乳腺癌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彩超与钼靶X线应用BI-RADS分级在乳腺癌诊断上的比较并分析其优缺点,以探讨结合二者应用于临床上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通过分析我院手术与病理结果证实的82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和彩超影像表现及其BI-RADS分级,两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诊断率比较中彩超组(a)为87.80%,钼靶X线组(b)为75.60%,两者联合组(c)为95.24%,差异组间比较Pa:b=0.237,Pa:c=0.014,Pb:c=0.017;恶性诊断率彩超组为66.66%,钼靶X线组为73.33%,两者联合组为86.66%,差异组间比较Pa:b=0.164,Pa:c=0.003,Pb:c=0.001;BI-RADS等级比较中联合应用组2~3级与4级诊断率高于彩超组及钼靶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联合应用可相互补充,对BI-RADS分级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将两者联合应用于临床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乳腺MRI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BI-RADS(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乳房图像和资料系统)MRI征象描述评估MRI在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应用3.0TMRI检查35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人,并结合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根据BI-RADSMRI征象描述分析乳头溢液病人的MRI图像特征,探讨MRI征象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MRI对于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总体诊断准确率达87.8%,恶性病灶的MRI征象中最常见的强化分布是沿导管分布(60.0%)、最常见的强化形态是不均匀强化(60.0%),最常见的时间-信号曲线是平台型(60.0%)。结论:乳腺MRI为临床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微小包块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9年9月~2013年3月麦默通治疗的318例乳腺微小包块术前通过乳腺彩超、钼靶检查判断良恶性,然后进行麦默通手术治疗,观察诊断符合情况及乳腺癌发生率.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7例为乳腺癌(7/318,2.2%).乳腺彩超诊断乳腺微小癌的阳性预测值66.7%(4/6),漏诊率42.9%(3/7);钼靶检查的阳性预测值75.0%(6/8),漏诊率14.3%(1/7);乳腺彩超联合钼靶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100%(4/4),漏诊率42.9%(3/7).结论 彩超和钼靶检查对乳腺微小癌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应积极手术活检,以麦默通手术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超声与磁共振增强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107例乳腺疾病病人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乳腺X线摄影、超声与MRI动态增强检查,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107例病人共检出117个病灶,以BI-RADS分级4类以上为检查阳性,结果显示MRI增强检查的灵敏度优于乳腺X线摄影(97.06%比80.88%,P=0.003)和超声(97.06%比88.24%,P=0.049),而其特异度不低于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P=0.274和P=0.798)。ROC分析结果显示,MRI增强检查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乳腺X线摄影(0.935比0.867,P=0.001)和超声(0.935比0.886,P=0.001),而联合3种检查方法曲线下面积最大,明显大于单独行乳腺X线摄影(P=0.001)、超声(P=0.005)和MRI增强检查(P=0.008)。结论:MRI增强检查在有症状的乳腺疾病病人中的诊断价值高于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联合运用三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MP-MRI)诊断前列腺癌(PCa)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2例PCa临床疑似患者的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体素内无规则运动核磁成像及动态对比增强成像等MRI数据。结果:62例患者中,MP-MRI诊断PCa的诊断符合率为87.1%,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5.4%。结论:MP-MRI在PCa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2007年12月—2008年12月经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0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均接受乳腺X线、超声检查。结果 41个病变,包括浸润性导管癌37个(其中伴广泛导管内癌7个),导管内癌1个,其他类型癌3个;其中23个病变(23/41,56.10%)伴淋巴结转移。对40个病灶进行受体检测,ER、PR阴性率分别为32.50%(13/40)、27.50%(11/40),Her-2阳性率为67.50%(27/40)。X线片显示27个病灶(27/41,65.85%)存在钙化;41个病灶中,18个(18/41,43.90%)表现为肿块伴钙化,9个(9/41,21.95%)单纯钙化,6个(6/41,14.63%)单纯肿块,4个结构扭曲(4/41,9.76%),4个病灶(4/41,9.76%,均见于致密型乳腺)影像学无异常表现。X线诊断敏感度为85.37%(35/41),超声诊断敏感度为100%(41/41)。结论钙化是年轻患者乳腺癌最常见的X线征象。对于有症状的年轻女性患者应首选超声检查,而X线有助于进一步观察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