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患者,男性、已婚、汉族、65岁、干部、籍贯山东。1977年诊断为丙型肝炎肝硬化。2004年10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抗HCV抗体阳性、HCV—RNA阳性。肝移植后随访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生活质量和精神状况稳定。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肝胆酶谱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抗-HCV及HCV—RNA检测均为阳性。肝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PK-506,使用剂量肝移植后1~6个月内维持血药浓度在10ng/ml,7~12个月维持在5~10ng/ml,至今仍维持在5~10ng/ml。选择患者肝移植前血清标本一份、肝移植后血清标本四份做丙肝病毒基因型及HUR1序列检测。  相似文献   

2.
包云 《江苏医药》1999,25(6):472-472
本文通过分析357例HBsAg阳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结合B型超产图像特征,探讨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为临床选择最佳监护指标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357例均为临床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的住院患者,男314例,女43例,年龄21~83岁。有典型的门脉高压征,检测肝功能提示存在有活动性肝病,所有病例HBSAg均为阳性。B型超声图像特征为肝硬化表现,肝包膜不完整,整个肝实质呈弥漫性或结节状回声增强的粗大光点,门脉主干>13mm,脾静脉>11mm,脾脏厚度>45mm。二、评价方法采用Child-Pugh积分分组法,对3…  相似文献   

3.
谭友文  殷玉梅 《上海医药》2000,21(11):30-32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黄芪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月、2月、3月监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速度加快,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丹参、黄芪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与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088-208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感染后肝硬化的发生与性别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明确诊断的HBsAg阳性和肝硬化患者的资料输入病历档案库,从中调取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结论:住院患者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男,48岁.主因腹胀、乏力18年,间断发热1个月,黑便3天入院.18年前出现腹胀、乏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异常,诊断为乙型病毒型肝炎,半年前经B超检查发现肝硬化,1个月前在外院行脾切除及血管断流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1~4年,观察术前与术后血常规、脾脏体积、门脉内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肝功能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脾脏逐渐缩小,6个月内明显缩小( P<0.01)。门脉内径缩小,术后不同时期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无影响。83例术后有左上腹疼痛、发热,10例出现胸、腹水,5例出现左侧肺炎。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可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不影响肝功能,延长生存期,远期效果显著且稳定,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陆爽  吴君  樊永霞 《贵州医药》2005,29(9):785-785
患者,男性,39岁。因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13年,乏力、纳差1个月于2004年3月5日人院。患者7年前诊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经治疗后病情好转。1月前患者因出现乏力、纳差人院,无。肾炎、丝虫病及其他病史。体检:生命征平稳,神志清楚,慢性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面部见毛细血管扩张,颈部见蜘蛛痣两枚,肝掌征(+);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肺于第8肋以下叩浊,右肺呼吸音低。腹平,脾于左锁骨中线肋下8cm触及,质地硬。腹水征可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66例经皮肝穿曲张静脉栓塞术(PTO)及部分脾栓塞术(PSE)进行双介入栓塞(DI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结果:行DIE治疗成功率为88%。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脾功能亢进缓解,止血效果良好。肝功能及血细胞3个月左右稳定在正常范围。结论:行DIE治疗较临床手术损伤小、痛苦少、操作简单、并发症较轻微,是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值得推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与观察 CIK 细胞治疗慢性 HBV DNA 阳性肝硬化患者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60例慢性 HBV DNA 阳性肝硬化患者,并给予输注 CIK 细胞治疗。于治疗前采集患者外周血,分离并培养、扩增 CIK 细胞,最后将提纯成功的细胞制成 CIK 制剂,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回输至患者体内。结果 CIK 细胞可抑制乙肝病毒DNA 复制,患者肝功能较治疗前好转,转阴率达到13.33℅,应答总有效率为63.33℅;患者并发症较少,程度轻。结论CIK 细胞治疗慢性 HBV DNA 阳性肝硬化效果明显,应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孔琪  童宗智  张虹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09-1210
1病情简介 患者,52岁,女,绝经2年,以腹胀、尿频、尿急、腰痛1个月为主诉来本院内科就诊。外院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反复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不大,腹部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左静脉、脾静脉壁标本的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肝硬化发生机制。方法 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手术治疗,30例患者伴严重消化道出血或脾脏功能亢进,采用胃左静脉断流、脾脏切除,4例脾脏增大伴脾脏功能亢进患者单纯脾脏切除,取冠状静脉、脾静脉血管壁(0.5mm×0.5mm)SP法测定,观察NOS、VEGF染色表达情况。结果脾门血管壁免疫组化VEGF表达情况:14例(41.18%)强阳性(++),10例(29.41%)阳性(+),10例(29.41%)弱阳性或阴性(±或-);NOS表达情况:20例(58.8%)脾门血管表达阳性,14例(41.18%)阴性。30例胃左断流手术标本中,胃左静脉VEGF表达:14(46.67%)例强阳性(++),8例(26.67%)阳性(+),8例(26.67%)为弱阳性或阴性(±或-)。14例(46.67%)胃左血管内皮eNOS表达阳性。结论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NOS、VEGF呈高表达,证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血管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2.
肝结核性肉芽结节误诊肝硬化1例88医院传染科于建国患者男,26岁。因发热,纳差,腹胀2个月。查肝功异常,B超示肝硬变腹水入院。检查:T37.4℃,面色稍苍白,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脾未们及,移动性浊音阳性。Hb103g/L,WB...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p-lgG阳性在肝硬化高血氨症中的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50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有肠胃病及肝病患者3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两组病例外周血中Hp-lgG抗体及血氨检测仪测定血氨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HP-lgG阳性为33例,占66%(33/50),Hp-lgG阴性为17例,占34%(17/50).血氨升高的患者有32例,其中Hp-lgG阳性患者30例,占60%(30/50),Hp-lgG阴性患者2例,占4%(2/50).对照组有8例Hp-lgG阳性,阳性率21%(8/38),无一例出现血氨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高可能是引起高血氨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病例介绍患者男 ,52岁 ,因发音不清、记忆减退3月 ,四肢无力1月余于2002年7月20日入院 ,患者30年前曾发现肝大 ;20年前发现HBsAg阳性 ,B超提示 :肝硬化 ;2002年3月查乙肝标志为HBsAg阳性 ,HBeAg 阳性 ,抗 -HBc阳性。入院查体 :神志清楚 ,发音不清 ,行走不稳 ,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肝掌阳性 ,未见蜘蛛痣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 ,四肢腱反射、肌张力无异常 ,病理征( -)。家族中父亲及姐死于肝硬化 ,兄为肝硬化患者 ,以上3人病因不明 ,乙肝标志均为阴性。入院后肝功示 :ALT4…  相似文献   

15.
纪辉  匡玉庭  黄燕 《江苏医药》2012,38(17):2061-2063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59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脾切组(332例)和非脾切组(264例);对27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为A级(72例)、B级(146例)和C级(52例),分析其病死率和再出血时间。结果整体资料的脾切组病死率5.30%,低于非脾切组的16.27%(P<0.01)。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脾切组(137例)病死率2.19%,低于非脾切组(133例)的12.78%,且再出血时间较非脾切组延长[(39.28±24.75)个月vs.(14.83±11.82)个月](P<0.01)。Child A和B级患者脾切组病死率低于非脾切组(2.6%vs.11.4%)(P<0.05)。结论脾切除术加断流术可明显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延长再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6.
经门静脉给药泵溶栓治愈门静脉血栓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男,48岁。主因腹胀、乏力18年,间断发热1个月,黑便3天入院。18年前出现腹胀、乏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异常,诊断为乙型病毒型肝炎,半年前经B超检查发现肝硬化,1个月前在外院行脾切除及血管断流术。为预防术中出血,术前静脉输入机采血小板1人份,术后间断发热、腹泻、  相似文献   

17.
肖生翠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51-152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护理干预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QOL量表对76例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肝硬化患者的主客观指标分布多数集中在"较差",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主客观指标无一例达到"极好"。不同文化程度和人均月收入等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从心理、休息指导、饮食、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插管栓塞脾动脉下极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应用超选择性插管至脾动脉下极注入栓塞剂,监测栓塞术后血细胞数量变化。结果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迅速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值,红细胞无明显变化。转氨酶一过性升高,一个月恢复正常。结论超选择性插管栓塞脾动脉下极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4岁,教师。lO年前发现乙肝,5年前始反复谷丙转氨酶升高,高时达200IU/L。2007年5月4日,查乙肝三系示: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HBV—DNA6.8×10^7/L,IU/L,ALT142IU/L,在县中医院门诊给拉米夫定10mgqd治疗。3个月后HBV—DNA阴性,ALT正常,此后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索能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副作用的药物,提高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62例。分别测量用药前30min、用药后30min、用药1个月、用药3个月时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随访2年,统计用药后1年、2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使用丹参注射液后门、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较用药前减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也降低。结论丹参注射液能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门脉压力,有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