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中运用血管超声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某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5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依次给予患者血管超声检查和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在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方面,血管超声为51.18%、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血管造影(DS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疑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行颈动脉CDFI检查及DSA检查,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DFI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DS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FI与DS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DSA比较,CDFI对轻度颈动脉狭窄判断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92%、62.5%,对中度颈动脉狭窄判断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50%、72.73%.结论 DSA检查作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起确诊作用.CDFI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对轻度及中度颈动脉狭窄诊断敏感性较低,然而,CDFI无创伤,操作简单,易重复,不失为颈动脉狭窄高危人群的初步筛选与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自愿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例数总计100例,以患者接受临床检测方式的不同,将其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占50例,对照组接受血管造影检查方式,观察组接受血管超声检查方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判断无明显差异,P> 0.05;斑块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诊断率高,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与血管造影接近一致,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诊断颈动脉狭窄时采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对比研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4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共计80条血管,金标准是DSA检查,分别实施常规血管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对比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结果微血管成像技术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优于常规血管超声,差异明显(P <0.05)。结论诊断颈动脉狭窄时采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具有一致性,其中微血管成像技术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明显更优,可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判定,具有可靠性,可有效评价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马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87-338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DSA检查.结果:DSA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18例,颈椎动脉狭窄35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35例,动脉狭窄16例.结论: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对颅外段斑块的检出高,适用于对发生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常规应用了解斑块性质及动脉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行DSA检查详细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晓梅  刘丽  安翼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40-224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作为评价颈动脉病变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DSA可以引起斑块脱落,血管痉挛,损伤血管内皮诱导斑块形成。因此寻求可代替的非创伤性手段成为必然。本研究通过与DSA对比,探讨64排减影CTA与DS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检查显示脑血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脑血管造影进行对比,评价两种诊断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脑血管患者,对其采用宝石能谱CT检查,与两周内实施的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其显示的脑动脉病变情况。结果宝石能谱CT检查与脑血管造影诊断不同位置动脉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狭窄程度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脑血管造影检出完全闭塞的血管共12支,CT检查中均显示为高度狭窄而非完全闭塞。结论宝石能谱CT检查对脑血管主要血管的中、重度狭窄病变、桥血管、均显影良好,对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斑块的判定最为准确,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研究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血管造影以及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选择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78例进行研究,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均接受血管造影以及超声检查。结果超声组颈动脉狭窄和(或)管腔狭窄检出率为61.5%、造影组为57.7%,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但超声诊断所得效果与其相仿,且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略高于血管造影所得结果,可将其用于早期筛检或与血管造影进行联合检测,以便进一步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超声和DS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急剧上升,明确诊断病因采取有较的治疗,遏制脑血管损害的进一步发展对预防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栓子脱落可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肖迎聪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743-274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41例患者,先行双肾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e,C DFI)和超声造影,将其结果和血管造影对照.结果:将3种方法的显示结果分为4种情况:正常,狭窄,能显示副肾动脉,显示不清.结果显示CDFI和其他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超声造影和血管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于狭窄>60%的肾动脉狭窄有确切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2.
13.
胡立 《天津医药》2004,32(2):106-106
有两项大规模随机试验的结果表明有症状的颈内动脉严重狭窄(70%至99%)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有良好效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是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参考标准,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超声血管造影(CEUS)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是否与斑块病理检测的微血管存在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入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2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CEUS检查,并按照检测到的斑块内增强情况分为0~3级,术后对患者斑块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CD31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根据CD3...  相似文献   

15.
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狭窄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在脑梗死之前发现并处理脑血管狭窄从而预防脑梗死是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最好方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这一点越来越成为现实,虽然临床上对脑血管狭窄的检查以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CT血管造影(CTA)应用最为广泛,但就其准确性而言,DSA为公认的金标准。本文通过比较分析TCD、MRA与DSA在脑血管狭窄诊断上的一致性,找出三者之间的差别,探求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全面、有效方法,以便在临床工作中更有效的选择诊断手段,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崔平  曾阴  邵玉中 《淮海医药》2022,(6):593-596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DSA及CTA检查,并以DSA检查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记录CTA与DSA检查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结果,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CTA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的216条颈动脉中,DSA检查共检出狭窄血管109条,正常血管107条,CTA检查共检出狭窄血管107条,正常血管109条,2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的颈动脉有177条,诊断符合率为81.94%;CTA诊断颈动脉正常组、重度狭窄组与DSA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15、0.736),诊断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闭塞组与DSA诊断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值=0.669、0.634、0.694);CTA检查结果显示108例患者共发现159处斑块,其中硬斑块31例,软斑块55例,混合斑块73例。DSA检查仅见血管腔狭窄情况,无法反映斑块的形状和成分。结论:CT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也具有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对临床疑似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5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 DSA、mRA 及 CTA 等检查。结果156例患者中阳性结果150例,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4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正常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结构,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和血栓,鉴别稳定和不稳定斑块(包块溃疡斑块),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是一种无创、实时、敏感、准确、可重复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万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98-1399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也增加.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颈动脉因其安全、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检测,不应单纯检测出颈动脉硬化斑块存在,更重要的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71例患者分成急性脑梗塞组、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斑块超声造影,根据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比较。结果:3组患者在斑块回声强度、斑块内血流信号和溃疡性斑块上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颈动脉斑块CEUS增强分级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1);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定量测值比较,EI值和Ratio比值在急性脑梗塞组与有症状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1),但在急性脑梗塞组与无症状组、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声造影对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提供了较可靠的方法,与常规超声的联合应用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率,对脑卒中患者的筛查和指导临床治疗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