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Oxford Ⅲ代假体行单室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的适应证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Oxford Ⅲ代假体行膝关节单室置换患者21例30膝,男9例12膝,女12例18膝;年龄46~76岁,平均(61.4±7.3)岁;体重68~89 kg,平均(75.8±6.1)kg;身高1.157~1.75 m,平均(1.65±0.06)m;体重指数(BMI)24.73~31.64 kg/m2,平均(27.92±2.12)kg/m2.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22.1°±4.4°.比较手术前、后X线片,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KSS临床及功能评分、WOMAC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等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3.0±12.9)min,平均住院时间(9.3±2.0)d.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血栓形成和活动半月板脱位等并发症.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个月.冠状位胫股外侧角由术前平均182.0°±4.3°减至术后177.0°±3.5°;KSS临床和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平均(44.0±3.7)分和(54.0±5.1)分增至术后(93.0±3.2)分和(92.0±2.4)分.WOMAC评分由术前平均(48.0±4.2)分减至术后(14.0±2.5)分.结论 Oxford Ⅲ代假体行单窜置换的近期疗效理想,是治疗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的一个良好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多尺寸膝关节假体系统的临床应用优势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78例应用Vanguard膝关节系统进行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患者.术中记录应用股骨假体型号,术后定期门诊随访,拍摄X线片,应用KSS评分和WOMAC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78例患者平均随访15.8个月.术前KSS评分(34.68±8.07)分,WOMAC评分(62.40±3.74)分,术后末次随访KSS评分(84.99±3.64)分,WOMAC评分(25.86±3.31)分.术前患者膝关节平均屈曲度(95.83°±13.83°),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平均屈曲度(122.63°±9.93°).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常用股骨假体型号在55~70 mm之间,并且70%以上集中在60~65 mm.结论 Vanguard膝关节假体能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适应性强,有利于伸屈间隙的平衡,假体覆盖好,早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 42例(52膝)采用高屈曲度假体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4、12周进行膝关节评分,测量活动度.结果 术前平均膝关节屈曲度(92.6±11.3)°,KSS评分(41.6±4.9)分,功能评分(47.2±6.9)分.术后4周平均KSS评分(86.0±6.8)分,功能评分(83.6±7.8)分,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5.2±15.7)°;术后12周平均KSS评分(92.7±8.1)分,功能评分(91.5±10.4)分,膝关节活动度(132.0±11.4)°.结论 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病近期疗效明显、确切,能够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症状,获得比常规膝关节假体更大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中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随访2007至2011年间行TKA治疗的38例(58膝)膝关节RA患者。采用HSS评分、KSS评分、WOMAC评分、VAS视觉疼痛评分对术前及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同时对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且获得平均3.3年(2~6年)随访,膝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5.92±13.49分提高到术后88.19±5.98分,两者采用配对t 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其中优21膝,良34膝,优良率94.83%。膝关节屈曲畸形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ROM)由术前71.81°±32.58°提高到术后100.98°±13.9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膝关节假体X线片采用膝关节学会的X线评价与计分系统评价未见假体松动。 SF-36评分中PCS由术前的26.27±3.91分提高到术后48.09±6.6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MCS由术前的41.59±5.61分提高到51.83±5.4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结论 TKA是治疗膝关节RA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严重膝内翻伴屈曲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行 TKA 治疗的25例(36膝)严重膝内翻伴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18例,平均70.5岁(55~80岁)。原发疾病为骨性关节炎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术前术后均采用 HSS 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评价 TKA 的临床疗效。结果25例36膝均获得随访,平均术后随访6年(4~9年)。屈曲挛缩度由术前的(21±63)°减小到(1.1±2.3)°;内翻畸形由术前(35±4.8)°减小到(3±2.1)°;膝关节的活动度由术前(70.5±20.5)°增加到(115.1±5.3)°;膝评分平均为由(33.2±10.5)分提高到(90.7±8.5)分,功能评分平均为(35.5±14.2)分提高到(85.6±10.5)分,其中优21例(28膝),良2例(3膝),一般2例(3膝);优良率为86%。多数病例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2例残留5°~10°的内翻畸形。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膝内翻伴屈曲畸形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xford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OA)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1例膝关节内侧间室OA患者(22膝)行内侧间室UKA。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采用KSS进行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采用WOMAC对膝关节进行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对侧间室病变等并发症发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ROM为99.6°±16.6°、119.2°±10.2°,VAS评分为2.8分±1.0分、0.7分±0.8分,膝关节KSS临床评分为67.1分±6.6分、84.9分±5.2分,KSS功能评分为57.3分±8.1分、87.0分±5.1分,关节WOMAC评分为46.8分±6.3分、12.1分±3.2分,各项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UKA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OA的有效方法,近期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髁限制性膝关节假体在膝骨关节炎严重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12例骨性关节炎严重膝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行髁限制性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术前负重位膝内翻畸形平均34°,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为非包容性,依据AORI分型为Ⅱ、Ⅲ型,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包括膝评分和膝功能评分。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KSS膝评分和膝功能评分从术前(19.5±4.2)分、(16.2±5.4)分提高到术后(87.7±5.6)分、(85.4±8.3)分,分析术前及术后KSS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髁限制性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骨关节炎严重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术中采取适度的软组织松解及正确的截骨,针对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选用组合式金属垫块及假体延长柄,适度增加关节的限制性,可以转移力学负荷,增加假体的稳定性,最终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ü HS  Li H  Guan ZP  Sun TZ  Yuan Y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6):405-408
目的探讨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要点和术后效果。方法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对8例(9膝)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均为0°,K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44分(10~68分),功能评分平均为17分(-10~55分)。结果8例患者(9膝)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髌腱止点撕脱1膝,髌骨下极部分撕脱骨折1膝,术后早期关节血肿1膝,皮肤浅表性感染1膝,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40.4个月(7.0~120.0个月),术后膝关节平均活动度89°(50°~120°),术后K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1分(55~93分),功能评分平均为79分(50~90分)。2例2膝分别存在5°和25°的伸展滞缺。1例1膝因为关节不稳于术后1年行翻修术,更换加厚的胫骨平台垫片。结论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如能恰当处理,仍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膝关节的充分暴露,保留足够的髌骨床厚度,保护髌腱和膝关节的血液供应以及正确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疗效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探讨其疗效及评价方法.[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9月22例(22膝)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4个月(14~49个月).疗效评定选用HSS、KSS、WOMAC评分,于术前及随访时分别进行评定.同时提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专用评分标准>(UKA专用评分)进行术后评定.[结果]术后22例患者患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HSS、KSS、WOMAC评分术前及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UKA专用评分平均87.2分,优15膝,良7膝,无可或差.UKA专用评分与HSS、KSS、WOMAC评分标准在同一患者得所结果紧密相关(r值分别为:0.892、0.921、0.914、-0.827).[结论]UKA是治疗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中近期效果满意.<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专用评分标准>可综合评价UKA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初步使用国产TC-Dynamic人工膝关节系统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本组使用国产TC—Dynamic人工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40例60膝,术前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KSS)的膝评分平均为16.28分(-32~47分),功能评分平均为18.36分(-20~60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平均为79.22&#176;(20&#176;~145&#176;)。结果36例52膝术后获得平均随访时间为20.41m(1.5~40m),随访时KSS膝评分平均为84.88分(70~95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0.58分(55~90分),ROM平均为110.48&#176;(85&#176;~140&#176;)。所有随访患者术后X线片均示下肢力线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无透亮线及任何松动迹象。结论使用国产TC—Dynamic人工膝关节假体的TKA手术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便,截骨量较少,如果手术配套器械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能够进一步改良和提高,则更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郑守超  石晶  王峰  王江静  潘浩  刘国强 《骨科》2021,12(1):34-39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科行小切口固定平台内侧单髁置换术的40例病人(43膝)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20膝),女21例(23膝),年龄为(63.3±5.23)岁(53~79岁).记录并分析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Medium-term survivorship of the Oxford phase 3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 (UKR)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in an Asian population. W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the outcome of 400 phase 3 Oxford UKRs in 320 Korean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at the time of operation of 69 years (48 to 82). The mean follow-up was 5.2 years (1 to 10).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assessment was carried out pre- and post-operatively. At five years, the mean Knee Society knee and functional scores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56.2 (30 to 91) pre-operatively to 87.2 (59 to 98) (p = 0.034) and from 59.2 (30 to 93) to 88.3 (50 to 100) (p = 0.021), respectively. The Oxford knee score increased from a mean of 25.8 (12 to 39) pre-operatively to 39.8 (25 to 58) at five years (p = 0.038). The ten-year survival rate was 9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0.1 to 98.0). A total of 14 UKRs (3.5%) required revision.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revision was dislocation of the bearing in 12 (3%). Conversion to a total knee replacement was required in two patients who developed osteoarthritis of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This is the largest published series of UKR in Korean patients. It shows that the mid-term results after a minimally invasive Oxford phase 3 UKR can yield satisfactory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平衡联合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12年1月对43膝(3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行关节镜下探查和髌骨外侧松解术,同期行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先行关节镜下探查,7膝髌骨嵴或内侧部骨软骨缺损,面积约0.8~2.0 cm2,陈旧性血痂或不规则的软骨覆盖,伴有游离的骨软骨块,取出;另有5膝关节软骨严重损伤(OuterbridgeⅢ~Ⅳ级),11膝轻中度软骨损伤(Ⅰ~Ⅱ级),予软骨成形处理,然后在镜下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及紧张的外侧结缔组织;再取胫骨结节外侧纵向切开约5 cm长,行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内移距离约2 cm,先用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后,用3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中检查髌骨运动轨迹和稳定性。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患膝关节,扶拐6周后负重行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9个月(12~71个月),无一例再脱位,平均屈曲活动度丢失8°(0~25°),Lysholm评分从术前(44.5±10.9)分改善到(84.3±7.8)分差异(t=24.866,P=0.000);Tegner活动评分从术前(3.8±0.8)分提高至(7.9±0.7)分(t=22.157,P=0.000)。Q角由术前20.5°±2.5°减小至术后12.5°±1.4°(t=18.486,P=0.000),X线显示均已骨性愈合。结论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平衡术联合改良Fulkerson截骨内移术创伤小,可有效改善复发性脱位髌骨稳定性,进而缓解症状,改善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4.
牛津膝置换是使用最广泛的膝关节单髁置换(UKR)。牛津膝在37年前开始应用,拥有一个全匹配的活动衬垫,因而磨损率非常低。牛津膝最主要的使用指征是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这种病人至少占所有需要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50%。由于这一系统的设计特点,传统UKR的反指征,如年龄、活动量、肥胖、髌股关节损害和软骨钙质沉着症等对于牛津膝均不是反指征。与全膝关节置换(TKR)相比,牛津膝提供更快的康复、更好的功能、更大的活动度和更好的术后满意度,发生并发症更少、程度更轻,病残率和死亡率更低。一个持续超过30年的研究显示在90%的病例中,牛津膝为患者终生提供了优或良的临床结果,且不需要翻修。在最近15年,牛津膝通过微创手术入路植入,涉及6000多例使用该入路牛津膝置换的9个研究报道显示,10年生存率约95%。在许多这样的研究中,医生们在拟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约50%使用了牛津单髁膝置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3—01使用Oxford Phase Ⅲ移动平台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47例(50膝).观察术后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采用Oxford及AKS评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4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6~21)个月。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2例出现内衬脱位,行翻修术,无感染。术后测量下肢力线平均内翻1.2°。Oxford评分:术前平均(24.6±1.9)分,术后平均(41.3±3.5)分。AK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50.5±3.9)分,术后平均(86.9±4.9)分。AK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7.0±6.6)分,术后平均(86.4±9.4)分。术后Oxford、AK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伸直受限,最大屈曲度平均(121.0±6.7)°。结论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短期效果良好,但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张中兴  许峰  陈焕诗 《骨科》2014,5(3):140-142
目的探讨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Ⅲ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Ⅲ度损伤24例,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18.0个月,平均14.2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Ⅲ度损伤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8月,收治26例(32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患者,其中11例(14膝)获2年以上随访。男7例(9膝),女4例(5膝);年龄50~74岁,平均62.4岁。左侧6膝,右侧8膝。均为退行性关节炎,病程5~23年,平均11.6年。患者均有明确关节内侧间室负重疼痛和压痛。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根据Ahlback分期标准,Ⅱ期4膝,Ⅲ期10膝。膝关节均伴内翻畸形;无主、被动屈伸活动受限。手术取髌内侧旁切口,采用OxfordⅢ单髁系统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手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3个月5例出现切口下方局部鹅足疼痛症状,给予保守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症状均消失。术后11例(14膝)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7.5个月。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移位,对侧间室和髌股关节病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股胫角较术前改善(P<0.05),但仍为轻度内翻;胫骨平台内翻角较术前有所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内髁后倾角明显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中期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缝合锚钉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损伤(Ⅲ度)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对27例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采用缝合锚钉进行缝合固定,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19-56岁,平均32.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0d,平均6d。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6~30个月,平均21.6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好,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在伸直0°和屈曲30°时外翻应力试验阴性。全组平均屈膝术前(67.00±5.80)°,术后1年(136.50±6.30)°,术后1年高于术前。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术前30-43分,平均36.46±1.48;术后1年87—100分,平均91.50±3.80;术后评分高于术前。本组优20例,良5例,中2例。结论:缝合锚钉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疗效肯定,具有组织剥离范围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