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将"通"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认为"通"不仅是人体健康的前提,而且更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仲景使用"通"法包括:祛除外邪使之通、辛开苦降使之通、畅达脏腑使之通、通其经络使之通、调其血气使之通、温通阳气使之通等。 相似文献
3.
李刚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4):103-104
下法是中医重要治法之一。既运用泻下方法,使机体排便作用增强,达到通腑泻热、消除积滞、攻逐水饮,解毒祛瘀的目的。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用之得当,疗效甚佳。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下法治疗某些疾病,效果满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下法,乃八法之一。是运用具有泻下、攻逐、润下等功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热救阴,攻逐水饮的治法。笔者体会,临床运用本法得当,则颇为得心应手。兹介绍数例如下。 1 口腔溃疡杨某,男,2岁,1962年5月8日来诊。患 相似文献
5.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1)
对《伤寒杂病论》通调津液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并将其归纳为:开表发汗,宣泄津液,宣发郁阳,散达津液;散寒化饮,顺布津液;实卫行水,舒展津液;利尿渗湿,通泄津液;涤饮逐水,疏导津液;开源导流,分消津液;清热祛邪,流通津液;活血化瘀,畅行津液;调理枢机,升降津液;温阳化气,布行津液行气解郁;调畅津液等13种。并对各种治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7.
彭海棠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7,(4)
仲景《伤寒杂病论》,涉及肺系病证颇多,诸如咳嗽、气喘、痰钦、吐衄、肺痈等等。其立法遣方,随证而异。用通腑攻下法治疗肺系病证,是仲景开辟的新途径。然而,其理论实渊源于《内经》。《灵枢·本输》篇指出:“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说明肺与太肠,互为表里,互相关连。肺主气,司呼吸,有宣发肃降之功效。正常情况下,肺气肃降,肠腑畅通。若肺经受邪,肃降不利,则大肠不得传导,浊气上逆,影响肺之宣发。凡遇此类病证,仲景认为,“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仲景深研歧黄,见病思源,“随其所得而攻 相似文献
8.
9.
赵敏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2)
通下法是荡涤肠胃,泻下大便,逐邪下出的治疗方法,具有排除燥屎,荡涤邪热,逐水泻瘀,攻下宿食、痰结、冷积,通导结滞等作用。通过泻下大便,疏通腑气,可以调理气机,使一些疾病或证状迅速得到暂时的缓解。笔者在临床上应用通下法治疗一些较顽固、危重之病证,每获小效,今不揣浅陋,兹举数例,以求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0.
通下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本文就笔者应用该法为主治疗多种热病与杂病的体验.阐述了其辨证论治要点,并探索了理论机制。文章认为临床应用通下法必须辨清寒热、注意先后缓急、着眼升降、调畅气机、因人因证制宜。指出通下并非专攻大便,而为逐邪的方法,借攻为补,调整阴阳平衡,使邪去正复,故又为扶正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清代温病论著,有温病下不厌迟之说,又有湿温忌下,暑温不必用下的论点。殊不知“病应下,下之安,乃为稳当(陆九芝);且“客邪贵乎早治,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致危殆,投剂不致掣肘,愈后亦易平复”(吴又可),故下法用之得当,实足以起沉疴,拯垂危。余二十余年来,用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水思源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17(9):979-979,982
脑出血属祖国医学“脑卒中”范围。其起病急、变化多,临床除见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外,尚有腹胀、按之硬满、便秘等腑气不通、邪热内结之症。高血压脑出血又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致残率都很高。在中西医常规救治方案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运用通下法,往往能出奇制胜,加速康复,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对此略抒己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方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以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下法是中医重要治疗法则之一。所谓下,就是应用泻下方药,使机体排便作用增强,通过排便来达到治病的目的。从中医治则的角度来讲,多在“急则治标”的情况下应用。临床一般分为寒下、温下和润下三种。我在临床上较广泛地应用寒下之法治疗内儿科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儿内科范围内,治疗急性感染疾病主要应用寒下。急性感染疾病的病因虽不同,但实热症候表现却有其共同特点,由于感染性疾病大多病情危重,发展较快,变化也多,因此扭转和阻断急性期的病势,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下法中的寒下,通过通腑泻热,可使全身性菌毒反应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7.
姚育修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1983,25(2):1
<正> 在急腹症中,应用中医治病八法中的“下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总攻疗法”,是下法的一大发展。下法为运用具有通便泻下的药物组成方剂,以通利大便,荡涤胃肠达到排除病邪为目的,又称为泻下法或攻下法。《伤寒论》说“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内径 相似文献
18.
在急腹症中,应用中医治病八法中的“下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总攻疗法”,是下法的一大发展。下法为运用具有通便泻下的药物组成方剂,以通利大便,荡涤胃肠达到排除病邪为目的,又称为泻下法或攻下法。《伤寒论》说“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内径》有所谓“实则泻之”。均说明实症宜采用下法治疗。现将笔者在急腹症中应用下法的体会作一小结: 一、下法治疗急腹症的机制急腹症的病理主要是梗阻不通和炎症,由于梗阻促进了细菌繁殖,加重了炎症,而 相似文献
19.
王业武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1)
(一)脾约朱××,女,62岁,外科住院病人.因大便七日未行,腹胀兼贫血而入院,西医导下不效,于1982年6月22日就诊于中医。主证:大便七日未行,腹胀、头晕无力,面色萎黄,唇淡无华,时有发热,口干渴,夜间为甚,饮食尚可,小便反多,舌淡苔薄白而干,脉浮涩。病史:本病已有数年之久,时常便秘,大便如羊屎,素患痔疮出血之疾,大便带血三年。辨证:胃热津伤,血虚便秘之脾约证。方药:麻子仁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味。火麻仁15克、杏仁12克、白芍15克、大黄10克 (后下)、枳壳10克、厚朴10克、口芪30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炒地榆12 相似文献
20.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7,(1)
下法是治疗伤寒发斑之发斑的主要治法之一。运用下法治疗伤寒发斑皆为伤寒里证兼有热邪所致的发斑,证见阳明腑实,胃热发斑。伤寒发斑使用下法必须严格把握适应症,误下则易导致变证。伤寒发斑运用下法时常用方剂为现代方剂学所归属的泻下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