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SMI)病人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 AECG/Holter)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08例,进行心率变异测定,并与心肌梗死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SMI组HRV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心肌梗死后SMI组比较(P〈0.05)。结论:SMI病人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肌梗死后SMI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较重。  相似文献   

2.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患者 47例进行心率变异性 (HRV)测定。结果显示SMI组HRV各项指标均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其中 6例显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率震荡(HRT)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87例SMI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计算HRT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分析. 结果 SMI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T明显异常,其中T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阳性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T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SMI患者HRT分级异常率为68.96%. 结论 SMI患者HRT现象异常,提示S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运用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及频域分析来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病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法:SMI病人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记录,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HRV时域及频域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HRV明显高于SMI组(P<0.01),其中心梗组HRV明显低于其他几组(P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52例,进行心率变异测定。结果:SMI组HRV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8.
蒋一鸣 《浙江实用医学》2002,7(4):218-218,220
心肌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EH伴左心室肥大等患者的HRV变化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EH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HRV变化研究较少,本文选取EH患者,探讨EH患者SMI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O值分别为(0.05±0.58)%和(-2.22±1.01)%,TS值分别为(5.89±2.65)ms/RR间期和(7.36±1.34)ms/RR间期,观察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低,窦性心率震荡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的心率变异性改变与缺血程度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心肌缺血组50例,对照组50例,作体表心电图,并用短时HRV分析软件分析其HRV变化。结果:心肌缺血组HRV下降,且缺血程度愈重,HRV愈小(P〈0.01)。不同部位心肌缺血的HRV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测并分析数据。结果:ST段缺血性改变共363次,其中SMI309阵次(85.1%),有症状54阵次(14.9%)。时间集中于6:00~20:00,其中6:00~12:00发作147次(51.6%),12:00~17:00发作100次(32.4%),17:00~20:00发作62次(20%)。结论:动态心电图能连续监测心脏电生理情况,对心肌缺血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变化特点;方法: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67例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及发作时生活状态、缺血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心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明显增多,心主经无明显增快,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长期缺血引致心肌变性,窦房结功能不全以及心肌供氧与氧需平衡失调,感觉神经末梢损  相似文献   

13.
周智  陈树根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37-138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心电检查结果,并探讨心电图在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80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记录,观察其缺血性ST段发作的阵次,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的降低程度、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同期住院的200例有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心电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的特征。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发作时ST段的降低幅度分别为(0.18±0.05)m V、(0.19±0.04)m 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20.43±8.11)min、(10.12±5.16)min,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发作前后的ST段降低幅度、心率等指标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发作情况提供有效的依据,是理想的无创检查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室速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桦  桑小银 《吉林医学》2009,30(21):2641-2642
目的:分析心率震荡(HRT)在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室速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计算HRT的两个量化指标TO和TS并进行分析。结果:室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H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室速组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提示室速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HRT的降低同时可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与症状性心肌缺血同样地预后不良,所以重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例的诊断、治疗,了解其预后有着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对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中行Holter监测证实有SMI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529阵次,其中428阵次(81%)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而有症状发作101阵次(19%)。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60%);16∶00~17∶00(30%);其他时间(10%)。结论:SMI有明确的节律性及活动诱发因素,与心率正相关;Holter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脑心通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疗程6周,观察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心通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oronary artary desease,CAD)患者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CA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90例,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D组TO值明显升高[(0.06±0.59)%vs(2.32±1.04)%,P〈0.001],TS值明显降低[(5.78±2.66)ms/RRvs(7.46±1.54)ms/RR,P〈0.01];TO值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575,P〈0.05),TS值与冠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对临床评价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特征极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死并室性早搏的患者86例,选择有室性早搏而无器质性心脏病79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0)和窦性心率震荡后的斜率(TS);以TO≥O为阳性、TS≤2.5为阳性为判定标准:将窦性心率震荡分为TO(+)TS(-)、TS(+)TO(-)、TO(+)TS(+)、TS(-)TO(-)分别对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梗死与对照组比较T0、TS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窦性心率震荡四种分类均有显著差异(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窦性心率震荡亦有显著差异。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室早后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现象,窦性心率震荡对其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将Hoher文件在HRT!View V0.06—1程序下处理,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对TO、TS与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组TS明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O在AM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TS减低,HRT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