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背景:众多研究证实,嗅鞘细胞移植和生物导管在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了壳聚糖在大鼠体内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壳聚糖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于2005-12/2006-05在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将壳聚糖粉溶于10 g/L的乙酸溶液中,配制成10 g/L的壳聚糖溶液;显微剥离成年大鼠嗅球表面层,按常规方法行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实验分为3组,每组10孔.壳聚糖组将制备好的壳聚精溶液0.1 mL加入到培养板中,50℃烘箱至成膜干燥,加入40 g/L氧氧化钠溶液中和乙酸,双蒸水漂洗,晾干即可.多聚赖氨酸组按常规方法赖氨酸包被培养板.未包被组不用任何材料包被.将原代培养的嗅鞘细胞分别接种至壳聚糖包被、多聚赖氨酸包被和未包被的培养板上进行培养.主要观察指标:于培养第3,5天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和增殖状况.结果:嗅鞘细胞可在壳聚糖膜上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及数量与未包被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与多聚赖氨酸组相比细胞数量偏低.结论:嗅鞘细胞与壳聚糖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培养体系微环境影响干细胞体外扩增,寻找有效的促进细胞贴壁和增殖的培养方法尤为重要。目的:比较不同细胞培养材质对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将5.0×10^4培养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包被/不包被鸟氨酸Corning 聚苯乙烯培养皿或Corning? Cel BIND?表面培养皿中培养,分别观察细胞的贴壁、增殖状态、与细胞黏附和细胞增殖有关的蛋白的表达及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其他类型的培养皿相比,包被多聚鸟氨酸的Corning Cel BIND 表面培养皿在24 h内能够促进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同时也能使培养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较早的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增殖数量相对较多,虽然对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 CD90和CD105的表达没有影响,但能促进细胞中黏附蛋白的表达。且Corning? Cel BIND?表面培养皿较Corning 聚苯乙烯培养皿更能促进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和增殖,同时也对细胞表型的表达无影响。提示Corning? Cel BIND 表面培养皿能够促进细胞吸附,增加细胞数量,且对细胞周期蛋白以及细胞表型的表达没有影响,且包被多聚鸟氨酸能够进一步促进细胞的贴壁和增殖,并稳定表达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过程中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生长情况及二次传代后加入多聚赖氨酸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①分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组织,采用原代机械吹打使其成为细胞悬液后,离心,吸去上清液,加入干细胞培养液(10g/L牛血清白蛋白、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20μg/L、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N2补充液)重悬细胞,因其是否接种在含或者不含多聚赖氨酸包被玻片的培养瓶内分为包被组和不包被组。②将上述培养的细胞悬液离心、消化后再加入干细胞培养液重悬细胞,以1×105个/mL密度接种在25mL培养瓶内。以后两三天换液一次,五六天传代一次。③取包被组二次传代后的神经球滴在包被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上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情况。结果:①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细胞团数量逐渐增多,原来的小细胞团体积变大,分裂的细胞折光性更强,更透亮。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瓶内飘浮的细胞团数目更为增加,几乎都成规则细胞球。将培养细胞五六天传代一次。②在预先置入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组,培养第2天,全部的单个细胞和细胞团贴壁、分化,以后分化细胞逐渐增多,突起交织成网,几乎贴满瓶底。但在培养的第4天,瓶底逐渐出现成团细胞簇,起初数量少,后数量增多,贴壁生长。培养第7天后,细胞簇陆续挣脱瓶底,漂浮在培养液中,成为游离细胞球。细胞球体积明显小于不加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组,即使增加培养时间,也未见细胞团继续长大。将二次传代后的神经球,继续加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细胞生长状况同原代。结论:①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传代过程中加入促有丝分裂因子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和增殖。②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神经干细胞生长的速度和大小均小于不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过程中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生长情况及二次传代后加入多聚赖氨酸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①分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组织,采用原代机械吹打使其成为细胞悬液后,离心,吸去上清液,加入干细胞培养液(10g/L牛血清白蛋白、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20μg/L、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N2补充液)重悬细胞,因其是否接种在含或者不含多聚赖氨酸包被玻片的培养瓶内分为包被组和不包被组。②将上述培养的细胞悬液离心、消化后再加入干细胞培养液重悬细胞,以1&;#215;10^5个/mL密度接种在25mL培养瓶内。以后两三天换液一次,五六天传代一次。③取包被组二次传代后的神经球滴在包被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上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情况。结果:①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细胞团数量逐渐增多,原来的小细胞团体积变大,分裂的细胞折光性更强,更透亮。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瓶内飘浮的细胞团数目更为增加,几乎都成规则细胞球。将培养细胞五六天传代一次。②在预先置入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组,培养第2天,全部的单个细胞和细胞团贴壁、分化,以后分化细胞逐渐增多,突起交织成网,几乎贴满瓶底。但在培养的第4天,瓶底逐渐出现成团细胞簇,起初数量少,后数量增多,贴壁生长。培养第7天后,细胞簇陆续挣脱瓶底,漂浮在培养液中,成为游离细胞球。细胞球体积明显小于不加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组,即使增加培养时间,也未见细胞团继续长大。将二次传代后的神经球,继续加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细胞生长状况同原代。结论:①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传代过程中加入促有丝分裂因子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乡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神经干细胞生长的速度和大小均小于不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常用的嗅鞘细胞培养方法有差速贴壁法、化学抑制法、抗体亲和吸附法、补体法等,各自均存在优缺点,单一使用某种方法时细胞纯化率较低.目的:拟采用改良Nash差速贴壁+阿糖胞苷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嗅球及嗅黏膜来源的嗅鞘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11/2008-05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和消化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10周龄Sprague-Dauley大鼠10只,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阿糖胞苷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制备.方法:完整取大鼠双侧嗅球及剪取鼻中隔后1/3嗅黏膜,剪碎后胰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按1×109L-1密度接种于末包被的25 cm2玻璃培养瓶中,18~20 h后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另一未包被的25 cm2玻璃培养瓶中(第1次差速贴壁),24 h后再将细胞悬液转移至经多聚右旋赖氨酸包被的25 cm2塑料培养瓶或经多聚右旋赖氨酸包被的6孔培养板中(第2次差速贴壁),接种培养48 h后半量换液以去除杂细胞.在差速贴壁培养后二三天,加入3.0~5.0 pmol/L阿糖胞苷去除残余成纤维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观察、分裂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及纯度测定.结果:体外培养24 h嗅球源性嗅鞘细胞即可贴壁,而嗅黏膜源性嗅鞘细胞多在培养四五天后贴壁,两种来源的嗅鞘细胞形态相似,以双极或梭形细胞为主,少量为3极及多突起形多级细胞,同时夹杂扁平、煎鸡蛋形细胞.纯化培养10 d的嗅鞘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免疫荧光染色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hoechs免疫荧光双染后大部分双极或多极细胞膜、胞体、突起呈阳性,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改良Nash差速贴壁+阿糖胞苷法可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嗅球及嗅黏膜源性嗅鞘细胞,嗅球源性嗅鞘细胞贴壁时间及分裂增殖程度优于嗅黏膜源性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许旺细胞对周围神经的再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外基质对许旺细胞生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了解基膜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对体外培养条件下许旺细胞的贴壁及增殖作用的影响.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分组对照重复观察测量.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院整形外科实验室.对象实验于1995-01/04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实验室完成.许旺细胞由新生日本大耳白兔制备获得.方法用基膜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包被培养板,以结合了相应抗体的培养板及包被Ⅰ型胶原和多聚赖氨酸的培养板为对照,将培养的许旺细胞以相同浓度加入各组培养板内.测定2,6,24 h细胞贴壁率,培养72 h进行3H-TdR掺入试验,双道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各组的放射性计数.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贴壁率计算结果.②3H-TdR计数结果.结果培养2 h基膜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组早期贴壁率分别为66%和59%,较Ⅰ型胶原组(45%)和多聚赖氨酸组(43%)高,抗基膜粘连蛋白和抗Ⅳ型胶原组贴壁率较低.基膜粘连蛋白组、抗基膜粘连蛋白组、Ⅳ型胶原组、抗Ⅳ型胶原组、Ⅰ型胶原组、多聚赖氨酸组3H-TdR掺入试验计数分别为(10.0±2 7)×103,(1.3±0.3)×103,(10.4±2.4)×103,(1.4±0.5)×103,(5.8±2.7)×103,(3.3±1.0)×103 min-1.基膜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组3H-TdR掺入量高于其他组.结论基膜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许旺细胞贴壁及增殖有促进作用,为发挥许旺细胞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远交系的昆明小鼠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主要实验动物,其胚胎干细胞建系的成功率一直很低.目的:探讨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最佳方法和最适合的采胚时间.方法:采集孕3.5 d和4 d的囊胚分别以免疫外科法和全胚培养法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分离和克隆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集落.结果与结论:免疫外科法和全胚法培养3.5 d囊胚的内细胞团贴壁率和原代克隆形成率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全胚法培养4 d囊胚的内细胞团贴壁率显著高于免疫外科法(P < 0.05),但原代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免疫外科法(P < 0.05);全胚法培养4 d囊胚的原代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3.5 d囊胚(P < 0.05);免疫外科法分离4 d囊胚内细胞团的贴壁率和原代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以同样方法分离培养的3.5 d囊胚(P < 0.05).结果显示用免疫外科法分离4 d囊胚更适合于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报道诸多,但其分化过程很难控制,很多实验的操作方法复杂,分化比率也很低.目的:探索大鼠胚胎前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分化规律.方法:胎鼠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前脑,制备单细胞悬液,以1×1011L-1接种于含N2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培养过程中加入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球.诱导分化实验分为多聚赖氨酸铺板组、明胶铺板组和无铺板组.采用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刺激其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estin、BrdU及在血清诱导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细胞呈神经干细胞样生长,具有连续增殖能力,可以传代培养.传代神经球中的细胞均呈nestin阳性和BrdU阳性.多聚赖氨酸铺板组和明胶铺板组贴壁后分化为神经细胞能力强于无铺板组(P < 0.01).多聚赖氨酸铺板组略强于明胶铺板组(P > 0.05).神经谱系标记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均阳性.结果表明,大鼠胚胎前脑富含神经干细胞,其分化观察,多聚赖氨酸和明胶在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中作为细胞贴壁支持物提高分化细胞数量的作用,且多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远交系的昆明小鼠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主要实验动物,其胚胎干细胞建系的成功率一直很低.目的:探讨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最佳方法和最适合的采胚时间.方法:采集孕3.5 d和4 d的囊胚分别以免疫外科法和全胚培养法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分离和克隆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集落.结果与结论:免疫外科法和全胚法培养3.5 d囊胚的内细胞团贴壁率和原代克隆形成率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全胚法培养4 d囊胚的内细胞团贴壁率显著高于免疫外科法(P 〈 0.05),但原代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免疫外科法(P 〈 0.05);全胚法培养4 d囊胚的原代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3.5 d囊胚(P 〈 0.05);免疫外科法分离4 d囊胚内细胞团的贴壁率和原代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以同样方法分离培养的3.5 d囊胚(P 〈 0.05).结果显示用免疫外科法分离4 d囊胚更适合于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胎肝细胞可能具有比骨髓干细胞等更强的增殖分化能力和更低的免疫原性,但目前涉及胎肝干细胞直接分离、培养的报道甚少.目的:拟在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胎肝干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06在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13.5 d龄昆明种胎鼠9只,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采用胶原酶+EDTA联合消化法与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胎鼠肝干细胞,按2×108L-1接种,待细胞80%一90%汇合后消化传代.采用链霉亲和素一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技术对原代接种后5 d的贴壁细胞进行多种肝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标记.主要观察指标:原代胎肝干细胞形态变化,胎肝干细胞的传代扩增情况.胎肝十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24 h细胞贴壁,呈致密圆形,边缘清楚:3 d左右部分细胞呈梭形,7 d后细胞铺展呈上皮样:传代后细胞扩增速度无明显变化,至第5代仍保持较均一的上皮细胞状.原代接种后5d的贴壁细胞,人干细胞因子受体与甲胎蛋白呈阳性表达,白蛋白与细胞角蛋白19呈阴性.结论:胎肝干细胞原代培养早期表达甲胎蛋白与人干细胞因子受体,不表达白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9,提示所分离的胎肝干细胞可能足一种较原始的干细胞,尚处在未分化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