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感染旋毛虫豚鼠末梢血象的动态观察郧阳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十堰442000)朱名胜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感染旋毛虫和其它蠕虫后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进行了研究[1,2]。但对实验动物豚鼠感染旋毛虫后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它白细胞变化的研究尚缺少详细的观察和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2.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家猫和犬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管圆线虫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病原体,已有许多文献报告了该虫对猴子和各种鼠类等实验动物的致病作用的研究[1],但有关猫、犬的感染情况未见报道。我们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了家猫和狗,现报告如下。1 方法  从实验感染的福寿螺中分离出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2],分别感染家猫3只,狗1只。经口感染和皮下注射感染。感染后一定时间用乙醚麻醉后处死解剖,观察脑、脊髓、心和肺部病变。2 结果2.1 猫感染情况观察 用广州管圆线虫的三期幼虫500条直接经口灌注猫1只,2min后猫将胃的内容物全…  相似文献   

3.
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观察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作用,小鼠、兔和犬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不同时间灌服(ig)蒿甲醚(Art),并根据总减虫率和减雌虫率评价预防效果。结果,小鼠于感染后d7开始ig1剂Art,然后每wk重复给药1次,共4次的效果最好。兔与犬于感染后d7igArt10或15mg/kg,然后每1-2wk重复给药1次,共2-4次,总减虫率和减雌虫率为96.8%-100%,部份或全部受治动物无雌虫,一些与急性血吸虫病有关的指标,如体温、嗜酸性粒细胞数和粪便虫卵等均无异常或阴性。兔每隔天感染血吸虫尾蚴48-52条,共5次,并于第1次感染后d7开始,用Art15mg/kg,按上述给药方案预防,总减虫率和减雌虫率为97.6%-98.4%。上述感染犬和多次感染的兔用Art预防后,肝组织结构正常,虫卵肉芽肿数亦明显减少。结果认为,Art具有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作用,可明显减低血吸虫感染率、减轻感染度和防止急性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4.
ICR小鼠腹腔接种伯氏疟原虫ANKA株后2d全部出现原虫血症。感染后2—7d进行检测:每100个淋巴细胞含疟原虫数从2.3±1.3×103升至93.7±1.8×103个。红细胞数在d2从8.2±0.9×1012/L升至11.1±1.0×1012/L,随后持续下降,至d7为1.9±0.4×1012/L,白细胞计数波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除感染后2d上升外,随后持续下降至极低水平;感染鼠血清中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活性下降,抑制因子活性有所增强。结果提示感染疟原虫后,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这可能不仅与红细胞膜受损有关,而且与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低、中、高剂量的犬弓蛔虫受精卵分别感染小鼠,在感染后5,14,26天,可在小鼠的脑、肝、肺、肾和肌肉中发现犬弓蛔虫幼虫。由此可确定犬弓蛔虫幼虫的移行路径;而用相同数量的虫卵同时感染小鼠,小鼠的各器官特别是脑中的幼虫数量会出现差异。这提示  相似文献   

6.
广州管圆线虫隶属于圆线虫目,后圆线虫科,后圆线虫亚科,管圆线虫属,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终末宿主主要是鼠类,中间宿主是软体动物。人体感染后,其幼虫和童虫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至80年代末,全世界已报道的临床病例超过3000例[1]。我国台湾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区,早在1945年就发现了人体感染[1]。大陆自1984年在广东省徐闻县发现第1例人体感染后,广东的其它一些地区(如珠海、汕头、深圳等),以及云南、海南、广西、贵州等省相继发现此病原[2~5]…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淋巴细胞异常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型肝炎病毒(HCV)不仅可以感染肝细胞,也可以侵入肝外多种组织和器官[1],尤其其嗜淋巴细胞性[2]正在引起临床和基础研究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HCV与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密切相关。一、丙型肝炎病毒与冷球蛋白血症在发现HCV感染的病人和黑猩猩血...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引起变态反应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迄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动物模型尚未能在常规动物中建立,因而限制了对其致病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近年有证据显示Hp引起的病变可能与其诱发的免疫反应有关[1-3]。病理组织学研究表明,Hp感染者的胃粘膜中嗜酸性粒细胞及其脱颗粒显著增加[4],肥大...  相似文献   

9.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宿主感染蠕虫后的典型特征之一。白细胞介素-5(IL-5)又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主要因素。体外培养试验证明,嗜酸性粒细胞是蠕虫感染的效应细胞,但体内试验对其抗蠕虫的效应还不清楚。本研究以IL-5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将非转基因C3H/HeN小鼠作为对照,比较两者感染旋毛虫幼虫后肠内的成虫数、雌虫的生殖力和骨骼肌中的幼虫数。  相似文献   

10.
西氏贝蛔虫幼虫对小鼠致病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西氏贝蛔虫感染期虫卵经口感染CFW小白鼠,每只小鼠给予5000个虫卵。感染后的前3周,小鼠主要有呼吸系统受累的症状;感染后3~7周,小鼠伴有明显的酸性粒细胞血症。实验过程中小鼠病死率为12.5%。感染后定期处死小鼠观察病理变化,在感染后的前1个月,主要表现为受累器官的充血、出血、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变性、坏死等。后期主要是各器官内含虫肉芽肿的形成。幼虫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的炎症反应轻微,而且无肉芽肿形成。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细胞增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常状态下,体内的嗜酸性细胞水平是受到严密调控的,它仅占外周血白细胞的1%~3%,绝对计数不超过0-35×109/L。在组织中仅见于胃肠道粘膜[1,2]。然而,在过敏、寄生虫感染和癌症等疾病状态下,嗜酸性细胞可以选择性地积聚于外周血和任何组织。嗜酸性细胞增多有其重要的临床效应。一方面,由于它的致炎作用使组织损伤,另一方面,也可因它的抗寄生虫作用而有益健康[2]。本文主要温习嗜酸性细胞的生理学特征,并对嗜酸性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检查、诊断以及治疗途径等作一综述。1 嗜酸性细胞的生理学特征嗜酸性细胞…  相似文献   

12.
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13例分析李志强,宋国良,楼方定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ABL)是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AL),现将我们确诊 ̄[1]的13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13例ABL分为急性型6例、慢粒急变型7例 ̄[2]。占急性白血病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寄生虫感染多见,尤其是华支睾吸虫感染,轻者仅有消化道不适症状,重者出现多系统受累,发展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寄生虫感染出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上多见,但出现华支睾吸虫、蛔虫合并感染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达70%以上的却很少见。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乏力、腹胀1个月"于2018年5月31日入本院。自诉1个月前突觉乏力明显,偶有上腹部胀痛,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1和B7-2在蠕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用BALB/c小鼠皮下注射感染巴西日圆线虫第3期幼虫,在感染当天,感染后第3d及第7d分别腹腔注射大鼠抗B7-1和/或B7-2单抗,以阻断共刺激信号,于感染当天,感染后第7d和第14d,计数小鼠外周血液的嗜酸性粒细胞,于感染后第14d计数小肠绒毛嗜酸性粒细胞。ELISA采用WatanabeN方法测定IgE抗体。结果 联合应用两种抗体抑制了外周血液及小肠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抑制了IgE抗体的产生,然而,单用抗B7-1或抗B7-2一种单克隆抗体,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IgE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巴西圆线虫感染免疫中,T细胞的激活需要B7-1和B7-2共刺激分子的参与;而B7-1或B7-2单一分子即可提供足够的共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小鼠动物模型进行猪囊虫病免疫预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以昆明小鼠作实验动物模型,探讨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7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用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免疫1次,每二组免疫2次,第三组不免疫。第一次免疫后20d各小鼠经尾静脉感染已孵化的有活力的六钩蚴,63d后剖检小鼠检查有无囊虫,并观察虫体的活力。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囊虫抗原和抗体,以监测疫苗的免疫反应及虫体寄生状况。结果 所有免疫小鼠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免疫7d后部  相似文献   

16.
卫氏并殖吸虫对嗜酸性和中性料细胞的体内趋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体内试验将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分泌排泄产物和成虫浸出液注入豚鼠背部皮内,观察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在注射后2 ̄4h,注射部位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在8h细胞数达高峰,然后很快下降,24h后只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在注射后1h,注射部位的中性粒细胞开始增多,4h细胞数最多,然后细胞逐渐减少,48h降至最低。本研究结果证明,卫氏并殖吸虫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具有明显的趋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在学龄儿童中,以蛔虫和蛲虫感染最常见,感染率最高[1]。目前,济宁市区学前儿童蛔虫、蛲虫感染率仍然偏高,约7%[2]。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儿童健康成长,降低儿童蠕虫感染率,在各学校、幼儿园定期查治的同时,加强社区综合防治,是极其重要的。1加强社区内的健...  相似文献   

18.
粒细胞缺乏患者抗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粒细胞缺乏患者抗感染的经验性治疗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200040)王尔健,刘裕昆粒细胞缺乏患者(以下简称粒缺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60%以上为感染所致[1,2]。粒缺者感染病情重笃,进展迅速,预后不佳。绿脓杆菌感染尤然。其败血症若未及...  相似文献   

19.
应用体内试验将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分泌排泄产物和成虫浸出液注入豚鼠背部皮内,观察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在注射后2~4h,注射部位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在8h细胞数达高峰,然后很快下降,24h后只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在注射后1h,注射部位的中性粒细胞开始增多,4h细胞数最多,然后细胞逐渐减少,48h降至最低。本研究结果证明,卫氏并殖吸虫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具有明显的趋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钩虫低感染人群目标化疗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多年防治,江都市吴堡乡,特别是几个试点村居民的肠线虫感染程度已显著下降。1997年和1999年抽查的5个行政村中,已有2个村达到无蛔虫感染,鞭虫感染率亦已降为1%以下;而相比之下,钩虫感染程度虽亦已明显降低,但仍相对较高。为此,我们曾有针对性地对当地钩虫感染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1],并在颜家村开展了钩虫感染目标化疗的探索,现报道初步观察结果。1方法1.1居民肠线虫感染调查1997年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查 3片和定量透明法查 2片[2];1999年改为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查2片。抽查居民 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