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柱前衍生化法评价不同品种和产地柴胡药材和饮片的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大量柴胡药材和柴胡饮片样品中柴胡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d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柴胡样品的质量优劣。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柱前衍生化HPLC-UV测定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红柴胡、黑柴胡的皂苷类成分较北柴胡低,竹叶柴胡几乎检不出柴胡皂苷;北柴胡的柴胡皂苷a的质量分数主要在0.100%~0.330%,柴胡皂苷d 0.200%~0.400%,柴胡总皂苷1.00%~2.00%;粗根无分支柴胡皂苷成分明显低于细根或粗根多分支柴胡药材。结论:建议北柴胡的柴胡皂苷a的含量不得低于0.100%,柴胡皂苷d不得低于0.200%,柴胡总皂苷不得低于1.00%;北柴胡的适宜产区为山西中部的太谷,山西南部的芮城,平陆,万荣,山西东南部的长治,甘肃的陇西,礼县等地;选育北柴胡品种时优先选取根粗且多分支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HPLC-ELSD测定柴胡总皂苷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柴胡总皂苷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方法:柴胡以碱性乙醇进行提取,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得到柴胡总皂苷,用HPLC-ELSD法测定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柴胡总皂苷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分别为4.31%,12.86%,柴胡皂苷a、d分别在0.09~0.72μg、0.16~1.0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39%、102.00%,RSD分别为1.95%、2.21%。结论:HPLC-ELSD测定柴胡总皂苷中柴胡皂苷a、d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柴胡提取物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谭玲玲  蔡霞  胡正海 《中草药》2009,40(12):1993-1995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及柴胡皂苷a的量.方法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中的柴胡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的量差异较大,且两者差异不一致.但其柴胡总皂苷的量各产地药材均在1.3%~3.0%.结论 分析结果 表明,同一药材中柴胡总皂苷的量与柴胡皂苷a的量高低不一致未显示出相关性.为此.在评价药材的质量时,应以柴胡总皂苷量为主,兼顾其柴胡皂苷a的量为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方法:以柴胡皂苷a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35nm处测定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北柴胡样品中柴胡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柴胡总皂苷在0.0306~0.3062 m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加样回收率为101.44%,RSD为3.29%,不同产地北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含量为0.98%~2.05%;生长年限为19个月(9月28号采集)的河南嵩县北柴胡柴胡总皂苷含量达到最大富集值,为1.78%。结论: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北柴胡药材中的总皂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河南嵩县北柴胡的最佳采收期为生长周期第二年的9月28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北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d的含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检测波长546 nm。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皂苷a,d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柴胡总皂苷在0.04620.46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12%,RSD为2.29%;柴胡皂苷a,d分别在0.06900.46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12%,RSD为2.29%;柴胡皂苷a,d分别在0.06900.690、0.07360.690、0.07360.736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5%、101.07%,RSD分别为1.68%、1.88%。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陕西,河北的北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含量相对高于其它产地。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d的含量测定,柴胡皂苷在各产地北柴胡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皂苷a、d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本地区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中的柴胡皂苷a、d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7月底柴胡皂苷a、d的含量最高,到11月底最低。结论初步确定了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适采收期,为柴胡药材的采收及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竹叶柴胡根中的皂苷类成分,为其入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对竹叶柴胡根中皂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用C18(4.60 mm×150 mm,5 μm)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5 ℃,进样量10 μL。结果:竹叶柴胡根中含有皂苷类成分。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40~8 800 ng(r=0.999 7),488~9 760 ng(r=0.999 2)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88%(RSD 0.41%),100.23%(RSD 0.46%)。样品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总量在0.48%~1.08%。结论:竹叶柴胡全草入药具有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狭叶柴胡中柴胡皂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狭叶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及柴胡皂苷a的含量.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不同产地狭叶柴胡药材中的柴胡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的含量差异较大,且同一药材中柴胡总皂苷与柴胡皂苷a含量的高低不一致,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 为保证狭叶柴胡药材的质量和疗效,应制定药材中柴胡皂苷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锌硼钼配施对北柴胡产量及柴胡皂苷a,d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方案,对北柴胡进行不同配比的锌硼钼配施处理,通过测定北柴胡干物质积累量和柴胡皂苷a,d含量动态变化以及北柴胡产量,考察不同浓度的锌(Zn)硼(B)钼(Mo)配施对北柴胡产量及柴胡皂苷a,d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宜配比的锌硼钼配施对北柴胡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处理Zn2B2Mo3不仅能促进干物质积累,还利于干物质有效地向地下部分转移;一定范围内,单施Zn,Mo肥均能够增加北柴胡根部的产量,处理Zn2B2Mo1的产量为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适当调整微肥配施,按Zn 48.45 g·hm-2,B 355.05 g·hm-2,Mo 86.40 g·hm-2的配方,北柴胡能够获得3 313.05 kg·hm-2的产量;处理Zn2B3Mo2的锌硼钼配比最有利于北柴胡根部柴胡皂苷a,d总量的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微肥施肥量为Zn 36.15 g·hm-2,B 343.05 g·hm-2,Mo 106.35 g·hm-2,此配方下,柴胡皂苷a,d总量能够达到1.23%。该研究首次发现适宜配比的锌硼钼配施能够提高北柴胡的根部产量,并能够促进柴胡皂苷a,d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4,(8)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竹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和d并对不同产地的品种进行比较。方法 Agilent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检测波长204 nm;柱温40℃;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竹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进样量分别在0.147~4.41μg(r=0.999 9)、0.091~2.73μg(r=0.999 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6%(RSD为2.9%)、100.4%(RSD为2.3%)。结论对10个产地竹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的平均含有量为0.12%,柴胡皂苷d为0.07%,其中以云南禄丰产的含有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膜缘柴胡与柴胡(北柴胡)抗炎、解热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陈勇  张廷模  王颖  吴强 《四川中医》2010,(10):50-51
目的:常用中药柴胡临床使用时存在品种和入药部位的差异,本研究紧密结合柴胡的功效,选有柴胡主流品种以根入药的北柴胡与以地上部分入药的膜缘柴胡进行主要有关药效学的研究,进而明确两者解表退热功效的差异,以期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柴胡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分别研究膜缘柴胡和北柴胡的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膜缘柴胡和北柴胡均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均可显著降低酵母致大鼠发热的温度。结论:膜缘柴胡、北柴胡都有良好的抗炎、解热作用,两者比较以北柴胡解热作用更强,因此两者能解表退热,其中北柴胡退热功效强于膜缘柴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鄂西北地区房县竹叶柴胡为样本,研究柴胡总皂苷,挥发油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柴胡总皂苷的含量、挥发油的吸光度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采收期竹叶柴胡中的柴胡总皂苷,挥发油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柴胡总皂苷的含量8月份最高;挥发油的含量7月份最高。结论确定了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的最佳采收期,为鄂西北地区柴胡药材的GAP种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SPME-GC-MS法研究竹叶柴胡和北柴胡挥发性成分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竹叶柴胡和北柴胡进行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和分析,指出竹叶柴胡和北柴胡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方法: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 结果: 共鉴定出竹叶柴胡48个成分,北柴胡21个成分,其中有10个化合物为共有峰,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均为n-十六烷酸。 结论: SPME-GC-MS能全面快速分析柴胡挥发油成分,并作为柴胡药材质量评估和基源鉴定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药醉鱼草和巴东醉鱼草的显微特征,并比较两者的显微结构差异。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研究两者茎和叶的横切面及粉末特征,并比较异同。结果两种植物药茎、叶横切面的显微构造及粉末特征既有许多共性,又各有差异。结论研究结果为醉鱼草和巴东醉鱼草的应用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红北柴胡药效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研究北柴胡和红柴胡在解热、抗炎、镇痛及保肝等方面药效作用间的差异。方法: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鼠随即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北柴胡组、红柴胡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大鼠2,4-二硝基苯酚致热实验、小鼠光热法致尾痛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实验进行药效评价与验证。结果:结果表明,北柴胡的抗炎、镇痛作用比红柴胡好,而红柴胡的解热作用优于北柴胡。结论:中药的品种对其疗效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建议在临床用药时北柴胡和红柴胡不可混用,应注明其品种,以确保中药疗效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Two new oxepin-containing (1 and 2) and two diketopiperazine-type alkaloids (3 and 4)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an EtOAc extract of the marine-derived fungus Aspergillus sp. SF-5044.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metabolite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analysis of NMR and MS data, along with Marfey's method. Compound 1 showed weak growth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a small panel of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18.
藏药加哇中黄酮类成分和阿魏酸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藏药加哇中甘草查耳酮甲、阿魏酸、异甘草素和川陈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ODS柱,流动相甲醇1%醋酸(73∶27,28∶72,59∶41)和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345,320,345,332nm。结果:甘草查耳酮甲、阿魏酸、异甘草素和川陈皮素含量分别为0.728,0.124,0.0830,0.0237mg/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5%,98.13%,97.81%,96.58%。结论:为藏药加哇的质量评价、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