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野生棕背因其活动敏捷、性情凶猛、不易抓取,很难从外表对其性别做出准确判断,影响分笼及后期的实验室繁育,拟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性别鉴定方法。方法以棕背的新鲜被毛为材料,Chelex-100提取毛囊DNA,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锌指结构基因(ZFY/ZFX)片段和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SRY)片段,并建立双重PCR扩增方法。结果雄性棕背扩增出ZFY/ZFX和SRY两个基因片段,而雌性棕背只扩增出ZFY/ZFX基因片段。利用这种方法对23只棕背、10只Wistar大鼠和8只BALB/c小鼠进行性别鉴定,扩增结果与表型判断和解剖结果一致。结论以被毛为实验材料,减少了对棕背的惊吓和损伤;建立的双重PCR扩增方法准确、快速,可应用于鼠的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斑马鱼uba6和uba7突变体。方法 运用TALEN技术在斑马鱼uba6和uba7基因编码区引进突变,并测序鉴定突变类型。结果 成功获得了两种突变类型的uba6和三种突变类型的uba7斑马鱼突变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斑马鱼uba6和uba7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斑马鱼uba6和uba7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小鼠MAD2L1基因第二外显子基因编辑的方法体系,并分析CRISPR/Cas9对MAD2L1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方法 通过CHOPCHOP网站设计位于小鼠MAD2L1基因第二外显子的靶点序列,并构建Cas9-MAD2L1载体,将该载体转染到NIH/3T3细胞中,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并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后,提取细胞转染后的基因组DNA,利用PCR方法,结合T7E1分析和桑格尔测序,鉴定对小鼠MAD2L1基因编辑情况,并对转染后的NIH/3T3细胞进行CRISPR/Cas9脱靶效应分析。结果 将Cas9-MAD2L1载体转染到NIH/3T3细胞并进行嘌呤霉素筛选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表达GFP的细胞,PCR结合T7E1结果显示,以转染后的细胞DNA为模板扩增出的228 bp MAD2L1 PCR产物,可被酶切成166 bp和62 bp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对MAD2L1基因第二外显子靶点处进行基因编辑,脱靶效应分析未检测到CRISPR/Cas9有对脱靶位点进行基因编辑。结论 成功建立对小鼠MAD2L1基因第二外显子进行基因编辑的方法体系,设计的对MAD2L1基因编辑靶点未检测到脱靶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几个热点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葫芦科植物的鉴别能力。方法 使用ITS2、rbcLmatKpsbA-trnH序列的通用引物对葫芦科植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比较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种内和种间的变异、barcoding gap,并采取相似性探索BLAST 1和最近距离Nearest Distance 方法评价不同序列的鉴别能力。结果 ITS2序列对葫芦科33个属、90个物种、182个样本进行分析,其鉴定成功率较高,在属水平为100.0%,在物种水平为88.5%;psbA-trnH序列对201个样本进行分析,其鉴定成功率在属水平为93.0%,在物种水平为73.1%,但其可以补充部分ITS2不能分析的物种区域。结论 ITS2和psbA-trnH是适合葫芦科植物鉴别的一个较好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棕背(鼠平)的实验室繁育方法,测定棕背(鼠平)生长和繁殖数据,为开展棕背(鼠平)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峰林地的野生棕背(鼠平)引入实验室,于大型硬壁式啮齿动物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人工饲育、繁殖,测定棕背(鼠平)生长和繁育数据,评价棕背(鼠平)实验室繁育效果。结果 棕背(鼠平)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实现人工饲育、繁殖。妊娠率54.55%,平均妊娠期为20.4 d(18~22 d);一个繁殖期内平均繁殖2.9次,最高繁殖次数为7次,远远超过自然条件下所统计到的繁殖次数(1~4次);平均窝产仔数(4.3±1.22)只,单窝最高产仔数为8只;幼仔离乳率94.8%,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结论 实现了棕背(鼠平)的实验室繁育,测定了棕背(鼠平)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生长和繁育数据,为棕背(鼠平)实验动物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GAPDH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使其成为可用的内参照基因。方法 采用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刺五加总RNA,运用RT-PCR法克隆GAPDH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以其为内参照基因进行半定量PCR。结果 克隆了长度为627 bp的刺五加GAPDH基因,推测其编码209个氨基酸,与三七、人参、拟南芥的GAPDH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93%、93%,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4%、86%、84%。其作为内参照基因的半定量PCR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和重现性。结论 首次分离并克隆了刺五加GAPDH cDNA,证实该序列可以作为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照基因,为刺五加苷生物合成中关键酶的表达分析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中,通过Tol2转座子介导的插入突变,筛选到了一批组织特异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斑马鱼品系。其中一个品系Tol2:20141221t的GFP在神经系统中表达,但还没有鉴定到Tol2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什么位置,造成了哪个基因的突变。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就是对这一由Tol2转座子插入诱导的斑马鱼突变品系进行鉴定。方法 使用交错式热不对称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鉴定Tol2转座子插入的基因组位置;利用原位杂交检测被突变的基因的时空表达是否与该品系GFP表达具有一致性;筛选鉴定纯合体突变体,并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突变造成的发育缺陷。结果 在该品系中,Tol2转座子插入到了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1a(spermidine/spermine N1-acetyltransferase 1asat1.a)的第八个内含子区域,致使sat1.a基因转录提前终止。我们筛选到了sat1.a纯合突变体,但是没有检测到明显的发育缺陷。结论 筛选鉴定的Tol2转座子介导的斑马鱼sat1.a突变体没有明显的发育缺陷,但可以作为研究神经系统发育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位于非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区域的PRKAG2基因G100S突变对小鼠心肌细胞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源PRKAG2(G100S)转基因小鼠模型,分别随机选取N4代4周龄、12周龄的转基因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各6只,用磷酸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心肌细胞中AMPK活性,比较转基因小鼠与同窝野生型小鼠AMPK活性的差异,并观察随着周龄的增长转基因小鼠AMPK活性的变化。结果 4周龄和12周龄的转基因小鼠心肌细胞中AMPK活性均低于同窝野生型小鼠(0.042±0.013 vs 0.063±0.013,0.032±0.008 vs 0.062±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4)。12周龄和4周龄的转基因小鼠心肌细胞中AMPK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结论 PRKAG2基因G100S突变可导致转基因小鼠心肌细胞AMPK活性下降,而且AMPK活性并不随着转基因小鼠周龄的增长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外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 CryIA(c) 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pTI 共同转入四倍体菘蓝以获得鳞翅目昆虫小菜蛾抗性。方法 构建了以 CaMV 35S 为启动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为选择标记,带有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GBI121S4ABC 并转入根癌农杆菌 LBA4404。采用叶盘法遗传转化四倍体菘蓝。转基因再生植株经 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并进行抗小菜蛾实验。结果 T0 代转化四倍体菘蓝的双基因阳性转化率达到 16.67%。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均已经随机整合到转基因菘蓝的基因组中。与野生对照相比,转基因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显示出明显抗性。结论 转双价抗虫基因 Bt-CpTI 是提高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抗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反相(ODS)、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8-甲氧基草质素-3-O-β-D-槐糖苷(4)、芦丁(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8)、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9)、短叶苏木酚酸(10)。结论 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47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HDLBP)-VIGILIN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 方法 根据 VIGILIN基因全长编码区的结构域,将 VIGILIN基因全长编码区分为N端、KH1-7、KH8-12、KH13-14、C端5段,以pDsred2-N1/ VIGILIN为模板分别扩增5个片段及全长cDNA后克隆至pGEX 5X 3原核表达载体, 测序,然后将鉴定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GST-VIGILIN融合蛋白,并用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结果 成功扩增了人 VIGILIN基因编码区分段片段,并且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中,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并且在pGEX原核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GST-VIGILIN融合蛋白,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初步证实表达成功。 结论 本实验首次根据VIGILIN蛋白不同的结构域成功构建了GST-VIGILIN分段克隆原核表达载体,并且对融合蛋白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成功表达了GST 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 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基因敲入C57BL/6小鼠并与肝脏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小鼠配繁得到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C57BL/6小鼠模型。 为Lcat基因在肝脏相关代谢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cat基因敲入小鼠;利用肝脏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小鼠与Lcat基因敲入小鼠交配得到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小鼠;通过PCR法鉴定小鼠的基因型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 Western blot 技术验证 Lcat 基因的 mRNA 水平和蛋白水平。 结果:PCR结果显示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的小鼠模型构建成功;qPCR结果显示Lcat基因在肝脏中特异性高表达;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LCAT蛋白在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的小鼠肝脏中有明显更高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小鼠,为在动物水平探索Lcat基因在肝脏相关代谢疾病中的功能及相关发病机制提供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L-6基因rs1800796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作为帕金森病组;同期收集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IL-6基因C-572G位点(rs1800796)的多态性,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分析IL-6不同基因型帕金森患者经美多巴治疗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帕金森病组IL-6基因C-572G位点(rs1800796)CC野生型和等位基因C频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而GG纯合型和等位基因G频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美多芭治疗前、后UPDRS、PDQ-39、MMSE和MoCA评分CC型最低,CG型次之,而GG型最高(P <0.05)。结论 IL-6基因C-572G位点(rs1800796)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预后均存在密切的关系,发生鸟嘌呤核苷酸(G)突变患者具有更为严重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Kruppel样因子6(KLF6)低表达对肝癌细胞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并以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研究klf6基因沉默对肝脏发育的作用。方法 构建敲除KLF6基因质粒,转染肝癌细胞(HepG2)及正常人肝细胞(L-02),通过免疫印迹(WB)、凋亡及细胞周期测定、划痕实验检测KLF6基因敲除后对HepG2细胞的影响;设计合成沉默KLF6基因的吗啉代寡核苷酸(Morpholino),显微注射入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eGFP)胚胎中,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KLF6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对转基因斑马鱼胚胎肝脏发育表型的影响。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L-02细胞中的KLF6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epG2细胞;敲除KLF6基因后,HepG2细胞KLF6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凋亡减弱、细胞周期主要集中于S期、迁移能力增强;体内实验表明,klf6基因沉默后,斑马鱼胚胎肝脏中的KLF6蛋白表达量减少,肝脏发育明显迟缓。结论 KLF6基因低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减少凋亡;且影响斑马鱼肝脏的正常发育。探讨KLF6基因低表达及其功能,可为以后斑马鱼肝癌模型建立及药物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西藏小型猪的IGF-1基因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GAPDH基因为内参照,检测了IGF-1基因在西藏小型猪不同组织和不同生长阶段间的表达变化。结果 (1)IGF-1基因表达的时序性研究表明在0、0.25、0.5、1、2岁时肌肉组织的表达量最低,在0、0.25、0.5岁时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0.1、2、3岁时肝组织的表达量最高。(2)IGF-1基因在在7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0.25岁时其在表达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肺、肝、肾、脾、心脏和肌肉。且在皮肤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P<0.01)。同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达中,IGF-1基因0.25岁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均达到峰值。结论 西藏小型猪的IGF-1基因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的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曹云松  王亚萍  徐阳  郭普  汪华学 《安徽医学》2022,43(12):1412-1416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快速鉴定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2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并进行种属的确认。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PCR法检测mecA基因筛选MRSA。根据建库要求,选取部分耐药和敏感菌株图谱,分别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超级质谱数据库(SuperSpectra),获得两组的特征峰,并选择建库外的SA菌株进行验证,所得结果与纸片扩散法和PCR法比较,判断验证是否准确。结果 MALDI-TOF MS技术确认285株菌株均为SA,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MRSA和PCR法检测mecA基因,结果285株SA中有153株携带mecA基因的MRSA菌株和132株不携带mecA基因的MSSA菌株。通过比较发现质荷比为3036.0、3875.3Da为MRSA的主要特征峰,而质荷比为5054.0Da为MSSA的主要特征峰。选取除建库以外的SA进行验证,MRSA鉴定正确率为89.8%(79/88),MSSA正确率为87.5%(63/72)。结论 MALDI-TOF MS可快速鉴别MRSA和MSSA,有助于提高临床快速鉴定耐药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穿心莲酸(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4)、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高黄芩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9)、绿原酸(10)。结论 化合物27910为首次从穿心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原人群基于中国人群华法林用药剂量计算公式(PRC模型)和国际华法林遗传药理学协会推荐的亚裔人群华法林剂量计算公式(IWPC模型)两种模型预测剂量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20年1月375例行华法林代谢基因多态性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qRT-PCR检测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用药情况,采用两种模型计算预测剂量并分析其与维持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维持在2.0~3.0范围内时所服用的华法林剂量]的相关性,评估两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选择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通常与患者的性别、身高、吸烟史、是否合并房颤、是否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无关,而与患者年龄、体重、体表面积(BSA)、初INR、是否置换主动脉瓣膜、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利伐沙班或氯吡格雷相关。375例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其中CYP2C9基因*1/*1(AA)、*1/*3(AC)及*3/*3(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07%(349/375)、6.93%(26/375)和0.00%(0/375),VKORC1-1639基因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66%(310/375)、16.27%(61/375)和1.07%(4/375)。无论是使用PRC还是IWPC模型,除CYP2C9*1/*1 & VKORC1AA(n =289)组与CYP2C9*1/*3 & VKORC1AG(n =5)组预测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他所有基因型组预测剂量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 <0.05)。在收集到维持剂量的174例患者中,CYP2C9*1/*1 & VKORC1 AG和CYP2C9*1/*1 & VKORC1 GG组维持剂量分别为[(3.41±1.01)mg,n =30]和[(4.75±0.35)mg,n =2],均高于CYP2C9*1/*1 & VKORC1 AA组[(2.59±0.73)mg,n =136](P <0.05);CYP2C9*1/*3 & VKORC1 AA组维持剂量为[(2.00±0.53)mg,n =5],低于其他基因型组合(P <0.05)。PRC和IWPC模型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2.99%(127/174)和62.64%(109/174);Pearson相关系数(r1 =0.546,r2 =0.567);决定系数(R12=0.298,R22=0.322)。两个模型预测剂量间无差异(r =0.839,P >0.05)。结论 携带CYP2C9*3等位基因的患者对华法林更敏感,所需华法林剂量较低,而携带VKORC1-1639 G等位基因的患者需要更高剂量的华法林才可以获得有效的抗凝疗效。基因组学预测剂量可为临床使用华法林剂量提供依据,提高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紫苏属种、变种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准确鉴别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 arguta、白苏P. frutescens与其他变种。方法 提取紫苏、白苏及其他变种的DNA,对ITS和psbA-trnH序列扩增和测序,计算物种种内(变种内)种间(变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采用最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树,进行系统发育和鉴定分析。结果 ITS和psbA-trnH MP系统树显示白苏和紫苏的不同地域的样本聚为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100%和93%),紫苏与回回苏构成姐妹群分支(支持率为95%和90%),野生紫苏和耳齿紫苏构成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100%和90%);白苏、紫苏与其他变种间的ITS和psbA-trnH序列遗传距离0.008 210.018 18和0.002 380.029 31,明显大于白苏与紫苏间遗传距离00.001 65和0,大于各变种内遗传距离。结论 白苏和紫苏合并为一个种紫苏;紫苏与回回苏亲缘关系最近,野生紫苏与耳齿紫苏亲缘关系最近;ITS和psbA-trnH序列可以准确鉴别紫苏与其他变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杨梅Myrica rubra叶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杨梅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用IR、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杨梅素(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杨梅苷(5)和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6)。结论 首次报道杨梅叶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