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川  杨士平  张翼 《河北医药》2005,27(3):181-182
目的 观察异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中加大瑞芬太尼用量控制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3 0例患者在吸入异氟醚 0 .4~ 0 .8MAC下行全髋置换术的同时用微量泵泵注瑞芬太尼 0 .0 5 μg·kg-1·min-1维持麻醉。在术中需要控制性低血压时 ,加快瑞芬太尼的泵注速度至 0 .0 8μg·kg-1·min-1,使MAP降至 ( 71.6± 1.2 )mmHg后 ,泵注速度减为 0 .0 6~ 0 .0 7μg·kg-1·min-1维持。主要操作完成后 ,停止泵入瑞芬太尼至血压升至降压前水平后继续以初始速度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降压前后及降压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及PETCO2 进行监测以观察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结果 加快瑞芬太尼泵注速度 ( 4 .5±0 .4)min后MAP降至 ( 71.6± 1.2 )mmHg ,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为 0 .0 6~ 0 .0 7μg·kg-1·min-1时可维持这一低血压水平 ,停用瑞芬太尼 ( 5± 0 .5 )min后 ,血压自然恢复 ,无“反跳”现象。降压期间除HR明显减慢外 ,CVP、SpO2 、PETCO2 和EC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法控制性低血压安全、效果确切 ,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单肺通气时对肺内分流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比较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和异氟醚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单肺通气(OLV)时对肺内分流(Qs/Ot)的影响。方法 60例行VATS,随机分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Ⅰ组,n=30)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Ⅱ组,n=30)。全部病例以静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3 mg/kg、阿曲库铵0.25~0.5 mg/kg诱导插双腔气管导管,然后Ⅰ组用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8~10 mg·kg-1·h-1,30~45 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 25~0 5 mg/kg维持,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作调整。Ⅱ组吸入0 8%~2 0%异氟醚和50%氧化亚氮氧气维持麻醉。OLV 30 min、OLV 60 min 测定血气。结果 OLV期间PaO2Ⅰ组高于Ⅱ组,PaCO2Ⅱ组高于Ⅰ组(P<0.05)。结论 在OLV期间异丙酚静脉麻醉比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肺内分流的影响较小,异氟醚吸入麻醉对机体HPV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 (AHHD)时异丙酚麻醉维持对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骨科手术 6 0例 ,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氨氟醚组。全麻诱导后 ,在 30min内以 2 0ml/kg聚明胶肽静脉输注进行AHHD ,P组以 3~ 5mg·kg-1·h-1异丙酚 ,E组以 1 0~ 1 5MAC氨氟醚麻醉维持 ,比较AH HD后不同时点HR、MAP、CVP、SpO2 的变化。结果 ①异丙酚组HR显著降低 (P <0 0 5 )。②两组MAP在AHHD后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同时点氨氟醚组较异丙酚组升高显著 (P <0 0 5 )。③CVP在AHHD后两组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同时点氨氟醚组较异丙酚组升高显著 (P <0 0 5 )。结论 术前AHHD时 ,麻醉维持以常用剂量的异丙酚 3~ 5mg·kg-1·h-1持续静注是安全的 ,能维持循环的稳定 ,且异丙酚比氨氟醚麻醉维持更适宜。  相似文献   

4.
章放香  饶永霞 《贵州医药》1998,22(4):302-303
我们将ATP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并与单纯异氟醚控制性降压进行对比,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择期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5-55岁。ASA分级I-11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I组为单纯异氟醚降压组,H组为ATP复合异氟醚降压组。豆.2麻醉诱导与维持:术前肌注本巴比妥钠02阿托品0.sfng。依次静注芬太尼4-6ndkg,氟赈陡0.lIng/kg,异丙酚3ndkg,唬拍胆碱三.5-ZIng/kg,快速诱导插入气管导管。连接ohmeda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吸入异氟醚,间断静脉追加芬…  相似文献   

5.
吸烟与性别对异丙酚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吸烟及性别对异丙酚药动学及临床效应的影响。方法 :用HPLC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 ,3P87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吸烟者异丙酚K10 、T1/ 2 β、T1/ 2 γ、CL分别为 (0 .10± 0 .10 )h-1、(1.5± 1.2 )h、(0 .90± 0 .10 )h、(15 .8± 4.2 )L·kg-1·h-1,明显低于非吸烟者。在浅睡 ,朦胧 ,清醒状态下 ,非吸烟者的血药浓度普遍高于吸烟者 ,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男性的表现分布容积大于女性 ,统计学无差异显著性。结论 :吸烟可加快异丙酚的代谢。  相似文献   

6.
李傅烨  罗用宇 《云南医药》2000,21(3):248-249
维库溴铵是一种理想的中、短效非去极化肌松剂。本文研究了异氟醚、安氟醚、异丙酚对国产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及国产维库溴铵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资料和方法 36例ASAⅠ—Ⅱ级的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安氟醚组、异氟醚组、异丙酚组,每组12人。病人年龄17~58岁,体重45~68kg。麻醉诱导3组病人均用芬太尼01mg,硫喷妥钠6mg·kg-1,维库溴铵01mg·kg-1静脉注射。麻醉维持:异氟醚组吸入15%~18%浓度的异氟醚,安氟醚组吸入18%~24%的安氟醚。异丙酚组微泵持续注入异丙酚5~7mg·kg-1·h-1。应用TOF(DatexEn…  相似文献   

7.
陆松虹 《淮海医药》2001,19(2):144-145
目的 探讨经口鼻蝶入路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合理的麻醉处理。方法  6 0例 ASA ~ 级垂体瘤患者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 ,以芬太尼 5μg/ kg、哌库溴铵 0 .1mg/ kg、异丙酚 2 mg/ kg诱导后顺利完成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 5 0 % N2 O+ 5 0 % O2 + 1MAC异氟醚吸入 ,辅以微量泵静脉输入小剂量芬太尼 2 μg· kg- 1· h- 1和哌库溴铵 15 μg· kg- 1 ·h- 1 ,术中监测 PETCO2 、MAP、HR、SPO2 及 ECG并记录之。术毕以新斯的明 2 m g+阿托品 1mg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结果 除 3例 (5 % )患者切皮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HR和 MAP升高 30 %以上 ,其余 5 7例 (95 % )患者在切皮和麻醉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中均无记忆 ,预后良好。结论 该方法麻醉深度适宜 ,术毕清醒及时 ,有良好的脑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异氟醚对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搭桥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微量泵输入剂量为4~6mg·kg-·1h-1,异氟醚组吸入浓度为1%~1.5%。检测诱导前、打开心包、旁路血管开放30min,术后2h、24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2组患者旁路血管开放后IL-6浓度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2h达高峰;术后2h异氟醚组高于异丙酚组(P<0.05)。IL-10浓度变化趋势与IL-6相似,旁路血管开放后、术后2h和24h异丙酚组高于异氟醚组(P<0.05)。2组患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异丙酚麻醉促进IL-10的产生,抑制IL-6的产生,控制术中应激反应异丙酚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9.
邓胜利  芶大明 《贵州医药》2003,27(7):615-616
颅脑手术特别是颅脑显微神经手术要求颅内压低,出血量少,手术视野相对干净,往往需行控制性降压。临床麻醉中常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行控制性降压,但这种常规的降压方法用于颅脑手术时,可致使颅内压增高,手术野出血量增加,反而不利于手术操作。异丙酚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及减少脑血流量的作用,可能更适用于颅脑手术时行控制性降压。本文旨在探索异丙酚复合安氟醚在颅脑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ASA1~2级,男12例,女8例,年龄43.5±13.5岁,体重53.6±14.6kg。其中脑膜瘤9例,脑胶质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用于结肠镜检查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用于结肠镜检查镇静镇痛作用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12 0例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ASA ~ )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30例。C组不用药作为对照 ,P1、P2、P3组静脉注射异丙酚 1mg/ kg后接微量泵分别输注异丙酚 4mg· kg- 1 · h- 1 、6 mg· kg- 1 · h- 1 、8mg· kg- 1 · h- 1 。过结肠脾曲肝曲前分别追加异丙酚 0 .6 mg/ kg。观察术中镇静分级 ,术中症状 ,记忆 ,心率 ,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 ,用药组对肠镜检查安静无痛苦 ,其中 P2组镇静、镇痛程度 ,记忆缺失程度及对呼吸循环影响明显优于其他组。呼吸循环抑制无临床意义。结论 异丙酚 1mg/ kg诱导 ,6 mg· kg- 1 · h- 1 静脉维持用于肠镜检查麻醉是安全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控制性降压的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硝普钠组(S组),每组25例。R组:以0.2μg/(kgpmin)速度开始给予瑞芬太尼,每隔30s增加0.05μg/(kgpmin)直到达到目标血压;S组:从1μg?(kgpmin)速度开始给予硝普钠,每隔30s增加0.5μg/(kgpmin)直到达到目标血压。平均动脉血压(MAP)降低至基础值的60%~70%为目标血压。记录在麻醉前(T0)、控制性降压前(T1)、控制性降压后5 min(T2)、控制性降压后30 min(T3)、控制性降压结束后20 min(T4),MAP、HR、CVP和外科医生的满意程度。结果:S组T2~T4的HR较T0和T1增加;R组T2~T4的HR较T0和T1减慢,也比S组T2~T4的HR慢;S组T4的MAP、CVP较T1高,也高于R组T4的MAP、CVP(P〈0.05)。R组的出血量少于S组(P〈0.05),外科医生对R组的术野满意程度高于S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手术过程平稳,且可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更清晰的术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Ⅱ组)。Ⅰ组静注雷米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2.0mg/kg,继而以丙泊酚3mg/(kg·h)加雷米芬太尼0.6μg/(kg·h)输注。Ⅱ组静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继而以丙泊酚4mg/(kg·h)输注。观察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及停药后5min(T4)的循环、呼吸情况,并记录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T0比较,Ⅰ组、Ⅱ组在T1~T3时,HR明显减慢(P〈0.05),MAP明显下降(P〈0.05);T4时Ⅰ组的MAP、HR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Ⅱ组的MA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Ⅰ组术中体动小于Ⅱ组(P〈0.01),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快于Ⅱ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起效快、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即鼾症)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苏醒期的特点。方法选择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的OSAS患儿36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与七氟醚(S)两组。T组(n=18例)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后插管,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3μg/ml,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S组(n=18例)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后插管,维持采用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七氟醚(维持呼出浓度在0.8~1.2MAC)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切皮后20、40min、拔管后、拔管后20、40min的MAP、HR;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术中肌松药总量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T组患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比S组患者平稳,拔管时间较S组短,且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较S组发生率低(P〈0.05);T组与S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鼾症患儿有较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病人40例,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2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对照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试验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后进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降压用硝酸甘油,试验组则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术中有创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65mmHg(1mmHg=0.133kPa),直至手术主要步骤结束。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后15min(T3)、手术开始后30min(T4)、停止降压后5min(T5)、拔管前(T6)和拔管后3min(T7)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乳酸测定。记录诱导时间、降至目标血压时间、清醒时间和停药至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短、手术视野清晰。两组病人均能在短时间内达靶目标血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18.3±5.4)min内拔除气管导管,而试验组仅需(7.0±2.1)min。对照组降压过程中心率增快明显,停药后有反跳性高血压(P〈0.05);试验组降压过程平稳,停止降压后血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围术期BIS和Lac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两组病人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降压时起效快,过程平稳,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和反跳性高血压,术后苏醒快,无术中知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杨少勇  张广华  张凤文 《河北医药》2011,33(18):2727-2729
目的将短效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加入靶控异丙酚(TCI)诱导并插入喉罩(LMA),观察艾司洛尔的抗伤害刺激作用。方法50例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艾司洛尔组,以TCI输注异丙酚效应部位浓度3.0μg/ml,平衡6min后,加入艾司洛尔0.5mg/kg继以0.05mg·kg^-1·min^-1维持,同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25μg/kg,4min后置入LMA(对照组予以等量盐水)记录各时点HR、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及体动情况。结果在置入LMA之后,艾司洛尔组较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及BIS反应减轻。在对照组,LMA的插入伴随着BIS明显升高(与插入前比较)最大增加△BIS(P〈0.05);AMAP(P〈0.05);AHR(P〈0.05)。体动反应(无/有)在艾司洛尔组较轻微(P〈0.05)。艾司洛尔组未观察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也未发生知晓和回忆事件。结论艾司洛尔0.5mg/kg+0.05mg·kg^-1·min^-1与靶控异丙酚3.0μg/ml合用,降低了喉罩插入的血流动力学、BIS波动,并减少了体动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与微泵输注丙泊酚用于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ASAⅠ级拟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年龄22Ⅱ级拟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年龄2260岁,体质量4560岁,体质量4570 kg,随机分为靶控组(TCI泵)和微泵组(恒速微泵),每组20例。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和微泵输注两种方式输注丙泊酚。靶控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为2.570 kg,随机分为靶控组(TCI泵)和微泵组(恒速微泵),每组20例。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和微泵输注两种方式输注丙泊酚。靶控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为2.54μg/mL。微泵组以丙泊酚44μg/mL。微泵组以丙泊酚48 mg/(kg?h)恒速输注。两组术中均视体动、呛咳反应调整输出血浆靶浓度。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T1)、给药后5 min(T2)术中1 h(T3)和苏醒时(T4)的HR、MAP、RR、SpO2的变化;观察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镜检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操作,微泵组给药后1 min(T1)MAP、HR、RR较给药前(T0)下降(P<0.05),靶控组MAP、HR、RR下降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 min(T2)术中1 h(T3)和苏醒时(T4)两组的HR、MAP、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诱导、苏醒时间、镜检时间及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组丙泊酚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微泵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诱导平稳,术中麻醉效果好,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李法印  张先龙  徐峰 《中国医药》2013,8(1):102-10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无痛全结肠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无痛全结肠镜检查患儿20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从1mg/kg开始逐步递增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镜,术中根据不引起体动反应,方便术者操作,维持恰当的麻醉深度和正常的生命体征来适时追加丙泊酚。监测2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后进镜前(T1)、进镜时(T2)、检查结束时(T3)及苏醒时(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8±9)、(64±8)、(60±8)、(62±8)、(64±9)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5±8)、(57±6)、(55±6)、(56±6)、(59±8)MInHg;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92±8)、(89±7)、(85±8)、(86±8)、(86±9)次/min,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89±6)、(86±6)、(81±6)、(84±6)、(87±7)次/min;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MAP、HR比麻醉前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时MAP降低更明显,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SpO,无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3.1±4.2)、(20.7±4.1)、(18.5±2.4)次/min,对照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2.2±3.8)、(20.4±3.8)、(17.5±4.1)次/min,2组患儿T1、T2时的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时呼吸频率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0%(52/100)比67.O%(67/100),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术中及术后并发痒发牛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了人血清中异丙酚浓度的RP -HPLC测定法。方法 :以卡马西平为内标 ,甲醇 :水 (68∶32v/v)为流动相 ,紫外检测波长为258nm。结果 :异丙酚与内标分离良好 ,血清中异丙酚平均回收率为99 % ,日内、日间RSD小于10 % ,血清异丙酚浓度在1~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4。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适用于异丙酚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杨少勇  郭东勇 《河北医药》2010,32(7):776-77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TCI)对异氟醚吸入麻醉苏醒时躁动的防治作用,并与舒芬太尼间断静脉推注做比较。方法71例择期开腹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TCI组)和舒芬太尼间断静脉推注(对照组),TCI组效应室浓度(Ce)根据麻醉深度变动于0.2~0.5ng/ml,对照组诱导时负荷量0.3μg/kg后间断推注舒芬太尼5~15μg,TCI组Ce拔管靶浓度设定为0.2ng/ml。结果拔管时间与苏醒时间2组无明显不同,躁动分级≥5级的发生率TCI组(2/36)远少于对照组(8/35)(P〈0.05)。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呼吸抑制情况2组大致相同(P〉0.05),术毕启用镇痛泵的时间TCI给药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舒芬太尼采用TCI的给药方式,0.2ng/mlCe作为拔管时设定的靶浓度,无呼吸抑制,随后的苏醒过程顺利,躁动明显少于舒芬太尼间断推注维持镇痛的方法,且有利于术后早期的镇痛。  相似文献   

20.
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试验麻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斌  董理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382-3383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可控和可行性。方法:13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全麻诱导用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1.5~2.0mg/kg、芬太尼2μg/kg、罗库溴铵0.6mg/kg静脉注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6~10mg/(kg·h),瑞芬太尼0.1~0.3μg/(kg·min)持续输注,间断注射肌松药罗库溴胺0.15mg/kg,维持MAP较术前降低10%~15%。唤醒前1h停用肌松药,15min将异丙酚减半,5min时停用异丙酚,将瑞芬太尼减至0.025~0.05μg/(kg·min)。结果:唤醒成功用时为(468±72)s,唤醒质量高。结论:该麻醉方法用于唤醒试验平稳、安全和可控性强,技术成熟,操作方便,不失为一种满意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