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成功后 ,校正的 TIMI帧数 (CTFC)与心电图 ST段回落联合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接受 PCI治疗后血流达 TIMI3级的老年 AMI患者 42例 ,测定 CTFC,并在术前及术后 1月分别测定室壁运动记分 (WMSI)。观察 CTFC与 WMSI之间的相关性 ,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 1 h心电图 ST段回落情况。结果 按照 CTFC将 TIMI血流 3级者分为快、慢两组 ,快 CTFC组 ST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慢 CTFC组 ;一个月后快 CTFC组的 WMS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慢 CTFC组 ,CTFC与术前、术后WMSI的差值有明显的负相关 ;快 CTFC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 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慢 CTFC组。结论  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的方法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 ,较低的 CTFC及心电图 ST段回落完全预示着良好的心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 ,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与心电图ST段回落联合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可行性。方法 测定PCI治疗后血流达。TIMI3级患者的CTFC,并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测定室壁运动记分(WMSI)。观察CTFC与WMSI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1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 按照CTFC将,TIMI血流3级者分为快、慢两组,快CTFC组患者ST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1个月后快CTFC组患者的室壁运动记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CTFC与术前、术后WMSI的差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快CTFC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慢CTFC组。结论 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的方法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较低的CTFC及心电图ST段回落完全预示着良好的心功能恢复,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成功后 ,即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TIMI)血流达到 3级时 ,校正TIMI帧数 (CTFC)与心电图ST段回落联合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接受PCI治疗后血流达TIMI 3级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 2例 ,测定CTFC ,并在术前及术后 1个月分别测定室壁运动记分 (WMSI)。观察CTFC与WMSI之间的相关性 ,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 1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 结果 按照CTFC数值的高低 ,将TIMI 3级者分为血流快、慢两组 ,快CTFC组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慢CTFC组 (5 9 3%对 2 0 0 % ,P <0 0 5 ) ;1个月后快CTFC组的室壁运动记分改善程度 (△WMSI)明显大于慢CTFC组 (1 33± 0 39对0 6 2± 0 34,P <0 0 5 ) ,CTFC与术前、术后WMSI的差值有明显的负相关 (r =- 0 80 11,P <0 0 5 ) ;慢CTFC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明显长于快CTFC组〔(5 8± 2 6 )h对 (4 5±2 2 )h ,P <0 0 5 )。 结论 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的方法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 ,较低的CTFC及心电图ST段回落完全预示着良好的心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 ,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中,评价国产左旋卡尼汀(L-carnitine,L-CN)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入选发病12h内ST段抬高AMI接受PCI的患者42例,随机分L-CN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TMP分级、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心电图ST段回落>5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CN治疗组CK-MB峰值明显减低,达峰时间提前;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的比例明显减少;术后1h ST段回落>50%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多;术后3个月时LVEDD仅轻度增大,LVEF显著升高。结论左旋卡尼汀对AMI直接PCI治疗患者的心肌具有抑制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室重构等多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的方法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联合应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 (TMP)、校正的TIMI画面记帧 (CTFC)、心电图ST段变化 (sumSTR)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心肌灌注程度 ,探讨心肌灌注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7例AMI患者PCI后即刻采用TMP CTFC、TMP sumSTR、CTFC sumSTR三种联合方法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PCI术后 1个月检查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记录 6个月心脏事件。结果 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与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比 ,TMP sumSTR敏感性 86 7%、特异性 85 7%、准确性 86 2 % ;TMP CTFC敏感性 80 %、特异性 77 1%、准确性 78 5 % ;多变量回归分析TMP 0 / 1级 sumSTR <30 %为 6个月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OR=2 1 5 ,95 %可信区间 2 7~ 6 5 7,P =0 0 0 3) ;Kaplan Meier分析曲线显示TMP sumSTR方法评价的心肌灌注不良组 6个月心脏事件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 (P <0 0 5 )。结论 TMP sumSTR、TMP CTFC能更好的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TMP sumSTR可预测 6个月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ST段回落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入选AMI患者 80例 ,急诊入院后 90min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 0到 1级 ,PCI后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恢复到 3级。术前常规心电图、生化与cTnI检查及抗栓治疗。术后 0 5h行心电图检查 ,1周后复查心电图。按血糖水平分为两组 :血糖 <8 8mmol/L(16 0mg/dl)为Ⅰ组 (41例 ) ,血糖≥ 8 8mmol/L(16 0mg/dl)为Ⅱ组 (39例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 1周时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程度 ,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Ⅱ组与Ⅰ组相比 ,术后及 1周时各导联抬高的ST段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患者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其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受高血糖的影响。高血糖可能通过激活炎症及凝血系统 ,影响心肌的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56例AMI患者分别计算PCI术前及术后2 hST段抬高相关导联的总和(ΣSTE),以后者ST段总和(ΣSTE)与前者相比,下降≥50%为ST段迅速回落(ST段迅速回落组)(n=124),下降<50%者为ST段回落不良(ST段回落不良组)(n=32).同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7d脑钠肽的变化,以及1年后心室重构的发生率.结果: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脑钠肽明显增高且呈正相关,1年后心室重构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AMI再灌注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患者血浆BNP明显增高,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是AMI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173例符合ST段抬高AMI诊断并行直接PCI的患者,计算其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段回落的相关因素。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心肌呈色分级0/1(OR=2.936)、病变部位(OR=2.121)、胸痛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OR=1.314)、梗死前心绞痛(OR=1.053)是影响术后心电图ST段恢复的相关因素。结论AMI直接PCI术后心电图ST段恢复程度与上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冠脉内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后心肌灌注和6个月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178例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病变血管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心肌灌注TMP分级、心电图ST段下降程度,检测术后及6个月随访时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后1周及6个月心脏射血分数,记录6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术后TIMI 3级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校正的TIMI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灌注TMP分级3级血流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90 min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明显回落者较对照组多,术后NT-proBNP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随访6个月时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住院期间及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d-PCI)后心肌灌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联合TIMI计帧分级(CTFC)与ST段的回落(STR)评价心肌灌注,并依此分为心肌灌注良好和灌注不良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随访6个月心室功能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前壁梗死、IRA重建时间长是心肌灌注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周、1个月灌注不良组LVEF低于灌注良好组,而节段运动比率灌注不良组高于灌注良好组。两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左室收缩功能均较前改善,LVEF增加。随访6个月累计MACE、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率灌注不良组高于灌注良好组(均P<0.05)。结论IRA重建时间与心肌灌注显著相关;心肌灌注显著影响AMI患者的心功能,灌注不良者近期MACE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 To evaluate myocardial tissue perfusion by corrected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frame count (CTFC) and ST‐segment resolution after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Background : Early and sustained potency of infarct‐related artery (IRA) has become the main goal of reperfus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MI. However, myocardial tissue perfusion may remain impaired even after the achievement of TIMI grade 3 flow of the epicardial artery without residual stenosis. Methods : CTFC was measured after successful PCI in 63 patients with first AMI. The extent of ST‐segment resolution was recorded 1 hr after reperfusion therapy. The wall motion score index (WMSI) was assessed before and 1 month after PCI. Then we studi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TFC, ST‐segment resolution, and WMSI. Results : According to CTFC, the patients with TIMI grade 3 flow after PCI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TFC fast group and CTFC slow group. CTFC fast group had higher percentage of complete ST resolution (54.1% vs. 25.0%, P < 0.05) and lower percentage of no ST resolution (2.6% vs. 29.2%, P < 0.05). Improvement of WMSI in the CTFC fas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TFC slow group (1.30 ± 0.41 vs. 0.64 ± 0.30, P < 0.05). CTFC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hange in WMSI (r = ?0.75, P < 0.01). Conclusions : Combined with ST‐segment resolution, CTFC could predict risk for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reperfusion therapy after AMI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additional adjunctive treatment. © 2008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后,即TIMI血流达到3级时,用校正的TIMI帧数(CTFC)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症PCI治疗后血流达TIMI 3级者63例,其中男45例,女18例.测定患者的CTFC,并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测定室壁运动记分(WMSI).观察CTFC与WMS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按照CTFC将TIMI血流3级者分为快、慢两组,1个月后快CTFC组的WMS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CTFC与术前、术后WMSI的差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快CTFC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慢CTFC组.结论较低的CTFC预示着良好的心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它是一种定量、客观、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的方法,用其评价心肌循环灌注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81例行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之前服用辛伐他汀的情况分为四组:A组15例,服用时间超过6个月;B组19例,服用时间1~6个月;C组17例,服用时间少于1个月;D组30例,未服用.比较各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和1 h内ST段回落情况.结果 A组和B组CTFC较D组较小(P<0.01),且术后1 h ST段回落较D组明显(P<0.01).结论 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进行血栓抽吸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77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81例),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标准PCI组(9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血栓抽吸组支架直接置入率、术后2 h ST段回落〉50%率、冠脉心肌灌注分级(TMP)和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血流均明显优于标准PCI组;发病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B型尿钠肽(BNP)值显著低于标准PCI组.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从而改善STE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溶栓后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首次AMI患者94例,发病时间均在12 h以内。36例接受溶栓联合PCI治疗,5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于PCI后测定心肌组织灌注分级,了解二者对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联合PCI组PCI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 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组增多;溶栓联合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术后TIMI 3级血流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TMP 2级以上者均明显多于直接PCI组;2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溶栓联合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微循环灌注好,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AMI患者以ST段抬高的特征分为两组,墓碑形抬高组36例、其他形抬高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有否合并糖尿病),并比较两组AMI的发生部位、PCI前心梗后心绞痛、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首次CK值、各项心电指标及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心电图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墓碑形ST段抬高组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其他形ST段抬高组。结论墓碑形ST段抬高患者梗死部位特殊而广泛、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易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42例(A组)和标准PCI 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MBG、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LVEF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使用ZEEK导管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与直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首次ST段抬高AMI(STelevationmyocarialinfarc-tion,STEMI)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组(直接PCI治疗)和联合PCI组(在尿激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直接PCI治疗)。PCI术治疗前后行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观察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测定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计算冠脉造影灌注积分(APS)和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评估心外膜血管和心肌灌注情况,对两组患者介入术前IRA通畅率、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进行比较。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T段回落程度与APS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前联合PCI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直接PCI组(68.8%比37.6%,P<0.05),其中完全再通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9%比21.9%,P<0.05);联合PCI组心肌再灌注率显著高于直接PCI组(71.9%比37.4%,P<0.01),其中完全心肌再灌注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9%比21.9%,P<0.05)。PCI术后两组IRA的TIMI血流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6%比87.5%,P>0.05),但比较TM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8%比75.0%,P<0.05),其中TMP3级有明显差异(65.6%比37.5%,P<0.05);联合PCI组APS10~12分(心肌完全再灌注)与直接P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出院前联合PCI组的LVEF值明显大于直接PCI组。联合PCI组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直接PCI组。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T段回落程度与APS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61,P<0.001),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联合PCI术较直接PCI术可获得更好的IRA开通、心肌组织和微循环灌注及心功能的明显改善。APS结合TIMI血流分级和TMPG可较好地完整评价心外膜血管和心肌灌注情况,并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