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PU)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HP根除组与HP未根除组随访3年,比较PU复发率。结果 HP根除组与HP未根除组溃疡复发率差异显著(P <0 .0 5 )。结论 根除HP可明显降低PU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肯定幽门螺旋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PU)的主要病因,但已有很多资料提示两者间有密切的关系。HP的检出率综合国内外的报道,PU时HP的  相似文献   

3.
张宇华 《临床荟萃》1998,13(21):982-98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Peptic ulecr,PU)致病以及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根除HP药物已成为提高PU愈合质量,防止复发的关键.笔者采用雷尼替丁(Ranitidine,RT)与瑞贝克(SWibec,SB)联合治疗PU.效果满意,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洪森  张辉 《临床荟萃》1994,9(22):1015-1017
消化性溃疡(PU)是一多病因疾病,与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riori,HP)等攻击因子增强,胃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列腺素(PG)、碳酸氢盐分泌以及上皮再生等防御因子减弱有关。近年来引人注目者,PU中有很高的HP检出率。HP与本病病变的严重性、活动性以及顽固不愈和早期复发有关。基于PU病因研究和治疗药物的发展,本病疗效有了新的提高,兹将有关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郭国全  王慧钦 《临床荟萃》1993,8(13):592-593
消化性溃疡(pepti ulcer,PU)是一种常见病。约有10%~12%的人在其一生中曾患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关于PU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本病为一多病因疾病已被公认。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的胃粘膜中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HP),并指出与慢性胃炎有关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P不但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密切,而且该病原菌已成为PU的一个病原体。在第4届东京国际幽门螺旋杆菌会议上,已经确认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近两年来,人们不再怀疑HP为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因,从而对PU的认识和治疗产生了一次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曹萍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9):674-674
研究已证实幽门螺杆菌 (HP)是消化性溃疡 (PU )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近年来报告 HP感染可引起血清胃泌素 (Gas)水平的增高 [1 ,2 ] 。本研究旨在对 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与血清胃泌素释放的关系 ,以及根除 HP治疗对血清胃泌素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 6 3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其中男 5 6例 ,女 7例 ;年龄 2 1~ 6 4岁 ,平均 39岁 ;胃溃疡 (GU) 18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 4 5例。治疗前 1月内使用过抗生素、铋剂 ,质子泵抑制剂者均不列入本研究。1.2 标本采集 全部病例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7.
将56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和西医对照组26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86.667%)、好转率(10.00%)及总有效率(96.667%)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69.231%、26.923%及96.257%,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协同修复组织,愈合创面和溃疡,抗HP以及抗自由基,提高HP相关性PU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泌素-17(gastrin-17,GS-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HBV感染及其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胃粘膜感染及其对消化性溃疡(PU)愈合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技术检测62 例PU病人胃粘膜组织的HBVDNA及幽门螺杆菌(HP) ,用雷尼替丁、果胶铋、四环素、甲硝唑四联药物治疗4 周。结果:PU 病人胃粘膜HBVDNA 检出17 例(27.41 %) ,HP 检出35 例(56 .45 %) 。HBV感染组PU 治愈率47 .06 %(8/17) ,无HBV感染组PU治愈率82.22% (37/45),两组疗效比较(χ2 检验)P< 0.05。结论:HBV可侵犯胃粘膜,对PU 的愈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与胃镜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行胃镜诊断的23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临床资料、内镜下病理特征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238例消化性溃疡儿童中十二指肠溃疡140例(58.82%),胃溃疡68例(28.57%),复合性溃疡30例(12.60%)。十二指肠溃疡部位主要在球前壁及大弯部位,胃溃疡部位主要在胃角及胃窦部位,复合性溃疡主要在球前壁及胃窦部分。男性患儿消化性溃疡比例与女性患儿消化性溃疡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3岁组、4-6岁组、6-12岁组相比,12-14组儿童消化性溃疡发生比例显著升高(P0.05)。23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中HP(+)率为77.73%(185/238),HP(-)率为22.27%(53/238)。与HP(-)组相比,HP(+)组胃黏膜炎症活动性、胃黏膜萎缩、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与HP(-)组相比,HP(+)溃疡直径2.0cm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主要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主要集中在12-14岁儿童患儿中,与性别无关,HP感染可引起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对于HP(+)儿童应予HP根治治疗。  相似文献   

11.
应用快速尿素法及组织切片染色对200例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病人的胃窦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高达95.14%,HP阳性率仅占1/3。PU活动期病人多为中青年,冬季多发,但HP感染并无明显季节性,提示HP并非PU发病的唯一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昌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938-3938
目的总结消化性溃疡(PU)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应用制酸药、保护胃黏膜、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胃溃疡75例,十二脂肠溃疡129例,复合溃疡22例。结果症状完全消失165例,明显好转46例,HP根除率达95.8%,7例停药后复发,手术治愈8例。结论消化性溃疡以抗HP治疗为主,防止复发,控制胃酸,促进溃疡愈合,诱因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于秉新  邵民象 《临床荟萃》1998,13(19):897-898
自H_2-受体拮抗剂(H_2-RA)与质子泵抑制剂(PPI)相继问世以来,消化性溃疡(PU)的近期愈合治疗已基本解决,但尚无法克服50%~90%的年复发率.从幽门螺杆菌(H(?))的发现到一系列的研究证实,根除HP可降低PU年复发率至10%以下,并缩短疗程至1wk~2wk.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提出:有HP感染的PU患者,无论初发或复发,除用抗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外,还需用抗菌药治疗.此治疗原则现已为各国临床所共识,现就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几种根除HP疗法的联合用药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彩云  王燕 《护理研究》2012,26(36):3405-340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PU)、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恶性淋巴瘤(MALT)的重要致病因子[1]。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2]。根除感染幽  相似文献   

15.
作者自1996年5月~2000年8月胃镜检查6933例 ,发现消化性溃疡 (PU)1341例 ,作者分析、探讨舟山渔民PU的发病因素和特点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年多时间中作胃镜检查6933例 ,检出PU1341例(19.34%)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 (DU)597例 (44.52% )、胃溃疡 (GU)618例 (46.09% )、复合性溃疡 (CU)126例 (9.4% )。PU中男830例 ,女511例 ,男女之比1:0.62。年龄32~82岁 ,平均44.5岁。PU分型、年龄、病变部位及HP检测结果分别见表1、2、3。1341例PU中并发出血188例 (14.02% )、幽门梗阻54例 (4.03% ) ,其中597例DU中并发出血107例(17.92% ) ,又兼…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H19和微小RNA-625-5p( miR-625-5p)在消化性溃疡(PU)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 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泉州市儿童医院治疗的160例PU患儿,其中90例患儿合并HP感染(阳性组),70例未合并HP感染(阴性组),另收集同期16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LncRNA H19和miR-625-5p的相对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PU合并HP感染患儿LncRNA H19和miR-625-5p的相关性; Logistice 回归分析LncRNA H19、miR-625-5p与PU患儿HP感染的关联;ROC曲线分析LncRNA H19和miR-625-5p表达对PU患儿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HP阴性组、阳性组PU患儿血清LncRNA H19水平依次显著升高( P<0.05) , miR-625-5p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0.05);与HP感染I型相比,HP感染II型PU患儿血清LncRNA H19水平显著降低(P<0.05) ,miR-625-5p水平显著升高( P<0.05) ;LncRNA H19与miR-625-5p间存在结合位点,且PU合并HP感染患儿血清LncRNA H19与miR-625-5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36,P<0.05)。Logstic 回归分析发现,LncRNA H19是影响PU患儿HP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 miR-625-5p是PU患儿HP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LncRNA H19、miR-625-5p诊断PU患儿HP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OC)分别为0.870和0.895,二者联合诊断的AUCROC为0.935,优于其各自单独诊断(Zz者联合1neEVA m9 = 1.991 ,P=0.023 ;-_w_-25.5= 1.707,P=0.044)。结论PU 合并HP感染患儿血清LncRNA H19水平升高, miR-625-5p水平降低,二者对PU合并HP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源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145例肝硬变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并与对照组100例比较。结果 肝硬变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源性溃疡(HU)组HP阳性率与肝硬变非HU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消化性溃疡(PU)组HP阳性率100%比较,HU组HP阳性率为45.2%,显著降低(P<0.05);HU患者HP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状态、食管静脉曲张无明显关系(P>0.05);伴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肝源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50%)与无上消化道出血的肝源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38.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不是HU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与肝源性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PU)是常见多发病。如何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已成为当前消化性溃疡病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随着内窥镜的发展,PU的内镜下治疗得到普遍使用。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5年1月,对120例患者在消化性溃疡内镜下治疗术后服用自制中药九,发现此办法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已有20多年,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许多胃肠道疾病的基本理论,使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出现了一场革命。很多全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对HP也有了一些了解,但认识较模糊且不全面,特别是在HP根治上抗生素的滥用问题较严重。现结合相关文献对HP进行综述性、概括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谢英慧  王合富 《临床荟萃》1998,13(17):800-800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有着密切联系,治疗除采用抗酸分泌剂外都需加用抗菌剂.本文采用奥美拉唑(Omeprazole Ome)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联合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同时与单用Ome治疗相比较,旨在探讨二联疗法对清除HP、促进溃疡愈合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