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普美显(Gd-EOB-DTPA)MR成像在肝癌TACE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确诊肝癌患者于TACE术前、术后行上腹部DWI及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定性分析TACE术前、术后肝癌活性成分,坏死和复发转移情况.测量TACE术前、术后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信号值(signal intensity,SI),并计算术前、术后病灶的动脉期对比增强比(CER)和动脉期的信号比(SIR),对定量参数ADC、CER和SIR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共检出肝癌病灶45个.TACE术后瘤灶内残存及复发部分在DWI图像上呈高信号,ADC图上信号低于正常肝组织,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减退,肝胆特异期呈明显低信号;瘤灶内坏死部分DWI序列呈低信号,ADC图上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强化,肝胆特异期亦呈明显低信号.肝癌病灶术前、术后ADC值分别为(1.52±0.16)×10-3 mm2/s和(1.70±0.28)×10-3 mm2/s,术后肝癌病灶的ADC值普遍升高,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TACE术后的CER动脉期和SIR动脉期值减小,与术前相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组肝癌病灶的术后ADC值大于无效组,而其CER动脉期和SIR动脉期值均小于无效组,两者术后的ADC、CER动脉期和SIR动脉期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DWI和Gd-EOB-DTPA增强MR成像能有效评估肝癌TACE术后病灶存活及坏死情况,检出早期复发、新发灶及转移灶,对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率(即△ADC)在肝细胞肝癌(HCC)单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8例确诊为中晚期HCC并于TACE术前、术后1个月接受常规CT、MRI扫描以及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建立所有患者的随访数据,随访中以肿瘤出现进展为随访结束点,记录患者治疗后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以TACE术后1个月再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肿瘤染色结果作为“金标准”,将病灶按治疗效果分为良好组、中等组及差组3组,并根据各组PFS绘制生存曲线.分别比较△ADC、CT及MRI 3种方法对TACE术后疗效的判定价值,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48例患者共56个病灶纳入分析,以“金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良好组30个、中等组16个、差组10个,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9,P<0.01),中位PFS分别为7.5、4.0和1.1个月;TACE术后各组ADC均升高,3组间△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1,P<0.01),且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26.57,P<0.01),中位PFS分别为7.5、4.6和1.8个月.经Kappa检验,△ADC与“金标准”疗效评价方法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542,P<0.01);以MRI和CT评价治疗效果,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328和0.260,P均<0.05),3组间生存曲线仅MRI评价方法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623,P<0.01).结论 △ADC能及时、客观地评价TACE治疗效果,对指导患者术后的后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弥散加权成像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HCC的46例患者在TACE治疗前1~3天、6h、24h、1个月、3个月采用平扫T1WI、FST2 WI、DWI扫描,术前诊断及术后1~3个月复查均行FST1WI动态增强扫描,DWI序列中弥散梯度因子(b值)分别取600、800、1 000s/mm2,测量ADC值,并与血管造影对比.结果 肿瘤的ADC值在TACE术后较术前升高,术前与术后1个月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良好的癌灶术后6h ADC值明显减低,术后24h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上升趋势;疗效中等的癌灶术后6h ADC值不均匀减低,术后24h始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不均匀上升趋势;疗效差的癌灶术后6h ADC值无明显变化,术后24h始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不均匀轻度降低.结论 动态DWI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TACE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较为成熟有效的方法,术后快速准确、创伤最小地评价其疗效,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评价TACE术后疗效主要取决于CT和MR形态成像,但事实上肿瘤功能特性改变早于形态变化.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DWI)、多b值DWI、动态对比增强(DCE)成像等MR功能成像越来越多地用于定量评价肿瘤组织内水分子扩散和血流微循环灌注,且在评价肿瘤疗效上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就上述功能成像方法研究进展及在TACE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肝细胞肝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HCC患者首次行WB-DWI检查的图像,统计肝外非淋巴结转移灶的分布及数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WB-DWI未发现全身转移(M0)者11例,余12例均发现肝外转移灶(M1),主要为肺转移及骨转移。肺转移5例共14个病灶,WB-DWI发现12个,2个转移灶在WB-DWI上显示不清,结合胸部CT表现,肺部转移灶检出率较高(12/14,85.7%);骨转移8例共17个病灶,骨骼系统转移灶全部检出(17/17)。其余脏器脑部、脾、胰腺、肾上腺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均未见明显转移灶。全身非转移性病灶共计37处。结论 WB-DWI能够评估HCC患者全身情况,指导异常信号灶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对于HCC患者M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MRI与SCT在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后随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MRI与螺旋CT(SCT)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1例,分别于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3个月行MRI及SCT检查,MRI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S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后三期扫描.并于MRI与SCT检查后1周内行DSA.以DSA结果 为金标准,比较MRI和SCT对于TACE后肿瘤的残留与复发显示情况. 结果 DSA检查发现30例39个瘤灶残留,7例新发病灶,其中2例单发,5例多发,共13个新发病灶.残留灶与新发灶均表现为局部异常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MRI共显示29例36个残留灶,6例共12个新发病灶;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100%.SCT显示共有23例28个残留病灶,显示6例共12个新发病灶;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100%.MRI对于肿瘤残留灶的检出率、敏感性高于SCT(P<0.05),对于新发病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SCT比较,MRI能排除碘油沉积的影响,更加敏感地检测出肿瘤的残留、复发及新发病灶,而且更能反映肿瘤TACE治疗后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不可切除性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其疗效是制定临床治疗计划的重要参考,本文就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评价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肝癌死亡率很高,但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往往处于中晚期而丧失手术机会,许多研究报道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手术不可切除肝癌具有较好疗效,推荐TACE作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 分期)B级肝细胞肝癌病人的标准治疗方案。但TACE难以完全栓塞肿瘤血供,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新生可以使肿瘤复发和转移。就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血管改变特征、机制、诊疗方法以及该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对于临床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主要的治疗方法。TACE术后疗效的早期、准确及有效判断,直接决定病人的后续治疗及预后。以MR扩散加权成像(DWI)、MR灌注加权成像(PWI)为代表的反映微观变化的MR功能成像技术可以先于肿瘤形态学的变化,通过反映细胞密度或肿瘤血管密度,从而帮助早期判断肿瘤治疗的反应。就MRDWI及PWI评价原发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30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CE治疗的84例不能手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TACE术中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不同栓塞材料,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行IVIM-DWI检查。根据IVIM-DWI序列设定的固定b值,分析不同栓塞材料下单指数模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双指数模型纯弥散系数(D值)、伪弥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及不同栓塞治疗材料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对比分析ADC值、D值、D*及f值变化。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含量、肿瘤大小等4个临床参数和治疗前后ADC值、D值、D*值、f值共8个功能学定量指标参数,确定具有预后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VIM参数对预测值的诊断价值和Cut-off值。结果 治疗后载药微球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评价兔肝癌化疗栓塞疗效。材料与方法首先建立兔VX2肝癌模型,采用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成功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行MR DWI,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DWI图像质量随b值增加而明显下降。整个肿瘤ADC值TACE术前为(1.48±0.36)×10 s/mm2,TACE术后为(1.78±0.15)×10 s/m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5)。结论 MR DWI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价肝癌化疗栓塞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癌(HCC)术前分级中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HCC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以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为依据分为低、高级别组,应用双指数函数分别计算两组的真实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3个参数间的预测效能比较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低级别组15例,高级别组20例.低级别组D、D*及f值的均值分别为(1.20±0.32) ×10-3 mm2/s、(42.57±11.07) ×10-3 mm2/s、(23.19±10.02)%,高级别组D、D*及f值的均值分别为(0.76±0.18)×10-3 mm2/s、(53.89±12.74)×10-3mm2/s、(30.07±12.42)%,与高级别组的HCC相比较,低级别组的D值增大,D *值减小,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U=22.5、62.0,P<0.05);f值减小,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U=82.0,P>0.05).D值、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77,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两者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91×10-3mm2/s、53.1×10-3mm2/s.结论 IVIM DWI对术前预测HCC的低、高级别有一定帮助,其中D值的诊断效能最大.  相似文献   

13.
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健康自愿者20名,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分别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并采用采集空间敏感性编码技术(ASSET),取b=0和600s/mm2获得DWI图像。分别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行配对t检验。结果健康自愿者胰腺DWI呈中等信号,胰头、胰体尾部ADC值分别为(1.535±0.247)×10-3mm2/s、(1.643±0.375)×10-3mm2/s。21例胰腺癌肿瘤区DWI呈均匀或稍不均匀高信号,ADC值为(1.192±0.117)×10-3mm2/s。健康自愿者胰头与胰体尾部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及胰颈部肿瘤患者胰体尾部ADC值与健康自愿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肿瘤ADC值与胰头及体尾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胰腺炎DWI呈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ADC值为(1.437±0.385)×10-3mm2/s,与胰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病灶及范围,ADC值的测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成像技术在氟尿嘧啶治疗小鼠皮下移植肝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制备小鼠H22皮下种植肝癌模型.种植成功第5天后,A组隔天给予氟尿嘧啶腹腔注射,B组给予蒸馏水灌胃.第15天进行MR检查,测量肿瘤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检查完毕后处死小鼠,测量血清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水平;取瘤体及脾脏分别称重,计算肿瘤指数及脾脏指数;检测新鲜肿瘤组织肝癌细胞凋亡的DNA百分比.将两组小鼠的ADC值及实验室数据行t检验,分析两组小鼠ADC值与各实验室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在扩散敏感因子(b)=600s/mm~2及1200s/mm~2的DWI图像中,肝癌多表现为高信号,其内的坏死部分为低信号.A组、B组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分别为:780±122mm~2/s、596.50±80.17mm~2/s;1421 ±160mm~2/s、1232.804-85.02mm~2/s,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实质成分的ADC值与血清中VEGF水平、肝癌细胞凋亡的DNA百分比、处死后称得的瘤体及脾脏重量存在相关性.结论:ADC值可以反映氟尿嘧啶对肿瘤生长抑制的情况,MR DWI技术及ADC值在氟尿嘧啶治疗小鼠皮下移植肝癌疗效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DWI-MR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继发阻塞性肺实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MRI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继发阻塞性肺实变中的价值,并与PET/CT比较.方法 对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8 ~71岁,平均49岁)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并符合纳入标准条件的患者行MRI胸部扫描,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及DWI扫描.在T2WI及DWI图上测量肿瘤与阻塞性肺实变区的信号值及背景噪声值,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相应的ADC值,计算T2WI及DWI上病变区(肿瘤及阻塞性肺实变)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测量ADC图上病变区(肿瘤及阻塞性肺实变)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for Windows(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及统计分析.对常规T2WI及DWI-MRI图像的CNR,肿瘤与肺实变区域的平均ADC值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平均ADC值的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伴阻塞性肺实变的不同病理类型的中央型肺癌:(1)瘤体与阻塞性肺实变均能在DWI及PET/CT图像上区分开,其中5例在常规T2WI上不能区分;(2)DWI的CNR显著高于常规T2WI(P< 0.0001);(3)瘤体在DWI上呈明亮高信号,继发的阻塞性肺实变信号较低;(4)瘤体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其继发阻塞性肺实变的平均ADC值[(1.83±0.58) mm2/s vs(2.90±0.26)mm2/s] (P< 0.0001);(5)小细胞肺癌的ADC值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和腺癌(P< 0.0001).结论 由于可以提供常规T2WI不能反映的信息,DWI-MRI可用于鉴别中央型肺癌和继发阻塞性肺实变,其中ADC值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辅助诊断参数.随着DWI-MRI的进一步发展,有望成为PET/CT的一种可替代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扩散加权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CSM患者,行颈髓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病变表现并测量其ADC值。结果:30例中除2例因伪影明显未行ADC值测量外,余28例均成功行DWI及ADC值测量。CSM的MRI主要表现为颈椎曲度异常、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增厚等,相应部位的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改变,伴有椎管狭窄者20例。T2WI脊髓受压部位出现高信号者18例,其中16例DWI相应部位均表现为ADC值增高,2例表现为ADC值略减低;10例T2WI未见异常信号者中有5例亦表现为脊髓受压部位不同程度的ADC值增高。3例手术后复查DWI显示病变部位ADC值不同程度减低。结论:DWI对CSM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可以在手术疗效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方法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0例,58个病灶,其中恶性32个,良性26个。检查使用Siemens1.5T磁共振仪、专用双穴乳腺表面线圈。所有病例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400、600、800、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DWI显示92.3%(24/26)的良性病变和96.9%(31/32)的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4.8%(55/58)。各b值良性组、恶性组和正常组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b=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1.4276×10^-3mm/s为界诊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4.6%,准确性为87.9%。结论(1)DWI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非常高。(2)ADC值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有价值的参数。(3)b=1000s/mm^2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联合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修订纽约标准确诊的31例AS病例和25例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两侧骶髂关节常规MRI横断位和冠状位抑脂T2WI、T1WI联合SE/EPI扩散加权成像(DWI)横断位扫描(b值0,600 s/mm2),观察两组骶髂关节的信号改变,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 31例病例组中的24例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面下骨质抑脂T2WI呈高信号,29例DWI呈高信号,25例对照组骶髂关节面下骨质T2WI、DWI均呈等信号,测量ADC值,病变组为(0.993±0.169)×10-3mm2/s,对照组为(0.649±0.395)×10-3mm2/s,病变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14,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联合DWI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b值对脑扩散加权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不同b值对扩散加权成像(DWI)质量的影响。方法:15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b值为500、1000、1500、2000、2500及3000 s/mm2,进行MR DWI检查,选取内囊后肢、大脑皮层、胼胝体膝部及背景等部位进行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T1WI和T2WI检查。结果:不同b值条件下,内囊后肢、大脑皮层、胼胝体膝部的信号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背景噪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b值升高,组织的信号强度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内囊后肢、大脑皮层、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b值升高,组织ADC值降低。结论:在1.5 T场强条件下,b值为1000和1500 s/mm2时扩散加权图像上组织对比较好,清晰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