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虚”“实”的病理生理学 1.从症状体征探討“虚”“实”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虛証与实証: 《內經》“五虛”、“五实”的症状体征分別包括“脉細、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飲食不入”;“脉盛、皮热、腹脹、前后不通、悶瞀”等。基于前述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11.
茵陈蒿湯治疗黄疸,始自张仲景的《伤寒論》。它包括解毒利胆,通利两便的作用。 1958年“第四軍医大学肝炎研究組”使用茵陈单味药,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疗效达84.8%。第四軍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对茵陈蒿等中药作流感病毒的抑制試验,获得如下結論:茵陈蒿煎剂效价1:490,而茵陈蒿的70%乙醇提出物抑茵效价达1:12800—1:16000—肝炎的病原体,亦为滤过性病毒,茵陈蒿乙醇提出物,可能对肝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但我院临床惯用茵陈蒿湯原方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其效果已被肯定,因此我們选用了茵陈蒿湯原方而仅把茵陈用量加大。方中梔子,不論水浸或醇提出物,均可降低結扎输胆管家兎血中的胆紅质量。大黄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观念是內經作者研究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后作出的总結,在祖国医学的理論体系上占有重要地位。試将其意义分述于下。一、“天人合一”是整体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整体观念”是祖国医学的学术观点,全面地貫串在生理、病理、診断、治疗等各个环节。它是广大劳动人民同疾病斗爭的經驗的反复积累,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总結。也是古代朴素的、自发的唯物辯証思想在医学領域中的具体运用。祖国医学“辯证論治”的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上次写了“中医五行规律的探讨”以后,承孙锦清、王明辉、和王学平等先生提出了许多批评和意见,使我受到很大启发。除表示谢意外,并就所提的问题进行商讨。一、从五行学说的起源谈起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的演化,古人用阴阳解释事物的统一对立,但欲以之表明事物相互关联,则赚不足。必须从二数扩大到五个数目, 相似文献
15.
16.
肠出血是伤寒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里所称的伤寒,即相当于前人所談的“湿溫”,是包括在中医溫病的范畴之內的)。有着較高的死亡率。一般常发生在起病后第三星期左右,这正是伤寒病势发展至最严重的阶段,病邪正在阳明。伤寒肠出血的发病机轉,是由于溫邪化火,由卫气而入营血,热蒸阳明,下逼大肠,以致血热妄行,血外溢而发生肠出血之并发症。至于伤寒肠出血的发生原因,根据古人的記載,以及中医临症的經驗,分析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防寒的发病,虽主要由于感受溫邪而起;但大多挾食、挾湿。如果在伤寒早期,沒有得到及时疏通积滞,延至病传阳明,溫毒挾食滞蘊蒸肠胃,肠內溫毒燔熾,气血凝滞,如在这时再过用攻下蕩滌之剂,則易致損伤肠內絡脈,而致出血。前人有鉴于此,所以早已有“温病下不嫌早”的宝贵經驗。我們证之临床实践,的确如此。伤寒起初就应及时推蕩积滞,非但有助于防止或減少肠出血的可能,还有利于縮短伤寒 相似文献
17.
一、胃潰瘍的开始中医在昔日,沒有胃潰瘍的名称。近代所謂胃溃瘍,大都包括在中医文献所载的心痛,胃脘痛,胃癰以及肝木犯胃,翻胃和嘔噦等范疇里。这些症候,有的是食后感胀,漸漸作痛;有的是不时泛噁,发生嘔吐;有的是隐隐作痛,逐步增剧;有的是陣发剧痛,牽引胸背;有的是食后即吐;有的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有的是初无所觉,突然嘔血。其中胃部发生变化,大都可以导致胃溃瘍这种疾病。至于日久而嘔吐膿血,或下黑粪,則病成,无可怀疑。因此,我們要在單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院于1961年5月收治苦楝根皮煎剂中毒小儿9例,中毒症状均重笃,经抢救后,死亡1例。按当时接受苦楝根皮煎剂进行驱蛔治疗的共有小儿74例,其中出现毒性反应的27例,中毒症状重笃者9例均经住院治疗。根据住院病例观察,多数均表现为神经系统抑制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