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对体重指数(BMI)标准和新建腰围界值点在参照人群中筛查超重、肥胖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后者的有效性。方法以两部分参照人群(沿海大城市和北方乡村)为目标人群,对象分别有27 256名和35 932名,7~22岁汉族大中小学生。同时使用BMI、腰围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筛查一致率。结果腰围界值点所筛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BMI标准;两项标准的筛查结果不一致率很高,原因与腰围标准的超重、肥胖界值点设置偏低有关;界值的偏低程度肥胖大于超重,女大于男。超重/肥胖错判率北方乡村群体显著高于大城市,与前者较低的体格发育水平关联。结论腰围界值点应适度提高,减少错筛率。就提高腰围标准的准确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城市与南方乡村学生两类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体质量指数(BMI)标准和新建腰围界值点在参照人群中筛查超重、肥胖的有效性,为建立合适的腰围界位点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我国大城市和南方乡村7~22岁汉族学生27256名和40270名,同时使用BMI、腰围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分析筛查结果一致率。结果腰围标准所筛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BMI标准,结果一致率较低,原因可能与腰围超重、肥胖界值点设置偏低有关;界值点偏低程度肥胖大于超重,女生大于男生,导致超重/肥胖错判率南方乡村群体显著高于大城市同龄者,与前者较低的体格发育水平有关。结论腰围界值点应适度提高,以降低错筛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海口市7~14岁儿童在超重和肥胖层面的腰围界值点,为儿童超重和肥胖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6—2019年“海南省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海口220所中小学校,对学校整群抽样7~14岁儿童调取身高、体重和腰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计分析283054名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腰围值和百分位点腰围值均低于全国平均腰围,腰围均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各年龄组儿童腰围男生均大于女生(P<0.0001),城市均高于农村(P<0.0001)。在超重层面,男童和女童界值点集中P 75~P 80(56.50~71.75 cm)、P 80~P 85(54.50~68.50 cm)。在肥胖层面,男童7~11岁和12~14岁的界值点分别是P 85(58.5~72.50 cm)、P 90(75.50~79.50 cm),女生7岁和8~14岁的界值点范围在分别是P 85(56.50 cm)和P 90(59.85~71.50 cm)。结论该地区在超重层面,男童和女童的界值点分别为56.50~71.75 cm和54.50~68.50 cm;肥胖层面,男童和女童的界值点分别是58.50~79.50 cm和56.50~71.50 cm。除了男生7岁和女生9岁超重界值点及女生青春期前8~10岁肥胖界值点外,其他各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界值点与全国的一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值的进一步验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中国人群腰围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及其对糖尿病患病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中国人群腰围的分布特征、南方和北方人群腰围的分布特征以及身材高大人群的腰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的腰围切点与体重指数(BMI)≥24的诊断一致性.以ROC曲线的最短距离确定适合的腰围切点.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下调查对象的糖尿病患病相对风险.结果中国人群腰围分布呈正偏态;对腰围进行年龄调整后,男性腰围均值为79.0 cm,女性为74.8 cm.男性腰围均值大于女性;腰围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不论男女,北方人群的腰围均大于南方;身材高大的人腰围水平大于总人群.男性腰围以85 cm、女性80 cm作为切点,与BMI≥24的诊断一致性最好,且ROC曲线的距离最短.男性腰围超过85 cm、女性腰围超过80 cm,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均增加1.1倍,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相对危险会增加1.0倍和1.7倍;当男性腰围超过95 cm、女性腰围超过90 cm时,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就会增加2.6倍和3.0倍,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相对危险会增加2.2倍和2.3倍.腰围越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及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风险则越大.结论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中推荐的腰围以85 cm和80 cm分别作为诊断男性和女性中心性肥胖的切点,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应在预防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汉族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正常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中国学龄儿童腰围正常值,为建立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15省市区14.6万余名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参照人群,以LMS法建立腰围正常值。结果获得中国7~18岁汉族中小学生各年龄组男女腰围P3,P5,P10,P15,P25,P50,P75,P85,P90,P95和P97百分位数正常值及其LMS曲线。结论利用腰围正常值可在经疾病危险因素验证后建立腰围筛查超重、肥胖界值点的标准,并就验证过程一些必要的步骤和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界值点.方法 在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BMI生长参照值的基础上,根据常用的超重、肥胖筛查界值点选择方法(与成年人界值点接轨法、百分位法或Z分值法),初步分别确定[BMI 24kg/m2 (BMI24)、28 kg/m2(BMI28)]、(P85、P95)和(Z1、Z2)三组界值点,通过对不同界值点进行差值和检出率比较,并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和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OTF)的超重、肥胖界值点做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适宜界值点.结果 按照不同的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选择方法获得三组界值点,不同界值点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但在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上差异相对较小.与WGOC相比,男章超重、肥胖及女童肥胖界值点非常接近,女童在8.5~15.5岁其超重界值点比WGOC标准低0.3~1.0 kg/m2,通过筛查"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数据库,女童超重检出率比WGOC标准高约3.4%.结论 采用与成年人界值点接轨法(BMI24、BMI28)获得的中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是适宜的,实现了在使用BMI指标上年龄的连贯性和筛查标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和高个成年人的适宜腰围界值点及其对糖尿病患病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45岁人群和身高在全人群第85百分位数(P85)以上成年人的腰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的腰同界值点与体重指数(BMI:kg/m2)≥24的诊断一致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的调查对象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并以ROC曲线最短距离确定上述人群的适宜腰围界值点.结果 中国中老年人腰围男性均值为80.8 cm,女性均值为79.4 cm;高个男性腰围均值为84.1 cm,女性为77.9 cm.中老年人腰围以男性85 cm、女性80 cm作为界值点,与BMI≥24的诊断一致性最好,预测糖尿病的ROC曲线距离最短.与腰围<85 cm组相比,85 cm~组、90 cm~组和95 cm~组的中老年男性患糖尿病[OR值分别为2.1(95%CI:1.6~2.8)、3.0(95%CI:2.3~4.0)和4.5(95%CI:3.4~5.8)]和空腹血糖受损[OR值分别为1.6(95%CI:1.2~2.2)、2.6(95%CI:1.9~3.5)和3.5(95%CI:2.6~4.6)]的相对风险明显增加.与腰围<80 cm组相比,80 cm~组、85 cm~组和90 cm~组中老年女性患糖尿病[OR值分别为1.9(95% CI:1.4-2.6)、3.2(95%CI:2.4~4.3)和4.8(95%CI:3.7~6.1)]和空腹血糖受损[OR值分别为2.5(95%CI:1.8~3.4)、3.2(95%CI:2.4~4.4)和4.2(95%CI:3.2~5.6)]的相对风险明显增高.高个成年人腰围以男性90 cm、女性85 cm作为界值点,预测糖尿病患病的ROC曲线距离最短.与腰围<85 cm组相比,95cm~组高个男性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3.6(95%CI:2.1~6.4)和5.5(95%CI:3.0~10.1)].与腰围<80cm组相比,85 cm~、90 cm~组高个女性患糖尿病的相对风险明显升高[OR值分别为5.0(95%CI:2.7~9.4)和8.0(95%CI:4.6~14.1)],90 cm~组患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对风险OR=3.7(95%CI:2.0~6.9).结论 男性85 cm和女性80 cm是中老年人群的适宜腰围界值点;对于高个成年人,此腰围界值点对于空腹血糖受损有预测价值;人群中心型肥胖预防指标建议使用男性85 cm和女性80 cm作为腰围界值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7~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界值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根据儿童不同腰围水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研究中同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的适宜界值点.方法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分析从全国汇总的65 898名7~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及其相关代谢指征数据,探索预测心血管疾病的腰围最佳界值点.结果 儿童青少年腰围值小于第75百分位数(P75)时,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血压升高率、血糖升高率、血脂异常率随腰围变化趋势不明显,当腰围大于P75后,上述指标逐渐增加,从P90开始,增加趋势明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趋势相反.ROC曲线结果表明,预测血压增加的腰围最佳界值点为P75;预测至少两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最佳界值点为P90.与腰围低于P75,的儿童青少年相比,在腰围处于P75~P90者中至少聚集两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增加了1倍,腰围大于P90者中该比例则增加了5倍.按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分层后,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率仍然随腰围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 建议将中国儿童青少年腰围的年龄别性别P7,和P90作为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开始增加和明显增加的界值点.  相似文献   

9.
制作云南多民族围青春期学生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的百分位标准曲线和百分位数界值点,为建立各指标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云南7个民族7 ~18岁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标准曲线,以百分位数界值点为标准,进行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比较及营养健康状况评价.结果 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曲线效果良好,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白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最高(P50分别为172.14,159.17 cm),佤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最低(P50分别为163.21,151.82 cm),2个民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分别相差8.93 cm与7.35 cm.利用所建立的参考值标准筛查7个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总检出率为2.01%,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8.51%和4.32%,其中傣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最高,为2.40%;汉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14%,4.99%.结论 基于本地区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较客观地反映了云南省围青春期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可为评价云南省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区域性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
张兰华  刘清  马翠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57-4560
目的:探讨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兰州市区城市人口为主的4所小学和5所幼儿园3~12岁男女儿童3 200人进行体格测量。计算BMI百分位数分布,通过拟合BMI界值模型,最终确定兰州市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肥胖、超重BMI界值。结果:建立了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按照本研究初拟界值判断,兰州市7、9、10、12岁组儿童超重问题最突出,每10人当中至少有1人超重;3~6岁儿童超重、肥胖随年龄增大而上升,其中在5岁期间增长幅度迅速增大;10岁组肥胖比例最高。结论:本研究各年龄组儿童除9岁和10岁男童超重、肥胖BMI界值在P80和P90百分位数,其余各组儿童主要集中在P85和P95百分位数。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男童8.57%,女童9.39%),男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男童6.07%,女童4.32%),男女童在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上并不总是男童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amines coping profil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 using a person-centered approach.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Seiffge-Krenke's Coping Across Situations Questionnaire from 1,116 Secondary One and Secondary Three students attending fifteen schools in Hong Kong. Cluste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active, withdrawal, and internal coping. Subject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profiles, namely Active Copers, Active-Internal Copers, Internal-Withdrawal Copers, and Undifferentiated Copers. Comparisons across profile groups using MANCOVA with perceived stress as a covariate showed significant 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indicators of self-esteem, depression, deviant behavior,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ctive Copers and Active-Internal Copers consistently outperformed Internal-Withdrawal Copers and Undifferentiated Copers in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thus supporting the maladaptive nature of withdrawal coping. Furthermore, internal coping was found to play a supplementary role in promoting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by excluding maladaptive strategies and supplementing adaptive strategies. 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significance of examining coping profiles across individuals, an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coping profile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骨矿物质含量(BMC)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骨质疏松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 于2017-2020年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银川市随机抽取1578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骨矿物质含量测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定义的肥胖指标与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杭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分布、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方法抽取21536名杭州城区17所小学和12所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筛查分类标准”作为参考标准,对学龄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质指数研究。结果杭州市男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P85)和肥胖(P95)普遍要高于WGOC标准;女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7—10岁组要稍高于WGOC标准,大于10岁各年龄组的超重BMI值都要低于WGOC标准;而肥胖(P醅)各年龄组的值均低于WGOC标准。各年龄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男生平均高达23.5%和10.0%,女生也有14.0%和4.9%。结论杭州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水平较高,尤其是男性学龄青少年,应尽快将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列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河北省城乡成人体质测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成年居民体质测量指标及其超重与肥胖的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200例成年居民进行体质测量及其超重与肥胖的现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不同人群超重与肥胖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各指标为城市高于农村组,女性身高、体重、臀围城市均高于农村;性别相比,男性身高、体重、腰围、腰臀比均高于女性(P〈0.01),而臀围、体质指数女性高于男性(P〈0.01);不同职业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平均腰围、臀围、体质指数均居各组前3位;超重与肥胖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和女性的体质指数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以65岁以上年龄组尤为突出;城市及农村女性体质指数和腰围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农村男性则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在城乡男性不同职业人员中,机关、办事人员体质指数较高;女性则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离退休人员体质指数较高;农村男性和城市男、女性体质指数、腰围随家庭年收入的增加而增高。结论河北省成年居民体质测量指标存在城乡、性别、职业差异;超重与肥胖与职业、城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不同钙摄入量的两地南方儿童骨矿物质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单光子吸收仪测量5岁儿童(115名江门市儿童和128名香港儿童)桡骨远端1/3处骨矿物质含量(MBC)。江门市和香港儿童钙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44±46及542±332mg/d。江门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体重和身高均明显低于香港儿童的相应数值,分别低14%、10%和4%(P<0.001)。经多元回归分析调整后,骨矿物质含量的地区差异仍是0.0303g/cm。比较两地低钙摄入量的5岁儿童骨矿物质含量,江门市儿童骨矿物质含量同样明显低于香港儿童(P<0.003)。本研究结果提示,儿童骨矿物质含量的地区性差异可能与其长期钙摄入量和体力活幼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Sera from 2,499 randomly selected Chinese inhabitants of Hong Kong wer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Toxoplasma gondii antibodies using the 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The over-all prevalence was 9·8%. The preval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10 to 19 and 30 to 39 year age group and the highest level of titres was found in the 20 to 29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evalence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population and between the rural and city dwellers. The distinctly low prevalence of toxoplasmosis in Hong Kong can probably be attributed to the absence of cats in most domestic households and the preference of the people to eat well-cooked meat (commonly beef and pork).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州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年级分层整班抽样方法对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广州市12所监测学校(广州市城乡各3所中学和3所小学)6~18岁学生进行腰围和身高检测,计算各个年龄组城乡男女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百分位数、腰围身高比的均值,比较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年龄、城乡和性别差异。结果2010年调查5141名学生,城市男生1287名、城市女生1256名、农村男生1300名、农村女生1298名。广州市6-18岁学生随年龄增长腰围不断增加,女生在青春发育期腰围值接近男生,其他年龄组均是男生超过女生。同性别各年龄组的腰围城市大于乡村。城乡男女生6-18岁WHtR在0.40至0.45范围内波动,13岁前城乡男生WHtR高于女生,13岁后女生wHtR大于男生或与男生重叠。同性别各年龄组的WHtR均是城市大于乡村。结论广州市6~18岁城乡学生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在年龄、性别、城乡表现出差异;该数据为制定全国儿童青少年腰围:腰围身高比的体质量超标、肥胖筛查标准提供广州地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to-height ratio of Hong Kong Chinese childre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Central body fat is a better predictor than overall body fat for cardiovascular (CV) risk factors in both adults and children. Waist circumference (WC) has been used as a proxy measure of central body fat. Children at high CV risk may be identified by WC measurements. Waist-to-height ratio (WHTR)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alternative, conveniently age-independent measure of CV risk although WHTR percentile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We aim to provide age- and sex-specific reference values for WC and WHTR in Hong Kong Chinese children.  相似文献   

19.
体重指数、腰围与代谢性健康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与代谢性健康风险的大小。方法对苏州市和常熟市两个社区的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MS)防治研究中,经济发达地区基线资料的1604例对象按BMI和WC分组,在正常体重(BMI:18~23.9)、超重(BMI:24~27.9)、肥胖(BMI≥28)类别中,计算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相对危险度(RR),并对WC类别中腹型肥胖(男≥85cm,女≥80cm)和WC正常个体进行比较。结果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高血压、糖脂代谢各项指标以及MS的罹患率均与BMI和WC相关,控制混杂因素后,这样的相关性依然存在;但仅BMI超重时,各项表示代谢性健康风险的aRR值基本上都低于BMI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aRR值;男、女性BMI正常但有腹型肥胖时,均较BMI超重而WC正常者的健康风险高。结论WC在表示代谢性健康风险方面比BMI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