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对96例乙肝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1次抗病毒治疗96周,对照组为在同期住院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腹水(未应用抗病毒药物)患者92例。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有效率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名正)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在随访开始、第1年每3月1次、以后每6月1次,定期监测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和安全性,对比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共11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各种原因排除59例,最终52例入选,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中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no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随访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以抑制HBV DNA的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或逆转疾病进展,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谷氨酰转肽酶(IGGT)持续升高的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给予一般的保肝支持治疗(如口服甘利欣胶囊及B族维生素)及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同时联合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GGT值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GGT值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G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有效降低血清GGT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及核因子κB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近年来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以及核因子κB的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核因子κB在肝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损伤机制,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以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产恩替卡韦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HBeAg/HBV 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一般白蛋白、血浆、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加用国产恩替卡韦胶囊抗病毒治疗4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e Ag、HBV DNA、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病毒耐药突变情况。两组均数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结果治疗48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复常率,治疗组分别为60.0%、48.0%、36.0%和56.0%,对照组分别为13.6%、9.1%、4.5%和4.5%,差异显著。治疗组患者的HBV DNA应答率62.0%,对照组应答率为6.8%,P0.01,差异显著。治疗组血清HBe Ag转阴率及HBe Ag/抗-HBe转换率HBe Ag阴转率26.0%、16.0%,对照组为6.8%、2.3%,两组间存在差异。Child-pugh分级评分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评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恩替卡韦胶囊恩替卡韦胶囊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抗病毒疗效与安全性好,病毒耐药突变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乏力、腹胀、厌食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均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率,降低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NAs单药治疗后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但肝纤维化指标仍改善不佳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1年疗效。方法将已接受NAs初始治疗至少2年,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6个月以上,但肝纤维化指标仍改善不佳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NAs治疗,同时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则继续单用NAs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定量、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肝脾B超的变化,部分患者行肝穿检查。结果基线时两组以上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时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两组肝功能、HBV-DNA定量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HA、PCⅢ、ⅣC、LN、门静脉内径和脾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2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接受肝脏穿刺活检,其中63.6%肝纤维化分期有改善,对照组21例接受肝穿刺活检,14.3%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s抗病毒治疗后,HBV即使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仍然有部分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无法改善,在此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可以使肝纤维化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3例,治疗组3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降酶退黄、利尿及支持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片0.5mg/d,疗程24周.结果在治疗12周及24周时,两组肝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4周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恩替卡韦抑制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络舒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和络舒肝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HBV-DNA载量、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明质酸、III型前胶原、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络舒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改善肝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和HBV-DNA载量,其效果优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治疗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选取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HBV DNA均<2.0×10~4拷贝/ml)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其中48例接受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ADV组),48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ETV组),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肾功能、甲胎蛋白、乙肝三系、血清HBV 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B型超声或CT检查,随访12个月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和病死率。结果 ADV组和ETV组12个月后血清HBV DNA阴转率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V组治疗12个月HBeAg血清转换率及病毒学突破率为16.7%、2.1%,ETV组分别为14.6%、4.2%,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ALT、TB、Alb、P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SCr)和乳酸(LA)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ADV组死亡1例(2.1%),ETV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均能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降低失代偿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40例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保肝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d口服,动态观察拉米夫定使用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Child-Pugh、HBV-DNA转阴的影响。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HBeAg转阴及HBV-DNA转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观察期内病毒变异率较低,未见严重后果发生,明显改善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分析不同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IL-17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及肝脏功能、乙肝DNA定量等变化。结果治疗前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较正常值明显升高,经过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替比夫定组IL-1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恩替卡韦及替诺福韦组IL-17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24周后,患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各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替比夫定能降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IL-17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4):489-492
目的:探讨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6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8例,根据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纤维化指标、免疫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含量低于对照组,白介素(IL)-10、IL-13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抑制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纤维化进程,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缓解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B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C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为48周。观察所有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3组无一例死亡。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ALT复常率逐渐增高,且与B组和C组相比,治疗48周末ALT复常率明显增高(P0.05)。Child-Pugh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A、B、C组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8%、13.6%、9.1%,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62.5%、31.8%、27.3%,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快速抑制HBV DNA的复制,有效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实现肝硬化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48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功能白球比例(A/G)及总胆红素(TBIL)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IL-21水平,研究IL-21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纳入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代偿期组30例,失代偿期组30例,同时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含量,分离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IL-21共培养后,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血清IL-2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均明显下降,而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则上升(P0.05);加入IL-21体外培养后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的CD8+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P0.05)。结论 IL-21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IL-21可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及对肝纤维化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GSH、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病毒复制情况、肝纤维化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乙肝病毒-DNA拷贝数低于对照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前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ET)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进程、缓解炎症反应,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45例,患者年龄均在40~80岁。在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知情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2例,使用常规保守治疗)和观察组(23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观察组的MR好转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够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7例为观察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的同时使用ETV。另选取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H水平,以及治疗后观察组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和为转阴患者血清TH和肝功能水平,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DNA转阴49例,未转阴16例,转阴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总甲状腺素(FT4)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未转阴患者(P<0.05或P<0.01),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未转阴患者(P<0.05或P<0.01)。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ETV可显著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从而改善血清TH水平,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