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教育对围术期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疼痛的认知度和生活质量。方法:选择60例围术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24h给予手术疼痛相关知识的教育,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手术疼痛相关知识的教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的疼痛控制情况和术后24h、48h的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的疼痛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睡眠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疼痛教育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睡眠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基于麻醉与围术期学科标准医疗术语数据的标注平台,实现非结构化医学文本数据在专科数据平台集中展示和应用。方法:以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重点关注的医学指标作为标准数据元创建任务,采用Java、Vue等前后端编程语言,结合Axios、Vue-router、医学术语知识库等相关技术建立系统基础平台架构。将电子病历系统及手术麻醉系统非结构化数据导入基础平台,在Web端页面随机分配给专业医学标注人员按文本节点进行术语标注,提供可供机器学习的标准化样例数据。结果:基于非结构化文本数据搭建的数据标注平台主菜单主要由任务中心和管理中心构成。其中指标列表,标注文本和结果列表组成平台任务中心供人工标注,人员管理、任务管理、数据维护、标注数据元覆盖率统计及结果导出组成平台管理中心进行平台运维。结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数据标注平台实现了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人工标注与机器学习,为数据平台全量数据展示提供了转化中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术后疼痛采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周口市川汇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1例。干预组给予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第1、2、3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妇产科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及手术成功率的上升,围手术期的护理,特别是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直接影响着手术的质量,影响着术后患者的康复。为促进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探讨手术后疼痛的有关原因及护理对策,1996年10~1998年10月我院妇产科护理部随机抽取...  相似文献   

6.
病人术后切口疼痛多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感觉开始恢复,切口疼痛就逐渐加剧,尤以手术当天下午和晚间疼痛最剧烈,次日减轻。病人表现呻吟、出汗、转辗不安、不敢移动身体、不敢用力咳嗽。此时护理人员要针对病人手术情况作相应解释、劝慰,并细心检查,排除加剧切口疼痛的其他原因,然可给镇痛剂,使病人得到安静休息。所以做好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江骏杰  王益敏  张辉 《广东医学》2023,(12):1453-1458
术后疼痛控制不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甚至会转变为慢性疼痛从而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的生活质量,因此良好的术后疼痛管理是临床麻醉的重要内容。利用信息化技术可宣教急性疼痛服务的知识,帮助患者选择术后镇痛方案,掌握术后疼痛评估方法,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提高术后疼痛随访的时效性;搭载智能预测系统可优化镇痛治疗方案,可实现远程疼痛管理。本文将对信息化技术综合模式在术后疼痛评估和智能管理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疼痛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疼痛服务可满足急性疼痛治疗特别是术后镇痛在质量上和数量上的要求,同时为麻醉医师走出手术室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现就急性疼痛服务出现10多年来国外的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作为国内对急性疼痛治疗机构和模式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在改善急性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行急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不进行疼痛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对比2组护理后疼痛情况、焦虑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0度及Ⅰ度疼痛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Ⅲ度及Ⅳ度疼痛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急性术后疼痛,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麻醉后的腰背疼痛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术后疼痛,其发生率通常可高达44%[1],约3%~11.5%的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将长期不能缓解,给患者造成重大的身心创伤并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现将近年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研究进  相似文献   

11.
12.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常常是难以控制的,特别是术后麻醉作用消失,而组织的损伤仍在持续地释放疼痛物质,使机体的痛阈降低,患者不能充分休息,影响机体的恢复,故术后疼痛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把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APS)主席 James Campbell提出将疼痛列为心率血压脉搏呼吸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术后疼痛是令人恐慌且最常见的疼痛之一,是围手术期患者的主要痛苦[2],并且能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大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4亿,老年慢性病患病率及共病率高,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率、死亡率增高和医疗费用支出的明显增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在医疗行业应用,传统的慢性病管理受到挑战。发展智慧医疗是医疗卫生改革的战略需要,也是行业革新的必然趋势,正逐渐成为疾病诊断和风险预测的源动力。开发准确有效的早期诊断及筛检技术,建立完善的疾病普查制度和风险评估、预警体系等是慢性病防治的关键点。国外已开发了乳腺癌、肺癌、糖尿病等疾病风险评估模型,但这些模型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群开展疾病风险评估及测量,因此有必要构建符合中国人群自身特点的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如何突破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构建精准医疗决策的解决方案成为医疗界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在慢性病管理的实践中,多重慢性病危险因素分级及分层是核心难题。基于大数据云平台,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医疗数据挖掘,形成老年慢性病干预评估的指标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创新性的老年慢性病管理模式。该模式将突破老年慢性病管理的难点和瓶颈,促使慢性病的预防/干预关口前移,实现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15.
麻醉后恢复室(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元。疼痛作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其在PACU中的管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术后早期疼痛是围术期患者的主要疼痛所在,因此有必要从PACU甚至术前开始重视疼痛治疗,以提高麻醉后恢复的质量和术后镇痛治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疼痛是手术病人常见的症状,如何有效地治疗和控制术后疼痛,它将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护理中要改变对疼痛的观念,消除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如害怕药物成瘾及药物副作用,对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等.做到积极、有效的用药镇痛及各种辅助治疗,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工作,使病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有效的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7.
围术期疼痛治疗的新理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外科手术病人可能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术后疼痛是令人恐慌且最常见的疼痛之一,是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某些病人来说,术后疼痛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可能经历的最严重的疼痛。已有研究证实术后疼痛会对病人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因此有必要重视术后镇痛并努力提高临床镇痛治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术后疼痛护理越来越被当今医学和生物学专家所重视.文章通过对影响术后疼痛因素及术后疼痛治疗存在误区的分析,提出术后疼痛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蕾蕾  张语桐  麻海春 《吉林医学》2009,30(21):2711-2713
小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大量资料显示即使是新生儿也可以感知疼痛,在早产儿就可以记录到大脑皮质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新生动物发生疼痛后不给予任何镇痛可引起脊髓背角传导通路的重连并导致痛觉增强。这些都提示医务人员要重视小儿围术期疼痛的管理,保障小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另一个是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疼痛不仅表现出一系列的躯体运动反应和植物神经内脏反应,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