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老年就诊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方法 175例门诊检查的无高血压老年就诊人群,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明确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分析正常高值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与理想血压组相比,正常高值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例数均比较高(P0.05)。理想血压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最少;正常高值组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差异显著(P0.05)。颈部斑块组年龄、男性、糖尿病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明显高于颈部无斑块组,而血清脂联素(APN)低于颈部无斑块组(P0.05)。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年龄、糖尿病史、LDL-C、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PN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颈动脉和股动脉弹性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用二维超声测量76例正常高值血压者与50例正常对照者双侧颈动脉、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应用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颈动脉、股动脉弹性参数,即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对正常高值血压者颈动脉、股动脉弹性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组颈动脉、股动脉的β、Ep、PWV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01),AC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01);正常高值血压组颈动脉、股动脉的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正常高值血压者颈动脉与股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4、0.304、0.360,呈显著正相关(P<0.001),颈动脉IMT、AC与股动脉IMT、AC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08,P=0.184;r=0.114,P=0.163)。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者颈动脉、股动脉弹性在动脉内膜中膜未出现超声形态学改变前已经降低,且同步受累。  相似文献   

3.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大小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1、C2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分三组 ,(1)正常血压组 :收缩压 (SBP) <130mmHg ,且舒张压 (DBP) <85mmHg ,入选 72例 ,男 37例 ,女 35例 ;(2 )正常高值血压组 :SBP130~139mmHg和 /或DBP85~ 89mmHg ,入选 6 0例 ,男 31例 ,女 2 9例 ;(3)高血压组 :SBP≥ 14 0mmHg和 /或舒张压≥ 90mmHg ,入选 6 3例 ,男 31例 ,女 32例。采用HDICVProfilorDO - 2 0 2 0动脉功能检测仪测定大小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1、C2。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C1、C2比正常血压组低 (C1:11 9± 3 4VS 15 3± 4 5 ;C2 :4 0± 2 1VS 5 6± 2 6 ) ,P <0 0 1;比高血压组高 (C1:11 9± 3 4VS 9 4± 3 1;C2 :4 0± 2 1VS 2 8± 1 3) ,P <0 0 1。C1、C2与血压呈负相关 ,即随着血压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动脉弹性功能下降 ,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 ,随着血压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吸烟、被动吸烟及不吸烟对正常高值血压体检人群静息心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从嘉兴市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筛选出符合正常高值血压诊断标准者210例,其中男140例,女70例,年龄45~75岁,平均(55.58±8.51)岁。按照其吸烟状态分为不吸烟、吸烟及被动吸烟三组,测定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同时运用自动生化仪测量体检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e index,BMI)。结果共入组210例,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吸烟率为32.38%;吸烟组、被动吸烟组及不吸烟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TG、TC、LDL-C、HDL-C、FBG、SBP、DBP、RHR均显著高于被动吸烟组及不吸烟组(F=22.428、36.714、11.892、18.250、44.117、7.978、11.434、4.732,P <0.05);被动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显示血清TC、HDL-C、FB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被动吸烟组RHR水平高于不吸烟组(t=3.891,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HR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吸烟[OR=5.128,95%CI(3.522~6.432)]、被动吸烟[OR=3.573,95%CI(1.911~4.721)]、HDL-C[OR=0.586,95%CI(2.110~10.740)]、SBP[OR=0.701,95%CI(0.234~2.492)]是RHR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被动吸烟和吸烟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心率更快。加强戒烟教育和建议,避免暴露于被动吸烟的环境,将有利于控制正常高值血压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常高值血压(也称高血压前期)是理想血压与高血压的中间阶段。早在21世纪初,人们便对其有所认识,并逐渐对其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及干预措施展开研究,但多年来各个指南中关于各阶段血压的定义、分级、治疗和干预,基本只考虑血压水平,而未考虑其波动性,这是影响血压问题深入研究及临床有效干预措施的关键问题。高血压会对心脏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而大量研究表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心脏结构和功能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现就正常高值血压这一特殊人群的血压变异性和心室重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2007年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常高值诊断标准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对观察队列进行第二次健康体检,观察其进展成不同类型高血压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选正常高值血压人群33 ...  相似文献   

7.
<正>正常高值血压也称高血压前期,是正常血压发展为高血压的必经阶段,目前正常高值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检出率均达30%以上,且更易发展为高血压,因此为开展早期防治高血压病的切入点。本文探讨现代医学对正常高值血压认识的概况。1正常高值血压概念的提出2003年由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七份报告(JNC7)初次提出"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即120 mm Hg≤收缩压(SBP)≤139 mm Hg和(或)80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研究在多省市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的分布情况,分析正常高值血压[SBP 130~139 mm Hg及(或)DBP 85~89 mm Hg]与心血管病(CVD)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 在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基础上,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378人的基线血压水平和1992-2003年期间发生的CVD[包括冠心病(CHD)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者占32.1%,与高血压的比例为1.2:1.0.2)多因素分析显示:以正常血压为对照,正常高值血压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56%(RR=1.559;95%CI 1.163,2.089);增加CHD发病危险44%(RR=1.441;95%CI 0.996,2.086);增加总的CVD发病危险52%(RR=1.522,95%CI 1.206,1.919).正常高值血压对出血性卒中的作用(RR=2.082,95%CI 1.116,3.885)大于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RR=1.474;95%CI 1.050,2.069).3)在总的CVD事件中,14.4%归因于正常高值血压;其中12.4%的CHD事件和15.2%的脑卒中事件归因于正常高值血压.结论 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比例很高.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人群脑卒中和CVD发病危险.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健康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在多省市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的分布情况,分析正常高值血压[SBP130~139mmHg及(或)DBP85~89mmHg]与心血管病(CVD)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在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基础上,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378人的基线血压水平和1992-2003年期间发生的CVD[包括冠心病(CHD)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者占32.1%,与高血压的比例为1.2:1.0。2)多因素分析显示:以正常血压为对照,正常高值血压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56%(RR=1.559;95%CI1.163,2.089);增加CHD发病危险44%(RR=1.441;95%CI0.996,2.086);增加总的CVD发病危险52%(RR=1.522,95%CI1.206,1.919)。正常高值血压对出血性卒中的作用(RR=2.082,95%CI1.116,3.885)大于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RR=1.474;95%CI1.050,2.069)。3)在总的CVD事件中,14.4%归因于正常高值血压;其中12.4%的CHD事件和15.2%的脑卒中事件归因于正常高值血压。结论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比例很高。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人群脑卒中和CVD发病危险。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健康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常高值血压范围为收缩压在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 Hg的血压水平。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后续进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有关正常高值血压和炎症反应之间的研究却十分有限。现总结主要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介素-17、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唾液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的变化,以期为正常高值血压的机制研究、高危人群的筛选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血压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中青年女性人群转归为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2006年3月~4月,对北京市沙河镇血压正常高值中青年女性775人进行了基线调查,2009年9月~10月进行复查,了解新发高血压情况,分析基线特征与该人群新发高血压的关系。结果①本研究人群基线平均血压为(126.8±6.7/80.2±5.6)mmHg,3.5年后复查平均血压为(128.2±13.9/79.2±8.8)mmHg。高血压发病率23.5%(182/775)。②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后,基线血压值、腰围、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值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自然对数(LnHomaIR)均与随访血压值相关(P0.05)。③单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发病率与基线年龄、血压水平、腰围及TC/HDL-C值显著正相关(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压值(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和腰围增加新发高血压的危险,OR值及95%CI分别为1.050(1.021~1.080)、1.051(1.016~1.087)、1.041(1.010~1.073)和1.036(1.011~1.061)。结论北京市沙河镇地区血压正常高值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年龄,基线血压水平及腰围是影响中青年女性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转归为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生活方式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5月~2010年10月正常高值青年人群(18岁~44岁)100例[血压为(120~139)/(80~89)mmHg]。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0)与对照组(n=50),对干预组进行2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干预指导;并对实施前后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疾病认知进行对比。结果通过2年生活方式干预后,干预组血压、体重下降明显,疾病认知率明显提高。2年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平均收缩压下降了15.6mmHg、舒张压下降5.4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差异及高血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脉搏波传导速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血管脉搏波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血压正常人群195例,分为两组:理想血压组90人(BP<120/80 mm Hg);正常高值组105人(BP:120~139/80~89 mm Hg).应用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对所有入选者同时测定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并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等,同时抽取空腹肘部静脉血测定血糖(BG)、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胰岛素(INS)的浓度.结果 1)两组间各因素比较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BG、ET、NO、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WV、C-FPWV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2)PWV与各因素的简单相关(Pearson)分析示:C-FPWV与年龄、SBP、DBP、腰围、TG、胆固醇(CHO)、VLDL、BG、ET、NO、HO-MA-IR相关.C-RPWV与年龄、腰围、SBP、DBP、TG、VLDL、BG、ET、NO、HOMA-IR相关.3)多因素回归分析示:C-FPWV=4.635 0.035 SBP 0.047 age 0.290 TG-0.099 BMI 0.010 ET-0.009 NO 0.076HOMA-IR.R2=0.514.C-RPWV=3.161 0.033 DBP 0.034 age 0.313 BG 0.012 ET-0.009 NO.R2=0.274.结论 1)血压正常高值者已经存在动脉弹性的减退.2)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弹性的减退与内皮功能失调、血糖、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血管脉搏波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血压正常人群195例,分为两组:理想血压组90人(BP<120/80mmHg);正常高值组105人(BP:120~139/80~89mmHg)。应用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对所有入选者同时测定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并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等,同时抽取空腹肘部静脉血测定血糖(BG)、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胰岛素(INS)的浓度。结果1)两组间各因素比较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BG、ET、NO、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WV、CFPWV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2)PWV与各因素的简单相关(Pearson)分析示:CFPWV与年龄、SBP、DBP、腰围、TG、胆固醇(CHO)、VLDL、BG、ET、NO、HOMAIR相关。CRPWV与年龄、腰围、SBP、DBP、TG、VLDL、BG、ET、NO、HOMAIR相关。3)多因素回归分析示:CFPWV=4.635 0.035SBP 0.047age 0.290TG-0.099BMI 0.010ET-0.009NO 0.076HOMAIR。R2=0.514。CRPWV=3.161 0.033DBP 0.034age 0.313BG 0.012ET-0.009NO。R2=0.274。结论1)血压正常高值者已经存在动脉弹性的减退。2)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弹性的减退与内皮功能失调、血糖、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和血压正常高值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辽宁省农村居民血压正常高值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防治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策略。方法选择2004—2006年辽宁省农村地区年龄≥35岁的人群,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5925人进行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共有约44.1%的人为血压正常高值,约37.8%的人为高血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高龄、饮酒、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和血脂异常是血压正常高值的危险因素;与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相比,高龄、饮酒、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和血脂异常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女性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是血压正常高值的保护因素。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与血压正常高值无相关联系。结论血压正常高值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相同之处。我们应该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预防肥胖,防止血压正常高值进展为高血压,减少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男性居民血压正常高值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与其相关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辽宁省阜新市7个乡镇≥35岁15 122名农村常住(≥5年)男性居民进行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资料的收集。结果辽宁省农村男性居民血压正常高值率为51.2%,高血压患病率为35.8%。随着年龄的增高,血压正常高值率呈下降趋势,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超重、肥胖、蒙古族、饮酒与血压正常高值患病率显著相关。结论辽宁省农村男性居民血压正常高值率高,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积极开展宣教工作,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限酒等,以防止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A组)、正常高值血压者60例(B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C组。记录所有受试者的生活习惯,包括是否吸烟饮酒,了解其高脂血症、高血糖、体力活动、心血管家族病史等情况。测量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并实验室测定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S)、TG、TC等生化指标。并将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BMI、TG、TC、LDL水平及肥胖、吸烟、高血糖、缺乏体力活动、心血管家族病史所占比例高于B组,B组上述指标高于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S升高(OR=4.133)、TG升高(OR=1.795)、肥胖(OR=2.412)、缺乏体力活动(OR=1.683)和心血管家族病史阳性(OR=3.524)为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伴随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糖和TG升高等现象,应加强饮食指导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正常高值血压是近几年提出的关于血压的一个新概念,国内外通过初步研究,已逐步认识到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从115/75mm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亦增高。高血压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以往血压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人们才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将参加健康查体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1087例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干预组.对3个干预组分别采取现场宣教、通讯访谈、单独访谈3种不同干预措施,定期随访2年并观察血压和血压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1510人中随机抽取5852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10-2011年对观察队列进行第3次健康体检,同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结果在5852例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资料完整的有5440例,理想血糖组(n=3808)、IFG组(n=1155)、糖尿病组(n=418)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9.6%、45.5%、63.6%;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IFG组、糖尿病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分别比理想血糖组增加19%和85%,其OR值分别为1.19(95%CI1.01~1.39)、1.85(95%CI1.44~2.37)。结论 IFG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