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息心率是观察交感神经兴奋性和血儿茶酚胺水平的窗口,静息心率增快是新发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和预后不良的预报因子,与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之间关系紧密,且与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及肾功能损害等有内在联系。降低静息心率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窦房结电流If通道抑制剂在控制静息心率方面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静息心率被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也有学者发现静息心率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预测因子,这使静息心率逐步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现综述了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疾病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提出了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以往不同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心率是重要而容易观测的生命活动指标,影响着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和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多个临床研究证实静息心率增快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死率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然而,静息心率的测量结果可重复性较差,夜间心率和非勺型心率可能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多数临床研究表明控制心率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静息心率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JHypertens,2008,26(8):1571—15763。诊所外所测量的心率能测定警觉反应的心率,因此比诊所心率更有预测价值。可惜研究报道动态血压测量的心率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的报告很少。方法:1444名没有心血管疾病史(包括心律失常)的日本普通人群进入研究,使用多重调整COX比例危险比,  相似文献   

5.
静息心率是指安静或不活动时的心率。在全身状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心率的改变直接反映了心脏的功能状态和交感神经张力,所以静息心率增快不仅参与了中老年患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还和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适当减慢心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受限的老年患者,可使用单纯降低心率的药物伊伐布雷定,该药除降低心率以外,还可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6.
静息心率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J Hypertens,2008,26(8):1571-1576]。诊所外所测量的心率能测定警觉反应的心率,因此比诊所心率更有预测价值。可惜研究报道动态血压测量的心率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的报告很少。方法:1444名没有心血管疾病史(包括心律失常)的日本普通人群进入研究,使用多重调整 COX 比例危险比,计算白天心率、夜间心率、昼夜心率差百分比[(白天心率—夜间心率)与白天心率的比值]。结果:经过12年随访,101  相似文献   

7.
孙均  陈红兴  陈彩萍 《山东医药》2007,47(36):63-63
回顾性分析2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8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61例次(23.6%),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静息心率呈正相关。认为静息心率增加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静息心率(RHR)增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95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分组研究,测定其静息心率、血糖、血脂及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高血压组静息心率为(78.14±10.97)/m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3.05±10.99)/min(P<0.05),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病人高于无左室肥厚病人(P<0.05),高血压并发高血糖病人高于血糖正常病人(P<0.05)。结论静息心率增加与心血管病危险性的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心率是重要的生命体征,在临床上易于迅速获得和准确测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心率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心力衰竭与心肌重塑)的发生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新药物的诞生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的证据为临床医生控制心血管病患者心率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静息心率是指安静或不活动时的心率。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证明静息心率与多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及超质量/肥胖的死亡有关,它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由此可见,控制静息心率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心功能等作用,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伊伐布雷定是新近研究出的控制静息心率药物,具有作用位点单一、不良反应少且不影响其他控制静息心率药物疗效等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有效地控制静息心率提供了新的选择,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静息心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探讨静息心率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对 119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及静息心率的测定。结果 :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79.11± 7.86vs 71.0 5± 6 .87次 /分 ,P <0 .0 5 ) ,在急性心肌梗死 (86 .77± 6 .76 )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78.91± 8.30 )静息心率升高更明显 (P <0 .0 5 ) ,相关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静息心率与左前降支的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结论 :静息心率可能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冠心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静息心率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及肾脏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按照静息心率分组,其中50例静息心率≥66次/min(观察组),70例静息心率≤65次/min(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1~2年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及肾脏的预后.结果 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主要事件23例(46.0%),高于对照组的9例(12.9%)(P<0.05);观察组发生次要事件16例(32.0%),高于对照组的3例(4.3%)(P<0.05).结论 静息心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及肾脏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作为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最终恶化趋势,对于其相关的临床诊疗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近年的临床研究也显示,快速心率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心率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不全的预后。对心率的严密监控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并且通过指数差异预测心力衰竭的预后,从而有效地判断治疗效果。心率也就成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群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入选123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的实验室检测包括:静息心率,血压,血脂,血糖,尿素氮,肌酐,白细胞和亚型计数等情况。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入院静息心率与血中尿素氮、肌酐、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舒张压、尿素氮与入院静息心率呈显著的独立相关(P<0.01)。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静息心率与血浆尿素氮、舒张压、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人体内交感神经活性可能是解释这种关系的一种通常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总负荷 (TIB)、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方法 用Holter监测已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10 7例 ,观察静息心率的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结果  冠心病组中静息心率 ( 80 14± 8 65 )次·min-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72 0 6± 6 82 )次·min-1,P <0 0 5 ;而冠心病组中静息心率≥ 80次·min-1患者TIB与静息心率 75~ 79次·min-1及静息心率 <75次·min-1患者的TIB比较 ( 848 5± 2 3 0 1VS 3 85 7± 14 4 2、2 83 3± 96 2 ,P均 <0 0 1)差异有十分显著意义 ;静息心率与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呈正相关 ;冠心病组的心率变异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TIB、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3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照其静息心率的水平分为Ⅰ~Ⅲ组进行组间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比较.结果 Ⅰ~Ⅲ组患者随着心率增加,心肌缺血人次逐渐增多,且所有患者ST段压低显著,胸闷不适出现次数逐渐增加,Ⅲ组显著高于Ⅰ及Ⅱ组(P<0.05).随着老年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水平的增加,患者心肌缺血次数显著增加,胸闷或者心悸不适的例数也显著升高.在心功能方面,静息心率水平增加导致左室射血分数不断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不断增加.结论 静息心率水平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子,其水平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较为实用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其中98例患者静息心率≥70次/min(高静息心率组),余102例患者静息心率70次/min(低静息心率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随访管理。观察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脑利钠肽水平改善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6min步行实验距离;采用明尼苏达(MLHFQ)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患者随访半年后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观察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收缩压水平。结果治疗后6个月高静息心率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距离均低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高静息心率组脑利钠肽水平高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息心率组患者在治疗后和治疗6个月后的MLHFQ评分明显高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息心率组左室舒张期末直径、收缩压较低静息心率组患者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静息心率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低静息心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心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并随着心率的提高,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临床需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原因,空气污染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心率变异性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并且与心血管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可能通过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目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现对国内外空气污染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作为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最终恶化趋势,对于其相关的临床诊疗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近年的临床研究也显示,快速心率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心率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不全的预后.对心率的严密监控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并且通过指数差异预测心力衰竭的预后,从而有效地判断治疗效果.心率...  相似文献   

20.
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在各种人群中静息心率(RHR)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者在10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静息心率由心电图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