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抗感染、肾上腺素、降颅压、抗惊厥及对症支持治疗,21例患儿治愈出院,占87.50%。另外3例(12.50%)因并发脑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而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疑为化脓性脑膜炎或败血症新生儿,应尽快做脑脊液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李承燕  黄炳龙  王优 《海南医学》2021,32(6):723-72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同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病原菌感染分为大肠埃希菌组20例、其他菌种组15例及培养阴性组60例,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并通过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84例P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病原学检查结果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根据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情况将47例评分5分的患儿纳入预后良好组,评分为1~4分的133例患儿纳入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经过、辅助检查结果等可能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引起患儿PM的致病原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55.4%),其次依次是消化道感染(15.2%)和中耳炎(7.6%);所有患儿的主要临床变现有发热、呕吐、颅内高压、惊厥,发生率均超过50%,其中1岁以内儿童易发生惊厥,发病率高达77.6%,3岁以下儿童前囟隆起发生率高于3岁以上儿童,3岁以上儿童的头痛、呕吐及颅内高压的发生率高于3岁以下儿童;所有患儿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8.3%,主要为硬膜下积液(23.9%);出院时后遗症发生率为17.4%,主要为继发性癫沬(14.7%);在病原学检测中,血液标本病原菌主要为中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大肠杆菌;脑脊液标本中病原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年龄低、合并昏迷(意识障碍)、合并瞳孔双侧不等大、脑脊液乳酸水平越高、脑脊液糖/血糖越低是影响PM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PM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病原微生物均具有多样性,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发病后存在不同程度并发症或后遗症;同时年龄低、合并昏迷(意识障碍)、合并瞳孔双侧不等大、脑脊液乳酸水平越高、脑脊液糖/血糖越低是降低PM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对不同群体患儿给予针对性的识别和诊治,在早期积极采取防护监控措施,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任荣  白亚飞  罗少龙 《海南医学》2022,(21):2798-280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后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和预后不良组1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儿表现为少动17例(22.97%)、黄疸20例(27.03%)、前囟张力增高16例(21.62%)、呼吸不规则10例(13.51%)、发热46例(62.16%)、吃奶差33例(44.59%),预后不良组新生儿表现为少动10例(62.50%)、黄疸4例(25.00%)、前囟张力增高8例(50.00%)、呼吸不规则3例(18.75%)、发热11例(68.75%)、吃奶差6例(37.50%),预后不良组新生儿少动、前囟张力增高者的比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水平、丙二醛(MDA)浓度分别...  相似文献   

5.
6.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新生儿化脑)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与预后关系密切.本文分析了1998-01~2010-12收治的63例新生儿化脑,并对41例存活者作了定期回访,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标准出生4周以内的新生儿,部分病儿伴有高危因素,出现全身感染症状,脑脊液(CSF)成化脓性变化或未达到化脓性改变的程度,但检出致病菌者均作为分析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8例明确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在其1岁时进行随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分析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在惊厥、休克、肌张力异常、贫血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数<5×109/L或>20×109/L、脑脊液有核细胞数>500×106/L和蛋白含量、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糖浓度降低和白细胞数<5×109/L或>20×109/L均为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脑脊液糖浓度降低和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均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华  陈永秀  姚裕家 《四川医学》2001,22(4):337-338
现将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我院的 2 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3例中 ,男 19例 ,女 4例。发病日龄 <7天的 15例 ,7~ 15天的 8例。胎龄 32~ 4 1周 ,其中 <37周 6例 ,37~ 4 1周 17例。剖宫产 8例 ,胎吸助产 3例 ,产钳助产1例 ,自然产 11例。有宫内窘迫史 4例 ,产时窒息史 6例。早破水 7例 ,其中 <12小时的 2例 ,≥ 12小时的 5例。起病3天内入院 13例 ,3天后入院的 10例。伴脐炎 3例 ,右睑、口腔上硬腭脓肿 1例 ,新生儿肺炎 8例 ,新生儿败血症 15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例 ,新生儿硬肿症…  相似文献   

9.
24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化脓性细菌引起脑膜炎症.收集我科2008年到2010年收治的24例新生儿化脑进行分析,其发病原因是产前期母患有严重的细菌感染或出生时分娩时间长,羊膜早破及助产过程中消毒不严格,生通过脐部皮肤、粘膜、呼吸道及消化进入人体而发病.该病是新生儿时期的危险病,本病属于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或后遗症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新生儿化脑的确诊主要通过脑脊液检查,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药敏及涂片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明确感染细菌是有效的治疗保证.我科大剂量青霉素40~60万u/(kg/d),联合头胞噻肟钠200mg/(kg/d),疗程2~3周.地塞米松,0.5mg(Kg/d).其中14例应用丙种球蛋白,每次25g,用1~2次.同时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处理和加强支持疗法,结果 痊愈18例(75%),好转5例(20.8%),死亡1例(4.17%).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及诊治体会.方法:对7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78例中,好转73例(93.59%),死亡3例(3.85%),放弃2例(2.56%).好转73例随访中,仅有9例(12.33%)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正确治疗是降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大海 《中外医疗》2009,28(16):33-33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脑治疗。方法选取我院6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痊愈37例,好转16例,自动出院9例,转上级医院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降低新生儿化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分析50例新生儿化脑。临床表现以发热、惊厥、拒乳、反应低下,呕吐、囟门紧张、黄疸、眼球震颤和肌张力改变多见,脑室膜炎为特征性并发症。腰穿损伤16例,平均日龄为6.7天。另对脑脊液常规检查的临床价值及新生儿腰穿有关因素作了分析,提出对小日龄、危重新生儿的诊断性腰穿应慎重,对混血脑脊液分析要排除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新生儿化脑)是新生儿期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患。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发病率、病死率及病残率均高。故早期诊治是关键。现将我院1986~1989年收治的35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27例,女8例,男女之比3.4:1.发病时间:生后7天内发病者19例,其中2例生后3天内发病,20天发病者11例,28天发病者5例.感染因素:肠道感染者15例次(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属肠炎2例次),脐炎15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5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脑脊液、血常规、影像学特点以及其治疗和预后规律.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结论: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避免严重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26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 方法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26例罕见性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 结果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实验室检查一般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脑脊液检查结果和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有较大的差异,临床诊断该病难度较大;患儿经抗感染、降颅压、肾上腺素、抗惊厥等对症治疗以后,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治疗后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其中合并硬膜下积液1例,癫痫1例. 结论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研究清楚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提升治疗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等指标及预后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组脑脊液浑浊及脓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66.67%vs.20.83%、16.39%,26.67%vs.4.17%、4.92%;大肠埃希菌组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脑脊液糖水平显著低于及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500×106/L.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脑脊液以浑浊、脓性为主,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预后差;脑脊液糖浓度低、白细胞计数高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分析 3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结果 :男婴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婴 ,男∶女为 3.75∶1。病儿有明显感染病灶占73 .7% ,同时伴有产科高危因素。早期新生儿发病率、病死率高 ,分别为 6 5 .8%、32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头颅MRI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1例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头颅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或体温不升、意识障碍、黄疸、拒乳、腹泻、抽搐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达90.0%,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敏感,只有少数菌株对三代头孢素类抗生素敏感。头颅MRI脑膜强化率为83.4%。强化模式:硬脑膜-蛛网膜强化4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9例,脑实质强化伴脑膜强化2例。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头颅MRI是诊断新生儿颅内感染的无创、敏感、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孢三嗪或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及在抗生素应用同时加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青霉不加氨苄青霉素治疗10例,头孢三嗪治疗17例,头孢三嗪和万古霉素治疗8例,12例在应用抗生素同时加用地塞米松。结果:痊愈23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5例。结论:头孢三嗪或万古霉素联合治疗,并在应用抗生素同时加用激素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  相似文献   

20.
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易遗留后遗症等特点,严重危害着小儿的身体健康与发育.脑脊液培养是诊断化脑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等待脑脊液培养结果可能延误疾病的治疗,并且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越来越低.因此,将病因学和相关临床参数作为化脑的诊治依据,可能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为此,本文总结了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