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解决院前与院内急救数据的传输稳定性问题,提高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方法: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院内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对院前院内急诊系统进行标准化数据传输、医联体院前急救模式改造和统一调度平台建设,打通院前和院内急救系统。结果:院内医生可提前查看院前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诊疗信息,并通过5G网络与患者或医生进行实时视频沟通或指导。结论: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可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实现院前院内信息资源共享、院前院内急救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为院前急救、智慧医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急诊医疗救治一线需求为导向,依托医联工程,加快推进市级医院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设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市级医院急诊急救一体化平台,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互联互通和无缝联动的一体化救治网络,提高急诊急救效率,实现了急诊可视化管理、规范化诊疗、精细化质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工作不断推进,院前急救领域信息化建设也在持续加强。研究5G与院前急救场景深度结合,有助于提升院前急救信息化水平,以及院前、院间、院内业务协同效率。方法/过程 分析院前急救业务痛点,按照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3层架构阐述基于5G专网的智能院前急救方案,提出5G智能急救专网实现方法、基于5G智能急救车的急救平台改造实现方法、5G智能院前急救场景应用模式等。结果/结论 基于5G实时传输医疗设备信息、高清音视频画面,在急救人员、急救车、应急指挥中心、医院之间构建5G智能院前急救专用网络,相较传统模式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就医效率,优化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外医院急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的实现路径和内涵,具体介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情况。在原有急救系统基础上,通过多种通讯手段的集成将医疗信息无缝连接,建立数字化急救平台,从院前急救现场、院内急救平台、院前急救平台、院外急救平台4个方面着手,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严建江 《广州医药》2010,41(4):35-37
危重患者院外安全转运是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各级医院水平,更好地为危重患者服务,使危重患者得到最佳的专业化救治,对抢救危重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救治危重患者提供可靠保证。我院是急救网络中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疗机构之一,为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有效地加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交接转运的风险管理,提高急诊危重患者内外部交接时的工作效率、转运途中的安全性和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方法通过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交接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人身及信息安全问题,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制定院内交接转运流程,培训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急救技能,加强急救药品、物品、设备的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院内交接转运时护理事故为"0",危重患者及时明确诊断得到快速救护,家属满意度升高,交接问题减少,交接效率提高,部门合作矛盾减少。结论加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交接转运的风险管理,对保证危重病及时诊治与救护、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强调急救医疗服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由院前、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院前急救又是近几年来医院里重视的新的医疗服务,院前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护理,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62例危重患者长途转诊院前急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长途转诊院前急救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危重患者长途转诊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中,除1例在转运途中发生心室颤动心跳骤停外,其余61例均平安到达目的医院。与转诊前比较,61例患者转诊后心率(HR)增加,平均动脉压(MBP)下降(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亦有所下降,但与转诊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先进的设备、畅通的通迅、精湛的救护技术和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ICU于一体的完善急救医疗体系是长途转诊院前急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22起重特大车祸院前院内紧急救援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急救中心自2004年1月~2008年5月,曾出车接收22起重特大车祸伤员,均采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病房或ICU一体化急救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ICU三者的互相配合、相互依从构成一个完整的急救生命链。各个链接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应急系统的启动、院前急救的伤员分检、病情评估、现场急救处理、伤员转运,院内急救中伤员病情进一步评估和判断、抢救(尤其多发伤的抢救)、伤员分流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是关键。同时救援中医疗纠纷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各种急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的初步处理后,常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在院内急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笔者通过对527例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首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专业技术。它与院内急救有很大不同,从接到呼救、急救系统启动、奔赴现场、现场急救、转运,再到把患者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每个环节在安全方面都面临挑战,院前急救的全程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院前急救的全程安全管理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与出诊相关的意外事故发生。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主要讨论了与院前急救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院前急救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院前急救的意识越来越强.新的急救医学模式已把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ICU紧密联系在一起."120"急救电话的开通满足了人民的需求.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是急救医学发展的先决条件.包括对伤病员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安全转运[1] .由于院前急救的特点和三大要素,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检查急救器材、急救药品和物品,定期组织院前急救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以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自主型模式急诊科学科建设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主型模式急诊科的功能和发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临床资料,急诊出车3284次,急诊门诊接诊48350例次,急诊抢救660例,收住急诊病房1896例,收住其它专科病房3998例,急诊病房住院病人手术592例,其中危重病人手术54例。结果 距医院5公里以内的出诊,10分钟以内可到达现场。经现场急救后,转运途中无死亡,急诊抢救成功率92%,一般手术无死亡,危重病手术死亡7例,死亡率13%。结论 自主型模式急诊科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确定性急诊手术、重症监护治疗为一体,明显提高了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一支急诊医学队伍。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救护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是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医院管理及诊疗水平的重要标志。我院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自2003年10月开展院前急救以来,共出车1676次。这种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的优点是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真正在危重患者和医院之间建立了一座“绿色生命之桥”。把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急救制度,形成了一套快速有效的全程急救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无治疗期”,为病人抢救成功和后期康复奠定了基础,并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急危重病人院前及院内转运的经验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危重病人院前及院内转运的方法,指征及风险评估,方法174例危重病人分别为院前及院内危重病人。由急诊科院前急救组及急诊医师一同协助转运。结果173例达到转运目的地,转运成功率99.73%,出现意外病人1例。结论救治生命链中院前及院内转运是急危重病救治体系(EMSS)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我中心实施的转运方法及评估经验值得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16.
曹丽雯 《大家健康》2016,(12):244-245
通过深入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转运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在开展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转运前的相关评估,药品、医疗器械等也要充分准备,此外,要加强相关接入科室的协调工作。医院要不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急救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是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性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因此,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器械药品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手法正确,严格交接班。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科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使急诊急救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效规范地衔接。方法分析影响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管理的各个环节,总结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结果建立了高效快捷的全程急救服务体系,急救工作质量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层医院具有服务半径大,医疗条件较差等特点。要创建一个具有基层医院特点的适应性急诊模式,以适应迅猛发展的急诊事业的需求,需从以下两点着手。1)院前急救: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全能型急救复合人才,同时应加强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灾害和急救意识;2)院内急救:建立半独立型急诊模式实行独立型管理体制,在具体业务上"抓两头"转中间,同时要健全院内各项急诊医疗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急救中心管理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一部分 ,是急诊的最前沿阵地。急诊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 ,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急诊病员的安危。因此 ,要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完成 ,管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1 急救中心模式1993年 9月四川省卫生厅批示我市成立急救中心 ,附设在市中心医院内 ,属依托型急救中心模式。我院将急救中心设在急诊科。急救中心实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1.1 急救中心 (急诊科 )人员编制工作人员共有 4 5人 ,医生 16人 (其中内科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