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病例,治疗和随访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从而探讨原醛的临床特点和 ARR 在原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2例(其中3级高血压609例),空腹采血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及血生化指标,计算 ARR。对比值大于25(ng/dl 比ng·ml~(-1)·h~(-1))的126例疑诊为原醛的病例进行肾上腺薄层 CT 扫描,分析其临床特点、用抗醛固酮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原醛在高血压人群中占14%(126/902),肾上腺 CT 见54例单侧或双侧增生和25例腺瘤;原醛合并低血钾占39%(49/126);25例患者接受外科治疗,有效率100%,其中48%(12/25)能达到治愈;用螺内酯治疗有效率为89%(48/54),单药控制率为24%(13/54)。结论中国人原醛占高血压10%以上,ARR 应作为高血压尤其是重度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ARR 在原醛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原醛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国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测定是目前从高血压患者中检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最常用和有效的筛选方法。ARR 值在不同人种中有很大差别,测定条件对其结果影响较大。本研究在严格控制药物、体位等条件下,建立中国人筛选原醛 ARR 值。方法根据肾上腺增强 CT 检查结果,将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5例)和肾上腺腺瘤/增生组(45例)。停用对肾素和醛固酮分泌有影响的降压药物至少2周,利尿剂包括螺内酯停用4周。对于不宜停服降压药物的患者,改服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缓释片(varapamil-SR)和(或)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terazosin)。低血钾患者补钾至正常水平。采血日晨起保持立位2 h 后,于上午9~10点立位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浓度,计算 ARR。结果 ARR 值以醛固酮 pg/ml/肾素活性 ng·ml~(-1)·h~(-1)为单位。立位 ARR 值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为100.00±48.65,肾上腺腺瘤/增生组为699.33±213.33。由 ROC 曲线所得切割值为240,立位 ARR 较卧位 ARR 更有筛查价值。在肾上腺腺瘤/增生组93.3%(42/45)患者的 ARR 值高于240,原发性高血压组90.7%(59/65)患者ARR 值低于该值。取 ARR 值240为切割点,我们从近178例高血压患者中检出15例原醛患者(手术病理证实),所有15例患者 ARR 均大于240,显示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采用本研究试验条件,中国人立位 ARR 值为240。ARR 测定是一项简便、有效的原醛筛查方法,测定时须注意体位、药物、血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恶性胸腺瘤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报告1 例恶性胸腺瘤并红细胞增多症,并且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该病十分罕见。其发病机制与恶性肿瘤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关,也可能是胸腺瘤所致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所致。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必须排除原发病因,特别是中老年患者,一定要常规筛查胸、腹等各部位的肿瘤,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l,MEN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典型特点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内分泌腺体异常:最常见表现为甲状旁腺腺瘤、胰岛细胞瘤和(或)垂体肿瘤,部分不典型者可合并其他内分泌腺和非内分泌组织肿瘤.本文通过对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异位A...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aldosteronism ,PA)患病率在高血压人群中占 0 .5 %~ 2 .0 % 〔1〕,近年来 ,随着各种检测技术的提高 ,可达 1 5 %~2 0 % 〔2 ,3〕。由于PA患者一经诊断 ,可经手术彻底治愈 ,因而有必要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诊断指标。我们选择了近 5年我院收住并经临床检查或病理证实的PA患者 5 0例 ,回顾性分析血浆醛固酮 (PAC)水平和血浆肾素活性 (PRA)的诊断意义。1 对象与方法PA组 :5 0例。其中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2 7~ 78( 4 6.44± 1 2 .63)岁 ;病程 ( 8.81± 8.85 )年 ;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 ( 1 61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应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PAC/PRA,ARR)及PAC/血浆肾素浓度(PAC/PRC,AARR)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异,评价测定血浆肾素浓度在PA筛查中的价值,并比较不同体位下AARR的筛查效率.方法 (1)对28例通过确诊试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A患者和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卧位、立位1 h和立位2 h的AARR,比较不同体位和时间下测定的AARR在PA筛查中的效率.(2)对31例PA患者、2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45名健康志愿者测定立位1h PAC、PRA和PRC,计算ARR和AARR,通过构建ARR和AARR对诊断P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者在PA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AARR在筛查PA中的价值,并确定最佳的切点.结果 (1)卧位、立位1 h和立位2 h AAR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50(95%CI 0.906~0.994,P<0.01)、0.979(95%CI 0.956~1.000,P<0.01)和0.917(95%CI0.856~0.979,P<0.01).立位1 h AARR具有最高的筛查效率.(2)立位1 h Log-PRA和Log-PRC相关系数为0.705,Log-ARR和Log-AARR的相关系数为0.788.ARR和AAR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8(95%CI0.981~1.000,P<0.01)和0.957(95%CI0.929~0.985,P<0.01).AARR的最佳切点为42.36 ng·dl-1/ng·dl-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7.10%和93.75%.结论 应用AARR和ARR在高血压患者中进行PA的诊断效果相当,以立位1 h测定的AARR具有最佳的筛查效率,最佳切点为42.36 ng·dl-1/ng·dl-1. 相似文献
7.
8.
患者女,27岁,因突发乏力3d,加重伴呕吐1d入院。患者在发病前2月有多饮、多尿表现,夜尿3~4次,尿液呈黄色澄清,发病前2d有熬夜、劳累,全身乏力症状突然出现并迅速加重。既往发现高血压5年,最高达220/160mmHg,无明显症状,曾服用雅施达、利血平、安博诺、倍他乐克、施慧达等药物,血压控制欠佳,后服用佩尔,血压可控制在140/100mmHg左右;无其他系统疾病。2009年行剖宫产,生育一子。现月经正常。入院时体检:BP189/134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正常,无啰音,心率96 相似文献
9.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一个敏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是一个敏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筛查指标,ARR的应用使高血压人群中PA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但目前ARR仍是一个非标准化的筛选方法,不同研究所采用的ARR切点差别很大,故应对ARR进行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以提高ARR筛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正>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肿瘤称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将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m,PGL),PGL约占嗜铬细胞肿瘤的15%~20%~([1])。PGL通常位于从颈椎到骨盆的脊柱旁区,头颈部及前纵隔的PGL通常来源于副交感神经系统,而后纵隔、腹部、骨盆的肿瘤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2])。大约0.5%~2%的儿童高血压继发于PHEO/PGL~([3-4])。文献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术后血压的变化和影响术后血压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0-2005年行手术治疗的76例醛固酮瘤患者,分为术后血压正常组和术后高血压组,分析比较2组间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指标在预测术后血压方面的作用。结果 60.5%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39.5%仍有持续高血压,但血压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高血压组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病程长,有高血压家族史者较多,血肌酐、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醛固酮瘤患者高血压病程较长,术前肾损害较严重者,术后持续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提示这类患者应该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2.
假性醛固酮增多症(pseudoaldosteronism,PHA)是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肾素血症但无醛固酮增多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类似,但醛固酮水平正常或降低.先天遗传性因素及后天获得性因素均可致病,其中后天获得性因素主要为使用甘草及甘草酸制剂等所致.近年来,对于甘草酸制剂致PHA的研究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3.
祁建成刘品刚周效亮陶亮亮季娟万镇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1,(4):408-411
目的:评估血浆醛固酮(ALD)、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ALD联合ARR在高血压患者中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和医联体医院就诊的346例ARR>15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卡托普利试验(CCT)/静脉盐水负荷试验(SIT)结果,患者被分为原发性高血压(EH)组(237例)和PA组(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5年3月间连续确诊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有低血钾者占85%,血浆立、卧位肾素活性处于正常低值,立、卧位醛固酮水平均增高。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71%,ARR>50者占8%。81例行B超检查,99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51.9%,80.8%,85%。5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3例血压均恢复正常,15例仍需要药物继续控制血压。结论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以及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CT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位诊断依据。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贺冶冰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8(6)
血浆醛同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已广泛应用在高血压患者中筛查原发性醛同酮增多症(原醛).研究表明,不同的临床状况(测定方法)会得出不同的ARR.由于没有统一的ARR标准,使得其临床应用难以适从.因此,应该根据所选用的测定方法和本单位的试验条件,采用相应的,同时具最高敏感性、特异件和准确件的ARR.近年来通过控制测定条件,即所谓测定方法标准化,包括:停用降压药2~4周、取同定体位、上午8:00~12:00之间采血、充分钠摄入以及低血钾者补钾等,发现原醛的ARR范围大致在23.6~26.0 ng·dl-1·ng-1·ml-1·h-1之间,说明ARR筛查方法标准化有助于确定和统一筛查原醛的ARR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2-4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数据、血浆醛固酮浓度(PAC)、血浆肾素活性(PRA)和ARR等指标。给予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2~3 d后,再次测定PRA、PAC水平并计算ARR。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治疗前后PRA、PAC和ARR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例(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51.9±10.7)岁。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RA明显升高[1.78(0.74~8.05)比1.22(0.81~2.24)μg/(L·h),Z=-3.514,P<0.001],PAC[11.99(9.67~19.18)比15.92(10.26~20.36)ng/dL,Z=-1.971,P<0.049]、ARR明显下降[7.28(2.29~13.89)比11.57(5.84~22.79),Z=-3.650,P<0.001]。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ARR。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低钾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2):196-200
患者男性,48岁。因血压升高4年,发现低钾血症半年入院。 相似文献
18.
检测48例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手术治疗组11例,非手术治疗组37例)血、尿皮质醇、血ACTH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腰围、血压、血脂及空腹血糖)并随访比较.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升高,手术去除病因后代谢综合征各项症状得以改善,反之则持续存在,甚至有部分患者还可发展为临床典型的库欣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术后血压的变化和影响术后血压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0—2005年行手术治疗的76例醛固酮瘤患者,分为术后血压正常组和术后高血压组,分析比较2组间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指标在预测术后血压方面的作用。结果60.5%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39.5%仍有持续高血压,但血压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高血压组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病程长,有高血压家族史者较多,血肌酐、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醛固酮瘤患者高血压病程较长,术前肾损害较严重者,术后持续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提示这类患者应该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醛固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查中的作用并评估钠盐摄入对其筛查效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09-2009-07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69例,其中包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7例(女119例,男118例,平均年龄47.4岁)和PA患者32例(女20例,男12例,平均年龄41.9岁)。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均测定立位1h血清醛固酮(SAC)和血浆肾素活性(PRA),并留取24h尿检测尿醛固酮、尿钠和尿钾。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尿醛固酮在PA筛查中的效率并确定最佳切点。以尿钠/尿钾作为钠盐摄入的评估方法,以尿钠/尿钾中位数作为切点将原发性高血压组分为高尿钠/尿钾组(n=119)和低尿钠/尿钾组(n=118),分别以这两组高血压人群作为阴性人群,以PA组作为阳性人群进行ROC分析,比较不同钠盐摄入情况对尿醛固酮水平及其PA筛查效率的影响。结果通过构建ROC曲线评估尿醛固酮在PA筛查中的作用,其曲线下面积为0.824(95%CI0.773~0.867,P<0.01),应用Youden’s指数确定尿醛固酮诊断PA的最佳切点值为11.6μg/24h,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2%(95%CI63.3%~92.7%)和74.3%(95%CI68.2%~79.7%);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尿醛固酮与尿钠/尿钾呈负相关(r=-0.174,P<0.01)。高尿钠/尿钾组尿醛固酮、SAC和PRA水平明显低于低尿钠/尿钾组。结论尿醛固酮在PA筛查有一定意义,采用11.6μg/24h作为切点可取得较高的筛查效率。钠摄入可影响尿醛固酮水平,但不影响其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