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随着高通量微生物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呼吸道、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已经发现肠道菌群与肺部囊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部感染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其中COPD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未被阐明。临床上COPD发病过程通常伴随着厌食、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及营养不良的表现,这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肠道微生态群主要通过“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参与宿主营养能量代谢、免疫防御机制等参与疾病的过程,同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也可通过远端器官的免疫调节,介导肺部免疫受损,引起肺肠微生态失调,影响COPD的发生发展。COPD在中医上属于“肺胀”范畴,COPD微生态失调的病机与肺、脾、肠密切相关,尤其在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抵御外邪方面与现代医学关于COPD肠道菌群紊乱的部分机制阐述颇有相通之处。深刻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发现,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小肠相通,肺脾太阴同气相求这3个方面可以更好地诠释COPD微生态失调的中医内涵。该文借鉴现代医学关于肺肠道菌群的部分研究成果,探讨其与...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发生于血管内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核心病理表现为管壁变硬狭窄、弹性减退,但其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当前,大量研究证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丰度与数量失衡是AS发生发展的关键诱因之一。诸多研究表明,心脉失和、小肠不利及脾气亏虚等诱发AS的病因均可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中医药在调控肠道微生态防治AS方面具有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且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心-小肠-脾”轴为切入点,就肠道微生态失衡与AS发病机制进行述评,以明确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参与AS的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或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哮喘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中医学对哮喘具有系统论述,认为脾虚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宿根之一,运用补脾益气法治疗哮喘,补脾益肺,具有较好的疗效。现代研究发现,中医学“脾”生理功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补脾益气法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经“肠-肺”轴建立肺部免疫稳态,改善肺部炎症反应,达到治疗和缓解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目前认为,COPD的发病机制主要受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炎症机制和氧化应激等作用机制的影响,然而,以上发病机制并无法完全解释COPD病程长、患病率高、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肺-肠”轴概念的提出,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密切联系越发受到重视。因此关于深入探究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阐明COPD的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肺-肠”轴理论为切入点,总结了COPD肺部菌群、肠道菌群的组成及生理特性,以及两者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机制,并结合中西医现阶段的防治研究和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探讨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相互作用与COPD的关系,为今后以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为靶标的COPD早期诊断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肺-肠轴因其共有黏膜免疫、微生物菌群、固有淋巴细胞归巢等成为儿童哮喘研究的热点。而肺肠微生物菌群可以促进骨髓造血,骨髓的造血功能是肺肠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物维持肺稳态和免疫功能的桥梁,因此肺、肠、骨髓三者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儿童哮喘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故多以此论治,正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哮喘亦是如此,其亦与肺、肾、肠关系密切,三者相合,共同固护腠理皮毛,成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又可化髓生血,固本扶源,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故文章基于肺-肠-髓轴,从中医肺、肾、肠角度出发,论述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在"肠病及肺"过程中呼吸道和肠道微生态的同步动态变化情况,探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微生态机制。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相结合的方法诱导实验性大鼠UC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8天、第29天和第50天三个时间点对呼吸道和肠道的需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进行同步检测。结果:UC大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其呼吸道部分菌群同步出现相关变化。造模后第8天,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增多,厌氧菌总数和肠杆菌在肠道增多而在呼吸道减少。造模后第29天,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减少,厌氧菌总数和肠杆菌在肠道减少而在呼吸道增多;造模后第50天,呼吸道和肠道的需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增多。结论:肠病大鼠可出现呼吸道菌群的改变,在"肠病及肺"病理传变过程中,肠病大鼠呼吸道和肠道的部分菌群出现同步增多或减少的相关性变化,提示微生态菌群的变化可能是"肠病及肺"的机制和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胆道闭锁是新生儿时期出现的以肝内外胆管阻塞为特征的胆道疾病,患儿病死率较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 portoenterostomy),但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率,部分患儿甚至在Kasai术后需进行肝移植。Kasai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胆道闭锁患儿自体肝生存时间的关键。因此,本文从肠道菌群为切入点,以“肠-肝轴”及中医肝脾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Kasai术后的关系、脾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及肝病治脾理论,阐述胆道闭锁术后从中医脾论治的主要机制,为胆道闭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络病”范畴,肺络、脑络、肠络之间以络脉相系,“肺”“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肺-脑-肠”轴环形体系。微生物群在“肺-脑-肠”轴之间进行多向交互串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多个环节。文章基于“肺-脑-肠”轴理论阐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为IPF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有关。严重便秘造成的腹痛、排便困难甚至于大便失禁,不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其精神健康也会造成进一步伤害。肠脑轴是肠道微生物群与大脑之间的一个双向沟通网络,近年研究发现,肠脑轴在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疾病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微生态疗法有望通过影响肠脑轴调节肠道功能,改善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11.
肺脏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部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肺脏与肠道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同源性,功能上还会相互影响。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不仅会影响胃肠道功能,还会影响远端肺部的稳态。清热解毒药具有养阴清热效果,在肺部炎症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文章对清热解毒药参与“肺-肠”轴治疗肺部炎症类疾病的作用途径及其功能进行综述,探索肠道菌群对肺部炎症类疾病的潜在调节功能,以期为清热解毒药通过肠道菌群治疗肺部炎症类疾病的机制分析提供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中医》2021,39(2):26-28
腻苔是中医临床实践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病理性舌苔,是反映脾胃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众所周知,慢性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与脾胃关系密切,表现为多维度、多层次的慢性肠道损伤。根据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肠道微生态系统与慢性胃肠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围绕"肠道微生物—肠道损伤—腻苔"这一微观与宏观链条探讨腻苔与肠道损伤的关系,为中医辨治慢性肠道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免疫球蛋白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西医对其的治疗方法也并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研究发现此病与肠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有关,因此有国外学者提出“肠肾轴”理论。文章将现代医学中的“肠肾轴”理论及中医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行水,大肠主津,肾主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等基础理论相结合,通过联系“肺-肾-肠轴”来分析、探讨IgAN的中医病因病机,利用气机升降理论,疏风宣肺去湿热以消血尿,宣通上焦以助大肠传化糟粕以清除浊毒,利肺通调水道助肾行水以消水肿,为中医认识及诊治IgAN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微生物-肠-脑轴已被证实与神经、消化、内分泌、呼吸等多系统疾病相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失眠关系密切,而中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稳改善睡眠.文章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相关中医理论基础及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对中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  相似文献   

15.
骨骼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肾虚型骨骼疾病关系密切,肠道菌群-肠-脑轴可能是多种肾虚型骨骼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笔者全面总结了肠道菌群在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多种肾虚型骨骼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肠道菌群-肠-脑轴从短链脂肪酸、血清素、炎症细胞及相关免疫因子等方面调控肾虚型骨骼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肾虚型骨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西医肠肾轴概念从中医脏腑理论谈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孙伟教授早在肠肾轴提出前已应用"补益肺肾,活血清利法"论治慢性肾脏病,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指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发病机制不明,许多假说仍需推敲,近年有学者提出肠道微生物通过脑肠轴可以诱发偏头痛。文章从中医角度分析胃肠与头窍的关系,简述“肠道菌群-肠脑轴”理论,通过列举中医药影响肠道菌群防治偏头痛的研究,指明中医从胃肠论治偏头痛的可行性,为中医药防治偏头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脑-肠-菌”轴为切入点,结合中医“脑肠相通”理论,以现代医学中的“脑-肠”轴、肠道菌群两方面进行佐证,梳理其对功能性便秘的影响,探讨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以期从中寻找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新方向,为将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发病率、致死率逐年上升,中西医近年来都在致力于研究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方法,目前普遍认为卒中后抑郁发生发展的原因在于大脑的一些神经递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含量的减少,影响认知、情绪,出现慢性应激反应损害海马的功能和结构,导致出现情绪障碍。肠道菌群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方向和思路,文章将以菌群-肠-脑轴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医学,对近年来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基于肠道菌群、脑肠轴以及相互作用关系,梳理两者对便秘的影响,探讨便秘机理。以期能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手段(如肠道微生态制剂)与祖国传统中医药相结合,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新思路,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