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往往有较长的意识障碍期,不能正常进食,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明显增加,导致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肌蛋白大量分解,机体出现高尿素氮和负氮平衡,如果没有合理的营养支持,将迅速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使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陈艳虹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94-3294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由于伤后意识障碍不能由口进食,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剧,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影响疾病的治疗和痊愈,增加病残率和病死率.常用的营养供给方式有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两种.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EN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EN支持.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病情均很严重,因此,由EN引起的各种潜在的并发症也不应忽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89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进行了鼻饲营养支持,其并发症的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坤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44-46,4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指标及胃肠道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患者伤后第1天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4、7、28天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4天肌酐/身高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7、14、2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l、7天TSF和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4、28天r11sF和AM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28天体重、体重减少及体重减少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46例次,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13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26,P〈0.01)。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玲  张巧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73-3274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评定量表(SCL-90)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12名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与常规组进行对照。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的SCL-90各项评定指标均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心理症状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模。护士应重视对此类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并针对昏迷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晖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2):147-148
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些患者因脑、脑干损伤而长时间昏迷,机体又处于高分解状态。由于机体糖原储备有限,而脑组织所需能量几乎都由葡萄糖供应,伤后体内葡萄糖来源由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糖异生供应,从而导致负氮平衡,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可引起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因此,通过适当的途径及早提供平衡合理的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引发昏迷患者手术之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之间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患者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只有掌握熟练的护理技巧,严谨认真,才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气管切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自2003年4月至2007年5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21例,均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积极治疗原发损伤,加强气管切开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宏敏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112-113
昏迷就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或意识丧失,对外界事物完全失去反应。昏迷程度越深,说明颅脑损伤越严重。如果护理不当,常常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昏迷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收治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SBI)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为广泛性脑挫伤、脑干损伤及颅内血肿而出现较长时间昏迷.不能自行进食。及早通过正确途径提供平衡合理的营养支持及做好消化道护理至关重要。我院自1998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SBI185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腹泻、便秘共93例,占50.3%。现将其消化道护理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侯剑萍  孙玉才 《中国药业》2010,19(24):29-30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盐酸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3~8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脱水剂、糖皮质激素、营养脑细胞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加用盐酸纳洛酮持续静脉滴注,连用10 d后停药,对两组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GCS评分相比,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均明显升高(治疗组,t=8.3014,P〈0.01;对照组,t=2.9956,P〈0.01),且治疗后GCS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755 3,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使用盐酸纳洛酮可明显提高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邓国忠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337-3337
近年来,颅脑外伤患者逐渐增多,这类患者病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在治疗过程中合并症多:若能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护理得当,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现将2007~2008年36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不能进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早期足够的营养支持对抑制能量储备的丧失,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1],因此,临床上常在患者病情较稳定情况下,给予留置胃管鼻饲饮食,以提供足够的热量,避免消耗体内蛋白质和脂肪,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脑组织的恢复。现将护理体会终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概述 创伤性颅脑伤(TBI)是欧美年轻人神经系统残疾最常见的病因。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我国颅脑损伤发生率和因颅脑损伤致死致残的伤员也逐年增加,颅脑损伤的救治与康复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熊晶晶 《北方药学》2012,9(7):111-11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我院56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治愈出院35例,出院且生活基本自理12例,出院且生活不能自理3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合理、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是汽车交通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伤害类型,尤其是颅脑损伤后昏迷是造成患者重伤或死亡的主要致伤形式[1]。由于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多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多,呼吸道管理不当易误吸,其死亡率及致残率仍很高[2]。正确的院前救护是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3]。若无系统的院前急救体系及规范管理模式,尤其在交通事故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时,往往在院前急救方面耽搁宝贵的抢救时间,导致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6.
17.
黄继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731-1732
病人颅脑损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病死率和病残率。但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为满足其营养需求,须给予鼻饲饮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在常规鼻饲过程中容易出现恶心、呕吐、食物潴留、反流、呛咳等各种并发症,由鼻饲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常常影响病人的治疗,甚至引起严重后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鼻饲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并发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抢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的发达,交通事故也随之越来越多,颅脑外伤是常见的交通事故及其他事故所致的伤害之一。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共接收6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现将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00%)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比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更为有效,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23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1年9月~2003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例,昏迷时间14~55天.由于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机体呈高度分解代谢状态,增加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因此,预防营养失调是促进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我们用营养支持疗法,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经治疗,23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