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用贯叶金丝桃的油提取物可制备新的抗烫伤药。之外还包括沙棘的新鲜雌蕊,一些有刺的荨麻植物和野洋白菊,以及3-叶刺果万寿菊等。配料的比例(重量份额)为:3.5~5.0贯叶金丝桃,2~4沙棘,1.0~1.5野洋白菊,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药用菊花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用菊花中木犀草素的含量,研究药用菊花中木犀草素的分布及含量差异,探讨以多指标成分评价药用菊花品质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ONEX-AC-CLAIM.120 C18(250mm×4.6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H=2.5)-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木犀草素的含量在药用菊花中依次为福田白菊、杭白菊、亳州白菊和黄山贡菊。结论木犀草素可以作为控制药用菊花质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嘉白菊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纯化嘉白菊总黄酮,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嘉白菊总黄酮收率和纯度为指标。结果:选用D101型大孔树脂,静态饱和吸附量为135 mg/g以干树脂计,3 BV蒸馏水,3BV的70%乙醇依次洗脱,洗脱速度为2 BV/h,总黄酮回收率为95.4%,纯度为55.1%,树脂可重复使用3次。结论:D101大孔树脂对嘉白菊有较好的分离纯化作用,且工艺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盛蒂  郭亚勤  王旭东  刘德辉 《中草药》2006,37(6):914-917
目的通过对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射阳县7个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的植物学特征、产量、有效成分的比较,为菊花良种的扩繁和菊花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红心白菊、长瓣白菊、湖白菊等7个不同栽培类型菊花的植物学特征、产量、有效成分(总黄酮、绿原酸)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种植基地7个栽培类型药用菊花的植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单株头状花序(即花头数)数量是影响菊花产量的首要因素,产量以红心白菊最高,总黄酮和绿原酸的量均以长瓣白菊最高。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析,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菊花生产以红心白菊和长瓣白菊为首选,其次为湖白菊和黄菊花。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福田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氮、磷、钾3种养分对福田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白菊种植基地土壤进行盆栽土培试验。结果在盆栽条件下施肥对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为氮>磷≥钾;氮、磷、钾3要素配合施用能促进白菊的正常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白菊的经济学产量、生物学产量、外观品质、茶用和药用品质。其中,白菊中可溶性总糖和总黄酮量呈显著正相关(r=0.813 1**),说明平衡施肥可能通过促进白菊中的可溶性总糖的合成来增加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结论在白菊生产上要在合理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贵州制法南五味子炮制品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采用性状、TLC对南五味子炮制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五味子酯甲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对水分、总灰分进行测定。结果:南五味子炮制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蜜炙南五味子中水分含量为7. 1667%~11. 6667%,总灰分为3. 09%~4. 05%,五味子酯甲含量为0. 2715%~1. 0793%;酒蒸南五味子中水分含量为8. 6667%~11. 8333%,总灰分为3. 64%~5. 62%,五味子酯甲含量为0. 3843%~1. 8444%。结论:对贵州制法南五味子炮制品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为提升和修订《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白芷新型饮片中总香豆素、欧前胡素的含量以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香豆素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 不同类型的各白芷新型饮片总香豆素含量在0.99%~1.4%之间,平均为1.05%;欧前胡素含量在0.11%~0.18%之间,平均为0.138%;传统饮片总香豆素含量为0.75%,欧前胡素含量为0.07%.结论 为白芷新型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了湖北麻城福田河镇、黄土岗镇以及武汉三地共29批不同品种菊花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聚类分析;还测定比较了样品中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29批不同品种菊花指纹图谱共有11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 802~0. 975;聚类分析将杭菊和贡菊聚为一类,黄菊单独聚为一类。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可为菊花品种的鉴别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29批菊花绿原酸质量分数为4. 092~11. 723 mg·g-1,木犀草苷为1. 010~11. 713 mg·g-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8. 828~33. 435 mg·g-1,均达到药典标准,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综合菊花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峰多样性来看,麻城本地福白菊这一特色种质资源的品质比较优异,生产上要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韩小燕  刘政安  王亮生 《中药材》2008,31(3):327-331
目的测定我国牡丹野生种及主要药用栽培品种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为丹皮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HPLC法检测芍药苷、丹皮酚含量,多重比较不同资源药效成分含量差异.结果(1)野生牡丹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10%~0.61%,2.22%~5.57%;(2)栽培品种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33%~1.43%,1.60%~2.85%.(3)北京昌平相同地块不同品种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27%~0.75%,1.87%~3.96%;(4)不同地块同一品种的丹皮酚含量范围为0.34%~1.10%,芍药苷含量差异不大.结论野生种药效成分含量并不高于栽培品种,目前栽培的药用品种间差异显著,'建始粉'的丹皮酚含量较高,丹皮生产时应注意品种和适宜栽培地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红毛五加皮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红毛五加皮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样品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结果 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24.05~54.11 μg /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0 %,RSD为1.59%(n=6).红毛五加皮的多糖含量为6.83%~24.50%;木心的多糖含量为5.78%~9.21% .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为红毛五加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建议红毛五加皮多糖含量不得低于10.9%,木心具有一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曾祖平  邵蕊  乔文越  何薇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34-736
目的 测定传统芩柏软膏与新剂型芩柏凝胶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及黄芩苷含量.结果 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0.00136~0.0272 μg,凝胶与软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2%和96.96%,三批凝胶和软膏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279%~0.0349%和0.0604%~0.0755%;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01064~0.532 μg,凝胶与软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9%和97.08%,三批凝胶和软膏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467%~0.5293%和0.8865%~1.2531%.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的关系,为提高栽培甘草药材中的甘草酸含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和碘-淀粉比色法分别测定甘草单株中的甘草酸和淀粉含量.结果:甘草药材中淀粉质量分数为1.39%~10.82%,甘草酸质量分数为0.63%~3.51%.结论:甘草药材中淀粉含量和甘草酸含量负相关,可以通过调控甘草中淀粉含量提高甘草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钾肥用量对福田河白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钾肥施用量对福田河白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其GAP栽培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方法在中等氮、磷和其他矿质养分为肥底的基础上,设置不同钾肥施用量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分别测定菊花产量和花中的黄酮、绿原酸、可溶性总氨基酸和粗蛋白的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结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钾能显著提高菊花产量与质量。在施钾(K2O)量为0~4.0g/株时,菊花产量和花中总黄酮的量与累积量同施钾量及花中钾的量成正比,而与花中N/K成反比;但施钾过高(6.0~8.0g/株)会抑制白菊生长,使菊花产量和花中总黄酮的量与累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菊花中绿原酸的量同施钾量及花中钾的量成正比,而与花中N/K成反比。白菊不同花期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量同花中可溶性总氨基酸和粗蛋白的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中等氮、磷和其他矿质营养条件下,综合考虑菊花产量和花中总黄酮与绿原酸的量及累积量等因素,福田河白菊钾肥施用量以4.0g/株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月见草油的皂化值及脂肪酸组分,研究皂化反应后pH对产物提率的影响和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为原料的选择、提高皂化产物的产率及尿素包合提供依据.方法:皂化值的测定,利用气相色谱法测脂肪酸组分.结果: 月见草油γ-亚麻酸含量在7%~10%,其含量多少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皂化值的测定,确定了皂化月见草油时的KOH加量,及皂化反应萃取时的最适pH.对2个地区月见草油脂肪酸的测定得出,月见草油脂肪酸中棕榈酸的含量为6%~8%,硬脂酸为1%~2%,油酸为7%~10%,亚油酸为60%~70%,γ-亚麻酸为7%~10%,不饱和度90%左右,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论:月见草油的皂化值在180~200,皂化反应后分离油最佳的pH为1.5~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赤小豆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为赤小豆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赤小豆总黄酮含量.结果 线性方程为A=11.402C-0.004 9,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5%,RSD为1.36%(n=6).对全国11个省的37个不同产地的药材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赤豆含量为0.76%~1.31%,赤小豆含量为0.84%~1. 30%.结论 该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赤小豆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降香药材总黄酮含量进行研究。方法 :分光光度法。结果 :降香檀药材总黄酮含量为 2 .5 1%~ 5 .82 % ,海南黄檀、山油柑总黄酮含量仅为 0 .15 %~ 0 .2 4% ,引种的印度黄檀及印度紫檀总黄酮含量也显著低于降香檀 ,进口降香商品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降香檀 ,但挥发油含量较低 ,其药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价。结论 :不同来源的降香药材质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测定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的方法 .方法 以葡萄糖为标准,用高锰酸钾褪色光度法测定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结果 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还原高锰酸钾使其褪色,当葡萄糖含量在0~30μg/ml范围内时,其褪色程度与葡萄糖含量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精密度(RSD)在1.8%~3.2%之间,回收率在97.0%~105.0%之内.结论 该方法 经用于小通草中多糖含量的分析,结果 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野菊花质量.方法:应用<中国药典>及其附录规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药材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通过薄层色谱,可解读蒙花苷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和绿原酸类成分的相关信息.杂质含量0.5%~12.7%,总灰分6.56%~9.20%,酸不溶灰分0.44%~3.17%,水分10.1%~14.6%,醚溶性浸出物1.16%~2.12%.蒙花苷含量0.06%~3.55%.结论: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药材水分、醚溶性漫出物差异不大,薄层色谱、杂质、总灰分、酸不溶灰分、蒙花苷含量差异较大,尤其是杂质检查和蒙花苷含量,差异悬殊,入药前需要严格控制.蒙花苷的含量高低似有一定的地缘性,以江苏产野菊花的舍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利用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类,通过相关分析研究海拔对掌叶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野生掌叶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9%~0.67%,0.47%~1.33%,0.25%~0.87%,0.55%~1.00%,0.06%~0.48%;栽培掌叶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7%,0%~0.06%,0%~0.15%,0%~0.34%,0%~0.08%.聚类分析将野生掌叶大黄与栽培掌叶大黄明显地划为两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掌叶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 野生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普遍高于栽培掌叶大黄.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HPLC评价远志种质资源及炮制品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远志种质资源及炮制品质量.方法:以20个不同产地野生、5个主产区栽培一至三年生和不同商品等级及部位的远志药材为研究对象,甲醇超声提取,10%盐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远志皂苷元含量并进行t检验.结果:不同产地野生远志皂苷元含量沿陕西、山西、河北、东北渐次降低:5个主产区三年生栽培远志含皂苷元0.44%~0.49%:远志根部皂苷元含量0.44%~0.65%,芦头0.03%~0.09%;远志、制远志和蜜远志依次为0.49%,0.35%,0.24%.结论:野生远志皂苷元含量与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相关性,三年生栽培品皂苷元含量比较一致,部位含量差别较大,经炮炙后含量降低.远志皂苷元可以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但应规定含量上下限.该研究为远志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