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在在体大鼠模型上原位观察比较了经典缺血预处理对缺血 /再灌注大鼠心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以期进一步探讨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 2 4只体重 2 0 0~2 5 0 g的雄性SD大鼠分为 4组 ,即 :Ⅰ组 ,假手术组 ;Ⅱ组 ,缺血 /再灌注组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使心肌缺血 30min后恢复再灌 2 0min ;Ⅲ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按Mur ry法进行 ;Ⅳ组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在缺血前 15min开始由舌静脉在 5min内缓慢滴入NE 1.6 μg。再灌结束后原位观察过氧化氢酶、5’ 核苷酸酶及Ca2 ATP酶活性及琥珀酸脱…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在体大鼠模型上从生化和酶组化的角度观察比较了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和经典缺血预处理对缺血 /再灌注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 5’ 核苷酸酶 (5’ NT)活性的影响 ,以期为一种非创伤性预处理方式提供实验依据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 2 4只体重 2 0 0~ 2 5 0g的雄性SD大鼠分为 4组 ,即 :Ⅰ组 ,假手术组 ;Ⅱ组 ,缺血 /再灌注组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使心肌缺血 30min后恢复再灌 2 0min ;Ⅲ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按Murry法进行 ;Ⅳ组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在缺血前 15min开始由舌静脉在 5min内缓慢滴入NE 1.6…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在体大鼠模型上从生化和酶组化的角度观察比较了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和经典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5'-核苷酸酶(5'-NT)活性的影响, 以期为一种非创伤性预处理方式提供实验依据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将24只体重200~250 g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 即: Ⅰ组, 假手术组; Ⅱ组, 缺血/再灌注组,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使心肌缺血30 min后恢复再灌20 min; Ⅲ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按Murry法进行; Ⅳ组,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在缺血前15 min开始由舌静脉在5 min内缓慢滴入NE 1.6 μg. 再灌结束后, 测血清肌酸激酶活性; 原位观察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 5'-核苷酸酶活性. 结果: 经典缺血预处理或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心肌心肌细胞色素C氧化酶损伤性反应明显减轻(P<0.05)、血清肌酸激酶漏出减少(P<0.01); 5'-核苷酸酶活性升高(P<0.05). 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及经典缺血预处理均能保护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减少心肌酶漏出, 具有相似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与保护5'-核苷酸酶活性, 使内源性腺苷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在体大鼠模型上原位观察比较了经典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以期进一步探讨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24只体重200~250 g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 即: Ⅰ组, 假手术组; Ⅱ组, 缺血/再灌注组,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使心肌缺血30 min后恢复再灌20 min; Ⅲ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按Murry法进行; Ⅳ组,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在缺血前15 min开始由舌静脉在5 min内缓慢滴入NE 1.6 μg. 再灌结束后原位观察过氧化氢酶、 5'-核苷酸酶及Ca2+-ATP酶活性及琥珀酸脱氢酶损伤性反应. 结果: Ⅲ组心肌琥珀酸脱氢酶损伤性反应较Ⅱ组明显减轻(P<0.05); 过氧化氢酶、 5'-核苷酸酶及Ca2+-ATP酶活性较Ⅱ组(P<0.05)升高. 结论: 经典缺血预处理能保护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超微结构, 这种作用可能与经典缺血预处理保护5'-核苷酸酶活性, 使内源性腺苷增多; 保护Ca2+-ATP酶活性, 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及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硫酸腺嘌呤预处理与经典预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类型心脏预处理、心脏微循环及胶原的变化。方法 :采用体重 2 5 0± 30 g雄性大鼠。取心电图正常鼠2 4只 ,分四组 :(1)假手术组 ;(2 )手术组 ,缺血再灌注组 ,即缺血 30min ,恢复血流 2 0min ;(3)按Murry法复制的经典预处理组 ;(4 )硫酸腺嘌呤预处理组 ,于心脏缺血再灌前15min ,在 5min内舌静脉滴入硫酸腺嘌呤 1.5mg/kg体重 ,后按 (2 )组处理。手术结束速取左室心肌 ,制作透射电镜标本 ,在电镜H 6 0 0下观察拍照 ,每组取 6张 1万倍的血管横断面照片 ,…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心肌缺血预处理的整体动物模型 ,观察川芎嗪预处理对麻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动物麻醉后 ,在人工呼吸状态下 ,开胸 ,结扎左冠状动脉。单纯缺血再灌注组 :结扎冠脉 3 0min ,其后再灌 12 0min ;缺血预处理组 :冠脉结扎5min ,再灌 5min ;然后 ,再次结扎冠脉 3 0min ,其后再灌 12 0min ;药物预处理组 :川芎嗪 2 0mg·kg-1 连续静脉给药 5min ;5min后 ,结扎冠脉3 0min ,其后再灌 12 0min ;假手术组 :冠脉下穿线 ,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 ,腹主动脉采血 ,分离血浆。用放免法 (RIA)测ET ,TXB2 /6 酮 PGF1α,降钙素相关基因肽 (CGRP)。结果 :川芎嗪预处理降低缺血再灌后ET及TXB2 的释放 ,而 6 酮 PGF1α的释放增加 ,对CGRP没有影响。结论 :川芎嗪可能通过预处理途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支甲肾上腺素预处理与经典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经典缺血预处理和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4组在相应时点分别测定心肌梗塞面积心功能,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线粒体内膜标志酶损伤性反应及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较前列地尔预处理及经典缺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 /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动物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前列地尔预处理早期保护组及延迟保护组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同时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用硫代巴妥酸法测定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前列地尔预处理及经典缺血预处理均有保护心肌超微结构和抗氧化效应 ,与模型组相比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前列地尔预处理早期保护组及延迟保护组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MDA含量 (P<0 .0 5 和升高T SOD (P<0 .0 5 水平。结论 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 /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保护效应 ,能模拟经典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种非创伤性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脏的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 2 5 0g~ 3 0 0 gSD雄性大鼠 48只 ,分成 6组 ,即假手术组(Ⅰ组 )、缺血 /再灌组 (Ⅱ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Ⅲ组 ) ,缺氧预处理组 (Ⅳa组 )、后肢缺血预处理组 (Ⅳb组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Ⅳc组 ) ,观察各组左室梗塞范围、心肌琥珀酸脱氢酶 (SDH )、Ca2 + Mg2 + ATPase、细胞色素氧化酶 (CCO)活性的变化。结果 :Ⅳa、Ⅳb、Ⅳc三组非创伤性预处理均可明显缩小左室梗塞范围、提高心肌SDH、Ca2 + Mg2 + ATPase、CCO酶活性。结论 :三种非创伤性预处理均能使大鼠显示和经典预处理相类似的心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丹参滴丸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 ,制备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测定离体大鼠心肌组织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本实验共分 6组 :正常对照组 :大鼠心脏离体后 ,接在灌流装置上持续灌流 75min。单纯缺血再灌组 :先预灌 1 5min ,然后停止灌流 ,保持心脏温度恒定在 37℃ ,在无氧 ,无灌流液的条件下旷置 40min ,再恢复灌流 2 0min。丹参滴丸前保护组 :预灌时加丹参滴丸 ,后处理同单纯缺血再灌组。丹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外源性低浓度 1 1 ,1 2 -环氧 -二十碳三烯酸 ( 1 1 ,1 2 -EET)是否具有类似缺血预处理 (IP)样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戊巴比妥钠 ( 4 5mg/kg)腹腔注射麻醉。开胸 ,结扎和松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复制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 (包括缺血 1 0min/再灌注 1 0min和缺血 60min/再灌注30min二种 )。颈静脉插管用于给药。应用RM - 62 0 0C型四道生理记录仪持续监测Ⅱ导联心电图并输入计算机。实验结束后 ,取下左心室 ,分别进行心肌曲利本兰及TTC染色以观察心肌缺血和梗塞范围 ,利用Q…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SMAC和XIAP的表达变化为着眼点,探讨心肌缺血延迟预适应抗心缺血再灌注(MI/R)后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1h,再灌1h。延迟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缺血5 min,再灌5 min,反复循环3次,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分析胞质SMAC及XIAP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的活性及SMAC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XIAP的表达明显下降(P <0.01)。延迟缺血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caspase-3的活性及SMAC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P<0.01),XIAP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升高(P <0.01)。结论 心肌缺血延迟预适应可以减少MI/R造成的细胞凋亡,机制与其阻碍SMAC自线粒体释放,从而保护XIAP对caspase家族的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当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祖国医学的活血化淤药当归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已引起关注。本实验应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当归对于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2 4只健康Wistar大鼠 ( 2 0 0~ 2 50g) ,雌雄不拘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即 :Ⅰ组 ,假手术组 ;Ⅱ组 ,缺血 2h ,再灌 48h ;Ⅲ组 ,缺血 2 4h后舌静脉滴注当归 7 5mL ,再灌 48h。染色观察脑梗塞面积。免疫组化观察神经生长和修复相关蛋白cyclinD1 和GAP - 4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取新鲜大脑皮质 ,…  相似文献   

14.
非创伤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非创伤性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损伤是否具有对抗作用,以扩展缺血预处理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及经典缺血预处理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I/R心肌损伤的效应.实验动物分4组:正常对照组(NC,n=8),开胸旷置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n=12),结扎冠脉30 min,再灌注20、180 min;经典缺血预处理组(C-IPC,n=12),按经典Murry法复制;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组(N-WIPC,n=12),捆绑双下肢5 min,松开5 min,反复4次后,阻断冠脉30 min,再灌20、180 min.以左室功能,心肌梗塞范围,血清肌酸激酶(CK)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观察指标.结果:与I/R组相比,N-WIPC组与C-IPC组均显著缩小I/R后的心肌梗塞范围(P<0.01);明显恢复I/R后的左室功能(P<0.05,0.01);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血清CK,心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N-WIPC组还使心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与经典缺血预处理可诱发同等强度的心肌预处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逆汤能否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四逆汤预处理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 min,再灌5 min,反复循环3次,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四逆汤预处理组给予四逆汤灌胃(5 mL·kg-1·d-1)连续3 d,末次灌药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以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为评价指标,测定心肌中NO2-/NO3-的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心肌p38 MAPK及PKC的表达。 结果: 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及四逆汤预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CK、LDH的值明显少于I/R组,NO2-/NO3-含量显著高于I/R组,p38 MAPK和PKC发生转位且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组。 结论: 四逆汤能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其机制与p38 MAPK的激活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氯化血红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84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4血管闭塞法制造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不同剂量氯化血红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氯化血红素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组相比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下降,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神经元密度明显升高(p<0.05)。而氯化血红素治疗组与缺血/再灌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肾、肠系膜、骨骼肌等短暂的缺血预处理对其后的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这一现象被称之为远距预处理 (preconditioningatadistance)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报道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在体和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2 0 0~ 2 50g ,乌拉坦腹腔麻醉 ( 2 5% ,4mL/kg) ,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 ,呼吸机维持人工呼吸。左胸 5~ 6肋间开胸 ,暴露心脏。分离左股动脉备用。ECG监测心律。动物 48只随机分为 4组 :①单纯在体心脏缺血再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短暂反复缺血预处理(IPC)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I/R)组;缺血预处理1次+缺血再灌(1+I/R)组;缺血预处理2次+缺血再灌(2+I/R)组;缺血预处理3次+缺血再灌(3+I/R)组。各组动物经1%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开腹,暴露双侧肾动静脉。假手术组只开腹不夹闭双侧肾动静脉;I/R组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1+I/R、2+I/R和3+I/R各组则分别夹闭双侧肾动、静脉5 min后再灌5 min 1次、2次和3次后再行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松夹再灌;再灌后逐层缝合腹膜,腹壁肌肉和皮肤。24 h后取血及双侧肾脏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1+I/R、2+I/R和3+I/R组BUN和SCr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3+I/R组BUN和SCr降低程度为著;I/R组MDA含量较sham组显著升高;SOD活力则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1);与I/R组相比,1+I/R、2+I/R和3+I/R组SOD活力均明显增加,而MDA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3+I/R组MDA含量降低得最为显著。结论:短暂反复IPC可改善RI/RI大鼠肾功能,减轻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9.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血浆LPS和TNF—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肠源性内毒素 (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LPS)血症在继发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我们检测了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血浆LPS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36只健康Wistar大鼠 ,雌雄不限 ,体重 (2 0 0± 2 5 )g ,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缺血前 30min、缺血再灌注后 3、6、2 4、48和 72h共六组 (每组 6只 )。后五组复制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GIR)模型。1 2 GIR模型制作 :大鼠术前禁食 12h ,自由饮水。用 2 %氯胺酮和 6mg/L阿…  相似文献   

20.
血红素氧化酶-1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红素氧化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等容收缩灌流模型行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缺血预处理方案为停灌5 min后再灌5 min反复3次,持续缺血再灌方案为停灌40 min后再灌20 min,监测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组(IR)和缺血预处理组(IPC)心功能指标的同时,测定冠脉流出液LDH活性、心肌MDA含量和HO-1活性变化。结果:IPC组再灌20 min时的心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IR组(P<0.01),心肌血红素氧化酶-1活性也明显高于IR组(P<0.05),而LDH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少于IR组(均为P<0.01)。结论:血红素氧化酶-1活性增高可能与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心肌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