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才汤浅谈     
《释序卦》曰:"三才之序,先天地而后万物,万物盈天地之间,人居万物之中。圣人之道,周万物而济天下,则万物复附于圣人,与天地相似,是以万物盈天地,圣人之道,亦盈天地。物尽则圣人之道尽,孟子所谓塞乎天地之间者也。"三才,即天、地、人;三才,自然万物演生之大序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  相似文献   

2.
《易传·系辞上》曰:“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1河图河图重合,奇偶相配,生成相倚(见图1)。1.1河图之象河图之象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北水。地四生金,天九成  相似文献   

3.
浑沌初分,道启鸿蒙。上古伏羲氏一画开天,演八卦,结网罟,造甲历,位列三皇,乃华夏之始祖;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始创嫁娶,阴阳化育。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相似文献   

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所谓"本"者,一者本于阴阳,二者本于质也,也即疾病之根本.  相似文献   

5.
兜兜转转中《中华全科医师杂志》迎来了桃李之年, 回眸过往的历程, 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道德经》里的一句话:"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道"生万物是由少至多、由简到繁的一个过程;杂志创刊也是从无到有, 不断地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双月刊到月刊, 从编辑四处约稿到笔者竞相投稿, 从一本普通杂志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正是杂志社诸位同仁的孜孜矻矻、历届编委的勤勉不怠、各位笔者的勤耕不辍以及诸多专家和读者的热心指正, 才慢慢铸就了杂志今日的业绩。  相似文献   

6.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用现在的话讲:万物之能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是由于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所促成的。所以说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懂得养生的人能顺应这个规律,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作好了养生之道,就能够和万物生长收藏的规  相似文献   

7.
中医理论体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但来源于防治疾病的实践经验和医学知识,而且来源于当时哲学理想,即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1起源古时候,从人们经常接触的自然界中,"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视法于地","观物取豪",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古代医学家视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一宇宙,调大小宇宙息息相关,《灵枢、邪客篇》称之谓"人与天地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气必行于人而生。《素间·六节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订成,神乃自生"。从这一认识出发,就理解到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8.
万物有生、长、化、收、藏 ,人有生、长、壮、老、已 ,这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世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之人 ,只有通过协调阴阳 ,以达到延年益寿 ,尽终天年。“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协调阴阳 ,必须顺应四时 ,补其不足纠其偏胜 ,怡畅神志 ,才能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 ,达到防老抗衰的目的。1 顺应四时 ,护养阴阳  人生长于天地之间 ,无时不刻不受阴阳四时气候的影响。只有适应自然变换养生方法 ,自然疾病不生 ,葆其天年。若逆四时阴阳 ,极易致体内阴阳失衡 ,外邪侵入 ,苛疾复生难求寿考 ,故《灵枢·本…  相似文献   

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笔者研读后,不揣浅陋,冒昧就"变化"二字发表个人见解,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0.
首先为《阴阳图》正名,其次列举见于古籍中之诸种《阴阳图》,最后对《.阴阳图》之实质及其生成加以考释。本文以《周易》、古代阴阳家之说、《黄帝内经》等为根据,阐明阴阳之基本概念。即指寒暑。寒来暑往,为自然界之最大变化。其实质便是阴阳二气,阴消阳长,阳极生阴,阳消阴长,阴极生阳.周而复始之变化过程。人类万物皆遵循其变化而变化。此变化规律,便是天地自然之大道。故曰:“一阴二阳之谓道”。市《阴阳图》则是表现阴阳二气消长变化之动态图。  相似文献   

11.
轩岐精言(1)     
医道天德元代医家王好古在《此事难知·序》中说:"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说明医之为道,以探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奥秘为目的。医生的天职,是帮助人们延续生命健康的。这种道所体现出来的德和天地长养万物的大公无私之德相一致,是佛性  相似文献   

12.
生气《礼记·乐记》:“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郑玄注:“生气,阴阳气也;五常,五行也。”古人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所以郑注生气为阴阳气,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是息息相通的,即生气通天之义。自古通天者杨云:“古,谓上古、中古者也·调阴阳而摄其生,则通天之义·”马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也。”张云:“凡自古之有生者皆通天元之气以为生也,天元者,阴阳而已。”《集注》引朱济公云:“曰自古  相似文献   

13.
论"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这段经文讲到的“三”,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它既是太极之妙用,为造物之始,而有“三生万物”;同时又是先天与后天的具足,包涵了万物的本质———即“冲和”之整体。一切事物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4.
与近代西方医学比较起来,中医学的独特观点与内容是由其特殊的认识方式所建立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相似文献   

15.
(续 2 0 0 3年第 2期 )4 生命整体与自然生命整体与自然 (天时地理之合 )的协调 ,今称之为人天观。古谓之曰 :“人生于地 ,命悬于天 ,天地合气 ,命之为人。”又曰 :“天复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把生命整体作为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来研究 ,开创中国人天观的认识论基础 ,庄子曰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生命整体与自然相应则“万化安” ,“百骸理” ;逆之则六淫 ,“先自经络流入 ,内合于脏腑”(《三因极一方论》) ,疾病丛生。研究整体与自然的关系 ,是…  相似文献   

16.
仅从先秦古籍研究一下《黄帝内经》整体观的形成和发展。透过人们给祖国医学思想体系已经贴上的诸如“朴素唯物论”、自然哲学、经验医学”等等标签,还其历史本来面目,确定其在中国哲学史上应有的位置,也为中医现代化寻觅津梁。一、整体观是先秦古籍共有的哲学观念。先秦古籍所载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如《易经》认为生生之谓气”,《老子》曰“反者道之功,”“物负阴雨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管子》云:“人与天调,然后  相似文献   

17.
《易传·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太极图既是研究天地万物共同规律的“法象图”,又是探索阴阳理论的主要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论因时养生     
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养生学的一大特色。为了使大家对因时养生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此对因时养生给予全面阐述。1 因时养生的基本原则1.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易·系辞》曰:“变通莫大乎四时”。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 直接影响万物的荣枯生死,人们如果能顺从天气的变化,就能保全“生气”,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此有明确论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 则伐其木,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就告诉我们, 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为万物之根本。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乃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相似文献   

19.
<正>一、秋冬养阴的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意思就是说,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攻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  相似文献   

20.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林校曰:详天地者至万物之能始,与天元纪大论同,被无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一句,又以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代阴阳者,万物之能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