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特点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为开展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37±16)分,且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创伤后成长各维度中,除与他人关系成长维度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外,其他维度不具有相关性。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能较好地预测创伤后成长。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呈中等程度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增强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对促进其创伤后成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4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依次交替归属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医护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及自我效能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TG评分、Jalowies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能使乳腺癌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合理调节负性情绪,从而提高自我效能,促进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3.
栾贝贝  王维利  朱宇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9):2339-2343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创伤后成长(PTG)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5月在安徽省某两所三甲医院治疗的193例癌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了解主要照顾者的基本情况,采用PTG量表(PTG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别测量主要照顾者的PTG、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水平。结果 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93份,回收问卷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83份,有效回收率为94.8%。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PTG得分为(49.4±20.6)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9±7.5)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8.5±4.1)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为(14.1±5.7)分。PTG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得分均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1、0.44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PTG(b值分别为0.900、0.571,P<0.05)。结论 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PTG与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野战医疗所/队官兵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情绪体验间的中介作用,旨在为开展特殊环境下野战医疗所/队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维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驻训官兵一般情况调查表,正、负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对324例全封闭、高温环境下野战医疗所/队驻训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324例官兵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6.63±5.96)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24.73±6.45)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9.44±5.19)分,负性情绪得分为(18.77±5.17)分,正性情绪得分为(33.58±7.11)分。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正性情绪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负性情绪呈负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与正性情绪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与正性情绪呈负相关。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负性情绪间起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军医大学新生集训应激后成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某军医大学新生入学集训1个月后,采用Connor-Davidson回弹力问卷(CD-RISC)、应激后成长问卷(PTGI)、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S)、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和情绪调节量表(ERQ)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37名军校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军校大学新生集训应激后成长与心理弹性(r=0.611,P<0.01)、抑制调节(r=0.309,P<0.01)、宣泄调节(r=0.333,P<0.01)、正性情绪(r=0.588,P<0.01)和认知重评(r=0.372,P<0.01)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r=-0.204,P<0.05)。②军医大学新生应激后成长高分组在心理弹性、抑制/宣泄调节、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得分上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P<0.01)。③军医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抑制调节、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能较好地预测应激后成长,解释率为53%。④心理弹性、抑制调节、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直接正性影响应激后成长,且抑制调节、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还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正性影响应激后成长。结论心理弹性、抑制/宣泄调节、正/负性情绪和认知重评与应激后成长密切相关,且心理弹性、抑制调节、正性情绪和认知重评是应激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兵心理弹性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部队新兵的心理弹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部队新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新兵到达部队两周内,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中国大陆范围内来自不同地区的2459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 ①中国新兵心理弹性状况较好[RSA总均分为(2.94±0.47)分];女新兵RSA总分[(101.76±14.06)分]显著高于男新兵[(96.65±15.62)分,(t=4.13,P<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兵在RSA总分上显著高于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的新兵(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新兵在RSA总分上无显著差异,仅在RSA组成因子的社会能力(t=2.23,P=0.026)、社会资源(t=2.44,P=0.015)和计划风格(t=2.34,P=0.020)上存在差异.②RSA高分组在性格的内外向(Z=19.13,P=0.000)和情绪的宣泄调节(Z=8.67,P=0.000)及自我效能(Z=19.48,P=0.000)的得分上均显著高于RSA低分组,而在SCL-90(Z=16.28,P=0.000)、神经质(Z=18.14,P=0.000)和情绪的抑制调节因子(Z=3.68,P=0.000)的得分均显著低于RSA低分组.③中国新兵的心理弹性与内外向、宣泄调节和自我效能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抑制调节及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内外向、神经质、宣泄调节、抑制调节及自我效能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预测力,能解释其变异的41%.结论 中国新兵心理弹性状况较好.情绪调节方式(宣泄调节/抑制调节)、内外向、神经质及自我效能感是中国新兵心理弹性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感与心理弹性、情绪调节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正性负性情感量表(PANAS)、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451名水面舰艇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根据测验结果选取高正性情感低负性情感组(n1=106)和高负性情感低正性情感组(n2=106)共212人,比较两组被试的RSA和SCSQ的差异.结果 ①与高负性情感低正性情感组相比,高正性情感低负性情感组有更高的心理弹性、更多积极的应对,更少的消极应对、抑制调节和宣泄调节[分别为(3.17±0.42)分、(2.22±0.50)分、(1.11±0.76)分、(21.93±5.11)分和(25.73 ±4.66)分,(P<0.01)];②正性情感与心理弹性、宣泄调节和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24和0.42(P<0.01);负性情感与抑制调节和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41和-0.13(P<0.01);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宣泄调节和心理弹性能较好预测正性情感,而消极应对、抑制调节和心理弹性能较好预测负性情感,解释率分别为21.6%和24.1%.结论 水面舰艇军人的正、负性情感与心理弹性、情绪调节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轻中度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其心理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对188例三甲医院烧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①烧伤患者PTG总分为(42.34±18.44)分,其中各因子得分:人际关系(14.92 ±6.64),新的可能性(9.12 ±5.09),个人力量(8.94±3.87),生活欣赏(6.13±3.19),精神变化(3.05±1.99).②不同年龄烧伤患者精神变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烧伤患者PTG总分以及个人力量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和新的可能性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女性.③心理弹性高分组PTG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PTG总分与弹性总分、坚韧性因子、力量因子和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结论 烧伤患者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芳  张静  王春梅  王少娜  李平 《安徽医学》2015,36(12):1510-151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为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及自编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对192例心肌梗死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9.63±13.27)分,积极应对方式总分为(33.80±6.12)分,消极应对方式总分为(30.13±6.61)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创伤后成长及各维度得分均成正相关(P <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月收入、疾病了解程度、发病次数、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积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有关(P <0.05),应对方式可解释创伤后成长变异的4%。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指导患者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利用简体中文版意外创伤患者创伤后成长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20例患者进行调查,经SPSS 17.0录入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1.87±7.67)分,中度损伤患者与轻度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与积极应对呈中度正相关(r=0.382,P<0.001)。经回归分析,应对方式对创伤后成长有预测作用,各维度总合可预测创伤后成长总变异20.4%,且积极应对的预测力大于消极应对。结论:应对方式对创伤后成长有预测作用,且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较强,积极应对方式能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