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吗啡作用于中枢性My-1,My-2,Kappa和Delta阿片受体。不仅肝脏和肠代谢吗啡,也许脑和肾脏也代谢吗啡。吗啡的代谢产物中,6-葡萄糖醛酸吗啡具特殊重要意义,因为当它在血液中检测出具药理学作用浓度时,其镇痛作用较吗啡还要强。病人长期口服吗啡时,6-葡萄糖醛酸吗啡与吗啡的比例降低,其止痛作用也差,6-葡萄糖醛酸吗啡的副作用也比吗啡为多。患有肾功能衰竭和老年病人,由于肾脏排泄6-葡萄糖醛酸吗啡能力降低,在治疗中应用吗啡必须考虑剂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吗啡对氯胺酮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方法:用清醒动物研究了吗啡与氯胺酮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吗啡可增大氯胺酮引起的小鼠入睡率、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增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并能拮抗氯胺酮的升压效应。但吗啡可加重氯胺酮对兔的呼吸抑制,大剂量(100mg/kg,iv)可减小小鼠静注氯胺酮的LD50。  相似文献   

3.
静脉或硬膜外吗啡PCA药效学和血药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比较吗啡静和硬膜外PCA药效学和病人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60例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n=30),静脉PCA(PCIA),选用0.05%吗啡+0.01氟哌啶;B组(n=30);硬膜外PCA(PCEA)选用0.01%吗啡+0.15%布比卡因。均采用Graseby-9300PCA泵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1ml/h+PCA每次1.0m)进行镇痛。A组10例和B组  相似文献   

4.
谷氨酸通过离子型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Slutmate receptors,mGluRs)发挥作用,其中mGluRs是G蛋白耦联受体,分为3组共8个亚型,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作用参与离子通道活动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突触传递和突触町塑性等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mGluRs与吗啡耐受和依赖密切有关.现就近年来各种类型的mGluRs参与吗啡耐受和依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吗啡局部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环孢素A及其代谢产物HPLC监测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既往研究显示,红细胞作为吗啡载体后吗啡的镇痛作用显著延长。由此推理,吗啡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Hb)可能存在结合作用。吗啡与Hb的结合尚未定论,为此本文拟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体红细胞内Hb与吗啡的结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营养药理学和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知某些营养和地细胞代谢和生长,组织修补和再生,以及宿主防御的调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其临床效益尚难确定。推荐联合应用营养治疗,可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营养药理学将有望于改善肿瘤的化疗效果和减少恶液质的代谢影响。  相似文献   

9.
吗啡在麻醉和疼痛治疗中的兴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脊髓蛋白激酶C(PKC)表达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参与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240 g,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吗啡耐受组(M组)、反义链组(ANT组)和错义链组(MIS组).M组鞘内注射0.9%生理盐水5μl、ANT组和MIC组分别鞘内注射30 nmol反义、错义寡聚脱氧核苷酸(溶于5μl0.9%生理盐水),2次/d,连续8 d,于第6~8天鞘内注射吗啡15μg,2次/d,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鞘内注射寡聚脱氧核苷酸6、7、8 d(T1~3)时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第9天(T4)时处死大鼠取L4.5脊髓,采用RT-PCR法测定mGluR5、PKCα、PKCγ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KCα、PKCγ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M组和MIS组T1.2时、ANT组T1~3时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升高,T4时M组和MIS组脊髓mGluR5 mRNA、PKCα、PKCγ的表达上调,ANT组脊髓mGluR5 mRNA表达下调(P<0.05);与M组比较,ANT组T2.3时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升高,脊髓mGluR5 mRNA、PKCα、PKCγ的表达下调(P<0.05),MI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PKC表达在mGluR5参与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胺酮、吗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效应和伍用后是否可提高镇痛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方法:50例硬膜外腔麻醉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A组:吗啡0.01mg/kg;B组:氯胺酮0.4mg/kg;C组氯胺酮0.6mg/kg;D组:A+B;E组:A+C。于术后4、8、12、24、48、72h记录疼痛评分(VAPS)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VAPS评分平均为2.95,有效镇痛7例,平均持续时间为52.0h;B组镇痛效果差,VAPS评分平均为7.26,有效镇痛3例,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C组VAPS评分平均为3.60,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有效镇痛7例,平均持续时间为44.4h;D组VAPS平均评分为2.73,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平均持续时间为50.8h;E组平均VAPS评分为1.58,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持续时间为58.1h。结论:1.氯胺酮0.4mg/kg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效果差,剂量增至0.6mg/kg镇痛效果与吗啡0.01mg/kg相近,恶心、呕吐发生较少,无精神方面的副作用;2.氯胺酮与吗啡配伍,随着氯胺酮剂量增加到0.6mg/kg  相似文献   

12.
吗啡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急性与慢性抑制略有区别,且表现出脱敏感与耐受/依赖性.吗啡既可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阿片受体又可作用于中枢阿片受体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发挥其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涉及细胞内信号传导及DNA转录.研究吗啡的免疫抑制机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设置药物效应隔室及药代-药产统一模型是研究静脉麻醉药在机体内未达稳态状态下的药理学方法。Ke0为药物离开效隔室速率常数,反映了急性用药药物效应的瞬时特征。消除半衰期在判断药物作用恢复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每次输注结束血浆药物浓度的敏感半衰期 为精确地反映的作用恢复情况,对合理选择用药及制定给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吗啡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急性与慢性抑制略有区别,且表现出脱敏感与耐受,依赖性。吗啡既可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阿片受体又可作用于中枢阿片受体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发挥其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涉及细胞内信号传导及DNA转录。研究吗啡的免疫抑制机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规范吗啡注射液对于癌病病人止痛的使用.方法:对150例中晚期癌痛病人肌肉注射吗啡,观察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150例患者疼痛都能得到缓解.结论:合理使用吗啡注射液,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氨基酸型营养素不仅参与合成机体蛋白质,还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和代谢。氨基酸型营养素包括:谷氨酰胺,能改善肠屏障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但不同疾病的临床应用仍无一致结论:精氨酸。两种代谢方式相互竞争,对不同疾病具体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亮氢酸,主要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对代谢的影响尚存争议;蛋氨酸和半胱氨酸,能促进伤口愈合,对脂质代谢的益处正受重视。本综述回顾上述氨基酸型营养素对机体作用的有益生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并简单介绍不同营养素间及营养素同机体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证实吗啡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近年来吗啡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在在体、离体和心肌细胞3种动物模型都得到实验证实,其保护作用分为两个时相:即时相和延迟相.吗啡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主要由阿片受体介导,与线粒体KATP通道、诱导型NO合酶和环氧化酶等有关.将来在研究其分子机制的同时也会加强对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θ(PKC-θ)在吗啡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模型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取小鼠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使用分离试剂盒获得初始T细胞。将提纯的初始T细胞分为六组:对照组、吗啡组、纳洛酮(吗啡拮抗剂)组、AEB071(PKC-θ抑制剂)组、吗啡+纳洛酮组和吗啡+AEB071组。按组别加入不同刺激物培养,收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和Th2细胞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4和IFN-γ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KC-θS676、T538两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GATA3 mRNA表达量,采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检测GATA3转录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Th2细胞数量明显增多,IL-4浓度明显升高,PKC-θS676、T538两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GATA3 mRNA表达量及转录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吗啡组比较,吗啡+纳洛酮组和吗啡+AEB071组Th2细胞数量明显减少,IL-4浓度明显降低,PKC-θS676、T538两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GATA3 mRNA表达量及转录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六组Th1细胞数量和IFN-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通过μ受体激活PKC-θ调控Th2细胞分化,PKC-θ可能作为逆转吗啡免疫抑制功能的一个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9.
阿屈可林的临床药理学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屈可林(Atracurium,下称ATC)是一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新型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具有作用时间短,对循环功能影响轻,不依赖肝肾排泄,无蓄积作用和残余肌松作用等优点,目前已公认ATC为临床麻醉中较为理想的肌松药。本文参考最近文献,综述ATC的临床药理学和应用,旨为临床应用提供资料。 ATC的临床药理学 1.作用强度 ATC的ED_(50)、ED_(90)和ED_(95)分别为0.12、0.18和0.2 mg/kg;颤搐反应抑制25%、50%、75%和95%所需的ATC血浓度分别为0.5、0.65、0.84和1.3mg/L。以ED_(95)为基础,ATC在人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时机与超前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前镇痛 (preemptiveanalgesia)是通过对手术创伤后周围和中枢疼痛敏化的抑制达到术后镇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动物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超前镇痛的存在 ,但其临床意义尚存在争议[1,2 ] 。本文选择硬膜外阻滞完善的腹部手术患者 ,在不同时间点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探讨硬膜外腔应用吗啡的镇痛时机。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择期腹部手术患者 6 5例 ,男 36例 ,女 2 9例 ,其中胆囊和胆管手术 5 0例 ,胃、肠部分切除术 9例 ,肾脏切除术 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 (n =38)和对照组 (n =2 7) ,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