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18年,加重一周而入院。患者18年前始感左上腹疼痛,无腹帐、呕吐、返酸,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在本地医院作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提示为胃窦炎。入院前3月有黑大便一次。入院后作钡餐见胃角处有1.5cm×1.0cm大小龛影向腔外突出,龛影边缘光滑,颈部较细。胃内有较多潴留。X线诊断:胃小弯溃疡,恶性变待排。胃镜检查见胃体上部近胃底大弯侧可见-2.5cm×2.5cm大球形包块,表面粘膜正常,底部有桥形皱襞。胃角偏胃窦侧可见1cm×1cm×0.8cm大小溃疡,边缘不规则,胃窦弥漫性水肿,前壁可见浅表糜烂。意见:1.胃角溃疡。2.胃体上部包块(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2.
粟连秀 《华夏医学》2004,17(3):311-311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 0岁。剑突下胀痛1 0年,加重2年于2 0 0 0年6月1 9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剑突下深压痛,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周围血象:RBC3.84×1 0 1 2 /L ,Hb93g/L,WBC6 . 6×1 0 9/L,中性粒细胞0 .75 ,淋巴细胞0 .2 5。胃镜检查:胃体、胃窦溃疡恶变可能性大。手术见胃底部有一肿块约8cm×6 cm×2 cm,胃窦部肿块约2 cm×2 cm×1 .5 cm,胃窦部、胰腺旁及小肠系膜均见肿大淋巴结。行全胃切除术。病理检查:送检全胃一个,剪开见胃底有一溃疡型肿物,6 cm×5 cm×2 cm,切面灰白色、实性、鱼肉状、质脆;胃窦部见一溃疡…  相似文献   

3.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5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5年,加重伴呕吐10余天就诊行电子胃镜检查。术中病人呕吐频繁,进镜时于胃窦小弯侧见一约4.5cm×4.0cm溃疡,深约0.8cm,苔污秽,僵硬,于球部前壁见一约1.0cm×1.2cm溃疡,被厚白苔,退镜观察至胃窦小弯溃疡处时,发现溃疡底部有一约0.5cm×0.5cm的小口,口外见胃外器官,同时观察见病人痛苦状加重,考虑为溃疡穿孔,急退出镜子,结束检查。当时查体:T36℃,R28/min,P102/min,BP17.29/10.64kPa,急性痛苦面容,呼吸急促,腹部稍隆起,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腹部叩诊鼓音,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贾山移  崔红渝 《四川医学》2001,22(9):884-884
患者 ,男 ,70岁。因上腹隐痛 1月 ,加重 6天就诊。X线钡餐摄片见胃窦大弯侧有一直径约 1.5 cm的突入腔内的充缺影。X线诊断 :胃窦部溃疡并充缺改变、多数征象均提示恶性病变。胃镜检查见 :幽门前区见有一环行隆起 ,直径约 2 .5 cm,形成一假幽门 ,几乎无蠕动 ,前壁可见一约 0 .5 cm× 0 .4 cm凹陷溃疡。活检示胃窦粘膜慢性炎症 ,刷检发现核异质细胞 ,胃镜诊断胃窦溃疡 ,恶性待排。手术见胃窦前壁有一不规则形溃疡 ,大小约 3.5 cm× 1.5 cm,周围粘膜略呈结节状。病检诊断为胃异位胰腺组织伴溃疡形成。异位胰腺是指发生于胰腺位置之外的胰腺组…  相似文献   

5.
<正> 患者,男性,58岁。因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半年而入院。纤维胃镜检查:胃体中上部小弯后壁见一约6cm×7cm×5cm的溃疡型肿物,表面被多量污秽苔,向上浸润至贲门,质脆,触之易出血;胃窦幽门前区见一约3.5cm×4.5cm×4.0cm的溃疡型肿物,浸润幽门。胃镜诊断,胃多原发癌。两个病灶分别活检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胃体低分化腺癌并发胃窦粘液腺癌。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9岁。以“胃癌术后2年6个月,外阴肿物1月”为主诉于2005年3月20日入院。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伴乏力消瘦于2002年10月在我院肿外科行胃镜检查示:胃窦小弯溃疡型癌;行胃窦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胃小弯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深肌层,大弯及幽门下淋巴结转移,下切缘(+)。术后半年内在我科以FOLFOX4、TAXOL+CF/5-FU方案化疗共6个周期,后一直随访。2005年2月发现右侧外阴有一黄豆大小肿物,并逐渐长大至蚕豆大小。入院查体:右侧外阴有一2.5cm×2.0cm大小肿物,质地硬,活动;右侧腹股沟触及一1.0cm×1.5cm大小淋巴结,质硬,固定。行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某患者:女,16岁,彝族.因反复阵发腹痛3月加重伴解暗红色血便半月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口唇、面部、颊粘膜、双手掌及足底见散在直径1~4mm黑斑.左中下腹局限性隆起,见肠型及蠕动波,扪及约20cm× 8cm质软腊肠样包块,可推过中线.大便潜血++,Hgb9.4×10g/L.纤维结肠镜检:降结肠由近到远依次见4.0cm×2.0cm,1.0cm×0.8cm、1.2em ×1.2cm长蒂息肉三枚.胃镜见胃窦大弯侧直径0.2cm息肉,予以电切,十二指肠上角后壁有2.0cm×1.8cn息肉.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腊肠样包块为空回肠型多重套叠.复位后套头部扪及4.0cm ×4.0cm带蒂息肉,光滑,切开肠壁行息肉摘除术.  相似文献   

8.
胃间质瘤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简介患者 1,男 ,6 0岁 ,因上腹部饱胀不适 3年 ,呕血伴黑便 7d入院。体格检查 :贫血貌 ,上腹部扪及约 5cm× 5cm肿块 ,边缘清楚 ,质韧、光滑、活动良好 ,轻压痛。B超示 :上腹部探及一直径约 4cm低回声团块 ,界清、规整。纤维胃镜检查见 :胃窦前壁近胃角处可见直径约 5cm半球形隆起 ,黏膜表面见两处浅表性溃疡 ,有少量血凝块附着。临床诊断 :胃良性肿瘤并胃出血。经支持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小弯侧一约5 0cm× 4 5cm× 4 0cm大小肿块 ,浆膜表面光滑 ,局部血管充盈 ,切开胃壁 ,见肿瘤表面胃黏膜有两处 1cm× 1cm浅表溃疡…  相似文献   

9.
双幽门1例     
男性,58岁,因上腹痛1年加重2月就诊.1年来间断上腹痛,加重2月以空腹为甚.进食后可缓解,无恶心呕吐、黑便及明显消瘦.查体:心肺正常、腹平软,剑下偏右有压痛.肝脾未触及.钡透:胃窦粘膜增粗,胃窦小弯侧,近幽门有一 2.0cm×1.5cm龛影,边缘不清.考虑胃溃疡,溃疡恶变?胃镜检查,顺利进镜至胃窦,可见粘膜粗,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改变,窦部可见上下并列2个幽门管口,两者相距1.5cm,主幽门管口在下,呈椭圆形,管口1.5cm×2cm,呈开放状,不闭合.经主幽门管进球部至降段,见粘膜正常.经副幽门管也可入球部至降段.副幽门口前壁有0.3cm×0.4cm溃疡,  相似文献   

10.
<正> [病例]葛某,女,29岁。阵发性上腹痛3天,来院就诊。否认胃病史。体检:上腹正中触及5cm×4.cm×5 cm肿块,稍活动,边界清楚。胃镜见胃腔内有一约5 cm×4 cm×4 Cm大小之结石,黄绿色,坚硬。胃体下部小弯、大弯、胃体与胃窦交界处小弯及胃角共见四处溃疡,前2个等大,约为0.4cm×0.4cm,  相似文献   

11.
例1,男,32岁。因上腹部胀痛,反酸1个月余,经胃镜检查,胃窦大弯侧见-1.5cm×2.0cm浅表溃疡,表面附有薄白苔,周围粘膜轻度水肿隆起。病理报告:炎性细胞浸润及少许坏死组织,幽门螺杆菌(HP)阳性,给予奥克20mg,qd,云南白药0.5g tid,疗程4周,阿莫西林0.5g,tid,灭滴灵0.4g,tid,治疗2周。4周后复查胃镜见溃疡面缩小,表面粘膜高低不平、红润,病理报告提示胰腺组织及炎性细胞,HP阴性。继用奥克20mg,qd,复查胃镜见溃疡消失,并见一圆形双环皱襞,其间可见液体及气体溢出为胰液。 例2,男,65岁。因服用抗结核药后上腹部胀痛1周,经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2cm×2cm浅表性溃疡,表面附有陈旧性血痂,周围粘膜轻度水肿隆起。病理报告:慢性炎性细胞,HP阳性,胃窦其他部位可见散在的陈旧性出血点。诊断:胃窦部溃疡。给予奥克20mg,qd,疗程8周,阿莫西林0.5g,tid,灭滴灵0.4g,tid,疗程2周;云南白药0.5g,tid,疗程4周,复查胃镜:溃疡愈合,胃窦部可见一0.8cm×0.8cm圆形双环皱襞,表面色泽稍红润,偏离中央有一小孔并见液体及气体溢出。病理报告为胰腺组织,HP阴性。  相似文献   

12.
例1,孕35周,常规行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9.2cm,胎心好,于胎儿上腹部见2个液性暗区(双泡征),大小分别为3.7cm×3.0cm×2.0cm和2.6cm×2.5cm×2.3cm,慢慢转动探头两暗区相通,羊水最大平段为  相似文献   

13.
<正> 韩某,女,70岁。因头晕无力面色苍白两个月,伴右腋下肿物进行性增大而入院。体温38℃,脉搏90次/min,血压14.7/9.3kPa,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双侧锁骨上窝可触及2.0cm×2.0cm×1.5cm大淋巴结各1个,左腋下触及2.0cm×2.0cm×2.5cm大淋巴结4个,双侧腹股沟可触及1.5cm×1.5cm×2.5cm  相似文献   

14.
胃溃疡型癌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群  李坤成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31-1731
患者女,45岁,上腹痛1个月,以上腹部包块、腹痛待查于2003年12月5日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入院后查体,中上腹部剑突下触及大小为5cm×6cm的包块,边界不清,有触痛。X线上消化道造影,胃体及胃窦后壁可见1个6.2cm×7.2cm、含较大龛影的不规则充盈缺损,龛影形态不规则,2.5cm×2.0cm,周围有环堤,诊断为胃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图1)。CT扫描,胃窦后壁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向胃腔内外突出,胃窦腔变小,窦壁不规则增厚,侵犯周围脂肪间隙,使胃与胰腺的界限不清,脾大,脾静脉增宽,右肾上腺小结节。初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图2)。光学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因颈前包块1周入院。查体:T36.5℃,P88次/min,R18次/min,BP113/75mmHg,一般情况好,心肺无特殊。专科情况:两侧甲状腺均可扪及肿大。右叶下极可扪及一3.0cm×2.0cm×2.0cm的包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质中。左叶下极亦可扪及一1.0cm×1.0cm×0.5cm的包块,性质同前。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B超显示双侧甲状腺多发实性结节,颈前结节为甲状腺峡部结节合并出血。初步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中见甲状腺两叶及峡部散在多个包块,大小不一,最大2.0cm×2.0cm×2.0cm,最小0.5cm×0.5cm×0.3cm,色…  相似文献   

16.
例1.女,43岁.无明显原因上腹部疼痛,大便有时呈黑色,伴头晕心悸两月,当地医院以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不佳,近三天突然呕血及柏油样便而来我院治疗.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无肝掌及蜘蛛痣,Hb7.3g,WBC1.54×10~(10)/L,N 0.57,L 0.43,PC 28万,大便潜血阳性.胃肠钡餐、胃窦部见一约6cm×3cm充盈缺损,边缘较光滑,其内见3cm×1cm一龛影,窦部小弯侧壁较硬,边缘不规整,分界较清楚.透视下们及质软、边缘不清之包块,X线诊断胃窦癌.胃镜见幽门前区小弯侧有一约1cm×1cm溃疡,表面有坏死组织,诊断胃窦癌.  相似文献   

17.
异位胰腺2例     
例1 男,27岁。因上腹部疼痛13年入院。近1年来病情加重,且出现频繁呕址,吐物为隔日餐。体检:上腹可见胃形及胃蠕动波,胃潴留征(+)。钡餐透视报告为十二指肠球溃疡。外科诊断为胃窦部溃疡并幽门梗阻。手术所见:胃窦后壁与胰腺有部分粘连,行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切开胃后见胃窦部后壁溃疡,近幽门处粘膜下有一1cm×1cm×0.7cm 肿块,十二指肠内未见异常。肿块病理检查:呈大量胰腺泡,未见胰岛。术后诊断为胃窦粘膜下异位胰腺合并胃溃疡。  相似文献   

18.
病例金鱼,5岁,1986年由某水库转入一科研单位小鱼池(4m~2,水不流动,池水补充来源于雨水)内饲养。1990年金鱼背鳍出现花生仁大的结节一个,并逐渐长大。1991年11月27日,作者将金鱼捕捞检查,见背鳍肿物3.0cm×3.0cm×2.0cm,呈圆形结节状,但表面光滑。施行手术,从肿物正中切-2.5cm×1.0cm×0.2cm组织块作病理学切片。见肿物位于皮下,有包膜,质地较软,切面灰白色,有鲜红色血液流出。术后放回池内,伤口很快愈合,正常进食,游动未受影响。镜检见肿物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核呈椭圆形或梭形,分化良好,细胞大小一致,排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51岁,上腹部持续疼痛 2月余,进行性加重。于 1995年 7月入院。查体:上腹偏右可及 4.5cm× 4.5cm肿块,质软,可活动。 Hb5g/L。 RBC 2.2× 1012/L。临床诊断:胃大弯恶性肿瘤。手术所见:胃大弯侧有拳头大肿块,囊性感,大小约 8cm× 6cm× 3cm。   病理检查:胃窦部大弯侧见溃疡型肿物一个 7cm× 6cm× 5cm,溃疡深 0.6cm,直径 1.3cm,溃疡底部有腐物残留,肿物切面腐肉样,质细腻,肿块周围粘膜皱褶消失。镜检:组织呈片状变性坏死。瘤细胞呈迷弥型,瘤细胞之间有少量毛细血管及纤维分隔,瘤细胞圆形中等大小,胞浆较少…  相似文献   

20.
赫赛汀联合泰素帝治疗炎性乳腺癌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女,49岁,已婚,发现右侧乳房红肿疼痛20d。查体:T36.5℃,P70次/min,R18次/min,双乳不对称,右乳明显肿大,外上、内上象限皮肤中度水肿,皮下散在红色点状物,右乳头下方及外上象限分别触及2.0cm×1.5cm×1.0cm及2.0cm×1.5cm×1.5cm的包块,腋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彩超示:右乳头下方及外上象限分别查见1.6cm×1.2cm×1.0cm和1.8cm×1.5cm×1.2cm的弱回声结节,右腋窝见多个长大淋巴结,最大者直径1.5cm;在乳腺彩超引导下用麦默通(Mammotome)11G真空吸引穿刺针对病灶行穿刺活检示:查见癌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弱+),乳腺癌雌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