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采取脑电仿生电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刺激后弥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变化,为临床治疗PVS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PVS患者分为3组: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醒脑开窍针法组(针刺组)和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联合组)3组,各30例。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天柱穴和完骨穴,每次治疗为连续刺激99min,间歇30min,再刺激99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连续治疗30d。选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疗效评分量表记录评估开始治疗前1d及结束治疗后1d的意识障碍变化,并观察记录DTI额枕束各向异性分数(FA)和ASL丘脑、额叶感兴趣区脑血流(CBF)值。结果:3组CRS-R量表评分、FA值、CBF值分比较,治疗前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与仿生电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仿生电组与联合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较针刺组、仿生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显著提高临床促醒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影像结构和血流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GB 12)、天柱(BL 10)、内关(PC 6)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6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划分为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基础管理、高压氧治疗、促醒药物、感觉刺激等;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GB 12和BL 10、辅电极置于PC 6,每次治疗为连续99 min后休息30 min,再继续99 min,30 d为1个疗程。采用PVS疗效评分量表评估开始治疗前1 d及结束治疗后1 d记录意识障碍变化,并予肌电诱发电位评估SEP、BAEP。结果:仿生电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仿生电组在改善SEP及BAEP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GB 12、BL 10、PC 6可提高临床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SEP及BAEP。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表面感觉诱发电位(SEP)的变化。 方法 应用丹迪公司Keypoit型神经肌电描记仪对3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BAEP及SEP检测,并与35例同龄健康 人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慢阻肺患者组BAEP显示V波潜伏期和Ⅰ~Ⅴ、Ⅲ~Ⅴ波峰间潜伏期明显延长,Ⅰ 波、Ⅲ波潜伏期基本正常。SEP显示P40、N45、P60、N75潜伏期均明显延长。结论 慢阻肺患者存在广泛脑功能损 害,BAEP和SEP检测能早期发现慢阻肺患者神经精神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患者视觉、脑干及体感诱发电位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对46例PD患者分别进行VEP、BAEP、SEP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作对照。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3±10.7)m s较健康对照组(103.5±9.2)m s明显延长(P<0.01);PD组P100潜伏期延长与PD患者的病程及病情呈正相关(r=0.49,0.43,P<0.01);PD组BAEP的Ⅲ-Ⅴ及Ⅰ-Ⅴ波间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D患者的VEP和BAE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PD患者可伴有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和对照组(醒脑开窍针法),每组50例.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共治疗15d,观察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苏醒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治疗30 d,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治疗组(22.4±5.8)d,对照组(38.5±6.9)d;苏醒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加速促醒和降低致残率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和正常耳针刺内听宫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ABR)的变化,以确定该穴位治疗耳聋的作用. 方法 19例( 21耳)突聋患者 ,使用丹迪公司 2000型诱发电位仪 ,在铜网屏蔽状态下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针刺内听宫穴 15 min,拔针后休息 5 min,再行 ABR检测,比较针刺前后 ABR的变化. 结果针刺正常耳"内听宫"穴,针刺前后 ABR的Ⅰ ,Ⅴ波潜伏期以及Ⅰ-Ⅴ波间期无显著性变化( P >0.05). 21耳突聋中 15耳针刺内听宫穴耳鸣减轻,甚至消失.耳闷减轻,听力提高.其中 5耳针刺前 ABR波形分化差,Ⅰ波或Ⅲ波消失,重复性差,针刺后其 ABR波形分化明显清晰,Ⅰ,Ⅲ,Ⅴ波均出现,且重复性好. 16耳突聋针刺前 ABR的Ⅰ波潜伏期( 2.00± 0.34) ms,Ⅴ波潜伏期 (6.04± 0.59)ms,ⅠⅤ波间期 (4.04± 0.57)ms,针刺后 ABR的Ⅰ波潜伏期 (1.77± 0.27)ms,Ⅴ波潜伏期 (5.79± 0.63)ms,ⅠⅤ波间期 (3.98± 0.58)ms,Ⅰ ,Ⅴ波潜伏期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406,2.463,P< 0.05). 结论针刺内听宫穴能提高突聋患者耳蜗听神经以及外侧丘系桥脑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但对正常耳无影响,针刺该穴位可作为治疗突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盐酸纳洛酮在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在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 (PVS)中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45例颅脑外伤后PVS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对照组、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组和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2 4~9 6mg/d ,连续治疗 1~ 2个月。 3个月后比较各组意识转清率、GOS恢复良好率及PVS预后评分 ,观察治疗前后脑脊液 β 内啡肽 ( β EP)含量变化 ,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体感诱发电位 (SEP) ,比较经颅多普勒 (TCD)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组 3个月后脑脊液 β EP水平下降 ,BAEP的Ⅰ~Ⅴ波峰潜伏期 (Ⅰ~ⅤIPL)、正中神经SEP的N1 3~N2 0 峰间潜伏期 (N1 3~N2 0 IPL)缩短 ,大脑中动脉血流增快 ,其意识转清率、GOS恢复良好率及PVS疗效评分明显提高。结论 纳洛酮通过降低脑脊液β EP水平 ,增加脑血流 ,改善微循环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对颅脑外伤后PVS有一定的催醒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3d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并行健、患侧Ⅰ、Ⅲ、Ⅴ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较,并观察其预后。结果:脑出血患者健患侧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期有明显差异。患者患侧V波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相关性。结论:BAEP在脑干出血的定位及定侧上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可用于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双侧耳后乳突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给予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周结束时均应用TCD和BAEP分别监测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和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Ⅲ间期和Ⅲ~Ⅴ间期波峰间潜伏期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TCD各项血流峰速度指标均有改善(P〈0.05),而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BAEP各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双耳后乳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改善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对13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BAEP、SEP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尿病其BAEP、SEP(除Ⅰ波外)各波潜伏期均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伴周围神经损害者更显著.结论:BAEP、SEP参数变化可推断糖尿病中枢神经损害,为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亚临床期提供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和正常耳针刺内听宫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的变化,以确定该穴位治疗耳聋的作用。方法:19例(21耳)突聋患者,使用丹迪公司2000型诱发电位仪,在铜网屏蔽状态下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针刺内听宫穴15min,拔针后休息5min,再行ABR检测,比较针刺前后ABR的变化。结果:针刺正常耳“内听宫”穴,针刺前后ABR的Ⅰ,Ⅴ波潜伏期以及Ⅰ—Ⅴ波间期无显著性变化(P&;gt;0.05)。21耳突聋中15耳针刺内听宫穴耳鸣减轻,甚至消失。耳闷减轻,听力提高。其中5耳针刺前ABR波形分化差,Ⅰ波或Ⅲ波消失,重复性差,针刺后其ABR波形分化明显清晰,Ⅰ,Ⅲ,Ⅴ波均出现,且重复性好。16耳突聋针刺前ABR的Ⅰ波潜伏期:(2.00&;#177;0.34)ms,Ⅴ波潜伏期(6.04&;#177;0.59)ms,Ⅰ-Ⅴ波间期(4.04&;#177;0.57)ms,针刺后ABR的Ⅰ波潜伏期:(1.77&;#177;0.27)ms,Ⅴ波潜伏期:(5.79&;#177;0.63)ms,Ⅰ-Ⅴ波间期:(3.98&;#177;0.58)ms,Ⅰ,Ⅴ波潜伏期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06,2.463,P&;lt;0.05)。结论:针刺内听宫穴能提高突聋患者耳蜗听神经以及外侧丘系桥脑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但对正常耳无影响,针刺该穴位可作为治疗突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CD和BAEP对80例VBI患者和60例健康者进行检查,探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频谱,通过计算机算出各动脉的收缩期速度(Vp)、平均速度(V m)及血管搏动指数(PI).应用BAEP测量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IP L).结果 VBI组LVA、RVA、BA 3条血管Vp及Vm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I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VBI组Ⅴ波潜伏期,Ⅲ~Ⅴ及Ⅱ~Ⅴ峰间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80例VBI患者中TCD和BAEP均异常者34例,异常发生率为42.5%,与TCD或BAEP异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VBI组患者LVA、RVA、BA 3条血管的Vp分别与BAEP的V波潜伏期和Ⅰ~Ⅴ峰间期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存在负相关(P<0.05),即流速越低则潜伏期越长.结论 TCD和BAEP分别从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学两个方面反映了脑干的供血及神经传导情况,是诊断VBI的两种可靠的辅助检查,对VBI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对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ME-543K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JCU病房中8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析Ⅱ-Ⅰ-Ⅴ波,体感诱发电位(SEP)分析P15,N20、P25波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预后分为好转和死亡。结果:85例患者中好转60例,死亡25例。BAEP正常24例,异常61例,SEP正常25例,异常60例。当SEP异常时,病死率明显高于SEF正常时。而同时伴有BAEP异常时,病死率更高。30例患者SEP检查P15,N20,P25波均消失,其中25例死亡,病死率为83.3%。5例患者BAEP检查Ⅲ-Ⅴ波和SEP,检查P15,N20,P25波均消失,全部死亡,异常率为100%。结论:BAEP和SEP的正常与否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SEP异常是判定的主要根据。BAEP和SEP相结合,则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动态的BAEP和SEP观察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脑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PTBIS)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变特点及脑诱发电位对PTBIS患者脑功能的评定价值。方法 对38例PTBI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 SEP、BAEP及ERP异常率分别为71.1%、38.9%、50%。SEP异常主要为P15、N60波波峰潜伏期延长和N20波波幅降低,BAEP异常主要为Ⅲ、V波波峰潜伏期延长或I~Ⅲ、I~V峰间期延长,ERP异常主要为P3潜伏期延长。结论 多项诱发电位异常提示PTBIS患者存在大脑半球、脑干功能的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脑诱发电位检查为PTBIS患者的脑功能评定提供了一种敏感、客观的电生理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突聋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突聋组患者结合正常对照,进行了BAEP分析。结果 突聋患者,BAEP各波潜伏期、Ⅰ-Ⅴ峰间期、Ⅲ-Ⅴ/Ⅰ-Ⅲ比值明显长于正常人(P<0.001)。结论 对突聋患者,应常规检查 BAEP,若峰间期异常应行CT或MRI 检查。  相似文献   

16.
叶华  郭蕾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89-1290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伴耳鸣的VBIV患者和47例不伴耳鸣的VBIV患者分别进行BAEP检测,以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3组BAEP的波潜伏期(PL)、波间期(IP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各波的PL及IPL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耳鸣组Ⅰ波PL明显长于非耳鸣组;耳鸣组Ⅰ、Ⅲ、Ⅴ波PL均显著长于对照组;非耳鸣组Ⅲ、Ⅴ波PL及Ⅲ~Ⅴ、Ⅰ~Ⅴ波IPL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BAEP可作为诊断VBIV的客观电生理指标;BAEP为VBIV的分类及定位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的表现与临床参量的关系。方法 用Nicolet Viking TV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本院医务人员正常人30例(对照组)进行VEP,BAEP,SEP,ERP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DM组的EP表现及其与临床参量(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DM组(1)VEP异常20例,BAEP异常18例,MNSEP异常为20例,PTNSEP异常22例,EPR异常11例。(2)VEP的P100潜伏期(PL)明显延长,BAEP的左侧Ⅰ波PL、双侧Ⅴ波PL,波幅(Amp)和各波间期(IPL)明显异常,SEP周围电位N9至皮层电位P25/P38的PL,Amp以及ERP中N2,P3a,P3b的PL,Amp都有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F=5.131-45.213,t=2.695-3.472,P&;lt;0.05-0.01)。(3)EP改变与各临床参量有关。结论 DM患者VEP,BAEP,SEP,ERP都有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程度和病程平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 (2DM )患者的诱发电位 (EP) ,包括视觉 (VEP)、脑干听觉 (BAEP)、体感 (SEP)和事件相关电位 (ERP)的表现。方法 :用NicoletVikingTV型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对 3 0例 2DM病人 (DM组 )及 3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VEP、BAEP、SEP、ERP检测。比较两组间EP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 :DM组VEP异常 2 0例(66 7% ) ,BAEP异常 18例 (60 % ) ,上肢正中神经SEP(MNSEP)及下肢胫后神经SEP(PTNSEP)异常分别为 2 0例(66 7% )和 2 2例 (73 3 % ) ,ERP异常 11例 (3 6 7% ) ,表现为波形缺失、波潜伏期 (PL)延长及波幅 (Amp)下降。DM组VEPP10 0 的PL ,BAEP中Ⅰ波PL ,Ⅴ波PL及Amp和各波间期 (IPL) ,MNSEP中N9~P2 0 ,PTNSEP中N9~P3 8的PL及Amp、ERP中N2 、P3 的PL及Amp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0 1)。结论 :DM患者VEP、BAEP、SEP、ERP都有不同程度异常 ,EP是检测DM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及瞬目反射 (BR )的变化。方法 :应用丹迪公司Keypoit型神经肌电描记仪对 3 2例慢肾衰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瞬目反射检测 ,并与 3 5例同龄健康人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慢肾衰患者组BAEP显示Ⅰ、Ⅲ、Ⅴ波潜伏期和Ⅰ~Ⅲ、Ⅰ~Ⅴ波峰间潜伏期明显延长 ,Ⅲ~Ⅴ波峰间潜伏期基本正常。BR显示R1 波、R2 波和R2 ’波均明显延长。结论 :慢肾衰病人存在多发周围性颅神经损害 ,脑干中枢受损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诱发电位的反应与临床参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的表现与临床参量的关系。方法用NicoletVikingTV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本院医务人员正常人30例(对照组)进行VEP,BAEP,SEP,ERP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DM组的EP表现及其与临床参量(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DM组(1)VEP异常20例,BAE异常18例,MNSEP异常为20例,PTNSEP异常22例,ERP异常1例。(2)VEP的P100潜伏期(PL)明显延长,BAEP的左侧Ⅰ波PL、双侧Ⅴ波PL,波幅(Amp)和各波间期(IPL)明显异常,SEP周围电位N9至皮层电位P25/P38的PL,Amp以及ERP中N2,P3a,P3b的PL,Am都有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F=5.131~45.213,t=2.695~3.472P<0.05~0.01)。(3)EP改变与各临床参量有关。结论DM患者VEP,BAEP,SEP,ERP都有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程度和病程平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