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辅以彩色多普勒检查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最终被其他方法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老年患者的肝脏超声图像,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腹部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的数字和图象资料,找出其内在规律并评价其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23例老年患者腹部超声图象中没有一例患者的腹部超声图象表现为占位效应,其中Ⅰ型局限浸润型2例,Ⅱ型多灶浸润型1例,Ⅲ型叶段浸润型1例,Ⅳ型弥漫非均匀浸润,残存小片正常区19例;彩色多普勒检查示有7例肝内异常强回声或弱回声区(直径均>3.0cm),内部或周边可见正常血管分支走行.结论非占位效应也是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的最重要特征,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中具有同样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肥胖型脂肪肝患者与非肥胖型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临床防治不同类型的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确诊为肥胖型脂肪肝的122例老年患者及非肥胖型脂肪肝的6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其实施中医体质辨识,分析2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结果:偏颇体质为老年肥胖型与非肥胖型脂肪肝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血清指标和脂肪肝指数(FLI)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价值。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肝病科诊治的NAFLD 患者86例和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86例,检测血清胰脂肪酶(P-LI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计算FLI。结果 NAFLD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及FLI分别为(0.10±0.05) μg/L、(5.6±1.0)μg/L和(37.4±3.6),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0.04±0.02)μg/L、(2.8±0.7)μg/L和(18.2±1.3),P<0.05】,而血清P-LIP水平为(27.1±2.4)U/L,显著低于健康人【(35.8±3.2)U/L,P<0.05】;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NASH)相关肝硬化患者血清PCT、CRP、P-LIP和FLI分别为(0.18±0.07)μg/L、(7.4±1.2)μg/L、(22.9±1.7)U/L和39.41±4.0,与33例NASH患者【分别为(0.11±0.04)μg/L、(4.8±0.5)μg/L、(27.7±2.2)U/L和(38.0±3.7)比或与35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分别为(0.07±0.02)μg/L、(3.0±0.3)μg/L、(34.2±2.6)U/L和(35.8±3.4)比,差异显著(P<0.05);FLI诊断NAFL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73.3%,而FLI联合血清CRP、PCT和P-LI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3%和86.1%。结论 FLI诊断NAFLD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其他一些血清指标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式建立SD大鼠模型,模型A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药物A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予软脉灵灌胃,两组均于8、16周处死;模型B组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改基础饲料喂养,药物B组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改基础饲料喂养,并予软脉灵灌胃,两组均于24、32周处死;对照组应用基础饲料喂养,于16、32周处死.观察血清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结果 发现预防实验中,软脉灵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治疗实验中,软脉灵能改善肝功能,但对血脂指标影响不大.认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中,软脉灵有防治肝功能损害及预防血脂增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120例NAFLD合并CHB患者和60例CHB患者血生化指标和体质特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使用ALOKA210型超声诊断仪检查诊断脂肪肝,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 NAFLD合并CHB患者与CHB患者血清ALT分别为[(72.74±10.14) U/L和(56.25±5.43) U/L,P<0.05],AST分别为[(77.84±10.38)U/L和(54.28±6.53) U/L,P<0.05];血TG分别为[(3.51±0.35) mmol/L和(2.76±0.29) mmol/L,P<0.05],TC分别为[(5.77± 1.43) mmol/L和(4.28±1.13) mmol/L,P<0.05],空腹血糖分别为[(5.92±1.15)mmol/L和(5.31±1.07) mmol/L,P<0.05];NAFLD合并CHB患者与CHB患者体质量分别为[(70.1±10.2) kg和(5.31±1.07)kg,P<0.05]、BMI分别为[(26.0±4.1) kg/m2和(5.31±1.07) kg/m2,P<0.05],WHR分别为[(0.91±0.04)和(0.79±0.02),P<0.05]。结论 NAFLD合并CHB患者血生化指标和体质指标显著高于CHB患者,可能给治疗带来困难,需注意鉴别和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快步走联合太极拳锻炼对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校附属医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29例对照组服用常规药物治疗,29例运动组除服用常规药物外,增加快步走联合太极拳锻炼,每分钟走120至140步,平均每天快步走1~2次,每次健身时间在30~70分钟,每天有效步行6~8千步。在健身走完后适当休息5~10分钟,再开始打太极拳,每次打太极2~3遍。10月后考察疗效。结果 在治疗10月末,运动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从治疗前的(168.2±5.3) mmHg和(95.8±7.2) mmHg降到了(139.6±6.5) mmHg和(86.0±5.5) mmHg(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6.1±6.5) mmHg和(91.0±6.2) mmHg,P<0.05];观察期结束时,运动组患者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3.8±1.2) mmol/L、(4.2±0.9) mmol/L、(1.2±0.4) mmol/L和(1.2±0.2) 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1.4) mmol/L、(4.4±0.5) mmol/L、(1.3±1.2) mmol/L和(1.6±0.1) mmol/L,P<0.05];运动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快步走联合太极拳锻炼对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生化指标和血压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观察柴当方对重度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柴当方治疗重度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疗效。运用柴当方干预26例重度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每日1剂,1剂中药煎成2袋,每袋150ml,每次1袋,每日2次,温服,治疗14天。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测肝脂肪变性程度,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观察治疗前后肝脂肪变性程度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变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痊愈4例,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8%。结论 柴当方可以减小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具有直接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服用柴当方14天即可显示良好效果,表明柴当方治疗脂肪肝快速有效。柴当方可以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柴当方由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组成,为经方合方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具有与酒精性肝病类似的肝组织病变,但是没有过量饮酒的记录。其对机体代谢的紊乱、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的出现起着促进作用〔1〕。高血压并发NAFLD老年患者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群体高。静息心率(RHR)的上升与高血压病人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高血压NAFLD患者的RHR变化的检测,探讨RHR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孔苏南 《山东医药》2013,53(19):61-62
目的 观察虫草益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疗效.方法 13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予虫草益肝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胶囊,对照组仅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均持续治疗2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变化情况及肝脏B超和(或)CT等影像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GGT、CHOL、TG及肝脏B超和(或)CT等影像学检查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虫草益肝胶囊能快速有效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肪在肝脏的沉积,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与脂肪肝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638例,检测肝功能、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脏CT表现。结果 NAFLD患者TG为2.14±1.62mmol/L,TC为5.19±1.02mmol/L,LDL-C为2.71±0.74mmol/L,HDL-C为1.18±0.26mmol/L,APOA1为1.15±0.26mg/L,APOB为0.96±0.25mg/L,LP(α)为252.6±192.7mg/L,non-HDL-C为4.01±0.82 mmol/L,FBG为5.94±1.04 mmol/L,和HOMA-IR为3.54±2.52;血脂以TG升高为主,FBG、HOMA-IR、TC、APO-B、NON-HDL-C均随脂肪肝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HDL-C、LDL-C、APO-A1和TG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ALT与脂肪肝程度、BMI和HOMA-IR呈正相关,而与空腹血糖(FBG)和血脂无明显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脂异常以TG升高为主,NAFLD患者随脂肪肝程度的加重,TC、APO-B、NON-HDL-C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我院住院及门诊资料完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50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8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合并症等因素.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患者BMI、血清铁蛋白、IV型胶原、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代谢综合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非洒精性脂肪肝组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患者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乏力等)的发生率及肝功能比较尤显著性差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等)较非洒精性脂肪肝组突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BMI、血清铁蛋白、Ⅳ型胶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血清学指标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肝病,而脂肪代谢异常是其发病机制中最关键的一环[1]。NAFLD伴有的脂代谢紊乱不仅表现在肝脏脂质过载沉积引起的代谢应激损伤,而且常并发血脂水平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等,后者是导致NAFLD患者最终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水平对于防治NAFLD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终末期器官病变,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尤为重要。随着大量新研究成果的发表,针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发生了重大观念上的改变。最近,欧美和我国均相继更新了血脂异常管理的权威指南,如2013年美国血脂控制指南、2014年美国脂质协会发布的血脂管理指南、2014 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等。另一方面,应用最广泛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和贝特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伤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特别是NAFLD人群肝脏本身存在脂肪变及炎症多重打击,加上目前尚缺乏治疗NAFLD的特效药物,单纯依靠减肥、保肝抗炎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治疗NAFLD的效果并不理想[1]。因此,如何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采取正确的降脂治疗方法,在有效改善NAFLD患者长期预后的同时不加重肝脏损伤,是当前临床治疗NAFLD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影响2型糖尿病人群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方法自2012年1月开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观察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基线腰围逐渐增粗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观察至2015年1月。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和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4组人群性别、TC、HDL-C 和吸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年龄、BMI、SBP、DBP、FBG、TG之间比较,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D组LDL-C为(2.24±0.45)mmol/L,明显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本组共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13例(10.2%),其中A组1例(3.0%),B组2例(7.4%),C组3例(10.0%),D组7例(18.4%);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B组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为A 组的1.223 倍(P<0.05),C组为A组的1.581 倍(P<0.05),D组为A组的1.976 倍(P<0.05),说明糖尿病患者腰围越粗,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越大。结论腰围是影响糖尿病人群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早期干预,注意加强运动和饮食控制,以防止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病理学表现。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NAFLD与肝病进展、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密切相关。因此,寻求NAFLD患者综合管理方法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NAFLD分级、分期、治疗和随访评估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4(SDC4)水平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效能。方法 2019年6月~12月无过量饮酒史的健康体检成人,使用超声检查诊断NAFL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DC4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在209例体检成人中,发现NAFLD患者102例,健康人107例;NAFLD组血清SDC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11.7±4.2 ng/mL对5.3±2.5 ng/mL,P < 0.05),血清SDC4水平随着NAFLD患者脂肪肝程度的加重呈显著上升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SDC4增高与NAFLD发生独立相关;以血清SDC4水平为8.45 ng/mL为诊断NAFLD的截断点,AUC为0.917,其敏感度为84.3%,特异度为87.9%。结论 血清SDC4增高可能与肥胖、代谢紊乱和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血清SDC4水平可能有助于无创诊断NAFLD。  相似文献   

16.
<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常相伴存在,NAFLD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难以达标,进而促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同时,2型糖尿病促使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细胞癌发展,增加肝脏相关死亡率。就诊内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由于肝脏中脂肪过度沉积,诱发炎性反应以及氧化应激损伤的一组疾病.而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在体内起到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等生理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关.不论是横断面研究还是前瞻性研究均显示高尿酸血症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可成为机体的致炎因子,诱导胰岛素抵抗,激发炎性反应信号通路,诱导炎性因子的产生,导致肝细胞中脂肪的积聚和炎性损伤.降尿酸治疗可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可能成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比较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组学差异。方法 2015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NAFL患者107例和NASH患者92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结果 与NAFL组比,NASH组有3种游离脂肪酸(FFA,12:0、18:1和20:0)、2种二酰甘油(DAG,36:3和36:4)、16种三酰甘油(TAG,52:4、52:5、54:4、54:5、54:8、56:5、56:7、56:8、56:9、58:4、58:8、58:9、58:10、58:11、60:6和60:12)、2种磷脂酰胆碱(PC,36:5和38:6)、1种磷脂酰丝氨酸(PS,33:0)、2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36:2和39:1)、2种胆固醇脂(CE,20:4和22:6)、4种鞘磷脂(SM,36:3、38:2、40:1和42:1)、3种神经酰胺(Cer, 40:1、41:1和42:1)水平升高,3种FFA(16:1、22:4和22:5)、1种TAG(54:2)、3种PC(32:1、35:4和38:3)、5种磷脂酰肌醇(PI,32...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逐渐升高,“二次打击学说”发病机制已经被认可,但是具体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近期,已有大量研究的新观点来解释肠道菌群在 NAFLD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包括调节肠粘膜通透性、低水平炎症反应和免疫平衡,调节饮食胆碱代谢,调节胆汁酸代谢和增加细菌产生的内源性乙醇等。这些因素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肠道菌群如何促发 NAFLD 的发生,并进一步诱导其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18例NAFLD患者及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0例,检测血生化指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E峰速度和A峰速度,计算E/A比值,将E/A比值<1判定为舒张功能不全(DCD)。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 NAFLD患者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谷氨酰转肽酶(GGT)和HbA1c水平分别为(26.8±5.6) kg/m2、(131.9±18.4)mmHg、(81.5±7.5) mmHg、(6.0±1.2) mmol/L、(5.4±0.7) mmol/L、(1.8±0.4) mmol/L、(3.2±0.6) mmol/L、(334.2±46.7) μmol/L、(39.4±9.0) U/L和(6.0±1.2)%,显著高于健康人的【(23.4±5.0) kg/m2、(125.4±16.9)mmHg、(77.3±6.9) mmHg、(5.3±1.1) mmol/L、(4.9±0.6) mmol/L、(1.3±0.4) mmol/L、(2.9±0.6) mmol/L、(290.4±40.2)μmol/L、(22.2±5.7) U/L和(5.4±1.2)%,P<0.05】;NAFLD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4±0.4) mmol/L,显著低于健康人【(1.6±0.4)mmol/L,P<0.05】;43例HbA1c水平升高者LVEDV和DCD发生率分别为(48.3±5.3) mm和27.91%,显著高于75例血清HbA1c水平正常者的【(45.2±4.7) mm和9.33%,P<0.05】,HbA1c升高者LVEF和E/A比值分别为(53.0±11.3)%和(1.0±0.2),显著低于HbA1c正常者的【(59.9±12.3)%和(1.1±0.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LVEDV和GGT是NAFLD患者发生DC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NAFLD患者常伴有血清HbA1c水平升高,而HbA1c升高不仅是糖尿病发生的前奏,也可能是NAFLD患者发生DCD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