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78例)和常规PCI及静脉滴注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观察组)60例及单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组(对照组)60例,观察联合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心电图2 h STR>50%比例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心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并且有利于恢复心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的应用时机对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160例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PCI术前早期应用组(Ⅰ组,冠脉造影前4~6h应用替罗非班)和PCI术前即刻应用组(Ⅱ组,导丝通过冠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分析两组靶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的差异.随访PCI术后24h、3d、7d和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并记录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 结果 Ⅰ组术前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2~3级(81%)和TMPG灌注2~3级(62%)的比率均显著高于Ⅱ组(分别为62%和33%,P(0.05).两组PCI术后靶血管TIMI血流3级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术后TMPG灌注2~3级比率(89%)显著高于Ⅱ组(64%,P<0.05).两组PCI术后24h和3d内均未发生MACE,7dMACE发生率均为1.25%,两组30d内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3.75%和6.25%(P>0.05).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两组重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25%(P>0.05),中度出血并发症和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均为1.25%. 结论 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高危NSTE-ACS患者于PCI术前早期(4~6h)应用替罗非班较PCI术前即刻应用,能更显著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并有降低PCI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联合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STEMI入选标准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乌拉地尔,n=100例)和对照组(仅用替罗非班,n=100例)。术前均常规给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试验组、对照组均于术前应用替罗非班[10μg/kg在3 min内推注,然后0.15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36~48 h],试验组在靶血管(IRA)PTCA导丝通过后,于冠脉内推注12.5~37.5 mg乌拉地尔,此后接受PCI治疗。结果两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无差异,但试验组TMP 3级明显增高(P<0.05),1周及1个月内两组射血分数相似,对照组有2例术后3 d及23 d发生再梗死,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较试验组高。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乌拉地尔在STEMI急诊PCI术前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心肌的灌注,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术后CRP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症入院的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45)与晚期治疗组(n=39),早期治疗组于急症入院即刻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晚期治疗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测定PCI术前、术后3dCRP水平;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早期治疗组术前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而术后无差异;早期治疗组术后3d的CRP水平明显低于晚期组;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事件有明显差异,而随访3个月期间则无差异。结论AMI患者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急症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l分级,降低CRP水平,减少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时间对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06年1月-2006年12月,50例急性STEMI患者入院后均即刻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直接PCI治疗后即刻随机分为两组:短时间组(STG 29例,PCI术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24~36h)和长时间组(LTG 21例,PCI术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48~72h)。记录两组基础临床资料、造影资料、出血事件、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出院前心超评估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资料、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TG组的住院期间心绞痛次数较STG组明显减少[(1.26±0.72)次/d比(1.75±0.88)次/d,P=0.040],且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STG组[(57.2±8.61%比(52.0±8.5)%;P=0.037]。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症PCI术后较长时间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并可减少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改善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9-05~2011-05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年龄45~80(60.7±7.5)岁,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未溶栓。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2),两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 000~10 000 U。替罗非班组PCI术前第10~30分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厂,每瓶5 mg/100 mL)10μg/kg(3 min注完),然后以0.15μg/(kg.min)静滴维持36 h~72 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情况(TIMI分级),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4.7%(36/38),对照组75%(24/32)(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5.3%(2/38),对照组25%(8/3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的患者83例,按时间顺序分为未应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7例)及急诊室应用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以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术后30分钟ST段回落明显增加(87.0% vs 64.9%,P〈0.05),出血并发症比对照组有增多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6.5% vs 0%,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患者中,应用静脉标准剂量比伐卢定的情况下,给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预防术中冠脉无复流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3—8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STEMI接受PPCI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与常规组(n=40)。全部患者均给予标准剂量比伐卢定进行术中抗凝。在梗死相关动脉恢复至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2级血流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经指引导管、血栓抽吸导管或冠脉微导管一次性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500μg,常规组患者经指引导管、血栓抽吸导管或冠脉微导管一次性冠脉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观察支架植入完成后即刻冠脉血流情况,包括TIMI血流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架植入完成后靶血管即刻出现的无复流(TIMI血流≤2级或CTFC≥4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STEMI接受PPCI患者中,在静脉应用比伐卢定进行全身抗凝的情况下,给予预防性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无复流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 21例PCI中出现无复流患者,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注射液12μg/kg负荷量,0.15μg/(kg·min)静脉维持36h,比较给药前与冠脉内给药后10min冠状动脉造影的校正后的计帧数(CTFC)、TIMI血流分级。结果给药前与给药后校正后的计帧数(CTFC)由(62.42±11.60)帧降至(28.62±8.60)帧,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前后TIMI血流变化比较,显效13例(61.9%),有效7例(33.3%),总有效率达95.2%。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5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n=31)和非高龄组(<70岁,n=34),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和替罗非班,观察PCI术后48h和30d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重建和猝死)、出血事件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77%)高于非高龄组(35%,P<0.01);PCI术后48h及30d,两组均无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病例。术后48h,两组均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病例。术后30d,高龄组有1例发生心绞痛,1例再发心肌梗死;非高龄组有2例发生心绞痛,无再发心肌梗死发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高龄组有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大便化验潜血阳性;非高龄组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镜下血尿,1例牙龈出血。术后30d,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总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4至2017-03收治的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用PCI治疗联合血栓抽吸。研究组PCI治疗联合血栓抽吸并在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情况(TIMI)变化。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CRP、IL-6、TNF-α、cTnI、BNP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术后LVEF、出院时Killip分级。结果 术后即刻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CRP[(10.17±1.39)mg/L]、IL-6[(21.85±2.97)mg/L]、TNF-α[(41.35±4.70)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4±1.73)mg/L、(25.01±3.27)mg/L、(37.96±3.8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cTnI、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65.45%)、LVEF(56.39±5.13)、Killip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进一步降低急诊血栓抽吸PCI患者炎性反应因子的分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血流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和(或)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4月在实施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时出现靶血管的无复流现象的ACS患者,常规给予硝酸甘油冠脉内注射血流无明显改善共49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和维拉帕米联合替罗非班组,观察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均明显改善,维拉帕米联合替罗非班组比替罗非班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无复流现象与靶血管远端的冠状动脉内微血栓及痉挛有关,冠状动脉内联合注射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替罗非班与钙拮抗剂维拉帕米较单独注射替罗非班疗效更确切,可明显改善术后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PCI)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接受急诊PCI的患者 72例 ,动态观察PCI术前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 ,以PCI术后 1hST段下降大于 5 0 %为ST段下降组 ,相反为ST段抬高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梗后早期 (2~ 3周 )和晚期 (5~ 6个月 )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的变化 ,并随访其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ST段下降组 5 3例 (74 % ) ,ST段抬高组 19例(2 6 % )。心梗后早期两组间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无明显差异 ;晚期ST段抬高组LVEF明显低于ST段下降组 (P <0 .0 5 ) ,而LVEDVI、LVESVI和VWMA积分均明显高于ST段下降组 (P <0 .0 5 ,P <0 .0 1)。随访期间ST段抬高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略高于ST段下降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段下降组梗死前心绞痛和直接支架术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组 (P <0 .0 5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成功直接PCI后ST段持续性抬高者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较差。有梗死前心绞痛和直接支架术者PCI术后ST段持续性抬高的发生率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6年02月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口服阿司匹林和波立维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只在手术中给予肝素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情况,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IMI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小板的活化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33%(5/60),对照组患者中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00%(6/60),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别不大,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远端血管保护装置(DPD)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67例急性Sr段抬高心梗患者行急诊FCI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常规PCI(对照组)169例,PCI术中使用DPD(实验组)98例.比较两组术中无复流发生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比例、术后ST段回降率、住院死亡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 DPD组无复流发生率、TIMI 3级血流比例、术后ST段回降率分别为3.06%(3例)、93.88%(92例)、94.90%(93例),对照组分别为13.61%(23例)、77.51%(131例)、84.02%(14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住院期间死亡率、术后1周LVEF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心梗急诊PCI术中应用DPD能明显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TIMI血流,而对住院死亡率、PCI术后近期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尿激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富含血栓病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行急诊PCI术AMI患者住院和随访资料,7例患者造影发现其梗死相关动脉(IRA)内血栓负荷明显,对这部分患者冠脉内联合应用尿激酶和替罗非班,术后观察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灌注,住院期间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 用药后患者冠脉内血栓负荷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前向血流恢复至TIMI 2~3级,支架植入后未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住院期间无MACE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发生,3~9个月随访亦未发生MACE事件,患者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功能良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对于富含血栓病变的AMI患者,在急诊PCI中冠脉内联合应用尿激酶和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T-proBNP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死患者SYNTAX积分(SS)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血管病中心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在发病后12 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每例患者的SYNTAX评分,根据得分情况将105例患者分为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分析组间差异,并进一步评估NT-proBNP与SYNTAX评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105例患者平均年龄55.10±11.67岁(29~84岁),其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13例。根据SYNTAX得分情况分组,其中低分组18例,中分组38例,高分组49例。三组患者在基线水平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但三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肌钙蛋白I、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上存在显著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提示NT-proBNP与SYNTAX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223,P=0.022。 结论对于行急诊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测定NT-proBNP水平可以提供除LVEF、SS评分之外评估心脏损伤程度及心脏功能的因素,可预测临床结局及指导远期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梁莉 《临床军医杂志》2013,(4):338-339,346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NSTEACS高危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替罗非班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100例(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 h及30 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6 h及30 d后,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NSTEACS患者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共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PCI术后并发症,总结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病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严密观察,总结出再灌注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等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护理,配合治疗,患者症状能得到及时缓解,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病情观察,有助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