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清microRNA-145(miR-145)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HCC患者和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45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5和甲胎蛋白(AFP)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 在治疗1个月末,16例(22.2 %)为PR,13例(18.1%)为SD,43例(59.7 %)为PD;HCC组血清miR-145水平为(0.59±0.25),显著低于对照组【(1.02±0.28),P<0.05】,术后1个月,HCC患者血清miR-145水平为(0.81±0.26),显著高于术前(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癌栓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miR-14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TNM分级和术前AFP水平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PD组血清miR-145水平为(0.86±0.21),显著高于PR组或SD组【分别为(0.62±0.19)和(0.75±0.19),P<0.05】;随访3年,28例(38.9%)患者死亡,其中高miR-14 水平患者3 a生存率为75.6 %,显著高于低水平患者的41.9 %(x2=8.765,P<0.05);血清miR-145、AFP和miR-145联合AFP预测HCC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0.851和0.942,两者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91.7 %,准确度为90.2%。结论 TACE术后检测血清miR-145水平可能预示HCC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频介导热治疗(HITT)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HITT和TACE术,术前、术后3d、2wk、4wk分别行肝功能检查,比较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224-、0.678-、1.268-1、.045,p均>0.05)。HITT术后3d患者血清TBIL和ALT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PTA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355-、2.017、2.893,P均<0.05);HITT术后2wk除PTA有显著下降(t=2.581、P<0.05)外,TBIL、ALB、AL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t值分别为-1.730-、0.155、1.219,P均>0.05);HITT术后30d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571-、0.698、0.113、0.557,P均>0.05)。TACE术后3d、2wk患者TBIL、ALT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ALB明显下降(3d t值分别为-2.397-2、.895、2.366,P均<0.05;2wk t值分别为-1.923、3.827-、3.166,P均<0.05),而PTA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TACE术后30d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值为-1.388、1.679-、1.100、0.666,P均>0.05)。结论PHC患者选择HITT或TACE术治疗均可引起短暂的一过性肝功能损害,但HITT术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相对较轻,持续时间短,但两种治疗方案均较安全,都不会导致持久和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变化及其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后,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HCC患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和选择的健康人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血清miR-335水平。给予HCC患者TACE治疗,并随访2年。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应用血清miR-335水平预测HCC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为(1.18±1.35),显著低于乙型肝炎(1.91±2.11)和肝硬化患者(2.01±0.75),也显著低于正常人【(2.07±1.25),P=0.001】,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335水平与正常人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存在门静脉癌栓的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显著低于38例无癌栓患者(t=4.586,P<0.001),13例死亡患者血清miR-335水平显著低于47例生存患者(t=3.324,P<0.001),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血清AFP水平高低患者,血清miR-33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2年,本组HCC患者死亡13例(21.7%)。以血清miR-335水平小于或等于0.820为截断点,判断患者2年内死亡的敏感性为83.0%,特异度为100.0%。结论 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显著降低,其水平越低,预后越差,该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本研究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NLR对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TACE联合MWA治疗的中期HCC患者。确定NLR值;使用Xtile软件计算TACE前NLR和MWA后的最佳cut-off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秩和检验比较患者PFS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索PFS相关独立预后因子。结果 1)中位随访时间29.8 (95%CI:20.2-39.4)个月,总体的中位PFS时间为18.3(95%CI:14.7-22.9)个月。2)通过Xtile软件计算出TACE前NLR和MWA后NLR cut-off值分别为3和2.4。3)TACE前NLR分组患者之间临床资料比较:高NLR组患者肝硬化的比例(25/31 vs.21/40,P=0.029)、肿瘤数目>3的比例(17/31 vs. 5/40,P<...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CC患者142例,均接受TACE治疗。TACE治疗后随访3年,死亡40例(死亡组)、存活102例(存活组)。分别于TACE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采集HCC患者空腹肘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VEGF,计算治疗前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变化(ΔHIF-1α、ΔVEGF)。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TNM分期、ECOG评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否合并血管侵犯、转移、静脉癌栓、门静脉高压和腹水以及ΔHIF-1α、ΔVEGF,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TACE治疗后3年死亡的危险因素。以血清ΔHIF-1α、ΔVEGF水平的中位数为临界值,将HCC患者分为血清ΔHIF-1α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血清ΔVEGF高水平者与低水平者,比较不同ΔHIF-1α、ΔVEGF水平者TACE治疗后3年累积存活率。结果 死亡组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定量评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ychemo-embolization, TACE)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残留肿瘤的血流灌注状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收治并接受TACE治疗的45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7个肿瘤,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后1 mo行CEUS,比较TACE前后残留肿瘤的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CEUS判定HCC肿瘤残留的灵敏度=95.45%,准确度=94.74%,特异度=92.31%;术后HCC残留肿瘤的增强强度(56.87%±4.15%)较治疗前(75.09%±6.4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CC残留肿瘤的达峰时间(25.26 s±3.83 s)较治疗前(21.02s±3.70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HCC残留肿瘤的曲线下面积(581.29±86.43)较治疗前(1017.83±111.76)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EUS能直观反映HCC经TACE治疗后肿瘤残留状态,并能定量评估残留肿瘤的血流灌注变化,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臂CT评估TACE治疗肝细胞癌疗效的价值.方法 40例肝细胞癌患者于2012年9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时行C臂CT扫描.C臂CT扫描图像经过后处理,观察TACE治疗后病灶碘油沉积、残存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等情况,评估TACE治疗的疗效.结果 40例患者C臂CT扫描共发现62个肝癌病灶,57个病灶(91.9%)经TACE治疗后C臂CT扫描后处理图像均能够清晰显示碘油沉积、残存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情况,TACE治疗疗效评估全面、满意.3例患者屏气配合不佳,导致5个病灶图像质量差,疗效评价不满意.结论 C臂CT可以在TACE治疗肝细胞癌后即时评估疗效,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病灶碘油沉积、残存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等征象的评价,TACE疗效的评估准确、全面,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7例PLC患者和47例同期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人,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242、CA724和AFP。结果 PLC患者在术前AFP、CA242和CA72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t=49.293,t=17.392,t=9.394,P<0.01);在TACE治疗后半年和1年,PLC患者血清AFP和CA72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CA242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LC患者在接受TACE治疗后血清CA724和AFP水平均显著降低,在临床上评价肝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靶向治疗药相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60例,均采用TACE治疗,其中37例术后口服索拉非尼(400 mg,2次/d),根据不良反应调整用量,定期复查腹部CT。根据m 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并记录索拉非尼不良反应和TACE前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 37例应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0.98)m,显著长于23例单纯TACE治疗组[(7.3±1.20)m,P=0.001],肿瘤进展时间为(7.5±1.21)m,显著长于单纯TACE治疗组[(5±0.62)m,P=0.001];在随访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48.6%,显著高于单纯TACE组的17.4%(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联合应用索拉非尼、有无门脉癌栓、是否抗病毒治疗是显著影响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索拉非尼治疗主要的相关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延长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影响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非化疗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2016年诊治的360例确诊为HCC患者,记录所有HC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肝区疼痛、肿瘤质地、大小、是否发生转移、手术次数、是否发热、发热持续时间、腹部有无肿胀、注射碘化油的量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逐一分析以上所有因素与HCC患者TACE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关系。根据恶心程度语言描述分级和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 在360例HCC患者中,发生2级恶心58例(16.11%),1级恶心83例(23.06%),0级恶心219例(60.83%);在大部分HCC患者中,其年龄越大,发生恶心呕吐的程度越轻(r=-0.303,P<0.05);疼痛和腹胀程度越严重,发生恶心呕吐的程度越重(r=0.299,r=0.497,P<0.05);疼痛时间越长,恶心呕吐程度越重(r=-0.2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HCC患者TACE术后恶心呕吐的保护因素,而长时间的腹痛和腹胀是TACE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恶心呕吐与腹部疼痛和腹胀程度呈现出直接的正向效应(β=0.39,β=0.69,P<0.01),年龄与腹胀也呈现出正向效应(β=0.02,P<0.01),而年龄与腹疼程度呈现出负向效应(β=-0.02,P<0.01)。结论 引起HCC患者TACE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是与多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与年龄、腹痛和腹胀程度关系最为密切,其中高龄是HCC患者TACE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长时间的腹痛和腹胀是TACE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术后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纳入96例接受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HCC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4~5周及术后6~12个月检测血清DCP、AFP-L3、AFP等水平.根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经肝动脉灌注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例),仅予以TACE治疗,和观察组(n=34例),在行TACE治疗时,同时经肝动脉注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直径、KPS评分及AFP变化,分析两组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4.7%)明显高于对照组(4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直径[(4.0±1.2) cm和(4.9±1.3) cm]较治疗前[(6.7±2.0) cm和(6.6±2.2) cm]明显缩小(P<0.05),KPS评分明显升高[(92.5±9.8)对(76.1±4.5)和(84.8±8.6)对(75.2±3.4),P<0.05],AFP明显降低[(547.2±160.7)μg/L对(1275.3±316.8)μg/L和(558.5±176.4)μg/L 对(1218.8±337.9)μg/L,P<0.05],且观察组肿瘤直径[(4.0±1.2) cm、KPS评分(92.5±9.8)较对照组缩小(4.9±1.3) cm或升高(84.8±8.6)更为显著,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病死率(5.9%)和肝外转移率(14.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6.7%和26.7%, P<0.05)。结论在行TACE治疗时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明显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缩小肿瘤直径和改善KPS评分,且不会加重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为H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TACE联合RFA治疗组(观察组)和RFA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肿瘤瘤体缩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下降超过50%者,观察组(85.7%)与对照组(5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随访,观察组生存率27例(67.5%),对照组生存率17例(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对TACE联合RFA治疗的耐受性较好,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125I粒子植入或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HC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在观察组,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3DCRT联合TACE治疗。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结果 治疗后第4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5%和57.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 a生存率分别为52.5%和45.0%(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两组血清AFP、AFP-L3和GP7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白细胞降低、贫血、血小板降低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肝损伤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ACE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短期有效,与125I粒子植入或3DCRT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但联合125I粒子植入可能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应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晚期肝癌患者被分成两组,39例对照组在行TACE介入时应用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治疗,39例观察组则应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治疗。两组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治疗,并于第4周期治疗完成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x2=25.19,P<0.05)。在治疗4周期后,观察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2、TNF-α和IFN-γ水平分别为(52.9±6.1)μg/ml、(44.2±9.7) U/ml和(15.0±2.2) U/ml,治疗后则升高至(72.0±11.6) μg/ml、(65.6±13.2)U/ml和(26.1±5.9) U/ml (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类似变化,但治疗后升高不及观察组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9%,明显低于对照组71.79%(x2=26.22,P<0.05)。结论 相比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而言,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晚期肝癌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